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万里照汉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神龙摆尾巴
“不行!”董宣武摇摇头,“你们玄武营是准备用来攻山用的,不能把实力损耗在这里。这个莽和尚,平时不是总觉着自己很有本事么现在碰到硬骨头就怂了,顶不住了”
“杀!”
“不好了,不好了,土舍,西边关口传来消息,龙湫谷的官军已经与安意的兵马会合,并且一举击溃了我军驿道上的那五千兵马,下山的道路被安意死死守住,山上的我军伤亡惨重,也冲不下山来。”
&
第一百三十三章 龙湫谷之战(9)
明月万里照汉关正文卷第一百三十三章龙湫谷之战?“五行卫本部除参谋人员等文职人员,所有人,准备战斗!随时准备支援青龙营。”董宣武立刻下令。
抬起头来,看着远处两里开外那片十名明显的敌军帅旗,董宣武忽然有了主意,又下令腾蛇营所有的六磅炮向敌军帅旗处开火。
“轰轰轰”腾蛇营的六磅炮得到命令后,立刻调转炮口,直朝敌军帅旗处轰去,一颗颗炸弹在帅旗周围爆炸。
抬起头来,看着远处两里开外那片十名明显的敌军帅旗,董宣武忽然有了主意,又下令腾蛇营所有的六磅炮向敌军帅旗处开火。
龙湫附近的地形董宣武一清二楚,几条险峻的小路,也被情报人员事先打探得清清楚楚。熊兆琏所率的白虎营早已经分做几路将那几条小路封得严严实实。
人的勇气就是这样,有时候受环境的刺激,可以做到完全将生死置之度外,战斗起来前仆后继,悍不畏死。但一旦外界因素改变,这种勇气消散了,就很难再鼓起来。
如果刚才他麾下将士悍勇赴死之气不破,还有一丝冲破五行卫堵截的希望。即便不能杀透五行卫的堵截,至少可以让五行卫不敢放心大胆的进攻。他可以率领残部从容地退到山上。
这意味着,安邦彦想要逃走,唯一的办法就是穿越百余里的原始丛林。
实际上,五行卫现在的六磅炮实际上是很难对二里外的目标做精准射击的。可是聚集在安邦彦周围的叛军众将和亲卫不知道,即使知道也不敢冒这么大险。
说罢,不管安邦彦的反对,和几名亲卫抱着安邦彦就继续往后撤。
“安军败了,安邦彦抛下他的士兵们自己逃跑了!”转眼间满山遍野都是这样的喊声。
“我的军队啊,我没有逃啊!”安邦彦跪倒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
“安军败了,安邦彦抛下他的士兵们自己逃跑了!”越来越多战士大声喊起来。
被不部下硬生生架上了山顶,安邦彦看看四周逃上来的叛军,不过才数百人,不由得又泪流满面。
现在,因为安旭那三千勇士之死换来的同仇敌忾、蹈死如归的士气一破,安家军就真的完了。
“安军败了,安邦彦抛下他的士兵们自己逃跑了!”五行营周围的战士也跟着大声喊道。
安邦彦也由他的一些铁杆死忠护着,从小路逃走。
而叛军将士半心半疑,回头望去,果然见张邦彦那杆帅旗正撤向山顶,顿时人心就散了。刚才还悍不畏死的叛军将士,忽然畏缩起来,不少人转过身子,也朝山上跑去。
果然,次日早晨开始,就有陆陆续续大队叛军向五行卫投降,到了傍晚时分,除了几千顽固残军从小路逃走,其他人马基本都投降了五行卫。
此一仗打下来,安邦彦最精锐的部队基本都被消灭掉了,山脊上剩下的兵马虽然还有两万多兵马,但军心已丧,根本提不起进攻的勇气,又被围在山脊上,无粮也无水,败亡只是时间问题。
“安军败了,安邦彦抛下他的士兵们自己逃跑了!”董宣武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见状大声喊道。
