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边城传奇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百梦千回

    走在林间,一缕缕灿烂的光束穿过摇曳的树枝,撒在脸上,让人睁不开眼。飞舞着的金黄的、血红的落叶,一片片,一簇簇,一层层铺满着脚下的土地,让人总能产生一种沧桑的遐想。

    支队在白石村设立永久执勤点的决定是九月份的事。在九月份省城召开的全省今冬明春打私工作会议上,总队长严斌在详细全面分析了全省今冬明春打击边境走私的严峻形势后,宣布从即日起,在全省重要节点上的边防工作站辖区都要设立永久执勤点,各支队根据辖区实际抓紧在入冬前落实。

    白石村执勤点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仓促之中成立的。说到仓促,主要指的是土建工程的仓促。从九月下旬到十月末,完成一个五十平米的砖混结构的执勤点显然是不可能的事,站里经过和乡里村里协商,最终选定了一幢原供销社在村里已经废弃的商店,经过改造和加固,最终成为东川边防工作站设在白石村的永久执勤点。

    从九月末开始,受站里指派,孙少华全程负责了白石村执勤点的监工工作,平时吃住在老村长尹龙哲的家里,尹龙哲老汉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虽然有着年龄上的代差,但兵和兵之间都有着太多的共同话题,加上尹老汉热烈豪爽的个性,一老一少的两人很快就处的火热。

    白石村是东川边防工作站的重点辖区,了解当地自然地理、风土人情、边境治安、界江对面的军警活动规律以及是否有边境走私和非法越境等情况,都是孙少华的基本职责。对于上述这些情况,对于在这个村落生活了四十多年的尹老汉来说,都是了然于胸、小菜一碟的事情。

    从尹老汉的口中,孙少华得到了很多他意想不到的信息。比如边境走私车的问题。按照尹老汉的说法,从去年冬天开始,界江上就有走私汽车的迹象,但走私车没上岸,也不知道开到哪去了。

    “嗯!”孙少华听了大吃一惊。在他和站领导和印象里,白石村方向不大可能出现走私汽车的动向,因为走私汽车上岸后,唯一能够走的路线是沿着公路穿过东川乡政府和工作站前面这条路才能到达市里,走私汽车这么大动静,如果走这条路,不可能站里一点察觉都没有,何况在去年冬天站里按上级要求,已经在要道口设立了临时执勤点,但整整一冬一无所获。

    按照尹老汉的说法,孙少华曾专门抽出时间沿着白石村边境一线,对重点地段进行了仔细查

    看,又翻过村西面矗在界江边的白石岗,那里有一处只有三十多户的自然屯,村民主要以界江打渔为生,按照村民的说法,去年年底确实有车半夜里在出现在界江上,但车没有上岸,具体开到哪,他们也不清楚。

    那一定是走私车了,沿着界江向下,是东营边防工作站的辖区了,而逆流向上则是首善乡的地界,那里有一段著名的干江段,相比之下,首善乡要比东川乡距市里近便得多,可是那里也常年设卡呀

    这帮狡猾的走私犯,能把车开到哪呢孙少华苦思冥想了许久,也没得到合理的推断理由。

    在今年设立永久执勤点的问题上,东川边防工作站俩领导也产生了分歧,教导员陶林的意见是沿袭去年,在乡通向市里公路的要道口建立永久执勤点,这么做的最大好处是通信、物资保障和给养供应方便,也便于管理。

    但站长苗凤伟却坚持在白石设点,最大的理由是白石村是站里边境管理的重点,即便抓不到走私车,但足以起到震慑作用,而且遇有突发边境情况,能够迅速反应。

    两种意见上报到大队和支队后,两家上级单位都采纳了站长苗凤伟的意见,一时间,弄得教导员陶林颇不开心,但他也无法,因为这并不是他所负责的政治工作,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从尹老汉的口中得到的另一条信息更让孙少华震惊。按照尹老汉的说法,甚至从两年前开始,白石村就出现了界江对岸百姓非法越境情况,有的讨要吃的,还有沿着公路跑到内地的。

