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边城传奇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百梦千回




第195章 跨越时空的密码
    独自在家整整思考了一天,郭长青最终决定,接受高吉胜的邀请,到尊贵股份有限公司上班。只是想到仓惶之中躲到外地现在已无法联系的小红,一阵阵黯然神伤。

    新公司刚刚注册,办公地点暂定在了留香酒店里面,紧挨着总经理办公室的单间被腾出来,摆上办公桌就算员工办公室了。郭长青上班第一天高吉胜告诉他,公司还有个副总叫王慧忠,可他在办公室等了两天,也没见到这个副总的身影,第三天下午,一直在看着电话之余的郭长青,百无聊赖地翻看着高吉胜让他了解的省、州《殡葬管理手册》,昏昏沉沉中,办公室的门被突然推开,把他吓了一跳。

    推门进屋的是个中等个头的年轻女孩,身材窈窕,标准的瓜子脸,五官精致,梳着不长不短的马尾头,着一身身蓝色的牛仔衣裤,怀里抱着一束五颜六色的鲜花,站在门口,目光锐利地打量着突然从座位上起身的郭长青。

    “请问,你找谁呀”被眼前漂亮女孩打量半天的郭长青缓过神来,心有不悦地问。

    女孩听了莞尔一笑:“找你呀,你不是郭长青吗”

    郭长青有些懵懵地点点头,正在疑惑间,女孩再次开口:“我叫王慧琪,高吉胜是我姐夫,你们这个老总忙的这两天内都不会来办公室,走,我领去驾校报名去。”

    直到半个多月后,郭长青私下里才从留香酒店的老员工那弄明白了王慧琪、王慧忠和老总高吉胜之间的关系。

    离开办公室之前,王慧琪从服务员手里拿过钥匙,打开总经理办公室找出一个花瓶,将拿来的鲜花放在里面倒入清水,重新放到了郭长青所在办公室的窗台上,叮嘱他说:“隔三差五给我换换水,这样花儿还能挺一个月不败。”

    郭长青默默点头答应了。

    俩人下楼骑上自行车,目标城东的驾校与其说边走边聊,其实是王慧琪问,郭长青在答。

    郭长青惜字如金地回复着王慧琪让她渐渐失去了进一步说话的兴致。又默默骑行了一会儿,王慧琪自言自语地说:“我这个姐夫,选人的眼光挺准的。”

    “嗯!”郭长青听了一愣。

    王慧琪扭头看了一眼郭长青,没有接话。不一会儿,又自言自语有些气恼地说:“这个高吉胜越来越不像话了,开公司和招人这么大的事,甚至不和我打招呼,新公司开张,也不选个日子搞个庆典活动。”

    此时的郭长青慢慢明白眼前这个和高总关系不一般女孩送花的含义了。

    这边郭长青努力学着车,那边的高吉胜也没闲着。

    征地拆迁工作完成后,北山公墓项目就进入了紧张的基建施工

    阶段。开工仅仅一个多月,高吉胜愈发深切地感受到了铲车和挖掘机的极端重要性,不但施工质量好,而且效率高,更关键是雇车使用的成本太高,高的让高吉胜实在有些承受不了。

    项目施工过程中高吉胜深切意识到,无论是项目的一期和项目将来的二期,铲车和挖掘机是必不可少的设备,如果有辆翻斗车当然更好。新车的价格实在太贵,即便是国产的,这两台新车的价格他也承受不起,于是,高吉胜便产生了购买二手车的想法。

    但高吉胜对这方面的行情并不了解,就想起了邰玉庆,几天前他就把了解行情的任务落给了他,这天下午在办公室,刚刚睡完午觉,他就急急地把邰玉庆约了过来。

    可邰玉庆的一番话顿时打消了高吉胜的念头。邰玉庆告诉他,这种大型机械设备目前二手价格也不低,且保养成本太高,延春还没有维修点,市里几家有这些设备的老板打法都是用新卖旧,新车用了三四年收回成本,卖掉旧车的钱就是自己净挣的。

    “可是咱们目前也买不起新车啊”高吉胜白了一眼夸夸其谈的邰玉庆,不满地说。

    邰玉庆微微一笑,凑到高吉胜的耳边说:“走私,而且价格不到市场新车价格的一半,跟目前市场五成新的旧车价格差不多。”

    “走私!”高吉胜瞪起了眼睛,向后捋捋头发,一脸狐疑地看着邰玉庆:“目标这么大的家伙,你忽悠谁呢!”

