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残明虎啸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绝四毋

    陈子强摇摇头说:“这可不是普通都的书信哟,那是阳明先生写给他的弟子,欧阳崇一的信件,里面可是教导学问的内容的,可是难得的好东西啊,侄儿自己抄写了一份,原件送给老曹珍藏。”

    “啊...竟是阳明先生的真迹....殿下这个礼太大了,老奴可是生受了。”

    王阳明可是一代宗师,不仅是哲学家,还是军事家,教育家,明朝中后期受到广大的士子追捧,其学说主要是反驳程朱理学的禁锢人性而发起的,尊崇自我主宰,不迷信权威,除恶从善,言行一致。

    明后期士绅思想极为活跃,应该是仅次于盛唐的状况,此时的欧洲正开始文艺复兴的启蒙,东西方同时进行着反对权威的思潮,应该不是偶然。

    就连崇祯也对阳明心学极有兴趣,听说是王阳明真迹,不由赞叹道:“强儿真是大手笔啊,如此珍贵的手本竟能收藏到。”

    陈子强笑眯眯地说:“也是运气好,年底时整理黄大哥送来的东西,那些金银珠宝都拿到皇庄变卖,书籍等物件小兴子把它们打包,放在家里头,意外发现了这书信,这才想起老曹酷爱阳明先生的学说,侄儿想着物尽其用才是最好的选择,这才送给他了。”

    “唔...不错...强儿能想到物尽其用,可见是真懂得治国平天下了,朕心甚慰啊。”

    崇祯赞许地说道,望着曹化淳道:“大伴这些年不仅做事恭敬,对强儿也是真好,这份礼朕替你做主,好好收着。”

    曹化淳急忙谢恩,起来后温和地看一眼陈子强,并不言语,两人之间的关系极为亲密,已经不需要说感谢的话了。

    陈子强自不会介意曹化淳没谢谢他,这些年若说皇帝对自己的宠信超越君臣关系,这里面应该有曹化淳一半的功劳。

    若不是他早早就在崇祯耳边念叨,当年的皇帝如何能关注一个孩子,即使他是徐光启的学生,即使他曾经立过功,忙的顾不上休息的崇祯,面对着千疮百孔的大明朝,怎会有闲心想着一个孩子。




第一百四十章 乱起名字的陈子强
    “来了来了,是迟了点,叔父今晚吃晚点时少吃一点硬的食物,吃点软糯的,别伤了肠胃哈。”

    崇祯早习惯了他的嘘寒问暖,也不答话,继续走着,现在已是申时正了,比往常用膳时间推迟了半个时辰还多。

    明朝的皇帝正餐一日是吃两次的,早上辰时大约七到九点是早膳时间,下午未时大约一到三点是晚膳时间,酉时末大约晚上六七点是晚点时间,可那不是正餐,是吃点心。

    而且皇帝没有固定的用餐地点,除了大宴外,基本上都是在办公地点传膳,或是跑到那个嫔妃宫中用膳。

    皇帝也没有午餐,来自后世的陈子强极不习惯这种饮食安排,他还是一日三餐吃着,连带着把平江侯府的规矩都改了。

    其实古代确实很少有三餐的,直到二十世纪末,北方还有许多偏远地区保留着一日两餐的习惯,这应该是物资匮乏时代的习惯吧。

    当然再饿也饿不着皇帝,他可是随时可以吃点心的,这点心可不限于糕点,想吃什么让御膳房做就是,只是崇祯是极其勤奋的帝皇,很少会临时加餐。

    今日用膳时间晚了,他早知道陈子强会晚到,早早的吃了点小点心,这会儿还真不饿,来到皇后宫中,笑着接过宫女手中的小丫头,颠了颠笑道;“这孩子可比徽娖小时候重多了,也机灵多了。”

    坤兴公主朱徽娖好奇地问道;“父皇,儿臣小时候很轻吗”

    崇祯微笑着说是,回头问陈子强道;“强儿,丫丫好几个月了,该起个大名了吧,总不能一直这么叫着啊。”

    “起名字啊”陈子强又开始挠头了,见他那样崇祯就知道他作难了,周皇后扑哧一声笑了,说道;“咱们家这位侄儿啊,大学士的学生,平日里能说会道的,可让他起名就难住了,上回让他给奇垒氏起个名,看看起的什么嘛。愣是叫什么奇奇啊,垒垒啊,可把侄媳妇气坏了。”