    咦!我们也经常过来执勤巡逻呀,真没发现这问题。孙少华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

    他们只是过来讨口吃的,听说别的地方出现了这帮越境人杀人放火的事,现在就没有敢容留他们住家里了。尹老汉操着不流利汉语时常还夹杂着朝语对孙少华说。

    第一时间是应该报告的。孙少华不满地回应着,此刻他深刻意识到,这个执勤点的设立太有必要了。

    但对于孙少华来说,更感兴趣的是几十年前,尹老汉亲身经历的那场战争。可让孙少华感到意外的是,晚上俩人喝酒,无论他怎么将话题引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那场战争上,甚为健谈的尹老汉都避重就轻的绕过去了。

    俩人在言语沟通上没什么障碍,对于朝语,孙少华虽然说不上几句,但完全能够听懂,尹老汉情况和孙少会差不多,汉语虽然表达不好,也能做到完全听懂的程度。直到有天晚上,孙少华无意中提到了自己的女朋友张芸巧,尹老汉不大的小眼睛一亮,在眼眶里转了一圈后,接着又是眯眯一笑。

    孙少华知道,这




第219章 异国情缘
    六十多岁的尹老汉一儿一女,儿子儿媳在市里上班,姑娘尹美玲结婚五年,两年前丈夫到韩国打挣钱后,在家带着三岁女儿同时照料着日益年迈的父母。比孙少华大上五岁的尹美玲继承她母亲年轻时俊俏模样,鹅蛋型的脸有着一双单眼皮的大眼睛,端庄秀气。因为年纪相差不多,她和已经熟悉的孙少华很是谈的来。

    “真是羡慕你们,看你现在的样子,像是喝了一大碗蜂蜜水。”尹美玲看着刚刚接完电话的孙少华,笑着开起了玩笑。

    电话里,张芸巧告诉孙少华:明天早晨,她将乘坐最早那班、也是当天唯一一趟延春发往白石的大客车过来看他,让他做好接站准备。

    孙少华听到这个巨大的喜讯,抱着电话一下蹦了起来,忙不迭地应允着,激动得话音都变了。

    张芸巧能够主动到白石来看望孙少华,这也是孙少华对她形势政策教育,情感攻心、连带反复游说、软硬兼施甚至最后通牒后的结果。

    在张芸巧为期一个半月的假期中,除了八一期间她主动到站里和孙少华会面以外,其他时候也只是孙少华请假到市里和她匆匆见了两面,偏偏这两次支队政委张兴初都在延春,俩人只是吃了顿饭,逛了逛市里新建的龙潭公园便匆匆分手了。

    这次孙少华力促张芸巧到白石村来,主要是因为他从支队宣传干事纪锋那里得到了政委张兴初将在十一期间出省疗养的准确情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孙少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大打感情牌,通过连续三天电话交流,最后,孙少华给了她一天考虑时间,也是最后时刻,张芸巧动摇了。

    张芸巧心里清楚,答应孙少华到白石村看他,就意味着将在那个偏僻的边境山村住上一到两天的时间,这两天会发生什么,虽然孙少华一再保证,在她的心里还是有着隐隐的不安。

    接完张芸巧电话的孙少华回到现实中来,抬头看见了笑眯眯自己说话的尹美玲,也不好意思地笑了,他知道,刚才接打电话的表现确实有些失态,因为尹美玲三岁的女儿正在里屋睡着觉。

    “大哥也经常给家里来电话吧”面对尹美玲友善的玩笑,孙少华转移了话题。

    “刚去打工那年,一个礼拜来一次电话,后来是半个月,现在是一个多月。”尹美玲看了看孙少华,平静地说。

    “哦。”孙少华尴尬地笑笑,听出了弦外之音。

    “听他们打工回来的人说,很多在外国打工的人,很多男的女的都在当地搭伙过着日子,为了省钱,房租都是aa制。”尹美玲接着说。

    “嗯”孙少华听了吃了一惊,这种事他是第一次听说。

    “其实吧,打工回来还能认这个家就行啦,要求不高。”尹美玲说着看了看窗外,喃喃地说:“不这样又能怎样呢”

