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万里照汉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神龙摆尾巴
单独的白莲教同样也不算什么。
暗叹一声,天启皇帝也不想在这个话题上多耗精神,转而问道:“既然董爱卿已经发现了刘云通就是白莲教的天宝,想必也有证据证明行刺案就是刘云通所为。
程文与刘云通的关系,也是魏公公与臣,通力合作,通过很多种方式才查清楚的。其中广慧寺慧见大师为此甚至在刘府潜藏了好几天,只为探听消息。
这主要是万历皇帝策略上的失误,不是朱常洵的错,朱常洵不过是一边护城河中被波及到的那条池鱼。
“立刻动手,立刻收网,抓捕刘云通、刘福等白莲党一干余孽,程文、三皇叔的事可以再慢慢清算!”天启皇帝心中一阵慌乱,打断了董宣武的话做,站起身来急声说道。
只是此事又为何牵扯到朕的三皇叔
三皇叔、白莲教,还有东林党人,这三者一联手,那三皇叔要名有名,要人有人,要根基也有根基,东林党在士绅中的声望,那是魏党、董党他们完全无法比的。
而且,朱常洵绝不是什么无能之辈,他当初之所以失败,其主要原因是群臣跟万历皇帝正在冷战,万历皇帝支持他,那么满朝的大臣自然而然就支持朱常洛去了。
那将动摇国本啊!
如果再想多一点,当年朱常洛和他朱由校之所以能做稳皇位,主要还是因为他们身后有以东林党为主的大臣支持他们。
那么一来,那些不愿归顺他的东林党人,无论从自己前途考虑,还是从道义角度考虑,都不会再对他效忠,为他所用,多半会转而再找一个代言人。
东林党与魏忠贤结成大仇的同时,也跟他朱由校成了死敌。
臣等只知道程文名义上是福王一名小妾的哥哥,身上根本没有功名在身。正因为这层关系,程文才能自由进出福王府,而并没有引起注意。
在朱由校心中,单独一个福王也许算不了什么,那不过是一头被关在笼子里,没牙又没爪子的老虎。
&nbs
第三十五章 议会(1)
从紫禁城出来,董宣武松了一口气,立即去找魏忠贤。
朱由校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他总算不负所托,说服了木匠哥,放东林党人一马。至于魏忠贤,在天启皇帝态度已经改变的情况下,魏公公还是问题吗
不错,魏公公现在权势熏天,而且与东林党人有宿怨,可是那又如何
魏公公的权势来自于皇帝的信任,从本质上来说,他不过是皇帝家养的一条狗。皇帝让他咬谁,他才能咬谁。皇帝不许他咬的人,给他再大的胆子,他也不敢动嘴,就比如董宣武。否则,他早该变成一条死狗了。
既然参与了这场游戏,就应该知道失败了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董宣武估计,鉴于郑贵妃的缘故,木匠哥还不至于杀了这位可怜的失败者,但也不可能再允许他在洛阳扎进女人堆中寻欢作乐。剥夺王爵,押赴凤阳圈禁,在高墙之中了此残生多半就是他的结果。
除此以外,董宣武还打算为朝堂上的党争商量出一个规则出来。
不要小看了这宗行刺案,因为牵扯到福王朱常洵,只要魏忠贤做得足够的漂亮,就等若帮朱由校拔掉了心头的一根刺,他在朱由校心中的地位恐怕也会更为巩固。魏忠贤是个心狠手辣的聪明人,何去何从,孰取孰舍,他应该能做出明智的决定。
其余的人也因为伤势严重一时无法处理政务,暂时在家中休养。东林党与魏党彼此之间的仇恨已经上升到了极点。
魏忠贤此次无故大举抓捕东林党人开了一个非常坏的头,可以想象,没有大家都遵循的规则,大明官场必定是人人自危。
其中魏党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了大明朝廷中的第一大势力。
大明复兴社掌握了六部中的工部与兵部。
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董宣武打算将东林党的党魁还有魏忠贤找到一起,商量划分接下来朝堂中魏党、东林党和大明复兴会各自的势力范围。
熊廷弼将再度出山,出任兵部尚书,也将正式入阁。董宣武虽挂兵部右侍郎衔,并不得参与兵部具体事务。
由于熊廷弼也加入了董党,所以某种意义上说,兵部也可算是纳入了兵部的势力范围。
趁着这个机会,魏忠贤把抓捕东林党的事情,推到了白莲教人身上。
东林党的势力则主要集中在礼部、都察院、刑部,从户部全线撤退,吏部更是让出了很多权力,星仍旧为吏部尚书,但吏部的大部分要职都被魏党所占据,董党也占据了一小部分。然而,都察院的权力,东林党有所加强,刑部东林党的权力也有所加强。
这件事董宣武当然事先取得了天启皇帝的认可。整个会议一直在信王和天启皇帝非常信任的大太监灰鹄的主导下进行。
