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月万里照汉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神龙摆尾巴

    偏偏董宣武是个二愣子脾气,那股二愣子劲头上来了,谁都拽不住。

    于是两人之间就发生了矛盾。

    而不知藏身在哪里的女真人奸细,显然洞悉了这一切,故意安排伪造了一封董宣武这样一封信。而那两名所谓的董宣武的亲兵,很可能是女真人的奸细所扮。

    说董宣武贪污军饷,这话孙承宗根本不相信的。董家并不缺钱,董宣武也不没有见过银子的主,而且他挣钱的手段很多,根本没有必要在这上面下手。

    很有可能的情况是,当时情况危急,董宣武根本不知道会有援军来救援,无奈之下,大把地撒出银子,鼓舞军心。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样才保住营地在女真人凶猛攻击下不失,等来了援军。

    而这一点,在随后孙承宗与袁崇焕私下交谈中得到了印证。袁崇焕承认,当时他的确有利用军饷压桀骜不驯的董宣武一头的想法——当时,他还没有得到那封书信。

    这么一来,所有的一切都真相大白了。

    在孙承宗看来,正因为董宣武这笔撒下去的军饷银子,让刘嗣明部的兵马和民壮,会坚定地跟董宣武走到一块,并为董宣武遮掩真像。因为如果董宣武的谎言一旦被揭穿,那么就意味着他们到手的银子就会被追缴。那可是一笔五万两的饷银啊,不是个小数目。

    由于负责看守饷银的官吏早已经被袁崇焕杀掉,所有董宣武留下




第一百九十四章 蓬勃发展
    回到京城后,董宣武立即被天启皇帝叫到皇宫痛斥了一顿,说他不识大体,不顾大局,竟然为了军功与袁崇焕闹得如此地步,有失体面。

    董宣武没有争辩,也没法争辩,因为奏章上有他的签名,同时处理此案的是他的老师孙承宗。推翻孙承宗的论断,就是指责老师处事糊涂。所以这委屈,也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了。

    不过,天启皇帝能这么私下训斥他,这表明一件事:天启皇帝是信任他的,并没有因为那封污蔑他的伪造书信而怀疑他。并且,天启皇帝把他当做了亲信。要不然,天启皇帝因该好言慰勉才对。

    果然,在痛斥了董宣武一顿后,天启皇帝又下旨,准予五行营扩充到四千人,并特此拨出五万两内库银两。这意味着,天启皇帝对董宣武的战绩是极为满意的,虽然这战绩是严重缩水以后的。

    而且,天启皇帝当着董宣武的面,批准了孙承宗举荐张宝为参军并移调觉华岛的奏章。同时升任赵成、李忠等人为游击,调归五行营的奏章。

    木匠哥此举意味深长。

    一来此举表明天启皇帝对董宣武十分器重,董宣武屡次神不知鬼不觉的突围,给天启皇帝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不知不觉中天启皇帝已经认可了董宣武的能力,认定董宣武是一名可以托付重任的将才。

    二来此举也意味着天启皇帝误认为张宝是董宣武的人,他要向董宣武表明一种态度,只要董宣武能为大明立功,他默许了董宣武扩充自己的势力。

    前者倒是没有什么,后者却将张宝与董宣武牢牢的捆绑在一起,让董宣武叫苦不迭。他很想告诉木匠哥,他和张宝没有关系,张宝肯放他一条生路,完全是利益的交换。可是此时的董宣武,又怎么可说出这种话这在世人眼中,简直就是忘恩负义的行为。

    董宣武虽然没有给自己叫屈,但并不意味着从辽东带回来的那些官兵、民壮和百姓不会叫屈,他们可是亲自经历过整件事情,并且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所以,京城中立刻流言四起,内容都是关于平辽坡大捷的。

    平辽坡大捷是京城百姓给这场战斗取的名字,那座十来米高的小山丘也因此而闻名于事。

    事实证明,群众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战果被越传越大,越传越神,从最初的歼敌三百,全歼女真人一个牛录,直线升至斩敌三千,伤敌一万。贼酋努尔哈赤率领的十万大军来犯,却被打得抱头鼠窜,努尔哈赤的金盔都跑掉了。

