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盛唐绝唱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蔚微蓝

    太平公主摇摇头:“斜封官的能力的确参差不齐,素质普遍低下,中宗皇帝任用他们,的确不对,可就算不对,中宗皇帝已经去了,他之功过,难道还是臣子可以影射与议论的姚元崇和宋璟这样做,不就一下子就让百姓们知道,这是中宗皇帝犯下的错么”

    而中宗皇帝毕竟是李旦的亲兄长,李旦的皇位又是从中宗皇帝儿子的手里“拿”过来的,就算中宗皇帝本身确实有问题,李旦实在找不出什么来夸赞其功德,但至少也别拿人家的错误,来彰显自己的贤德吧这可太不厚道了。

    李旦本身也不是那般不厚道的人,更何况全天下人,谁都有点护短的毛病,李旦也不希望后人评价他的时候,说:“他是那个昏君的弟弟……”

    太平公主又道:“况且,姚宋二人做的并不彻底。被罢免的斜封官何止千百,他们当初也是花了大价钱的,为了个官身,倾家荡产的都有,现在你说罢免便罢免了,这是让他们家破人亡,他们怎能心甘自然是四处民怨沸腾,只是阿兄久居宫中,已经听不到罢了。”

    李旦很早就好奇,怎么那些斜封官罢免之后,没发出一点声音,原来并非没发出,而是有人没让他听见……

    “阿兄觉得,他们会埋怨谁”太平公主问道,“姚元之,宋广平不,这二人算什么。在我大唐,当家作主的当然是阿兄你,他们要怪,也只能尽数怪到你头上。再反观姚宋二人,自斜封官一事之后,不仅深得阿兄器重,朝中声望更一时无两,百官俯首,贤相之名也传入民间,怎么听都比阿兄的名声好听。”

    李旦皱起了眉头。

    太平公主趁热打铁:“身为臣子,为了自己的权力和名声,不




【第23章·我欲传位与太子】1
    四周宫人内侍顿时噤若寒蝉。

    李隆基忙道:“三郎不敢!”

    这时,天子制书至,着令太子监国,六品以下官员任命及徙刑以下罪犯审核,均由太子做主。

    待宣旨的宦官离开之后,太平公主不动声色地轻哼了一声:“你不敢你马上就要开始监国了,就算之前有什么不敢的,日后也不会不敢了吧”

    这次倒不是李旦左摇右摆了。这封制书是与外放宋王、豳王及太平公主的那封诏书一同草拟,经过了几日的程序,才最终成型。外放的那封诏书已经在昨日通过门下省下发出去了,太子监国制书则是在今日才最终敲定。太平公主只是正好赶上了宣旨而已,并非是李旦故意为之。

    对于这封制书的来临,李隆基是没想到的。他以为能外放大哥和大堂兄,甚至于如此尊宠的姑母都被安置到了蒲州而非东都,这就已经足够了,阿耶虽然不喜欢做皇帝,但权力还是揽得挺紧的,此番竟然会真的松一松手,这真是意外之喜。

    可看姑母来势汹汹,更什么都不顾,这份喜悦便瞬间淡了,甚至还有一点不祥的预感涌上了心头。

    果然,还未等他回太平公主的话,便有东宫臣僚来报:圣人在刚刚下诏,说是之前废弃的斜封官,重新量才而用。?起初东宫臣僚看到太平公主在,入殿之后是没敢说话的,还是太平公主笑着问到了,再加上太子殿下也点头同意,他才开的口。这一番话说完了,太平公主笑容更艳丽了,冲着他不住点头,太子殿下的眸光却变了。

    他刚刚说什么李隆基仔细回想了下,确认自己没听错之后,终于明白了姑母为什么敢这样地来,这样地闹,她果然是附带了阿耶的态度来的。

    恢复斜封官官职这样的旨意一下,相当于立即推翻了之前姚宋二人的所有政绩,此二人已是岌岌可危,说不准什么时候,阿耶也会将他们贬官外放。阿耶为什么忽然有这样的决定,不用问,一定是姑母的功劳。