当然,这是大体的划分达成的共识,从实力划分细节上来说,三方依旧处于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而魏党则控制住了内庭、户部,占据了吏部、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等诸多府衙的关键位置,实力大涨,已经成为了大明朝堂的第一大势力。
董宣武还呆在京城还好,有他镇住场面,魏忠贤不敢对董党成员乱来。
但是董宣武在京城呆不了多久,迟早都要回贵州的。那时,魏忠贤会对董党的大臣下什么黑手,谁又说得准毕竟经
第三十五章 议会(2)
东林党实力大减,董党实力提升了不少,两者势力差不多,只是董党的势力范围更侧重于工部和兵部,在其他府衙,董党的分量就显得太轻了一些。
这种情况也是必然的。
因为董党的成员大多是当初被东林党与魏党排挤到边缘的官员,他们当初基本没有占据重要职位,现在虽然一时势大,占了不少便宜,但与根深叶茂的魏党相比,仍旧显得底气不足,即使跟如今已经衰落的东林党相比,也是有不小的差距,若不是东林党被魏党打压得不成样子,元气大伤,董党甚至还不能与东林党并驾齐驱。
于是,争议的焦点集中在了这个日后将决定朝政大局的议会,三党在其中所占据的份额。显然,谁在这个议会中占据的份额越大,谁对日后的朝政就越有主导权。如果直接超过了半数,那以后的事情根本就不用讨论了,直接以己方的意见为主了。
接下来就该解决朝争问题了。
又经过几天争论,最终三方达成协议,第一届议会魏党占据四成的份额,东林党和董党各占三成。议会议员的总数额,暂时确定为一百人。由各党自行委派、任命。某议员一旦被任命,在下一届议会议员产生以前,如果没有做违背议会章程的事,都不允许被撤换,即使他投靠了其他党派也一样。
朝堂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每天为一点小事吵翻天,朝堂简直变成了菜市场。东林党人提出的、支持的,魏党必定反对;反之,魏党提出的、支持的,东林党必定反对。这样下去,谁都别想做事,必须加以规范。
这样的规定是为了避免久议不决。为了同样的目的,董宣武还提议规定了每件事情按照轻重缓急讨论的时限,时限一到,如果还没有结果,那事情就维持原状或者遵循地方处理原则。
董党言辞虽然没有东林党那么激烈,但也是坚持需要有这一条规定。
这个职位,怎么看,都是为信王量身定做的。
至少在这方面操守,董宣武认为大明复兴会那些个随风两边倒的官员,很可能连东林党都不如,连起码的坚持都没有,毕竟东林党当中还是有些个硬骨头。
实际上,这一套董宣武已经应用到了大明复兴会中,大明复兴会议实际就是按此原则所设。
解决了议会各方份额问题,接着就开始讨论议会的各项规定。
董宣武无奈,看来那些无党派官员日后想要分一杯羹,就只能靠他们自己的努力了。自己不努力,别人赐予的东西,他们未必会珍惜。
因为议会长是没有什么权利的,他不可以发表任何关于议题的观点,唯一的作用是维持议会的秩序,并对违反议会规定的人进行惩处。
董宣武原准备为那些不属于三党的中间派官员争取一定的份额,但无论是东林党还是魏党都嗤之以鼻,甚至连董党成员也不同意。大家都是聪明人,议会议员的份额有多重要,谁都知道,能少一个局外人分,当然少一个更好。
这次魏党大举逮捕东林党人的事情做得太大了,如果不是董宣武及时出手,这些人很可能都会死在魏忠贤手中,而后会受牵连的不知会有多少。如果不能保证生命安全,很难想象会有多少人愿意舍生取义。
但是不同意不行啊,东林党人直接宣称,如果魏党不同意这条规定,他们将结束谈判,也拒不参加议会,日后继续会把所有的事情闹到朝堂上去。并且还威胁要让天下缙绅评评这个理,还东林党一个公道。
此提议立刻遭到了东林党和董党的联手反对。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议会根本就是为魏党所设,那他们还有必要参与吗
同时,董宣武还建议议会的决事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只要某项决议有超过半数人以上议员的同意,那这项决议便生效。议员可以对提出的议案投弃权票。
最终,魏党还是屈服了。
至于董党,由于此项措施已经实行,很多董党成员意识到其中的好处,当然也不会反对,当然支持董宣武。
所以,董宣武的建议就这么被三党所接受。
最后,信王被三党一致推举为议会的议会长,负责主持议会。
&
第三十六章 别离
转眼又到了阳春三月,董宣武回京已经一月有余,贵州的改土归流又在关键时刻,董宣武不能离开太久,终于到了回贵州的时候。