    陈子强这回害羞了,他确实不知道如何起名,奇垒氏因为名字拗口不好叫,不像娜木钟海兰珠等虽说也是蒙古人的名字,但很好上口,即使是巴德玛噪,大家现在只叫巴德玛,也很好叫,故而家里提议起个汉人的名字,可他纠结了许久愣是用奇啊垒的乱叫一通,叶小鸾差点揍他一顿。

    古人起名是大事,妇人即使是主母都不好插手,父系社会这是男人的特权,这事只好暂时搁下,留待他想出一个好名字再说。

    其实古人没这么早给孩子起名,都是叫个小名先叫着,等到三岁以后再正式起名,当然家里是读书人的会早点定下个好名字,留着读书时开始用,平时还是叫小名为主。

    崇祯这是第一次有了当祖父的感觉,急着给孩子起个大名,再说这是陈子强的第一个孩子,早点起名也是正常的。

    被皇后说的不好意思,只好眼巴巴地望着崇祯说:“叔父,您才是最大的长辈啊,要不名字您给起了,侄儿年幼没经验不是。”

    说的大家都笑了,还不到两周岁的昭仁公主,奶声奶气地叫道:“大哥哥羞羞,丫丫的名字都不会起。”

    陈子强乐呵呵地抱起昭仁,转着圈圈笑道:“徽姒啊,你可是小姑姑啊,要不给你侄女起名的重任就交给你了



第一百四十一章 初一论兵
    不提皇宫中,却说黄得功抢完八大家几天后,就把蔚县的防御交还原来的守军,赶在年前去了卢象升帐下听令。

    大年初一卢象升趁着诸将聚会时宣布,今年六月前必须剿灭反贼,安定陕西汉中,然后才有精力全力防御北面,九月后和鞑子协议日期将到期,到时候恐怕就是一场大战。

    诸将闻说后有人欣喜有人发愁,剿灭反贼没人害怕,如今的反贼已是秋后的蚂蚱,确实蹦跶不了几天了,难得不是打不过他们,而是找出他们的藏身地。

    自从当年被陈子强重创后,最强大的李自成张献忠都惶惶如丧家之犬,何况其他人,目前最强大的反而是绰号曹操的罗汝才。

    可罗汝才是个胸无大志的人,明末诸多反贼中论最难对付的正是罗汝才,但对朝廷威胁最不大的也是他。

    当时各路反贼号称三十六路,指的是大股的流匪,小的却是不知凡几,其实真正最大的只有三股,一个接手高迎祥旧部的李自成,一个是张献忠,最后一个就是罗汝才。

    有几次李自成张献忠都差点灭亡了,正是罗汝才救了他们,此人善于调和各路反贼,在造反的流贼中有极高的声望,偏偏他从未想过当官,更不愿意当皇帝。

    这是一个纯粹为造反而造反的人,不像李自成张献忠,有了实力就想着称王称霸,而他只是觉得不受约束的日子快活罢了。

    若说资历,高迎祥死后,他是资格最老的造反头目,可从没想过接受闯王的称号,领导全部的反贼。

    故而在这个世界里自从反贼被重创后,李自成张献忠恢复不了元气后,作为实力最雄厚的罗汝才,威胁不大。

    本来他是最难缠的对手,狡诈多谋,善用诡计,东一枪西一炮的经常让明君疲于奔命,可如今他的对手是卢象升,这位名将可没那么好戏弄。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硬是压缩住农民军肆虐的地盘,能发挥的空间小了,反贼的影响力自然也小了。

    故而现在的明军一点也不怕反贼,卢象升手下也是有精兵悍将的,不提他自己训练的天雄军,就是被他节制的总兵官中,贺人龙,左良玉,虎大威等哪一个不是悍将。

    更别说还有辽东军的精锐,祖大乐率领的三千铁骑,这可是当年名扬天下的关宁铁骑啊,而宁夏方面的军队,常年跟蒙古人作战,战斗力也是极强悍的。

    将门里就有麻家萧家等大家族,特别是麻家,当年有着东李西麻的说法,东李是辽东李成梁,从这就可以想见西麻有多强悍了。

    卢象升知道手下发愁的是将要面对的鞑子军队,嗔目大喝道;“都给我提起精神来,对付鞑子不是就你们上,咱们只是辅助,真正的主力是辽东方面和虎卫的兄弟,一个个像点爷们的样子,别让人笑话不是站着撒尿的。”