    “你,和姐夫是怎么认识的”孙少华看着一脸忧伤的尹美玲好奇地问。

    “我们呀,我和你姐夫是中学同学,他追的我,家里的条件也比我家好,当时他家还有个石场,后来因为砸死了人让市里封了。爸爸看不好公爹的牛哄哄的态度,对我说,钱可以买很多东西,但买不来长久的感情,爸爸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村子里一起当兵的十四个人,就他自己活着回来了,所以在村里说话有底气。”尹美玲感慨地说。

    “哦!”孙少华吃了一惊。

    “他说,什么是战友,战友就是可以换命的人,他说,对国家可以献出生命的人,对自己的家庭一样忠诚,你找个当兵的吧,或者是复员兵以好。但是…”尹美玲说到这儿耸耸肩:“没有缘份吧。”

    “呵呵。”孙少华感到了话题的沉重,想走却又觉得目前的氛围不合适,于是坐在了窗边的沙发上,想了想转移了话题问:“阿伯和阿迈因为等了五年的事好像有不同的说法,怎么回事啊”

    “哎,老了就成了老小孩儿了。”尹美玲说着走进里屋看了看自己熟睡的女儿,拉上里屋门回身也坐在了旁边的沙发上,拢拢头发想了想说:“老俩口这两年因为这件事经常闹着小矛盾,后来我弄明白了,爸爸从朝鲜战场回来后就复员了,回国被安排到延春县城上班,每年回村里看父母都有几个老人问爸爸,一起和他当兵走的怎么到现在一点消息也没有当时的情况是,除了爸爸之外的十三个人家庭,有十户得到烈士证明,还有三个什么也没得到,说是失踪了,是死是活不清楚,他们找到爸爸,求他帮忙问问,村里的老人还说想知道牺牲的孩子埋在哪,他们想着去上坟。”

    “哦。”孙少华睁大了眼睛,心里泛起了波澜。

    “但这件事很难,到当时的部队打听是最靠谱的,爸爸写了几封信联系,部队说正在查对核实,后来,爸爸下决心到朝鲜去,主要因为村子里的一个女人。”

    “嗯”孙少华一愣,抬头吃惊地看着尹美玲。

    “这个女人很有故事呢!”尹美玲笑着说。

    说来听听呀!孙少华睁大着眼睛,好奇地说。

    &



第220章 永不褪色的情感
    在孙少华望穿秋水的眼神里,第二天上午九点左右,张芸巧乘坐的大客车终于出现在他视野里,客车停稳以后,张芸巧透过车窗,抬眼便看到了一身军装的孙少华挺拔地站在那,逡巡的目光写满了焦急和期待。

    今生就是他啦看着孙少华痴情的等待神情,张芸巧心底涌起阵阵感动。随着人流下了车,面对孙少华准备拥抱自己那双张开的手臂,张芸巧赶紧把拎来的包裹递了过去。

    “这回忘了你的军人形象啦”张芸巧红着脸嗔怪地低声说。

    张芸巧穿着一件淡黄色半身长袖外衣,里面是一件淡粉色暗格衬衣,下身是一条藏青色修身长裤,一双半高跟黑色皮鞋,典型的都市丽人的打扮。

    “只有狠狠地抱抱你,我才知道现在是不是在梦里。”孙少华尴尬地接过张芸巧的包裹,红着脸低声回应着。

    “油嘴滑舌的…”张芸巧说着,顺从地让孙少华牵着手,走在有些泥泞的乡村土路上,昨晚半夜时分,白石村下了一场秋雨,雨过天晴的乡村,到处洋溢着水洗般的清新。

    “孙干事,这是你的女朋友吧”俩人走在路上,不时有村民主动和孙少华打着招呼。

    “嗯!未婚妻!从城里过来看看我。”

    “啥时候结婚啊”

    “明年。”

    “我啥时候答应嫁给你啦”无人的时候,张芸巧用力掐着孙少华的手掌,气急败坏地低声说。

    尹老汉的家在村子的西头,不多时,孙少华拉着有些羞答答的张芸巧推门进到院里,发现尹老汉夫妇和尹美玲母女都穿着正式整齐地站在院里迎候着俩人,特别是尹美玲的姑娘还特意穿上了粉色朝鲜族民族童装,非常的可爱。