董宣武带着一批从大明皇家科技院征调的各方面人才及从各厂聘请的熟练技工近千人,前往通州,准备从通州登船,沿着运河南下,直驱扬州,再沿着长江溯江而上,前往贵州。
在董宣武回京城前,贵州的建设已经全面铺开,各方面的技术人才都极为紧缺。所以在回京之前,董宣武都已经计划、筹谋调集一批人到贵州,想要趁着改土归流的机会,一举改变贵州数千年来落后的局面。
董宣武甚至想在贵州仿京城打名大明皇家科技院的成功经验,在贵州开办一处大明皇家科技院分院,以带动南方的科技研究。
这两年多来,大明皇家科技院发展十分迅猛,由原来的几十个人,发展到现在院士已经有了近百人,其他的人员加起来不下八百余人的规模。
当初董宣武高薪挖来,对军工业起到卓越贡献的那两名泰西人,老司机和咬着不放终于看清了自己的长处,彻底投入到了大明的科研事业中来,也成为了大明科技院的院士。
随着大明皇家科技院的迅猛发展,科学和技术大门已经向大明慢慢打开,许多大明的学子发现原来世界如此精彩,读书不再只是为了当官平天下,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医药……各个方面都蓬勃发展,不断涌现新的人才。
李轻盈的老师方有执和她联手在前人的基础上研制出种牛痘预防天花的方法,轰动一时。牛痘小规模试种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不过成效如何,还有待大规模试种后才能确认。对各种时疫的防治成为了目前方有执与李轻盈的研究方向。
为此,方有执不惜拉下老脸,跟太医院联系搞好关系,希望能借助大明皇家和朝廷力量,由官方出面,大规模在大明百姓中推广试种牛痘。
在董宣武的提示下,新一代的燧发步枪正在研制之中,现在已经出了样品,只是目前击发率太低,不足六成,可靠性远比不上目前天启一式步枪所采用的火绳枪,所以暂时还不能被五行卫所接受。
更为先进的后膛枪,董宣武也在酝酿之中,只是目前大明的工业体系还达不到这个水平,需要有研制新的火药及底火,弹壳的生产也问题,所以暂时董宣武还只能把它放在心底。
总之各种奇思妙想的新发明层出不穷,永定河畔,几乎每隔几天,就会有一家生产新奇玩意的工厂开工建设。
这一切,正悄无声息的改变着京城、顺天府乃至整个大明百姓的生活,改变着华夏百姓千年不变的传统观念。整个华夏正迎来两千年未有之大变革。
鉴于董宣武这次回京立下的大功勋,天子不能明着赏赐董宣武,于是格外开恩,念其与孙小倩新婚燕尔,正是你侬我侬之时,特许孙小倩及翠袖与董宣武一起离京前往贵州。
只可惜董宣武的原配夫人李轻盈恪于朝廷法令,不能离开顺天府。
白牡丹也因为是大明皇家文艺团的台柱和一姐,关系皇家剧院的赚钱大计,也不能随董宣武一同前往贵州。
相见时难别亦难,十里长亭相送,一家人不得不再次分离。
离别的时刻总令人感伤,悔教夫婿觅封侯,其中多少不舍,多少相思相隔万里,再次见面不知要等到几时。人生,又有几个春秋
像董宣武这样的封疆大吏,无诏是不许轻易回京的。
虽然天启皇帝许诺,一旦西南的改土归流大计完全走上正轨,会尽快将董宣调回京师。
只是,什么叫改土归流大计完全
第三十七章 情愫
看着那一行人缓缓而去,消失在远方,白牡丹的忧伤的歌声,缓缓传到长亭边的小山丘上。
送行的人群渐渐散去,谁也没有注意,在身旁小山丘的树影之间,还站着两位年轻公子,正凝视着远方。
那优美的歌声,像一枚枚钢针般,一根一根刺痛了其中某人的心。
“唉!”一声轻叹传出。
发出这轻叹的当然不是李轻盈,而是山丘上那位年轻俊俏的公子。
那公子虽然穿着男装,但那股明丽的女儿气息怎么遮也遮不住。
“八妹,你这又是何苦”站在那女子身边的信王朱由检眉头轻皱,轻声说道。
今天,朱由检本应该在小山丘下送行的人群中,他跟董宣武关系不浅,亦师亦友,董宣武远行,他没有道理不来践行。
可是,当他听说他的这个八妹换了男装,偷偷地跑出京城,他担心这个他最疼爱的小妹的安危,急忙寻了来,果然,在这长亭边的小山丘上找到了她。
“你和董兄是不可能有结果的,放手吧!我大明的公主,不可能嫁给别人做小妾的。
而且,我大明的驸马也不可以干预政事。
董兄现在位高权重,对大明影响深重,即使没有成亲,也不可能娶大明的公主,除非他愿意自毁前程……”
那女子正是当年跟在董宣武屁股后面的小太妹,乐安公主朱徽媞。当年那个小丫头如今已经出落成亭亭玉立的美少女。
正值二八好年华,也到了待嫁的年纪。
只是,几门亲事,都被朱徽媞借着各种各样的理由给推掉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