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我为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言不喻
私下里嘀咕几句可以,公开是不敢的,所以只能是“由衷”佩服。
当然了,没有几个人觉得这是赵光美的主意,十五岁的少年,当个愣头青,急先锋可以。
若说这般运筹帷幄,谋划周全,要么是赵匡胤在背后指点,要么……多半是吴廷祚的手笔。
木已成舟,无可奈何。
再者,疏浚运河对他们也有好处,谁家在淮南,甚至江南没点生意往来呢
粮商们则慌成一逼,一方面赵光美仍旧挑着上门“借粮”,让他们疲于应付。
 
第26章 给不给?敢不敢?
淮南,扬州。
李重进可谓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东京汴梁传出消息,说他李重进要“借粮”赈济灾民。
灾民闻讯,欢欣鼓舞,为了早日吃到淮南李相公(李重进官拜侍中,宰相之一)的粮食,已经自告奋勇在疏浚汴水运河,只待淮南粮船到来。
笑话!
凭什么给东京运粮
根据消息,赵匡胤能派兄弟对朝臣、勋贵、富商敲竹杠,强行借粮,足可见他缺粮。
如今这般态势下,凭什么资助他呢淮南是大宋的粮仓,这可是自己手中最大的优势。
可是手下之人却分成两派,有的认为坚决不能借粮,不可便宜赵匡胤,而且应该立即起兵。
有的则建议,借出些许粮食,先摆个姿态。
毕竟粮食是用来赈灾的,落个好名声是必要的,收买民心已经晚了,但至少不至于因此失去民心。
有起兵反宋的心思,名声和舆论便至关重要,得民心者得天下,并不完全是空话。
当两边意见不一致,各执一词的时候,李重进皱起了眉头。
问题的关键显然不是借不借粮食,而是到底要不要起兵反宋
作为后周太祖郭威的亲外甥,真正的血亲,以血缘论,比柴荣那个内侄亲近的多。曾几何时,兴许也是有问鼎皇位可能的。
不过最终郭威选择了养子柴荣,并逼迫李重进向柴荣行礼,明确尊卑身份。
君臣有别,李重进自然得服从,柴荣登基之后倒也没有亏待这位“表兄”,官至禁军侍卫亲军都虞候,平章事。
作为后周皇室懿亲,朝廷重臣,若是见到谋朝篡位而无动于衷,将来有何面目见郭威于地下又该如何面对天下人
更重要的是心理失衡!
想当年他是何等身份,远在赵匡胤之上,如今却要他向昔日属下俯首称臣,强大的心理落差,让李重进很不适应。
归附大宋,他不是没有想过,赵匡胤派了陈思诲前来,加官进爵,赐以丹书铁券,可谓厚待。
可同时也让韩令坤代替他淮南节度使的位置,并要他移驻青州,意欲何为再明显不过。
老虎一旦离开山林,会是什么下场赵匡胤看似厚待,但实际上很大可能不会放心自己,将来下场凄惨。
仇恨、失落、和担忧,多种心情纠葛在一起,李重进怎么还能心悦臣服
自然而然生出了起兵反叛之心,当然了,他所用的名义肯定是戡乱平叛,匡扶大周。
那样的话,无论将来自己登基为帝,还是扶持柴宗训为傀儡,自己在幕后做个实际控制的权臣,都是不错的选择。
但另一个问题随之出现,,反叛是需要实力和勇气的,成功和失败的结果会是两个极端。
胜者王侯,败者不仅仅是为寇那么简单,而是身首异处,家破人亡。
李重进底气不足,缺乏魄力,加上两个儿子在东京为人质,不免犹犹豫豫。
不过当得知李筠在潞州意图起兵之时,李重进心中的反叛之火再度熊熊燃起,并派遣翟守珣前往潞州联络李筠。
如今翟守珣回来了,李重进自然也就问起此事。
“守珣,你去了一遭潞州,李筠是否兵强马壮可否与之联手反宋”
面对李重进询问,翟守珣摇头道:“相公,李筠此人……不足相与谋。”
“为何”
“李筠乃是大周重臣,如今却与宿敌北汉同流合污……此乃不忠不义之举,已经失了大周旧臣的支持。”