    当然,对于京城外眼皮底下的这支自己的队伍,京城百姓是十分宽容的,甚至忘记了董宣武曾经的坏名声,董宣武率领的三百名客军俨然成了这场大战主将。

    董宣武手持一把七十二斤重的青龙偃月刀,一刀就阵斩女真先锋大将万户黑猪皮氏,并接连一刀一个斩杀了好几名敢于挑战的蛮将,重挫女真人锐气。

    而董宣武的手下周通更是了不得,三刀就砍翻了野猪皮手下得力战将阿林保,阵斩猪皮巨厚、猪心巨黑、猪胆巨大等十余名大将,在女真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威风不可一世。

    董宣武麾下的大将李铁柱也不弱,手持一把十石开天弓,可射千步之远,最厉害的是一手绝技连珠箭,更是无人能防得住。贼酋努尔哈赤的金盔就是被他射掉的,如果不是几名小喽啰舍命替野猪皮挡住了李铁柱射来的箭,这次野猪头子就要殒命平辽坡。

    ……

    这一段时间,任何一家酒楼、茶肆中,说评话的如果不会一段血战平辽坡的桥段,就会立刻被人轰了出去。

    一时间,董宣武、周通、李铁柱等人名满京华。

    这么一来,给五行营带来的好处就是征兵处再次爆棚。

     



第一百九十五章 五行卫
    永定皇庄去年可谓是大获丰收,鸡、鸭养殖更是不必说了,白花花的银子像流水般地流入了信王的口袋,原本做好亏本打算的朱由检简直不敢相信。

    在永定皇庄的带动下,顺天府周边大量的农田都改种了高产的新作物,登记在册的就有十多万亩,至于没有登记,准备私下偷偷种植的,更是不知有多少。董宣武当初制定的策略,至少在顺天府内大获成功。

    相信今年大量新作物收获下来,至少顺天府这一片的粮食危机会有所缓解。

    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因为新作物的出现,各种新式的吃法出现了。土豆泥、土豆丝、炖土豆……就不用说了,刚刚从辽东回来的董宣武惊讶地发现,居然出现了猪肉炖粉条、蚂蚁上树这些后世非常有名的菜,这意味着,粉丝已经被发明出来。这才多久啊!

    大明皇家剧院的建设比想象的还要快,董宣武离开才不到三个月,主体工程已经完成,只欠内外部的装修正在进行中。这座宏大的建筑震惊了京城的所有百姓,每天专程来这里看西洋镜的人络绎不绝。

    正因为如此,木匠皇帝决定提前给董宣武颁发他应得的奖励,加上这次轰动京华的平辽坡大捷,董宣武再次升官了。

    董宣武升任为从三品卫指挥使司指挥同知代指挥使,文散骤升几级从六品承务郎,但武散阶则从忠武校尉升至从五品武略将军。武勋则授功为从五品飞骑尉。最奇妙的是,董宣武还被授予了一个不管事的文职,詹事府从九品通事舍人。

    董宣武眨了眨眼睛,莫名其妙,不明白木匠哥究竟是什么意思。难道帮皇家经营了近一年的皇庄,就变成了詹事府的人了同样成为詹事府从九品通事舍人还有他三位好兄弟,郭振朝、薛荣和刁德嗣。当然他们别的方面还有封赏。

    五行营再次升了规格,成为了五行卫,限员六千余人,比前些天皇帝答应的四千人多出两千人。估计是因为董宣武带回的那些官兵、民壮和百姓的议论被信王、马忠等人听到,知道了一些平辽坡之战的实情,秘密向皇帝做了报告,才会有这额外的好处。

    不过,宫里同时传出旨意,天启皇帝打算提前调五行卫入辽作战,并且准于十日后的三月一日,御驾亲临五行卫,正式为五行卫举行成军授旗仪式。

    皇帝御驾亲临,举行五行卫成军授旗仪式,这是大事,五行卫顿时忙开了锅。

    董宣武发了愁了,五行营扩充为五行卫,当然是好事,但是一下子从两千人扩充到六千多人,其实对五行营的战斗力会有不小的影响。如果只是训练,这不是大问题,最多半年,董宣武就可以再拉出一支精锐部队。