到此时,此战青龙营、玄武营共打死打伤敌军五千多人,俘虏六千多人,近三千敌军慌不择路,逃进了密林之中,也不知有多少能活着出来,两边山上叛军最终收拢的叛军不过两千多人,而且被龙湫谷分割成两块。
眼见叛军完全崩溃了,董宣武急忙下令:“玄武营,青龙营,全营出击,衔尾追击,趁机拿下两边山头一个立足阵地。”
“土舍大人,快走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几名忠心的亲卫一拥而上,不顾安邦彦的挣扎,拖着安邦彦就往山上跑。
秦良玉那边也传来消息,已经于昨天下午轻取了龙场。龙场的守军降的降,逃的逃。龙场周围
第一章 大刀阔斧
安邦彦被擒,安邦彦的主力也被歼灭了,贵州的平叛基本也就算是结束了。www
在安邦平的帮助下,贵州叛逆的土司几乎是望风而降,没有进行几场像样的战斗,五行卫就高歌凯进,进入水西,直驱大方。安位及其母奢社辉投降,献出了大方。
按照战前与安邦平的约定,董宣武并没有为难年幼的安位,不过奢社辉是奢崇明的妹妹,有是奢安之乱的罪魁祸首之一,朝廷绝难饶过。董宣武将她与留在大方的一帮安邦彦的亲信及贵阳之战中几名元凶,打入囚车押往京城,交由朝廷处置。
至此,贵州境内的平乱基本结束。剩下的就是安抚百姓,和改土归流之事。
不久,朝廷传来邸报,奢崇明、安彦邦等一干人犯共三十八人,阴谋叛国,被判凌迟处死,奢崇明全族被诛。
安位之母奢社辉也被判斩首,但天子仁慈,特改判奢社辉赐毒酒自尽。
其余人犯或流放,活监禁,各有处理。
安位因为年纪尚幼,朝廷不予追究。改贵州宣慰司为水西宣慰司,仍以安位为宣尉使,但规定其不得干预军民两政,并不承认其土司地位,不允许其世袭。安家的影响范围大为缩小。
安邦平因功被授水西宣慰同知,安意也被授予平南将军,许其组建不超过三千人的地方武装。闪舞www两者都不能世袭,安家的大权基本落在了安邦平和安意这两系手中。
平定了川黔之乱,董宣武借着改土归流之机,插手贵州军事、政务、经济等各方面,从各方面展开他的计划。
政治上,所有层参与、资助过叛乱的土司,土司制度一律被取消,一律纳入朝廷的管理范围,实行全面的流官制。
这一政策虽然引起了很多土司、土舍及头人的反对,并且接连发生了几起叛乱事件,但很快就被五行营平灭下去,没有造成什么太大的影响。
董宣武趁机狠狠打击了那些顽固分子,基本肃清了改土归流路上最顽固不化的那部分人。
经济上,董宣武从北京抽调来大量的熟练工人、技师,大量建造工厂。并以工厂为纽带,依靠当地的汉人,拉拢那些开明的土司和原土司,如安邦平、秦良玉等,如让他们加入了以五行卫为首的利益集团,逐步瓦解原有地方土司阶层。
贵州其实并不缺资源,后世在贵州省发现矿产110多种,其中有多种矿产保有储量排在全国前列。
在全国范围内排在第一位的就有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用砂岩、饰面用辉绿岩、砖瓦用砂岩等。排在第二位的有磷、铝土矿、稀土等;排在第三位的有镁、锰、镓等。
此外,煤、锑、金、硫铁矿等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煤炭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优良,有“江南煤海”之称。
而且贵州河流数量较多,开发条件优越。
至于生物药材资源,就更不必提了。