“事急从权,若是为了反宋,一时权宜之计倒也罢了。”
“是,话虽如此……可是……”
翟守珣早料到会有如此反应,不疾不徐道:“属下在潞州时,李府幕僚闾丘仲卿曾献策,提议让李筠沿太行而南向,出河内,下孟、怀而取洛阳,东塞虎牢关,对汴梁赵宋分庭抗礼而争天下。
如此绝妙良策,李筠却视而不见,盖不听从,反而出兵泽州,贻误战机。如今被石守信赫尔高怀德死死堵在一隅之地。
赵匡胤又御驾亲征,亲率大军前去征讨,李筠还能坚持多久呢此人已失先机,再无成事可能。”
“李筠……好歹也是舅父生前重臣,如此不堪吗”
李重进长叹一声,满是失望道:“难道……真的没有机会在光复大周了吗”
“大哥,未必。”
李重进的弟弟李重赞也是郭威的外甥,对赵宋政甚是仇视,态度坚决道:“如今
第27章 含灵之苦
赵光美兀自不知自己敲竹杠的代价,正在东京城里四处逛。
闷在皇宫里着实无聊,所以借口督办赈灾事宜,在皇宫之外乐得自在。
当然了,最近因为“借粮”的事情没少得罪人,安全是个问题,杜太后不免有些担心。
但赵光义默许了,除了加强了身边护卫之外,暗地里还有不少人跟着,确保赵光美的安全。
同时,也有钓鱼的意思。
东京城里不安稳,有人潜藏在暗处,前些天大量灾民聚集而来,以及夹杂在其中的流言显然都是有人故意引导,推波助澜。
若非赵光美的“无赖”招数,解决了灾民的吃饭问题,还不知道会闹出什么乱子。
然而随着流言平息,一部分灾民被征募去修运河,东京秩序渐渐恢复,刚刚露出一点痕迹的魑魅魍魉又不见踪影了。
这可不行。
大哥临走前有过交代,让自己暗中盯着这些人,结果什么也没发现,似乎有点说不过去。
所以,既然拉了大量仇恨的赵光美要外出,那便让他出去逛逛,看能不能引出什么小鬼来。
当然了,这番话是不能摆在明面上说的,尤其是不能让杜太后知晓。
故而只是再三向母亲保证,会加派人手,保护好三弟的安全。
赵光美对此并不怀疑,在东京地面上,二哥和吴廷祚还是能够掌控局势的,保护自己的安全应该不成问题。
说是督办赈灾,不过已经和先前不大一样,不必再为粮食的问题发愁。
走在大街上,赵光美的待遇可谓是两极分化。
灾民们已经认识这位年少,但亲切仁善无比的三殿下,带着他们借粮,亲自为他们施粥,简直就是活菩萨。
故而可谓是人见人爱,甚是尊敬,有不少百姓甚至俯首叩拜,感恩戴德,弄得赵光美有些不好意思。
而朝臣和商贾们见到三殿下,勉强会挤出一丝笑容打个招呼,然后匆匆避而远之。估么着,远去之后还会咬牙切齿。
赵光美并不在意,粮食的问题已经解决,他现在的关注点已经转移到了卫生方面。
不少青壮灾民被征募前去疏浚运河,却也有不少仍旧老弱妇孺仍旧聚集在东京内外。
人多了,秩序勉强能够管控,但卫生状况不免有些堪忧,闹不好容易生病,甚至生出瘟疫。
好歹是有现代卫生常识与管理经验的人,赵光美自然看不下去,故而给了吴廷祚不少建议。
比如在东京城外修建灾民临时安置点,合理规划的生活区域,严格控制灾民密度。
统一提供粮食,严格要求灾民,不得随地吐痰,大小便,不得饮用生水,每日必须数次浣手。
灾民集中之处,污秽之物必须用石灰覆盖,每日及时打扫,洒石灰水消毒等等。
并严格监控灾民,一旦有身体不适者立即隔离医治,严格杜绝传染。
效果是相当不错的,一个多月下来,灾民虽有生病死亡者,但人数并不多,也没有造成传染。
大灾之后有大疫的魔咒,并未在东京上演,吴廷祚再度松了口气,对三殿下越发的钦佩感激。
同时也好奇他是哪里知晓这些防疫知识,赵光美则随口推说,是幼时听父亲提起过军中防疫之法,又咨询过医者,所以依样画葫芦。
再度甩锅给故去的父亲赵弘殷,赵光美已经完全脸不红,心不跳。