    “我怎么敢呢”邰玉庆坐直了身子连忙解释:“据我听到的可靠消息,去年冬天,不光是咱们延春、还有延龙、延图都走过,我听延州的三毛说,今年他还准备大干一场。”

    “怎么走啊”高吉胜还是没听明白,半信半疑地问。

    “冰面上走。”邰玉庆压低着声音说。

    邰玉庆一杆子把时间支到了冬天,高吉胜立时失去了兴趣,远水解不了近渴,他不耐烦地一扬手,拿起手包站起身就走,施工现场一堆事还等着他去处理。

    邰玉庆早已准备好打算详细展开介绍如何走私这类车辆的话头,被高吉胜的一挥手给活活憋了回去。

    “高哥,三毛说他下个月打算到延春办事,到时候你也出面接待一下吧。”看着高吉胜推门马上走出房间,邰玉庆心有不甘地追问一句。

    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的高吉胜听到这话犹豫了一下,他对邰玉庆习惯于旁门左道解决问题的思维很是不满,但碍于情面,点点头还是答应了。

    拆迁征地,基建施工,购置必要设备和建筑材料,包括人工人情费用,



第196章 未来的路 只能靠自己
    八月中旬,高考成绩下来不久,大学毕业的刘春梅便正式到东川乡中学报道上班了。

    最终到东川乡中学上班,也是刘春梅无奈的选择。大学毕业之初,她从学校回到市教育局报道到,托人找到关系递上了自己仅存的五千块钱,一周后,满心期待的刘春梅如约来到市里的一家小餐馆,坐在包间里,她一脸错愕地从关系人手里接过二千五百块钱的退款。这个自认为能量很大的关系告诉她:今年省州毕业的师范生实在太多,而且关系和后台都非常硬,能把她分到距市里较近的东川乡中学已经非常不错了。

    “东川乡距市里很近吗”刘春梅瞅着振振有词的关系人一下被气乐了。

    “算是近的啦!新修的水泥公路裁弯取直,现在到市里的距离也就30多公里,小客一趟也就40多分钟的事!你如果非得想回市里,你也得容我一年两的空,人家也是这么答应我的,不过,人托人的,钱已经花了,没有办法…”关系人是个个头不高梳着分头戴着无框眼镜的中年男子,边说边推起鼻梁上的镜架,时而又摊开双手,刘春梅分不清是一幅无奈还是无赖的表情。

    刘春梅咬了咬嘴唇,气得满脸通红,拿着钱摔门而去。

    不能实现的承诺等于谎言。刘春梅独自一人泪眼婆娑走在回家的路上,回想起刚才她心里清楚,关系人这是摆明了在欺负她,欺负她势单力孤,至于那两千五百块钱是否真正花在求人办事上,就不得而知了。

    山重水复之日,必是柳暗花明之时。在哥哥不明身亡、郭长青被抓和判刑后,刘春梅能够咬着牙坚持着考上大学,也是坚信着这点。在这个人情越来越商业的社会里,没有人会驻足更长的时间去怜悯你的不幸,分担你的痛苦。当所有人都指望不上的时候,夜深人静的晚上,刘春梅一次又一次的擦干眼泪,反复告诫着自己,未来的路,只能靠自己。

    在刘春梅看来,看似波澜不惊亦步亦趋的社会人生,其实时常会出现危机和暗流。比如说这次大学毕业后安排工作这件事,是母亲通过熟人转介绍认识的,当初也答应的好好的,没成想会出现这种结果,都说花钱办事,没想到,钱花了事却没办成。

    “你不行,处的人也不行!活了这把年纪,现在就有坑你姑娘的本事!”几年来,已经懒得和母亲交流的刘春梅,实在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忍不住向母亲发了火。