    但是木匠哥说了,不久以后五行卫就会调入辽东作战。不久是多久,木匠哥没说,但董宣武猜想,估计不会超过一个月的时间。辽事对朝廷财政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多耽搁一天,就要多花一两万两银子,即使是大明也吃不消,也难怪木匠哥急于将五行卫调入辽地作战。

    可是,一个月的时间,远远不足以让扩充了大量新兵的五行卫恢复战斗力,甚至扩充的新兵,反而会让五行卫的战斗力大幅下降。

    除此之外,枪支的缺额,火炮的缺额,护甲的缺额,等等一大堆问题如何解决

    想了许久,董宣武还是决定求助



第一百九十六章 从军行
    在会议上,董宣武又提出了一个动议,他希望在这次招收新兵的过程中,负责招兵的熊廷弼能够多招一些读书人入伍从军,并建议对读书人从军,可以在安家费上提高标准。

    董宣武之所以提出这个动议,是因为他对目前的参谋制度很不满,觉得根本就是虚有其表。一支现代军队,如果没有健全的参谋制度,光靠主将一人之力,是非常危险的。随时可能因为某一方面的遗漏,而导致惨败甚至全军覆没。作战过程中,也必须要有参谋辅助制定各种意外情况下的作战预案,并对主将提出的作战计划,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推演。

    比如当初范文程率领群匪袭击新兵营,如果不是一连串的巧合和董宣武临危不乱,果断的应对,后果将不堪设想。提出问题,并制定相应的预案,这本应该是参谋做的事情。五行卫缺这一块。

    到目前为止,董宣武指挥的战斗的确是没有出什么大的纰漏,但这并不意味着以后也不会出现,那只是运气好。一支现代军队,不能老依靠运气作战。

    现在五行卫中的参谋屈指可数,基本都是当初刁德嗣带来的那几个人,到目前还只会做一些起草命令、文书、绘制地图等工作,根本没有完全担负起参谋的职责,某种程度上说,更像是师爷而不是参谋。

    董宣武认为这一方面五行卫必须加强,否则会严重地影响五行卫日后的建设。

    熊廷弼顿时苦起了脸来,他何尝不想多招些读书人,可是哪个读书人肯来五行营做大头兵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赵恒的这篇《励学篇》对后世读书人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既然能用苦读换来的东西,用生命做赌注,未免太愚蠢了。况且,在大明,重文轻武、以文御武早已经成了传统。

    这个问题董宣武当然知道,而且早就想好了对策,微微笑了笑,说道:“读书人不肯从军这事,不必太过担心,我就不信,泱泱华夏,那些读书人就只会寻章酌句,就找不出几个像熊大人那样慷慨激扬的热血好男儿!

    我曾听人唱过一首歌,名字叫《从军行》,很有意思,老刁,我要你想尽办法,三日内传遍北京城。”

    “什么歌”刁德嗣心中一跳,偷眼看了看信王朱由检和马忠两人,他很担心董宣武那首歌中有什么大逆不道的词句。别人不了解董宣,他还不了解么,这家伙胆子大起来大得没谱,啥事都敢做,啥话都敢往外蹦。

    董宣武微微一笑,大声唱道:“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道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建奴不顾身!”

    这首歌就是民国时期颇具盛名的《知识青年从军歌》,董宣武只不过改了两个字而已。

    “好歌,正中咱家的心意!”马忠拍手赞道。

    几个月不见,信王朱由检深沉,微微一皱眉,说道:“董兄,这歌虽然是不错,可是未免也太危言耸听了吧!区区一个小小的建奴,虽然能猖狂一时,



第一百九十七章 辽患
    信王朱由检不知道大明每年为对付女真人耗费多少银两,可是熊廷弼却是知道的。熊廷弼轻叹一声,说道:“自万历四十六年女真作乱以来,平均每年支辽饷四百多万两。天启二年退守山海关后,下降到两百余万两,但随着重修宁远诸城,去年又暴增至四五百万两。”