贵州最大的问题,就是交通不便,不过这也不是不能解决的,贵州境内的河流众多,完全可以利用水运来发展。比起陆地运输,水运反而有其独到的优势。
所以,董宣武将交通发展的重点,放在了疏通开辟航道上。
无论是疏通还是开辟航道,都需要人力。董宣武没有采用让百姓服劳役这种不受欢迎的方式,而是采用成立航运公司,借鉴后世高速公路发展的成功经验,采取谁开辟谁受益的原则,给予其二十年的专属使用权。别人如果要使用其航道,必须向开辟者缴纳一定的费用,鼓励民间在官府的控制下,自行开辟、疏通航道。
除此以外,董宣武还直接废除了贵州省内的各种徭役,并禁止官府或者地方豪强以任何名义,强行向百姓摊派徭役,规定所有徭役都必须付足工钱。
为了保
第二章 黔左卫
董宣武在水西地区施行的新政还很多,基本将贵州军政大权握于一身。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五行卫强大武力的基础上的,这一点,董宣武心中很明白。
所以,董宣武绝没有放松军队的建设。
考虑到五行卫的火器要大量的后勤支持,当初董宣武从京城出兵前,就和木匠哥商量好,朝廷给了他一张允许在朝廷的监督下建立各种军工厂的圣旨。
董宣武当然不会让这张圣旨变成一张废纸。狡兔三窟,董宣武本来就是把贵州当做他在西南的第二窟,在平定川黔之乱后,董宣武以贵阳为大本营,迅速建立起他的第二个军工基地。
并且一支以秦良玉两千秦家军为核心的,人数在一万人的新军正在筹建中。
鉴于贵州的形势,以及董宣武平定川黔之乱的巨大攻击,大明朝廷特升任他为贵州总督,官阶二品,算是正式确认了董宣武在贵州所做所为的合法性。并准予建立新军,赐名为黔左卫,兵员为一万。以在平定奢安之乱中立下大功的熊兆琏为黔左卫指挥使,并加封熊兆琏为黔武伯。
朝廷这样做,自然有其深意。
组建这一万人的新军,是必然的事。奢安之乱,几年战事打下来,贵州原有的驻军不堪使用是明摆着的事实,编练新军势在必行。毕竟,五行卫属于京城守备部队,驻扎贵州只是权宜之际,等到贵州这一带的改土归流走上正轨,还是要调回京城,震慑四方的。
如果不在贵州留下一支镇得住人的部队,只怕五行卫前脚一走,贵州立刻就会乱起来。
至于人选,这也是多方权衡的结果。
算起来,白虎营指挥使熊兆琏及其父熊廷弼,虽然也属于五行卫这一体系,但并不像朱雀营指挥使周通、青龙营指挥使燕无为、玄武营指挥使李铁柱、滕蛇营代指挥使朱有康那样,是董宣武的私人。
熊廷弼曾经向天启皇帝呈递过《陈情书》,也因此受到了天启皇帝的青睐与谅解,因而获免罪,洗清了广宁之战战败及擅自撤军的冤屈,保住了一条老命。
虽然这一切都是源自于董宣武的策划,但是知道此事的人寥寥无几。众人都心知肚明,宁可将此事拦在肚子里,也不愿说出来,包括天子在内,并不知此中内情。
在天子朱由校眼中,熊廷弼才真正是他的人。当初默许熊家父子参与到五行卫之中,朱由校心中未必没有怀有搀沙子的意思。
而在朝臣看来,熊廷弼不管怎么说是进士出身,熊兆琏也有举人功名在身,在五行卫中显得格外的显眼。而且熊廷弼、熊兆琏以往的所做所为,表明他们心中存有君父,并不是一味的附和董宣武,有笼络的价值。
此次趁着黔左卫建立之际,把熊兆琏拉出来,独立掌管一军,将熊兆琏从五行卫中分割出来,有利于瓦解董宣武的势力。实际是在分割董宣武的势力同时,也隐隐有制约董宣武的意思在内。
如若不这样,任凭董宣武在贵州大权在握,时间长了,未必会是一件好事。
而升熊兆琏为新建黔左营的指挥使,本就是董宣武提出的几个人选之一,董宣武自己也会接受。