    这话当年虎军将士们讲过,卢象升印象深刻,当年并肩作战的贺人龙人哈哈大笑,调侃地说:“平江侯就是这么教导兄弟的,兄弟我现如今最怕的就是被他瞧不起,他奶奶的,绣虎是文人,打起战来比老子还猛,羞煞老子还自称猛将了。”

    左良玉没见过陈子强,但他深知贺人龙的勇猛不在自己之下,能让这憨货俯首的,肯定不简单,自然也羡慕贺人龙能认识陈子强,故而也拍起胸脯叫



第一百四十二章 兄弟与姐妹
    黄得功是自谦,左良玉虎大威等不会真以为他没本事,大明军中谁不知道勇卫营三将,敢于轻视他们的不是自恋狂就是傻子。

    也知道他和陈子强交情极深,恍如兄弟一般,见他也说陈子强每战身先士卒,不禁感叹道;“我大明的文臣若都如平江侯卢总督这样,何愁鞑子不灭,天下不靖啊。”

    卢象升却摇头说道;“若说行军打仗,卢某自忖不输于绣虎,可为人处世,善于用人却是不如他甚多啊,其身上有一独特魅力,往往能让与其交往之人心悦诚服,甘心为其所用,这才是他最可怕的地方。”

    黄得功赞同道:“督帅所言甚是,不说其余,就一个曹公公来说,那是见过多少人的火眼金睛啊,可就是第一次见到他,就莫名喜欢上了,那时候的绣虎才十来岁啊。”

    众人都对曹化淳青睐陈子强讶异,想不明白为何位高权重的老太监为何对他青眼有加。卢象升笑道:“此事卢某倒是略知一二,就绣虎那性情,能讨厌他的人不多。”

    卢象升手下最熟悉陈子强的当属贺人龙,连连点头称是,自嘲地笑道;“老子就是被他生生地俘虏了,那家伙对人可以说是如沐春风啊,偏偏还一身痞子气,嬉笑怒骂百无禁忌,当年他说老子抢劫百姓是不对的,老子不服,他可是挥拳就上,和老子结结实实地打了一架,打完又拉着老子喝酒,老子算是服了他了。”

    知道此事的人乐的笑呵呵,不知道此事的人目瞪口呆,历来文臣地位比武将高,谁见过文臣找你打架,打完再喝酒的,那是武人兄弟之间才有的事啊。

    许多游击参将之类的若有所思,看来陈子强被人推崇不是没有原因的,也难怪贺疯子拿他当兄弟。

    “好了...闲话就说到这吧,大家伙回去好好过个年,初五整理兵营,初八是黄道吉日,咱们该动一动了。”

    卢象升拍板道,众将齐声应道:“诺...末将等尊督帅军令...”

    雄壮的声音传出大堂,响彻总督府,让外面的行人讶异今日这大明的军将要干什么,如此气势该是精锐之师了。

    京师中平江侯府,陈子强乐呵呵地抱着女儿,对妻妾们炫耀道:“咱们的乖女儿有大名喽,皇叔父给起的,叫陈司元,好听吧。”

    叶小鸾问起是哪个字,陈子强拿起笔一挥而就,海兰珠纳闷地问其意,陈子强笑而不语,叶小鸾曼声吟道;“元者初始是也,丫丫是夫君的第一个孩子,此名甚好。”

    李香君欲言又止,望着他们夫妇两的满脸笑意,低头去想心事去了,娜木钟却若有所悟,低声道;“司者有掌管之意,丫丫生母为北元一脉,看来陛下是希望夫君日后能掌控蒙元祖地,免得再生祸端啊。”

    巴德玛海兰珠等人眼神一暗,陈子强笑道:“傻娘们,你们都是老子的女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都不知道吗,百年后你们进入的是我陈家的祠堂,不是草原娘家的祠堂,想想武则天为何到最后把皇帝的位置还给李家,还不是她死后能祭祀她的只有李家子孙,武家人就是得了江山,谁会管她这姑奶奶的香火啊。”