    她来这儿来责骂自己,是想告诉自己,就算她看似败了,也不会让他太好过,这不,算计得阿耶来剪除东宫的势力了

    太子监国的旨意虽然也下了,却是阿耶几日之前的想法,眼下连姚宋二人都猜忌而打算废弃了,对他的看法还能不变

    在这个旨意宣读完毕之后没多久,太平公主就离开了东宫。

    王毛仲已经吓得脸色惨白,却一直坚定地站在李隆基身后,未曾腿软,也没想远离。殿内一片寂静,他是最沉不住气的:“殿下,这……”

    李隆基抬手制止了王毛仲的发言:“你等等,让我先仔细想一想。”

    王毛仲立即闭嘴,同时转眸望向了萧江沅。若说能有谁可以同殿下几乎同时地想到同一处,他虽心有不甘,也不得不承认,这么多年,他就见过萧江沅一个。

    又静了半晌,萧江沅才道:“殿下不可坐以待毙。”

    李隆基也想清楚了:“当然。”说着长叹了一声,道,“走吧,去甘露殿。”

    王毛仲虽然听不懂他们所言的内容究竟代表了什么意思,但他能看得出,殿下这一声叹息,既有不甘和不舍,也藏着一丝丝的歉疚和愧意,但都在一个眨眼过后,淹没在深邃的眸波里。

    李旦这边刚刚由姚元崇和宋璟二人联想到东宫太子,便听李隆基来了。他的心绪正纷乱着,也没听清是谁,便招手唤其进来了,待李隆基出现在自己面前不远,他才反应过来:“太……太子来此,可是有事”

    李隆基立即跪下,郑重地道:“姚宋二人离间姑母、大哥、大堂兄与三郎之间血脉相连的关系,儿来请阿耶务必对其二人处以极刑!”

    李旦顿时懵了——姚元崇和宋璟可都是帮着他的,他怎么舍得

    李隆基深深跪拜:“只因三郎一人,竟要让姑母、大哥乃至大堂兄都被外放出长安,三郎实在心中不安!若真要如此才能让大唐安定,群臣安心,那三郎这个太子,不做也罢!还请阿耶下旨,废弃三郎太子之位,立大哥为太子!”

    这个决定,当然让李隆基十分不舍也不甘,但是他没有别的办法。阿耶早晚都要处置姚宋二人,倒不如让他来开这个口,结果同样是丢失支持与威望,可阿耶剥夺与他自己舍弃,效果截然



【第23章·我欲传位与太子】2
    姚元崇一直把这个想法深埋心底,生怕说出来,便会影响大局,好不容易大局终于定了,东宫终于尚稳,他才看在大圣天后的份上,勉强对萧江沅松松口,却不想人家不仅没有任何意外之色,好像早就知道一样,还垂眸抿唇,笑容都变得温存起来。

    “已经没事了。”萧江沅道,“多谢姚公关心。”

    “没事”姚元崇有点不甘地调笑道,“难不成……殿下甘心了”

    萧江沅但笑不语,长揖致礼,恭送姚元崇离开。

    ——原来姚公也想到了,那些百姓们最喜闻乐见的情爱版本的传言,都是李隆基着人散布出去的。她还知道那人有王毛仲和号称长安第一侠的王崇晔,这两个一个是他一同长大又决心改过的家臣,一个是在长安里一同摸爬滚打过的兄弟,值得信任也能将事情办得极好。

    其实最初她并没有想到这么多,后来还是从传言里发现了端倪,而后又撞到了一番对话,正好印证了自己的猜想。

    李隆基:“你这传言未免也太详细了,说的还都半真半假,也不怕露了痕迹。若是让她发觉,这传言是我让你们放出去的,这事可就不好办了——还有,端午节时,我亲自为她系长命缕这件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王毛仲:“端午节结伴逐乐,长命缕人人都系,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原来是真的”?李隆基:“……”

    他还气她,机关算尽也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宦官身份,可他又何尝不是如此他在她不知道的时候,想要通过民心来扭转乾坤,变丑闻为佳话,也从未是为了自己尚且稳定的太子身份,甚至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她,更多的则是为了让她变成真正的“她”,然后他来得到她。