赵弘殷当年也是军中名将,兴许真懂这些吧,吴廷祚自然不敢质疑大宋宣祖皇帝的经验。又道听途说三殿下与张令铎的三女儿有交往,也便见怪不怪了。
城外一切妥帖,城内也还滞留了不少灾民。
不过主要集中在几个施粥地点,以及各大寺院之中,其中就包括定力院。
鉴于是故地,所以赵光美欣然前来探查,不想在此遇到故人。
住持了然法师再度见过赵光美,态度完全不同,心情也略微有一丢丢复杂。
谁能想到当初那个跋扈公子,摇身一变成了大宋皇弟了呢更想不到,他威胁自己的那个夜晚,会有惊天之变。
幸运的是,被赵光美胁迫得他,不得已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在陈桥兵变夜,保护天子至亲,也算是立下一桩大功。
第28章 美人劫
定力院,药王殿前。
张含灵送走最一位患胃疾的病人,眼见天色渐晚,今日诊疗也便告一段落,准备启程回府。
不想一回头,竟瞧见赵光美站在不远处,默默地看着她,不知已经站了,看了多久。
赵光美上前,微笑道:“含灵姑娘,辛苦了。”
“哪里,举手之劳而已。”错愕与讶然一闪而过,张含灵的表情瞬间便恢复了素日的沉静。
“姑娘连续月余不辞辛劳,在此义诊,真可悬壶济世,谓菩萨心肠。”
“悬壶济世远远谈不上,能够略尽绵薄之力,为病患解除些许痛楚,也算不负师太所授医术。”
张含灵淡淡一笑:“说起来,倒是多亏了三殿下,不仅有办法让灾民吃饱肚子。
卫生之法亦值得赞许,东京免了疫灾之虞,患病的灾民也大大减少,这才是真的功德无量。”
听得出来,小姑娘的消息十分灵通,对赵光美近期的所作所为了如指掌。
“姑娘没觉得赵某无赖吗”
“方式确实有几分……无赖,但结果是好的,初衷……我想应该也是好的。”
听到这个回答,赵光美欣然笑道:“还好,看来我在姑娘心中,我的形象还不错……”
张含灵嫣然一笑,轻声道:“时候不早了,告辞!”
“姑娘慢走。”
见面不过片刻,告辞来的很突然,赵光美心中不禁有些几分怅然失落。
……
少年男女亲切交谈之时,有几双眼睛一直在紧紧盯着他们。
“没想到,赵匡胤的小兄弟与张令铎之女……交往甚密啊!”
“回公子,确实如此,陈桥兵变那晚……便是张家三娘子,带着赵光美去见的张令铎。
前些日子,李守节侥幸逃生,也是先有赵光美出现,让其躲过一劫,后有张三娘子妙手疗毒,这才……”
“哼哼,还真是一对少年璧人,屡次坏我好事……真是有效小瞧年轻人了。”
身旁之人大概听出了公子言语中的酸涩,低声道:要不……除掉赵光美吧,也算给赵家一个教训。”
“不可,赵匡胤如今已经是皇帝,若冒然对其兄弟下手,动静太大了……再者,一个十几岁的少年郎,侥幸拨弄风云,实则无关大局,杀了他又有何用
还不如利用得当,用他来做做文章……淮南那边的消息,确定了吗”
“确定了,李重进愿意借粮五万石,但点名要求灾民信得过的三殿下赵光美,亲自前去扬州,接收押运粮食。”
“瞧瞧,李重进也盯上他了,少年人啊,初生牛犊不怕虎,也不懂得树大招风的道理。”
“公子所言极是,不过想来……赵匡胤肯定是不会答应的。”
“赵家的三小子,算不算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要是不答应,李重进肯定做梦都会笑醒的,难题也就又抛还给了赵匡胤。有意思,看样子,李重进身边还算有几个聪明人。”
“可赵匡胤总不能把亲兄弟交给李重进做人质吧天下人会怎么看他”
“在帝王眼中,有兄弟,有亲情可言吗”
“……”
“其实啊,这事……最好是不清不楚。”
“公子言下之意……”
“如果……赵光美此刻死了,哦不……失踪了,你说赵匡胤和李重进分别会怎么想哼哼……哈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