明月万里照汉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神龙摆尾巴
“嗯!”陈老夫子轻轻扫过第一份,认真地看起第二份,脸色越变越坏。
坏了,董宣武的心“咯噔”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哼!”果然,老夫子把那一叠往桌子上一拍,面沉似水,“说,是怎么回事”
“什……什么怎么回事啊”董宣武思索着哪里出了问题。
“君子修身、慎独,仰俯无愧于天地,学问差一点不要紧,最重要的是品性不能差。古来巨奸大恶,杨素、李林甫、秦桧……哪一个不是聪明伶俐、才高八斗
第三十九章 灵魂与体魄
陈老夫子转过身来,脸上老泪残存。
董宣武轻叹一口气:“佛门说,我佛慈悲,亦有金刚怒目!老夫子,宣武这一辈子,恐怕都做不了你所希望的道德君子了,但我很希望能成为持幡引路的怒目金刚,守护所有的善良与执着。
您说得没错,在道德上,我的确没有资格成为孙阁老与您的弟子,也不是读书那块料。太多的事情还等着我做,我实在耗不起那个时间。
道德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无法承继这个灵魂,我只能强壮其体魄。灵魂的事,只能交给您,和像您一样的人了!”
说罢,董宣武朝陈老夫子深深地又行了一礼!
陈老夫子定在了当场,口中不停自言自语:“体魄、灵魂……体魄、灵魂……老夫明白了!没想到困扰老夫数十年的问题,竟然被你这一个竖子几句话便解开了。老夫所承继的,不正是华夏的灵魂么又怎能再奢求还有余力强壮其体魄并因此而郁郁终身
小子,你的见地果然不同一般,难怪阁老肯收你为弟子。
如果你真能始终保持这拳拳赤子之心,知道你自己在做什么,老夫可以教你!资质差不要紧,时间不够也不要紧,老夫只授你这千古文章中的精华要义,无须你去学那寻章捉句的表面功夫,而且一天老夫只要你一个时辰!”
周通趴在屋子前的石桌上打着呼噜,口水流了一桌。
翠袖好奇地望这董宣武,觉得眼前之人越来越陌生,琢磨不透。一个奇怪的念头从心底升起:“也许,做他的通房丫头并不一定是件坏事”这一念头让翠袖猝不及防,小脸羞得通红。
陈老夫子则坐在书案边,一字一句的解释书中的含义,不断询问董宣武的理解。偶尔会拿起戒尺,对胡乱理解的董宣武狠狠来上一记:“记住了,越痛你就会记得越深!”
一个时辰,两个小时的时间有时会过得很慢,有时则会过得很快。
董宣武从未想过在那些枯燥艰深的文字中,竟然含有那么多的人生道理。这些道理也许没有后世文章中那么分明、严密的逻辑,但却隐藏着一代代先哲的大智慧。
不知不觉中,两个小时过去了,陈老夫子起身说道:“去吧,去做你该做的事情去!明天老夫再来,准备好早点,其实老夫很想吃牛肉面,加醋,加辣!”
陈老夫子离开后,董宣武心意一动,来到桌案边,取过一大叠白纸,略思片刻,在白纸上写下四个字《数学初步》,又去过两张纸,分别写上《物理初步》、《化学初步》。
趁着来这个世界还没多长的时间,把前世的一些知识记下吧。这些知识在前世人人皆知,对自己或许没有多大的用处。但在这个时代,恐怕是最系统,最全面,最先进的科学体系。本来就记得不多,忘掉一点便少一点,日后若是忘光了,恐怕后悔都来不及了。
董宣武挥笔如飞,一点一滴将他还记得的知识记录下来。
翠袖一边帮董宣武整理写好的手稿,一边趁着董宣武不住意偷看文稿中的内容,不觉越看越动容,越看越觉着董宣武高深莫测
这些东西,哪是凡人能想得出来的二少爷他是从哪里学来的这些东西
不知不觉又两个小时过去了,手稿已经积累了一大叠的,已经写到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了。董宣武活动了一下有些酸痛手腕,转头笑着说:“翠袖,你想看就看,不必偷偷摸摸的呀!”
