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伐清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日日生
“同喜同喜。”
三个人先是恭喜一番,这才开始商量今天的大事,废除八股取士,将五月恩科常态化。陈明遇是典史出身,对官场上那些只知道死读书的官员深恶痛绝,侯玄演的改制他并不反对。
张煌言先是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如今天下有许多的读书人,毕生精力用在钻研学问上,要是突然废黜了八股取士,对他们来说是不是太残忍了一些。”
侯玄演笑道:“此论不甚高明,就算是八股取士,每年得中的读书人才有几何。再说了,我又不是不让他们钻研学问,不能做官和作学问之间没有什么冲突,难道不做官就不能作学问了么那样的话,我只能说他们的目的就不是学问。
我今虽然取缔了儒家作为科举的唯一通路,但是并没有禁儒,他们照样可以治学。”
张煌言无言以对,谁都知道表面说的再冠冕堂皇,读书的最终目的还是做官。好在除了那些书呆子,真的有才学的人,学起其他的事物了,也比一般人快一些。像徐光启、宋应星之类的大才,也都是读书人出身。
马士英随即说道:“此举关乎国家大计,须得好好筹划,尤其是确定科考的内容。”
张煌言瞪了他一眼,马士英一句话,就将对这件事可行不可行的讨论,转移到如何施行上去了。侯玄演说道:“我已经想好了,这次的考题由我来出。”
做官需要的东西有很多,才思敏捷、随机应变都是必不可少的,不管什么朝代,昏官都比贪官还可恨。万一遇事不用请示,自己能有所决断,才是基层真正需要的人才。侯玄演觉得后世的公务员考题,就很有借鉴的意义,至于做了官该怎么做,每个人都需要自己摸索。
------
景祐二年五月下旬,金陵的外修好的官道上,许多骑士往四面八方而去。
这一次的五月恩科与以往不同,不需要考生再花费昂贵的路费,来到金陵考试。话本里常见的,烟花之地的当红姑娘,为了穷书生资助路费,高中进士之后回来赎身迎娶或者狠心抛弃的桥段,彻底成为了历史。
由军方带到各处,全国一十三省增设一百五十处考点,几乎是每个府内都有。而且为了防止当地的官员有私心,帮助当地的考生作弊,这次监考全是讲武堂的军官。获得资格的考生只需缴纳很少的报名费,大抵是试纸的钱,就可以参加。
因为是第一年,拥有考试资格的人需要进行审查,北伐军有功之人家眷免检;沦陷期间家中有为清廷效力的一律不准参加;三代之内有作奸犯科杀人放火的,一律不许参加;若有不识字胡乱报名者,查到了严惩。这次审查之所以如此严格,是为了控制考试人数,毕竟第一次没有门槛。将来等教育机构铺设得差不多了,门槛就要变一变了。
侯玄演已经着手在各个县开设公办学堂,让适龄幼童启蒙认字,文字是文化传承的纽带,不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明朝学风虽盛,不识字的人却是极多,开民之智就要改变这种情况。反正现在许多秀才都没事可做了,给他们个工作岗位养家糊口,总好过天天在家中当个米虫掉书袋要好。
将来就要公办学堂毕业,才能参加五月恩科,跟后世的高考一样。
这次的试题也很特别,由侯玄演亲自出题,据传看过的大臣都连连摇头,不知所谓。
五月天不冷不热,正好适合这样的考试,在浙江金华府,考场外早就人山人海。
一青衫书生,摇着扇子笑道:“哈哈,吴兄乃是我辈浙东年轻读书人之首,天下谁人不知,这次定能折桂高中。”
&
第四百零二章
第一天的考试结束了,第二天再进考场的考生们,脸色明显和第一天各有不同。
这一次的考试侧重点不再是断案和账目,变成了各种谷物的辨认,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死读书的人而言,今天更是难熬的一天。
第三天的时候,前来赶考的考生已经少了一半,今天是最后一天,题目也只有一道:
假设你是砀山县的县令,暴雨引发洪水,写一篇文章阐述如何治理。
这次五月恩科的题目,答案清晰,阅卷工作简单不少。很快各地的成绩就报了上来,现在官职空缺严重,北方往往是一个官干着全县的活儿,还有很多县至今没有县官上任,处于军队托管的状态。神州大地,百废待兴...
才到六月份,中举的考生就被当地官府召集起来,进行最后的分派。
吏部通宵达旦地工作起来,这个炎热的六月,金陵的官员出的汗水比以往每一年都多。
一早,侯玄演就在书房内奋笔疾书,到处都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由此引发的问题也着实不少。尤其是察哈尔部草原,这个地方将蒙古和满清分开,彻底引起了满清的仇恨,几次三番地派兵攻打。
夏完淳驻扎在草原上,修筑简单的城池,耗费的银两就不是简单的打仗能比拟的了。好在晋商家底殷实,俘虏的汉奸又多,夏完淳来信中虽然能够看出那里的局势紧张,但是从他的字里行间还是充满了信心。
文则封禅泰山,武则开疆扩土,这是古代君王的最高追求。察哈尔这个名字,不适合融入中华,侯玄演眉头一皱,大声说道:“去将礼部尚书、左右侍郎请来。”
不一会,礼部官员成群结队地来到王府,礼部尚书王夫之问道:“王爷,将我们唤来所为何事”
侯玄演将最后一个字写完,抬起头来说道:“察哈尔这个地方,幅员辽阔,不下于中原江南几个大省,但是这个名字太过偏胡风了,将来如何能归心。你们都是才学很高的饱学之士,一起来为之命名吧!”