    两千五百块钱,相当于普通工人三四个月的工资,刘春梅心疼了好一阵。

    其实,这几年来,最让刘春梅感到深深不安的是郭长青,特别是几年前她能她去监狱看望郭长青那一幕,说过的那番

    话,一直深深刺痛着刘春梅,隔着铁窗,她能体会到郭长青强要自尊背后的那种无奈和悲凉。

    人和人的美好缘分,像是在最合适阳光水分土壤里盛开的花朵,如果活生生的把这朵花蕊移栽到另一片陌生的贫瘠荒原里,哪怕你的主观成长意愿再强烈,也很难再次绽放。这几年间,虽说郭长青已经明确地拒绝了刘春梅,但刘春梅仍是心有所属地等着他。

    三年的大学生活,凭着自己姣好的容颜和因经历家庭和个人成长中遭遇重大变故沉淀形成的内敛气质,刘春梅不乏校内和校外的的追求者,但她一直不为所动。

    直到初春的的某一天,她回延春联系下一步自己工作安排问题,见完联系人之后,不由自主地她便向郭长青家的方向走去,远远地站在郭长青家的院门外,无意中发现郭长青推着自行车,车前面的车筐里装的似乎是刚刚到菜市场买的蔬菜和水果,一个圆脸身着红色上衣的年轻女孩正甜美依恋挽着他的胳膊,有说有笑地向郭长青的家门口走过来。

    刘春梅见状,赶紧悄悄躲到了一边,心潮翻滚地悄悄观察着他们。

    从俩人的亲密程度看,关系已非同寻常。

    偷偷地观察他俩在院里停放好自行车,拎着菜又依偎着走进屋里,刘春梅百感交集地愣愣地盯着房门好半天,心有不甘地刚想转身离开,无意间发现这个身着红色上衣的女孩正慌慌张张地拉窗帘,身后闪过的是郭长青的身影。

    刘春梅一下捂住了嘴,顷刻间泪如雨下。

    是嫉妒委屈心酸此刻的刘春梅百感交集,她深切痛苦的意识到,那段风花雪月的恋情一旦错过再次成长的时节,就永远错过了。

    失去了哥哥刘春城的庇护,失去了恋人郭长青的挺身而出,面对纷繁的社会,刘春梅知道,在面临自己重大问题的抉择问题上,靠的只能是自己。

    让刘春梅多少有些欣慰的是,在她到市教育局正式报道分配到东川乡中学三天后,东川乡中学校长庄元乾千方百计找到了她,俩人相约来到市里的一间茶座,言辞恳切的庄元乾摆出一付求贤若渴的态度,给了刘春梅失落颓败的心里以莫大的安慰。

    庄元乾带着一种谨慎的自信告诉刘春梅,在全市所属的各个中学中,东川乡中学的教学硬件条件是最好的之一,两年前新建的三层教学楼,更换了学生桌椅和办公桌椅,一年前又添置了部分教学设备。

    在硬件设施说得过去的同时,学校也非常重视师资培训,每年都会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到市、州、省里进行学习和培训,学校高中部的大学升学率也在稳步提升,目前保持在15%至20

    %左右,如果加上中专和职业学校,学校的升学率可达40%。

    “哦!”刘春梅听了这,吃了一惊。

    “目前,我们给每个授课老师每个月一百块钱的补助,如果是班主任还加一百,家在市



第197章 捎给天堂的歌声
    刘春梅正式到东川乡中学上班后,接替的是已调到市里英语老师的原有位置。这所初高中合校的中学共有六百多名在校生,初中部每个年级都设四个个班,到了高中部,在校生就明显少了许多,高一、高二还设有三个班,到了高三,就变成了文理两个班,两个班的人数差不多,合计百人左右,刘春梅就负责这两个班的英语教学任务。

    大学刚刚毕业就带高三毕业班,刘春梅感受到校长庄乾元对她的信任,更感受到肩上担子的压力。初来乍到新单位,刘春梅对新岗位、周围的环境都保持着新鲜和好奇,让她意外和吃惊的是,做为一所农村中学,大多数的在校生没有她想像的懒散,虽然衣着普通,但精神面貌尚佳,学校学风比较浓厚。

    特别是刚刚升入高三的这两个班,他们和市里高中一样,在高二下半学期便学完了整个高中的全部课程,并提前半个多月开学,进入了备战高考阶段。学校或者说庄乾元在教学方面也肯于投入,特意到省城花了一万多块钱购买了高三名校全套名师授课光盘,每天下午三、四节自习课,分别组织文理两个班的学生到三楼的小礼堂,观看42寸背投的名师讲座。