正在偷看董宣武手稿的翠袖吓了一大跳,红着脸说:“二少爷发现了奴婢……”这一次这小妮子没有护着胸后退了。
董宣武笑了笑,说道:“别担心,本公子也没说过不许你学这些东西,没有责怪你的意思。你要感兴趣,直管去学,我还巴不得呢!只是这里面的学问深得很,特别是数学,是所有自然科学的基础,皓首穷经也未必能窥其一二。
有不懂的东西,可以来问我。这《数学初步》中的学问,应
第四十章 臭嘴熊廷弼 1
做好十多只蘸水笔,董宣武便迫不及待地跑去济安居献宝。
很可惜,大眼美眉出诊去了,真是太扫兴了。
出了济安居,转到刑部街,迎头来了一人,与董宣武撞了个正着。
“瞎了眼了你……”董三破口大骂,却被董宣武拦住。
这人他认识,名叫熊兆琏,乃是原辽东经略熊廷弼的长子,曾经跟董宣武等京城四少打过架,董宣武被他按在地上狠揍了一顿,所以董宣武对他印象颇深。
“兆琏兄,你这是怎么了”见熊兆琏一副失魂落魄,死了亲爹似的模样,董宣武有些惊讶,问道。当年的事,他当然早已不放在心上。
熊兆琏抬头瞟了董宣武一眼,冷哼了一声,理也没理董宣武,灰丧着脸擦肩而过。他没有理由不认识董宣武。
这人怎么这样,打了一架也不至于老死不相往来吧,况且那一架你还打赢了,大出风头
董宣武大为不解。
董三悄悄拉了拉董宣武,低声说道:“二爷,你忘了他爹熊廷弼还在天牢里呆着呢!去年就说要斩了,不知怎么拖今日还未砍脑袋。”
董宣武突然想起来,这事他知道。去年一月时,辽东广宁之战大明失利,损兵折将,溃败数百里,关外之地几乎全都丢光了,此事曾一度轰动京城。熊廷弼也因为此事受到牵连,被抓捕入狱,经过三司会审,认为他身为辽东经略,丧地辱国,按律当斩。
后世网上对熊廷弼案的帖子不少,实在因为这货太逗比了。
本来他是属于阉党这一阵营,与东林党人唱对台戏。广宁之战大败后,他和东林党人王化贞一齐被抓了起来。
王化贞聪明,嗅觉灵敏,感觉东林党人情况不妙,立刻背叛了东林党,投靠了阉党。可这货正好相反,痛定思痛,决心投靠东林党。
结果东林党被阉党干掉了,他掉了脑袋。倒是广宁之战的罪魁祸首王化贞却活得好好的,直到到了崇祯年间,阉党垮台后才被砍掉了脑袋。
董宣武曾看过几篇这方面的文章,主流观点认为熊廷弼是被冤枉的。广宁之战惨败,其实跟他没什么关系,完全是当时的辽东巡抚王化贞的责任。熊廷弼其实是东林党与阉党斗法的牺牲品。
回忆了一下前世所了解的历史和这一世听到的各种消息,董宣武大致拼凑出广宁惨败的前因后果。
熊廷弼,字飞白,号芝冈,湖广江夏人(现武昌),万历年间的进士,楚党,勉强可以算作是跟阉党一伙(注1)。
战前,王化贞与熊廷弼的策略就不一样,彼此之间有非常大的矛盾。
总体上来说,熊廷弼主张防守,集聚实力,在稳定好广宁的基础上,再图进攻,恢复辽阳。不出击则已,一击必出全力,三路大军一齐压上,不给野猪皮喘息还手之力。
第一路大军是联络藩属国朝鲜,让朝鲜派出兵马协助讨伐建奴,牵制野猪皮的一部分兵力。
第二路大军是来自山东的水师,沿着渤海沿岸袭扰建奴所控地区沿岸,目的同样是牵制野猪皮的兵力,并扰乱其后勤运输。
第三路大军就是主力,朝廷辽西的大军和山海关的兵马,从南向北推进,步步紧逼。
董宣武不太懂兵法,不知熊廷弼的策略是否可行,不过看现在孙承宗的布置,似乎就是照搬了熊廷弼的策略。只是广宁惨败后,辽西已经失守,朝廷大军的出发基地改在了山海关。同时,退守朝鲜的明朝大将毛文龙也代替了朝鲜的作用。