    “这么多”信王脸色顿时变了,大明每年的税收总共才多少,四五百万两的辽饷已经去掉了所有税收的近一半。当初援朝平倭之战,五年下来,总共也才花了两三百万两银子,信王原本以为,建奴之乱,朝廷每年花费的银子应该也差不多,不过几十万两而已。

    “殿下还以为建奴不足为虑么”董宣武接着说道,“每年四五百万两银子,大明能支撑几年更关键的是,为了辽事,朝廷征收新饷,殿下认为下面的官员真的会按摊派数额来收的么先不说那些被免税的皇庄,士绅的田地。”

    信王迟疑了一下,摇了摇头,跟董宣武一起这么久,他不管怎么样也受了董宣武一点影响,对大明官员的操守不那么有把握。

    “辽事的确不可怕,女真人总共才多少人而且目前看来,野猪皮好像对中原还没有存什么野心。但是辽事带来的影响,不能不考虑啊!殿下现在应该明白,陛下为何这么急着把五行卫调入辽东了吧!人没有吃的,那可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董宣武神情十分忧郁。

    “朝廷每年花这么多银子,山海关、宁远那些守军他们做了些什么”信王“忽”地站了起来,神情激动。

    这些就不是董宣武该说的了,他是武将,发发牢骚可以,但妄议朝政,乃是大罪,足以毁掉他所做的一切。董宣武嘴唇动了动,说道:“关宁的事,关宁的人最清楚。”他不敢明说,他在暗示信王去问问赵成、李忠。辽事在关宁将门的眼中早成了发财的一条门路了,真要把建奴给灭了,他们拿什么去发财,靠每年诸边合起来才二十多万两的年例

    “为今之计,就是尽快解决辽事,趁着百姓还能忍受,灭了努尔哈赤!否则,这种情况拖得越长,我大明越危险!为此,适当地夸大野猪皮的威胁,吸引人才,我以为是可取的。”既然把话已经说明白了,董宣武不打算在这上面多做纠缠。

    信王呆呆地坐了下来,没有再反对,怔怔地不知在想些什么。

    商议已罢,董宣武刚要宣布解散会议,忽然有人来报,说营门外来了两百多兵马,还有几百百姓,领头的将领一个自称叫吴三桂,一个自称叫周东子。

    董宣武一愣,算算时间,吴三桂也该来了,这一点不奇怪。那周东子是谁,这名字听着有些耳熟。忽然心中灵光一闪,想起一人来,原来是他!

    周东子董宣武当初在博望峰见过,是张宝的心腹手下,现在已经升为千总了。黑松林时并未随张宝出来,所以董宣武也没有见到他。没想到张宝如此之急,参将的任命木匠哥前几天才发出去,估计还没到他手上,当初跟董宣武约好训练的部下就送来了。

    这些事情,董宣武之前已经跟大家交代过,稍微一解释,大家也就清楚了,一齐来到营门口迎接吴三桂等人。

    那些百姓自然是当初董宣武解救回来那一批百姓,辽东呆不下去了,就跟随吴三桂来找董宣武,其中还有不少参加过平辽坡之战伤愈的赵成、李忠旧部。

    董宣武把吴三桂等关宁官兵请到会客室,让马忠陪吴三桂等人说话,便立刻亲自安排这批百姓。

    待遇跟之前随董宣武回来的那一



第一百九十八章 选择
    董宣武微微一笑,并不以为然,接着说道:“各位说得是,所以董某也为大家预备了第二方案,就是各位可以入住设在军营旁的招待所,每人一间标准间,伙食由招待所统一提供,至于各位的费用都计算在孙大人的培训费用之中,不必另外出钱。

    只不过,各位的亲兵的费用,则要另行结算。当然,如果各位吃不惯招待所统一提供的饭菜,也可另行点菜,费用自理,招待所掌勺的大厨在京城可是大有名气。

    甚至诸位若是住不惯招待所,也可另觅住处,五行卫一律不干涉。
1...4647484950...1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