为了安抚董宣武,在任命熊兆琏为黔左卫指挥使的同时,朝廷不止加封董宣武为贵州总督,执掌贵州一省的军政大权,而且将董宣武的爵位升为武定侯,文武散官职位,及勋位都有所提升。
不仅如此,加封李轻盈为二品诰命夫人,就连白牡丹和尚未出嫁的翠袖,也有各自的诰命册封。董宣武的父亲及兄长,以及董家子弟也
第三章 喜忧(1)
京师,紫禁城中。
天启皇帝又在乾清宫前摆弄起那些木匠活了。
董宣武在川黔的战事进行得不错,捷报频传,摧枯拉朽般的平定了川黔之乱,献贼酋于阙前,而且四川、贵州的改土归流也搞得有声有色,两省不停上折子,要求朝廷尽快派遣官员到改土归流地区填补空缺,这着实让木匠皇帝兴奋了好长一段时间。
更让天启皇帝高兴的是,四川石砫土司、石砫宣抚使秦良玉竟然上奏折自请取消石砫地区的土司制度,要求改土归流,融入到朝廷的体制中来。这种事,开朝以来,不,应该是从古至今是从未有过的。
当然,天启皇帝很清楚,秦良玉之所以会这么做,之所以能排除万难能这么做,与董宣武的劝说与协助是分不开的。这从各方面传回的情报,和秦良玉所上奏章的文字中,都能得到验证。
正因为如此,天启皇帝才会对董宣武更信任了几分,对随后递上来董宣武要求扩编和从京城五行卫抽调人手的奏折放宽了几分。
不过是扩编一千余人,不是个大数目,抽调千余人人去填补五行卫的空缺,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天启皇帝随手就准了。
京城的那五营五行卫,青木营、烈火营、锐金营、寒冰营和厚土营,完全是按照董宣武原本五行卫的样子复制而来,包括五行卫的直属各部队,也是如此。当初天启皇帝建立这五营新兵之时,就是打算在适当时机,将五行卫一分为二,成立两支部队,相互制衡。
现在,正好借着这个借口,将董宣武安置在这五营中的老人一齐抽调出来,送往贵州。这样,朝廷就能真正完全掌握这五营骁勇。实际上,朝廷已经掌握了这五营新兵中的三个营。
朝廷之所以这么久都没有将这五营拆分出来,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银子。
这五营留在五行卫的体制内,那么所有费用将由富得流油的五行卫承担。一旦撤了出来,就没有理由五行卫让五行营继续负担这五营新兵的种种费用了。
五行营新练出的兵马的确好使,战斗力强大,但唯一的问题是,太耗银子。这五营新兵,光是每月的饷银,就是两三万两银子,一年下来就是三十万两,这还不算犒赏、平日的伙食、各种军械损耗、还有种种训练费用。否则一年下来至少也要六七十万两银子。
六七十万两银子,不是朝廷拿不出来,现在辽事已平,川黔之乱也已经平定,朝廷富裕了不少,内库也因为董宣武的存在丰裕了不少,挤一挤,六七十万两银子还是拿得出来的。
但是,这笔银子一旦真的拿出来了,按照大明现在官场的习气,又有多少能真正落到那五营新兵的头上
这些姑且不论,给了这七千新兵这一大笔银子,地方上不说,单单说京城周围的三大营,有多少存在于纸面上的人马,单单优待这五个新兵营,群狼环伺,僧多粥少,别的兵马能干吗
五行营战功赫赫,如果给五行卫,没几个人能说、敢说,可是如果这五营新兵独立出来形成新卫,新卫没有半点战功,跳出来的人绝不会少。
朝廷又上哪里弄那么银子去应付那些虚无的老爷兵。更不要说还有那辽东十几万的边军。
既然如此,还不如继续让五行卫继续为朝廷养着这五营新兵。
斟酌再三,天启皇帝和朝廷一直不
第三章 喜忧(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