    刘春梅被这种气氛感染着,投入精力,奉献智慧,很快就进入工作状态。在同学们积极努力刻苦求知的眼神里,她看到了一个个质朴的鲜活生命渴求知识改变命运的强烈**。

    人一旦忙起来,时间往往过得飞快。想起同在一个乡工作的孙少华,俩人如约见面已是一个星期以后的傍晚。身着便装的孙少华接到刘春梅的电话后,如约赶在她下班之前来到东川中学的校门口,夕阳西下,红彤彤的太阳带着盛夏的余温,温暖着刘春梅同学相逢时的好心情。他们漫步在中学到乡驻地酒馆的路上,边走边聊。

    俩人穿着较为正式,孙少华穿着一件白色短袖衬衫,刘春梅则穿着一件浅色细格无领连衣裙,俊男靓女,从衣着打扮到举手投足,无意中显示着与乡野民风的处处不同,不时引得路上村民和放学的同学回头相望。

    刘春梅想起了早晨向孙少华单位打电话时的情形,不由得笑了笑:“听说你昨天就到延州市出差啦站里的小通信员电话听说我是你的高中同学,肯定误把我当成你的女朋友了,犹豫了一下告诉我说,孙干事最晚在今天下午下班之前归队。”

    孙少华扭头看了看刘春梅笑了笑,没有接话。

    “怎么啦!”刘春梅看出孙少华的情绪不高,接着问:“和我见面怕你女朋友证误会还是你俩闹别扭啦”刘春梅和张芸巧高中和大学一直同校,彼此还算熟悉。

    “没有没有。

    ”孙少华连忙摇头,他抬头看了看将要沉下山岗的夕阳,神情黯然地说:“今天早晨,我参加了一个战友的葬礼,他也是我到部队后处下的最好的兄长和战友,他叫周明诚,车祸死的时候才二十八岁,结婚不到半年。”

    “哦!”刘春梅吃了一惊,停下脚步,怔怔地看着他。

    孙少华扭头看了看刘春梅震惊的表情,不自然地笑笑说:“走吧,我到酒馆里和你细说。”

    坐在酒馆的单间里,孙少华随机点上四个菜,要上啤酒,不由分说自己干了一杯后,望着刘春梅期待的眼神,缓缓展开了话题。

    原来,孙少华是在前天晚上从东坪边防工作站站长管海俊给他打来的电话里得知周明诚车祸殉职的。处理后事的间隙,管海俊想到了周明诚的生前战友,便一个个打着电话。

    “这事怨我啊,怨我…如果不是我急着让他回站,他就不会着急着打车往回赶,就不会出事。”电话那端,管海俊哽咽着,自责的有些语无伦次。

    孙少华大脑一片空白,好半天才反应过来。当晚,他忍住巨大悲伤,分别向站领导和大队长请了两天的假。第二天一大早,孙少华刚想离开单位,忽然接到了大队长周民虎的电话,告诉他在到达延龙市后,直接奔向延龙宾馆,省总队宣传处和省新华分社的记者将对他进行采访。

    “采访啥呀”孙少华听了一愣。

    “主要是采访周明诚的生前事迹,去了你就知道了。”电话里,大队长周民虎没有多说。

    中午时分到达延龙后,孙少华在延龙宾馆相继见到了神色严峻的支队政委张兴初、延龙大队大队长廖阳、支队宣传干事纪锋以及他的老站长管海俊等人。

    打过招呼,简单吃口饭后,支队宣传干事纪锋把孙少华领到了一间包房内,接受了新华分社一男一女两个中年记者的采访。

    在已经初步了解掌握情况的两位记者深入采访问询中,伴随着巨大悲伤,孙少华打开思路,把一年来与周明诚一起共事点点滴滴往事、一起参与的重大打私行动、以及自己在东坪边防工作站、东坪前哨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包括周明诚对打私工作的深刻理解、前瞻性预测,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地娓娓道来,甚至包括许霁月深入东坪前哨的采访不为人知的那些难忘经历,听得两位记者频频点头。

    半个月后,省报一版转二版全文刊发了两位记者署名的长篇通讯《为了边境的安宁---追忆英年早逝的打私英雄周明诚》,文风朴实生动,看得孙少华热泪盈眶。

    周明诚牺牲的第
1...6263646566...1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