在场的官员本来连日连夜的工作,加上天气酷热,一个个蔫儿吧唧的,一听这话顿时来了精神。
为一个省命名,将来青史上势必留下一笔,若是自己想出一个来,被采纳了,那不光现在露脸,这可是千秋万代的美名。
“安定北方,不如叫‘定北’省!”
侯玄演摇了摇头:“倒是挺直白的,不够文雅,没法体现咱们中原礼仪之邦,泱泱华夏的风采。”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北地凄寒,不如叫‘北凉’。”
侯玄演皱着眉头说道:“好是好,总觉得有些过了...”
“草原均为平野,进则旷野无人,难有尺寸之功;退则无险可据,马军平履如夷矣。这样的地方,不如叫‘连城’省。”
摇头..
“陕北!”
摇头...
“晋北”
摇头...
第二天闻讯而来的官员更多了,整个朝廷的官员来了一半,谁都想要这个留名青史的机会。
最终在几番斟酌之下,侯玄演选定吏部一个小官所说的“靖北”作为新省的名称。初步分为四个府,自南往北依次为:绥州府、云州府、金州府、辽州府。
靖北一切以南边一十三省为例,设承宣
第四百零三章 来自日本的草寇
危害大明朝百年之久的倭寇之患,历经戚继光等名将的剿杀,还是如同跗骨之蛆,在沿海兴风作浪。
真正让倭寇绝迹的,反而是日本如今的统治者,德川幕府的锁国令。
刚刚结束了战国时代,进入江户时代的日本,此刻正上演着后世清末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
从崇祯六年到崇祯十二年,短短的六年时间内,德川幕府颁布了五次锁国令,一次比一次严苛。凡是日本船出海贸易、日本人与海外往来、偷渡者要处以死刑。如此一来,日本人一出海就是死罪,留在家中的亲人就要被满门抄斩,哪里还有倭人来我沿海为寇。
侯玄演对这件事,倒是略知一二,所以当他听到日本使节来访的时候,还是颇为惊讶。
大明朝与日本的朝贡关系维持了一百多年,但是嘉靖二年发生了一件大事,结束了两国的朝贡关系。当时日本的大名细川氏和大内氏势力各派遣对明朝贸易使团来华贸易,两团在抵达浙江宁波后因为勘合真伪之辩而引发冲突,在浙江宁波府爆发了武力杀戮事件。
大内氏代表宗设沿路烧杀抢掳,对当地居民造成很大损害,追击的备倭都指挥刘锦、千户张镗等明朝官兵战死。
从此之后,中日之间的关系逐渐降至冰点,再到后来的万里朝鲜之战,又是一笔新仇。
侯玄演谨慎地思考了一番,决定先探探他们的底,吩咐留在金陵的赵元华去查查他们此来的目的。
金陵礼部主宾司衙门内,懒洋洋地官员们照常执勤,突然外面锣声响起,几个公人进到院中。主宾司的官员别的不懂,对各个职位的仪仗最熟悉不过,一看就知道这是礼部尚书王夫之来了。这种清水衙门,自从大明落魄了之后,很少有活干了。主宾司的官员们纷纷出迎,不一会果然是王夫之笑呵呵地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一群个字矮小,发型丑陋的倭人。
王夫之伸手介绍道:“这几位是来自日本的使者,前来恢复与我朝的朝贡关系,你们这几日要好生照顾。”
“尚书大人放心。”
王夫之笑着点了点头,转身带着随从离开,脸上春风得意。自从他主管礼部以来,大事不断,让一向低调的礼部出了几次大风头。
礼部主宾司的官吏规规矩矩按照惯例,将这些倭人安顿好之后,继续打卡下班。这种清水衙门的人,都是些佛系官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主宾司的官员安排好日本使节的住处后,和四夷馆(礼部的翻译部门)的官员勾肩搭背,相约去喝酒了。
目送他们离开之后,一直沉默寡言的日本使者,兴奋道:“十二郎,你看到没有,这里比我们岛原不知道繁华多少倍!”
“住嘴,我们这次是来做什么的,难道是来让你欣赏街上风景的么。”
被训斥的日本人一看就没什么规矩,虽然被骂也不着恼,继续少见多怪地在房内来回走动,盯着房内的各种充满中华风情的桌椅家具啧啧称奇。
窗外两个探子对视一眼,都发现彼此眼中的疑色...