而王化贞则主张立即进攻,联合蒙古人夹击建奴,与失陷辽东的大明故民里外配合,恢复故土。
广宁之战之前,王化贞就不断向辽河以东不停派出小股部队进行骚扰作战。这些部队当然大多都有去无回,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毛文龙部,曾一度占领了镇江(并非今江苏省镇江市,在辽宁境内)。这也是王化贞炫耀其战略正确性的资本。
奇怪的是,王化贞居然幻想投降后金的李永芳会做他的内应,并且相信被建奴人打怕了的蒙古人所说的话,以为蒙古人真的会派援兵四十万,帮忙他干掉野猪皮。
&n
第四十章 臭嘴熊廷弼 2
天子、朝臣们此刻正需要一场大捷装点新朝新气象,哪里会听得进这乌鸦嘴里冒出来的话。几天后,消息传来,刚刚光复的镇江再度失守,毛文龙只身杀出重围,逃往朝鲜。
熊廷弼又攻击张鹤鸣说:“我既然担任经略,四方援军应当听我调遣,而鹤鸣径自发动,不让我知道。七月里我向兵部询问军队人数,到现在两个月了,没有回答。我有经略之名,无其实,辽左的战事都是张枢密和王抚臣一起办的。”这下,张鹤鸣这下更加记恨他了。
天启元年九月,王化贞上奏说蒙古的四十万援军快来了,请求朝廷允许他迅速出兵。
熊廷弼说:“抚臣靠着蒙古人,想不虞而收战功。我不敢轻视敌人,不敢说能不战而胜。”
后来,蒙古兵马始终没来,王化贞也不敢进兵了。
当时,熊廷弼主张防御,认为辽地人不可信,蒙古人不可以作为凭仗,李永芳其人更不可相信,广宁地方有很多已经投降建奴的汉奸,充当间谍,情况让人十分担心。
王化贞则刚好相反,绝口不提防御,认为明军一旦渡过辽河,河东人必为内应。并且飞书报告朝廷,说八月里你们就可以高枕酣睡,很快就能收到捷报了。
到十月份,辽河上结了冰,失去了辽河天险的保护,广宁危急。随时都可能遭到建奴的攻击,城内人心惶惶。
王化贞与巡按御史方震孺商议决定,分兵把守镇武、西平、闾阳、镇宁等城堡,而以主力驻守广宁。张鹤鸣也认为这样广宁仍不保险,想起了熊廷弼,请木匠皇帝下旨命令熊廷弼出关。
熊廷弼于是率部出了山海关,屯兵右屯,派刘渠率两万兵马驻守镇武,祁秉忠率一万兵马驻守闾阳,又派罗一贯率三千人守西平。熊廷弼严令说:“建奴来时,跨出镇武一步逃走的,无论文武将吏都格杀勿论。建奴到达广宁而镇武、闾阳不出兵夹攻,或者建奴抢劫右屯饷道而三路兵马不救援的,罪也相同。”
熊廷弼刚刚部署完毕,王化贞又轻信了间谍的话,突然发兵袭击海州,无果后又退了回来。
熊廷弼上书弹劾:“抚臣(即巡抚,指王化贞)进兵,到现在已经五次了。部队屡进屡退,敌人早看透了我方的计谋,我的虚名也因轻易出兵而受到损伤。希望陛下明令抚臣,对自己的行为慎重些,不要给敌人嘲笑了。”
王化贞很不高兴,飞章上奏,为自己辩解,并且说:“给我六万兵,我保证把敌人一举荡平。就是不如意,也一定能做到死伤相等,使敌人一蹶不振,管保它不再成为河西之忧!”并要求准许他便宜行事。
首辅叶向高是王化贞成进士时的主考官,王化贞也算是他的门生,自然偏向王化贞。
熊廷弼无奈,上书说:“就请按抚臣约定的办吧,应及早罢掉我的官以便于鼓舞士气。”