    这话说的四女一愣,奇垒氏首先赞同,点头说道:“夫君所言是正理,世上没有女子被娘家人祭祀的道理,既嫁入夫家就是夫家的人,娘家只是亲戚,不再是亲人。”

    陈子强笑道;“就是这理儿,即使几百年后能够男女平等,可父权的习惯不是那么容易推翻的,这是咱们的文化根基,断了它也就断了根了。”

    这话让李香君嚷嚷开了,好奇地问道;“哥哥如何知道



第一百四十三章 来自异域的三女
    至于侍女和通房丫头全是当初在沈阳抢的那些人,王满王节说是李香君的侍女,其实一直都像是姐妹,陈子强并不没有动她们,毕竟是王月的亲妹妹,说起来应该是小姨子才对。

    故而陈子强并未介意吴家兄弟娶她们,见李香君说的郑重其事,他询问了王月姐妹,作为大姐的王月,自然同意。

    吴家兄弟如今都是武官,在军中地位特殊,不仅是虎军的第一批人员,还是陈子强实际上的大舅哥小舅子,别说武将不会动他们,就是文臣想动也要掂量一下,是不是经得起平江侯府的报复。

    王满两姐妹被问的羞涩,可那神情却是万千愿意的,陈子强当即拍板决定,写下一封信让人送去辽东孙传庭帐下。

    又是一年元月夜,今年形势好转的北京城张灯结彩,夜市灯如昼,平江侯府却是另一番景象,一大早就有人牙子来侯府,知道怎么回事的管事把人买下。

    本来这事是定好的,应该没有意外,可管事的就听过十几个人,人牙子也没说具体人数,到了地方看到一群莺莺燕燕,就一股脑的买下了。

    带回府里询问性命地址时才发现,一共有十四个人,其中三个并不是晋商的女眷,问地址是叶小鸾交代的,想着日后能让她们与娘家联系,目前先禁在府里侍候陈子强就行。

    明白事情出错了,管事急忙报进内院,陈子强并不在家,元宵节他去京营跟将士们联欢去了,前几天那些军将就撺掇他去军营看看。

    本来就和他们关系良好的陈子强自不会拒绝,早早就出门了,下午还要去宫里请安,毕竟元宵是大节日,长辈那还是要尽心意的。

    叶小鸾接到报告,把人叫进内院一看,就大吃一惊,原来那三个竟不是中土之人,乃是极西之地的女子。

    仔细盘问,才知是主仆三人,向往东方的繁荣来这看看,结果乘坐的大船翻了,携带的金银细软全部沉与大海,身无分文的主仆三人被过路的渔船搭救,原本要谢谢上帝的,结果被卖了。

    辗转几次后被这个人牙子买下,原想能卖个好价钱的,可平江侯府的管事过去后,大手一挥说都要了,他可不能反抗,只好把人送上。

    听完三女中那个叫瓦妮莎的女人介绍,她们来自一个叫做佛罗伦萨的公国,那里文化艺术极为繁荣,两三百年前曾经是东方商品最多的城市之一,只是如今随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侵略,海路被封锁,再也不复当年的盛况。

    叶小鸾等不知道佛罗伦萨在哪里,加上瓦妮莎的官话说的并不是很好,断断续续的,有时根本听不懂。

    直到晚饭时陈子强回来,听说后大吃一惊,告诉叶小鸾说:“夫人还记得先师有一好友吗来自马尔凯的利玛窦神父。”

    “呀...是那个和徐阁老一起制定历书的大人,难道他和瓦妮莎来自同一个地方吗”

    叶小鸾惊讶地问道,陈子强点点头又摇摇头说:“按种族来说他们是同族,语言相同风俗相同,但却不是一个地方,那是一个很久远的王朝,后来分裂成好几个城邦公国,利玛窦和瓦妮莎的家乡,分别是其中之一,但其实是一个地方。”

    陈子强作为徐光启的学生,知道这些情况叶小鸾等并不奇怪,但其实徐光启极少跟他说这些事情,偶尔提及也是说学术上的事。

    &nb




第一百四十四章 毕懋康
    “胡闹...别说一个西夷女子,就是我大明女子也不行....岂有女子干政的道理......”
1...3031323334...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