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我为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言不喻

    张令铎沉声道:“李守节遇刺,兹事体大……”

    “张公安心,我会如实上报皇兄。”

    赵光美心里明白,李守节若是死在东京,还真是不小的麻烦。

    可以肯定,自家大哥肯定不会犯傻,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那么是有人故意为之,想要挑拨离间,浑水摸鱼啊!

    还真如张令铎所言,兹事体大,必须尽快让自家大哥知晓。

    当然了,还有个关键便是李守节的身体状况,中毒之事是否要紧。

    还好,张含灵诊断过后,给出了个好消息。

    “幸得发现及时,毒物大都吐出,主要是惊吓之故,不打紧。待我开些祛毒之药,服用之后,安歇一两日即可痊愈。”

    “如此便好,含灵……开药去吧!”张令铎松了口气,显然对自家女儿的医术十分信任。

    “含灵姑娘,有劳了。”

    赵光美不禁有些好奇,张含灵年纪轻轻,究竟从何处学来这一手好医术

    “举手之劳,三殿下不必客气。”

    张含灵轻轻一礼,临走时不忘多看一眼赵光美,言下之意大抵是叮嘱他守口如瓶。

    赵光美会意,轻轻点头,表示会保守秘密。

    整个过程落在不明就里的张令铎眼中,不免有些变味了。

     