这个时候,朝中内外都知道经略、巡抚两人不和,一定会坏事,而张鹤鸣笃信王化贞,被踢走的自然该是熊廷弼。
天启二年正月,兵部员外郎徐大化顺承张鹤鸣的意思,弹劾熊廷弼大言欺世,嫉能妒功,不罢免他必将有害于辽地战事。
朝中众说纷纭,毕竟熊廷弼的本事大家心里还是有数,万历四十七年,萨尔浒之战明军大败后,正是熊廷弼经略辽东,才稳定住急剧恶化的局势。到了天启元年,熊廷弼因被弹劾而被免职,接替他的袁应泰在区区几个月内,相继丢了辽东重镇沈阳、辽东首府,袁应泰也畏罪自杀。这才不得不再次启用熊廷弼。
正好建奴这时逼近西平,朝中停止了争议,责令他们共同努力,功罪一体。
西平之围吃紧,王化贞轻信了心腹孙得功的计策,却不知孙得功已经被建奴收买,投靠了野猪皮。
王化贞动员了广宁的全部兵力,派孙得功、祖大寿率军与祁秉忠所部兵马会合后,然后与建奴作战。熊廷弼也传令刘渠拔营赴援。
&nb
第四十一章 傻叉
“走,找熊兆琏去!”董宣武交代了一句,转身朝熊兆琏消失的方向追去。
二爷怎么了两年前的仇还记着熊家已经够惨了,不用这么绝吧!心也太黑了吧!
董三犹豫了一下,瞅了一眼身边的周通,觉着有这个傻大个在,熊兆琏功夫虽然的确比自己厉害一截,他也不会吃亏,急忙跟了上去。
熊廷弼的府邸董宣武知道在哪里,不会跟丢。穿过人流不息的刑部大街,拐进一个偏僻的小巷子,正见巷子尽头处一个人影正步履蹒跚。
“兆琏兄请留步!”董宣武大声叫道。
那人缓缓转过身来,等董宣武三人追近了才冷声说:“怎么,董二公子,想报复了还是见熊家垮了,墙倒众人推,以为熊某人会任由你欺负”
好家伙,这一位,都这模样了,还人倒架子不倒,还真是老熊家的种,那臭脾气,迎风臭三里。
“老周,上啊!”董三捅了捅周通。
“诶!”周通挽起袖子,正要动手,被董宣武一脚踹到一边去。
董宣武一瞪眼,骂道:“憨货,谁让你动手了”又回头朝着董三的屁股狠狠踢了一脚,这屁精,就喜欢自作主张。
熊兆琏本来拉开了架势,准备动手,却被董宣武闹得惊疑不定。
“兆琏兄,当初不就打了一架么多大点事,小弟哪会放在心上俗话说得好,人在江湖飘啊,哪有不挨刀呀!当初小弟鲁莽轻狂,得罪了兆琏兄,还请别放在心上。”董宣武上前一步,施礼说道。
你算飘的哪门子江湖,纯粹是仗势欺人!
熊兆琏暗自撇了撇嘴,心中十分不解。
这个董二愣子是京城中出了名的二百五,前些日子还听说他刚打完信王爷,接着又在翠云楼为了一个妞把保国侯府的小侯爷给揍得鼻青脸肿,至今还下不了床。从来都是人家给他认错,他什么时候给人家认过错怎么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兆琏兄,其实小弟一直很佩服你,今日既然凑巧碰到了,相请不如偶遇,小弟做东,咱们个脸在前面春风楼喝两盅,怎么样算是小弟为当初的事赔不是。”董宣武的姿态放得很低。
这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
熊兆琏琢磨不透,不过想到京城四大恶少,也就刁德嗣阴损点,董宣武三人,纯粹是三草包,应该不会有那么深的心机来害他。再者,熊家今时不同往日,以前得罪的人太多,现在是谁都敢骑在头撒泡尿,这董二愣子能不得罪还是不要得罪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