日本不算是小国,一国使节至于这么没见识,对着个椅子都大惊小怪的么
夜色渐起,侯玄演在书房中听潜象营的汇报,心中也是疑窦丛生。这群日本人不会是来骗吃骗喝的吧,想到这里,他决定马上见一见这群人。
日本使节没有想到天色已经这么晚了,还会被接见,而且还是这个国家最有权势的摄政王。
这个使节团一共二十八个人,被亲兵引着来到王府
第四百零四章 黄种人共荣圈
送走了来自日本的流贼,侯玄演马上召集了礼部鸿胪寺的官员,仔细询问关于日本的近况。
但是侯玄演悲催地发现,因为满清入关,自己国内的事都忙不过来,朝中已经没人了解日本国内的情况了。
只知道荷兰人和日本的关系还算不错,这是因为荷兰信的是新教,对于传教不是很热衷。
“遍观周遭诸国,日本并不孱弱,而且地理得天独厚,独居海上,这种邻居岂能一无所知!”侯玄演有些恼怒,但是看着礼部官员无辜的眼神,他有气都不知道朝谁发。
这件事的罪魁祸首,说白了还是满清入关,搞得整个大明都在打仗,自顾不暇当然没精力研究邻国。
“明日就派遣一支船队,去日本走一趟,给我将他们的情况摸得清清楚楚再回来。”深夜被召集而来的大臣,本以为又有什么大事,结果搞了半天是倭人的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有些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日本只是弹丸之地,万历三大征的朝鲜之战,这些南明官员的印象并不深刻,其实当时日本已经展现了很强的实力。
景祐二年六月中旬,满载潜象营探子和四夷馆翻译的大船,从龙潭港出发。在朝中重臣龚自方的带领下,前往日本。
十三天之后,此船原路返回,龚自方气得吹胡子瞪眼,来到侯玄演的府上。
侯玄演正在王府用膳,龚自方气咻咻地冲了进来,脸上满是怒意。
侯玄演抬头看着他,疑道:“怎么了这是,我的财神爷”
“王爷,那群倭人简直是鼠目寸光,坐井观天,夜郎自大!”嘉定龚家最不会读书的龚自方气得一连飚了三个成语,很有文化的样子。
侯玄演喝完最后一口粥,摆了摆手示意丫鬟收拾一下,这才问到:“怎么回事”
“我们到了日本,本意是先去见他们的国主,可是当地的日本官员说让我们去江户见征夷大将军。原来日本现在是征夷大将军说了算,那个国主充其量就是个傀儡,就跟咱们的”
“咳咳...龚老三!”侯玄演赶忙打断他,大声斥责一声,龚自方这才惊醒过来,刚才忘情之下差点脱口而出。
“嘿嘿,嘿嘿,那个所谓的天皇,就是个被关在很小院子里的摆设,掌权的是德川家族。我带着咱们的人去了之后,他们的征夷大将军已经传到了第三代,叫德川家光。这王八蛋国虽小,谱却大,竟敢让我们对他行跪拜礼。被我骂了一顿之后,这才作罢。我记着你的吩咐,想要跟他套套近乎,探查一番,就跟他商量通商的事。谁知道他竟然说出什么日本物产丰盈,可以自产自足,不需要和我们进行贸易。”
侯玄演扑哧一声笑出声来,他妈的聪明人各有各的聪明之处,蠢蛋都是相似的。这不是活脱脱一个十全老狗乾隆的翻版么
沉思一会后,侯玄演大声道:“把那个十四郎和他的手下给我叫来。”
不一会,被困在此地很多天的天草十四郎,兴冲冲地带着手下被侯玄演的亲兵带到王府,这些天提心吊胆的,总算是看到曙光了。
他们的起义已经被扑灭了足足有十年了,这些年跟着佛朗机人漂泊在海上,过惯了寄人篱下的日子。刚开始佛朗机人看着他们是教众的份上,再加上
第四百零五章 利剑出鞘
如今的新贵,是越来越多的海商,刚开始朝廷大力扶持,加上水师护航保证安全的黄金时期,有很多小船家趁势发家致富。这些人的商税为朝廷提供了足够的财政收入,朝廷自然也要投桃报李,保护这些人的权益。
日本使节的到来,已经迅速传开,日本在这些海商眼中,是一块香饽饽。但是幕府允许通商的条件太苛刻了,只有固定的时间,在长崎一个地方,可以和日本的商人或者从民间交易。
随着汉人的商船越造越大,这样的程度的通商,自然满足不了海商们的胃口。所以侯玄演的王府的门槛,都快被前来诉苦的豪商们踏破了。
今日干脆在府上设宴,邀请金陵、苏州、扬州的商人代表,摄政王如此重视自己,商人们自然是受宠若惊,早早地就都来到王府等候。这是从未有过的礼遇,就在几年之前,大明还施行士农工商制度呢。
金陵来的是吴家公子吴守玉;江浦瓷器巨头李春生;两淮盐商之首林如岳;苏州四菱顾家顾守业;还有许多人在王府外等候,来往的车马将宽阔的金陵长干里大道塞得满满当当。
王府的下人端上酒菜,这些富可敌国的大商人也都起身谦让,宰相门前七品官,何况是比宰相高出好多个级别的摄政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