    张芸巧见状,赶紧在孙少华的引导下上前鞠躬打着招呼。

    在待人接物方面,孙少华不得不佩服张芸巧的热情和大方。此次前来,事先张芸巧早已和孙少华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准备了相应的礼物。

    根据孙少华提供的信息,张芸巧给尹老汉两了两条长白山香烟和两瓶五星边城白酒,为尹老汉的老伴挑选了咖啡色的羊毛坎肩,给尹美玲选了一件时下流行款式适合的浅色娇衫,还为她的三岁小姑娘买了一件毛绒小熊玩具。

    看着一家人非常开心的样子,孙少华暗暗估算了一下礼物价格,足有六百多元,甚至超过自己一个月的工资!当然心里也非常开心,张芸巧一趟白石之行,不但替自己还足了人情,也为自己今后在白石开展工作打下了非常良好的基础。

    尹老汉夫妇专门把姑娘尹美玲的房子腾出来,里外已经打扫干净让张芸巧休息。“知道你有洁癖,

    人家把从未用过的婚被都给你用啦!”俩人单独相处的时候,孙少华搂着张芸巧的腰肢说。

    “哦。到时候再好好谢谢人家吧。”张芸巧感动地说。

    “没给我带什么礼物吗”孙少华嬉笑着又问。

    张芸巧扭着看了看孙少华,嗔怒地说:“你是不是有些得陇望蜀啦”

    俩人神情放松地休息了一阵,轻度晕车的张芸巧的气色缓和了许多,秋光明媚,心情大好的俩人出门来到村里,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正好遇到了前来参加婚礼的郭长青。

    虽不是同班,但毕竟曾是同校和同届,很早她就从孙少华的口中得知了郭长青令人唏嘘的遭遇,张芸巧对郭长青的印象一直保留着学生时代那种自信和张扬的影像,相隔五年多再次相逢,郭长青的外在形象所呈现给她的那种与年龄有些不相符的成熟稳重,甚至带着一丝丝的阴冷让她暗暗吃了一惊。

    “都说环境能改变人,但我看环境把郭长青塑造成了另外一个人,他完全没有高中时代的影子了。”分开以后,张芸巧感慨地对孙少华说。

    “是吗”孙少华好半天才反应过来,此刻,他还回味在与郭长青同行的王慧琪美貌中。相比之下,张芸巧虽然漂亮,但周身上下带着端庄和知性,而王慧琪则透着成熟,更带着一丝冷艳。

    吃罢午饭,神情有些疲惫张芸巧再次来到尹美玲的家里,躺在孙少华铺好的新被上,和衣而睡,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再次醒来,发现孙少华正端在自己身边,正脉脉地注视着自己。她连忙揉揉眼睛,翻身起来,不好意思地一笑。

    “参加完婚礼啦”张芸巧边拢着头发边问。

    孙少华默默点点头。

    “还瞅什么呀”张芸巧被孙少华看的有点窘。

    孙少华微微一笑,双手扳过张芸巧的肩头说:“看你的眼睛。”

    张芸巧娇嗔地一笑:“没看够有什么发现!”

    孙少华微笑着说:“我发现,你的眼里只有我。”

    “美的你呀…”张芸巧一下揪住了孙少华的鼻子。

    秋日午后的阳光温暖热烈,孙少华带着心情大好的张芸巧穿过村落,来到界江边,江水奔流,一排排的白杨列在江边,舞动着金黄叶片,界江对岸,连绵起伏的群山色彩斑斓,白墙红瓦的异国村落散布在山谷里美不胜收。

    拉起张芸巧的小手,俩人进而漫步,时而雀跃的奔跑,最后来到了断桥上。

    迎着猎猎的江风,孙少华大声介绍着:“当年,小日本吞并朝鲜后又扶植起伪满洲国后,一同做为侵略中国大后方又是山水相连的两块土地,为了交通运输的便

    利或许也是为了发展战时经济的需要,在界江上修建了许多过境桥梁,其中就




第221章 妩媚还是妖媚
    红彤彤的夕阳落下山涧之后,一弯新月挂在天际,一颗流星在蓝幽幽夜空划过一道灿灿的弧线后,坐落在半山坳里的白石村星星点点的灯光愈发地明亮起来。
1...7071727374...1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