第21章 够分量之人
    赵光美因“尚未成年”,得以随同杜太后搬入皇宫居住,是以想要见到大哥赵匡胤十分容易。

    来到垂拱殿,赵光美将所见、所知大概描述之后,赵匡胤脸上露出了凝重神色。

    这是有人妄图挑拨离间,兴风作浪。

    李守节前前后后也就在东京待一晚,这些人便寻得机会,便迫不及待要取其性命。

    若非李家宅邸距离张家不远,若非赵光美恰好前往发现端倪,险些就让他们得逞了。

    不得不说,自家这个三弟还真是个福将,无意间又帮了大忙。

    李守节要是真死了,后果还真有些糟糕。

    大宋朝廷不怕李筠反,怕的是李筠师出有名起兵谋反,对于双方而言,道义与舆论支持十分重要。

    相比于外患,赵匡胤更在意的还是内忧。

    陈桥兵变夜的诸多诡异已经告诉他,这东京汴梁不干净,水深的不是一星半点。

    如今看来,有人是等不及了,想要竭力挑起潞州的叛乱,把刚刚建立的大宋朝掀翻。

    这些人隐藏在城中,甚至朝堂之上,暂时没有蛛丝马迹,并不好追查,更何谈肃清赵匡胤不免有些头大。

    然而,更为头大的事情还在后面。

    李守节在东京养了三日,身体痊愈,便立即启程回潞州去了。

    这一遭,在赵匡胤的授意下,张令铎亲自护送其出城,途中则有韩令坤一路关照,从而确保其安全。

    原本寄希望李守节回去能够劝阻其父,可惜事与愿违。

    越来越多的消息传到东京,李筠似是反心已定,先是逮捕了反对他起兵反宋的监军周光逊,将其送到了北汉都城晋阳。

    随后很快,便与北汉皇帝刘均达成协议,约定联合起兵攻宋。

    刘均先是派了使臣前去潞州封赏李筠,随后亲自阅兵誓师,率大军与李筠会师太平驿。以宰相之礼厚待李筠,并册封其为西平王。

    李筠彻底膨胀了,迫不及待地想要举兵南下。

    他属下的幕僚闾丘仲卿与儿子李守节苦口婆心劝阻,认为以一地兵马反抗整个朝廷,乃不智之举,必败无疑。

    然而李筠却浑不在意,认为东京城中的禁军将领,有不少乃是自己昔日故友,只要兵临城下,肯定会一呼百应。

    更何况,如今背后有北汉,乃至契丹的支持,东京城中有故旧为内应,足以和赵匡胤一较高下。

    更巧的是,恰在此时,淮南节度使李重进派来亲吏翟守珣,相约共同举兵伐宋。

    求之不得,骤然多了几个强援,李筠越发膨胀,当即派遣军队袭击泽州,杀掉刺史张福,占领泽州,起兵反宋。

    木已成舟,反对已经毫无意义。

    闾丘仲卿忠实恪守幕僚职责,提议立即沿太行山南下,攻取怀州、孟州,堵塞虎牢关,占领洛阳,然后谋取天下。

    不得不说,这算是一条比较靠谱的计策。

    洛阳乃是中原王朝的西京,王畿之地,政治意义非凡。

    一旦攻取洛阳,便可以与汴梁分庭抗礼,黄河以北有北汉支持,东南方向有李重进策应,向西则可以联合长安袁彦。

    很容易形成气候,少则成一方诸侯,多则可席卷天下。

    怎么着都是一步好棋,进可攻,退可守,运气好的话甚至还有机会一争天下。

    可是,李筠拒绝了。

    他的理由是,作为大周忠臣,起兵是为了讨伐赵匡胤这等叛乱,营救太后和小官家,并非是自己争天下。

    所以应当直接兵发汴梁,剑指东京。

    此言一出,许多人不免好生失望。

    北汉与后周乃是世仇,李筠处处以后周忠臣自居,北汉皇帝刘均不免有些郁闷,也怀疑与李筠的精诚合作的可能性。

    就连淮南来的翟守珣,也连连摇头,他觉的很有必要,在返回淮南的路上改道,走一遭东京汴梁……

    ……

    李筠终究还是反了。

    大宋朝廷并不惊慌,意料之中的事,自然早有准备。

    石守信和高怀德二人一早便奉命出征,两路大军前去讨伐李筠。

    闾丘仲卿建议的策



第22章 打虎平判亲兄弟
    李处耘带着翟守珣悄然离开。

    其行踪与任务必须绝对保密,不会再有第五个人知晓。

    垂拱殿里只剩下赵匡胤、赵光义和赵普三人。

    “朕打算让李处耘以新任扬州知州的身份,走一遭淮南,你们以为如何”

    李处耘是那夜在陈桥驿拥立赵匡胤的从龙之臣,大宋建立后,担任枢密承旨,右卫大将军,才华与能力有目共睹。

    若在平日,让他去淮南,没有问题。

    但是,诚如翟守珣所言,李处耘真的够分量吗

    赵普小声提醒道:“官家,李重进的两个儿子还在东京。”

    常年驻守淮南,柴荣对李重进都颇多厚待,两个儿子留在东京,与皇子们一道读书。

    当然了,如果腹黑一些,也可以认为是柴荣以此为借口,扣下两个人质。

    陈桥兵变之后,两个少年郎转移到了大宋朝廷手中,成了真正的人质。

    大宋立国之初的策略是安抚李重进,所以李家两个儿子自由和待遇全都不便,并且恩荫了勋爵。

    李守节遇刺之事发生后,赵匡胤便派人加强了二人的护卫,防止奸人趁虚而入。

    赵普此时突然提及此事,是什么意思呢

    “那两个孩子无关紧要,朕不想动,也无甚用处。”

    李重进的儿子不止两个,无毒不丈夫,若是他真铁了心反宋,完全可以放弃两个儿子。

    不到万不得已,赵匡胤反而不敢杀两个孩子,否则就会失了君王气度,就会理亏,贻人口实。

    赵普摇头道:“是无甚用处,可是够分量。”

    “则平,你是何意莫不是要朕也把儿子送去淮南”赵匡胤回过味来,表情有些不自然。

    “官家误会了,皇子们年幼,岂能……”

    赵普连忙解释,旋即正色道:“臣确实有个建议,只是可能有些冒昧,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赵普道:“若说以安抚之策,起拖延之效,任何大臣,都比不上一位皇室宗亲更有效果。”

    皇室宗亲!