    两个人都各自心怀鬼胎,结果都出现了意外。

    她时常会在一个人的时候,想起火场的那夜,他就那样浑身**地冲了进来,来到了自己身边——这连他自己都始料未及吧所以,在他听到验身结果之后的那些日子里,他才会对她那般别扭。

    她一直悠然自若地忍耐着他的所有脾气,毕竟她的目的达到了,而他……看似选择了妥协。

    慢慢来,他会明白自己,理解自己,妥协只是暂时的,他总有一天会支持自己的。

    抬起头,她已经回到了东宫。

    姚元崇和宋璟都被外放了,中书令和侍中的位置便空了出来。李旦选了韦安石和李日知来接替姚元崇和宋璟的职务,本以为他们好歹也在政事堂待了许久,向来无过,也曾说过些一针见血的话——特别韦安石,连太平的账都不买,若非有自己最为信任的郭元振救助,只怕便要被太平害死了——如斯人品,能力当也不凡,只是有向来独断的姚元崇和矫枉过正的宋璟珠玉在前,一直没机会出头罢了。

    这回,他来做他们的伯乐,给他们机遇,让他们释放自己的才华。

    下诏的时候,李旦觉得自己总算有了几分皇帝的样子,甚至于有点像当年阿娘选官时的模样了。他一直以来虽然真的不大愿意做皇帝,但既然做都做了,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做得好一点的,至少……比中宗皇帝好一点吧

    听着韦安石和李日知谢恩的话,李旦心情十分愉悦,如此君明臣贤,也许盛世就在眼前。

    但是他没想到,人品和能力之间,并不存在什么必然的联系,它们犹如鱼和熊掌,也时常会此消彼长。宋璟那是个例外。

    自从韦安石和李日知领袖政事堂以来,大唐又恢复了昔日中宗皇帝在时的混乱模样,尤其是斜封官复位者太多,整个朝堂熙熙攘攘,上个朝仿佛到了西市一般,让李旦颇为头疼。

    他也十分困惑——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一日两日的便也罢了,或许是两位相公没能上手,可时间长了,情况不仅没有好转,反倒恶化了许多,这就让向来脾气不错的李旦,也不得不愤怒了。

    然而任凭他训斥过,他努力过,可是好不容易商量出来的对策,真正实施的时候,却仿佛泥牛入海,根本丝毫不见效果,渐渐地,李旦便绝望了。

    他早就说过,他不愿意也不适合做这个皇帝,为什么一定要让他坐到这个位置上来他也想把国家治理好,可是……他真的无能为力。

    要不……干脆把皇位传给三郎算了。

    他立即便将三品以上的官员都召了来:“我向来淡泊名利,生性喜好恬静的日子,从不以万乘之尊为心中至贵。我早年便做过皇帝,也曾任皇嗣,又差一点成了中宗皇帝的皇太弟,后来还不是都被我拒绝了我是真的做不来,也不愿意做。如今我想将皇位传给太子,众爱卿以为如何”



【第24章·镇国公主归长安】1
    “阿耶……这是动真格的了”送走了宣旨的宦官,李隆基呆了好一会儿,才道。

    萧江沅显然也没有想到,不予置否地道:“天意难测,阿郎还是不要掉以轻心。表面看来,圣人已经铁了心要将皇位传给阿郎,这封制书便是他转移权柄的第一步,但只要镇国公主在一日,这一切都可瞬息万变。”

    “就好像当初,阿耶分明站在姑母那边,可转眼就翻脸不认人了”李隆基颇无奈地摇头笑了笑,“阿耶这个性子,真不知是像祖母多些,还是祖父多一些。”

    萧江沅想都不想便道:“自然是像天皇。”

    李隆基:“……”

    之前天子的退位之举,在李旦心意未明之时,李隆基是绝对不能接受的,现下这封制书,倒是不无不可了。一则,若要太子监国,这属于正常的权力范畴,即便没有制书,他也大可插手去做,二则,他又不是白白接受的。