    赵光义顿时是眼睛一亮,盯向赵普,大抵是觉得这个提议有些不怀好意。

    赵宋刚刚立国,皇子年幼,皇帝只有两个亲兄弟,其中一个还尚未成年。

    至于远支宗室,都才在从各地陆续赶往东京的路上,在参加过太庙祭礼之前,还算不上皇室宗亲。

    而且,也不够分量。

    所以,合适人选似乎只有——赵光义。

    赵匡胤断然拒绝道:“不可,朕准备御驾亲征潞州,光义需留守东京大内,怎能远赴淮南”

    闻听此言,赵光义安心多了,心中也泛起一阵兴奋。

    不仅是不必去淮南,更要紧的是大哥御驾亲征在外,自己是留守大内的第一人选。

    这就有点那什么天子出征,储君监国的意味。

    他知道,这是因为侄子年纪尚小的缘故,可是仍然有些兴奋,至少眼下……他是托付江山的首选之人。

    赵普摇头道:“官家若决意亲征,二殿下确实需留守大内,侍奉太后,震慑宵小。至于淮南,官家并非只有一个兄弟。”

    “你是说……光美”

    赵匡胤不由诧然,赵光义也是眉头一动,若有所思。

    “是,三殿下身份贵重,虽然年轻,却也将要成年,胆魄与才能亦是有目共睹,前去宣抚淮南,兴许是个恰当人选。”

    陈桥兵变那夜,赵光美展现出的胆魄与才能“有目共睹”,有能力应付局面。

    然而他只有十五岁,不了解他的人,很容易掉与轻心。

    最重要的是,赵光美是皇弟,足够分量,能展现出赵宋皇室最大的诚意。

    说直白一些,连亲兄弟都送来给你当人质了,你李重进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要是再动什么心思,或是伤害少年赵光美的举动,可就是天理难容,人人得而诛之。

    听起来,好像是个不错的计策。

    但赵匡胤断然拒绝:“不可,朕已经折了一个陈思诲,焉能再让幼弟落入虎口”

    正月里,赵匡胤登基之初,曾派六宅使陈思诲前去宣抚淮南,敦促李重进移驻青州,反被其拘捕,如今生死不明。

    “官家,此举可以稳住李重进,他未必敢……”

    赵普道:“退一万步讲,可以安排得力人手,随时准备营救。”

    &nb



第23章 多事之春
    建隆元年四月,潞州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叛。

    赵匡胤先遣石守信、高怀德两路出击,令韩令坤屯兵河阳支援,随后率大军御驾亲征。

    大宋立国不到半年,皇帝御驾亲征,不得不说,赵匡胤很有魄力,勇气可嘉。

    但是,御驾亲征是必要的。

    赵匡胤心有此意,赵普表示赞同,枢密使吴廷祚亦是相同建议。

    潞州在太行山附近,叛乱若不尽快平定,李筠盘踞太行,借助地利之险,想要彻底剿灭反而不利。

    故而将其从潞州引出,速战速决十分必要。而这世上,再没有什么比皇帝更具吸引力。

    李筠气势汹汹起兵,得知赵匡胤亲征,必然出兵迎敌,猛虎出森林,蛟兽离水潭,也就没什么威胁了。

    赵匡胤欣然纳谏,命吴廷祚以枢密使身份权知开封府,留守东京,皇弟、都虞候赵光义留守大内。

    尔后率军出城,御驾亲征。

    ……

    打虎平叛亲兄弟,却没有赵光美什么事。

    他依旧被当作未成年人,留在东京无所事事。

    也罢!

    那就乖乖待着呗,每日除了侍奉杜太后,带着侄子、侄女们玩耍,大部分时间都用来习武健身。

    不过才两三个月,消瘦的身板已经强健了许多,骑射功夫也大有长进,至少不会在出现坠马之事。

    武艺则主要学习了些许近身拳脚搏斗,以及剑术技击之法,不过尚且处于入门阶段,还需要不断练习。

    杜太后看着小儿子发奋,甚是欣慰,却越发担心起出征在外的长子赵匡胤,每日都会在宫中佛堂祈福。

    阖家上下,包括二哥赵光义都有些担忧,唯独赵光美一脸轻松。

    没什么可担心的,自家大哥又不是明英宗朱祁镇那等水货,御驾亲征必然大获全胜,凯旋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至于东京城,更不用担心了。

    皇帝出征在外,东京城里气氛固然一下紧张了不少。

    但赵光义坐镇大内,手握禁卫军,四位将军负责东京城防,东京汴梁城则有枢密使兼权知开封府吴廷祚。

    在留守京城这件事上,吴廷祚比任何人都要有经验。
1...7891011...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