    阿耶对他这般“信任”,他为了表示感恩,自然要予以回应,给阿耶稍许安慰即可,让他觉得自己这个决定再正确不过。于是,李隆基在之后的日子里频繁地上奏,深觉自己愧对阿耶如此器重,要将太子之位让给大哥李成器。其言辞之恳切,态度之诚恳,纵然李旦心知这些都不过是姿态,也险些信了他的。

    李隆基当然知道只做这些是不够的,总要有点实质性的东西才好。?在易位太子的请求被驳回之后,李隆基再度上奏:请天子赦镇国公主返回长安。

    “圣人怎么说”萧江沅一直在殿外等着李隆基,待随李隆基回到东宫之后,才道。

    李隆基似笑非笑地勾了勾唇角:“阿耶根本没想到我会请求这个,不敢置信地问了我好几句,像是在确认,自己没有做梦一般。”

    “阿郎怎么说”

    “她毕竟是我姑母,又是阿耶唯一的妹妹,先前不过犯了些小错,被贬出长安已经是很严厉的惩罚了,如今时过境迁,早就该让姑母回来了,阿耶必是顾虑到我的感受,才迟迟不开口。阿耶待我这般好,我又怎能对阿耶的苦恼视若无睹,不为阿耶分忧呢”

    可以想见当时李隆基有多认真且纯良,萧江沅勾了勾唇:“然后圣人便准了”

    “自然准了。”李隆基叹道,“这才三个月啊,姑母就要回来了,还是我请她回来的。”

    “回来了也好。她远在蒲州,若是想对阿郎做什么,奴婢可是无论如何都预料不到的,她回到长安的话,便不同了。”

    “你不会又想先下手为强吧”

    萧江沅摇了摇头:“奴婢这次想后发制人。”

    李隆基:“……你说得这样明白,怎么,这次不自作主张了”

    “贬出长安,这是镇国公主有生以来,唯一受过的耻辱,她这次回来,只怕要和从前大不一样了。”萧江沅郑重地看着李隆基,“她不会放过阿郎的,阿郎可要做好迎战的准备才是,切莫再不忍心了。”

    若要再战,那便不仅仅是权势的争夺了,而是生死之争,李隆基当然清楚这一点。他颇可惜地叹了叹,终是将回忆里的姑母彻底掩藏:“对姑母,我一向能不杀便不杀,但若真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我又何必那么无私”

    李旦其实是个很温柔的人,尤其重视亲情,对于妹妹,他是无论如何也狠不下心的。先前把妹妹外放,固然有他自己的考虑,但是时间一长,他也实在思念得紧。想到幼年时,自己与妹妹最得父母宠爱,他便愈发觉得对不住妹妹,也对不住父母了。

    三郎的这个请求来的正是时候,李旦本来也怀疑过儿子的用心,但想到就算是为了博得自己的欢心,三郎能主动与妹妹重修旧好,也属十分不易,便心安了许多。三郎才离开不过一刻,他便让中书舍人拟好了赦镇国公主回归长安的诏书。

    在李旦的督促之下,没有了姚元崇和宋璟的中书省和门下省,审核工作进展得极快,不过两日,这封诏书便抵达了蒲州。

    在离开不过三个月之后,镇国公主就回到了长安。

    归来的镇国公主一反常态,不仅进城的时候,仪仗十分低调而简朴,其为人也变了许多。她再也不找太子殿下的麻烦,竟然安安分分地做起了圣人的智囊,提出的几条建议都十分不错,却不居功自傲,只说那些都是圣人想到的,与自己无关。此举让李旦及朝臣们都很是信服。

    太平公主尚且如此,李隆基只会更谦逊。两人仿佛从未有过龃龉,姑侄犹胜母子。

    薛崇简自从被太平公主逐出家门之后,便一直住在五王宅李成器居处。听闻阿娘归来,为人更是大变,他既欣喜又觉得不对劲。他想回到阿娘身边看个究竟,他在镇国公主府门外足足跪了三日,可阿娘连看都不曾看他一眼。

    ……阿娘的变化果然都是假象。

    薛崇简心中澄净,更添几分绝望,前来接他入宫的萧江沅却一副平静的模样。见到她这般司空见惯,薛崇简心头忽然涌出几分恼怒


1...4445464748...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