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优秀青年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天煌贵胄
这就意味着,十年后的一百万两,只能相当于现在的八十万两甚至七十万两,里外里亏的就是银行,就是国库!我呸!”
骂完之后,夏原吉刚刚端起茶水打算送客,却又将手中的茶杯放下,瞧着李倦道:“不对,除了这计划书,那杨癫疯就没说别的?”
李倦无奈的答道:“来送计划书的是杨癫疯家的狗子,除了送计划书,剩下的一个字都不多说,下官也打探不出更多的消息。”
“狗子?”夏原吉皱着眉头道:“杨癫疯既然派了狗子前来,说明他确实是打算找银行贷款。”
李倦嗯了一声道:“部堂明见。”
夏原吉琢磨了半晌,吩咐道:“你亲自去一趟即墨。”
李倦问道:“部堂的意思是?”
“杨癫疯既然真个打算找银行借贷,老夫倒也不好驳了他的面子。”
夏原吉斟酌着说道:“你去一趟,探探杨癫疯的口风,看看他到底是个什么打算。
老夫估摸着,那杨癫疯肯定不介意给些利息,不过是多少的问题,最后还要看你们能谈到什么地步。”
李倦点头应了,却又问道:“如果他真不打算给利息呢?”
夏原吉端着茶水抿了一下,说道:“既然是贷款,那就是生意。既然是生意,那自然就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他杨少峰不想给利息,你就往高了要,然后一点点儿的降。
如果他当真咬死了不给一文钱的利息,那也依得他,左右是一百万贯分十年还,应下了也无妨。”
被夏原吉这么一说,李倦顿时就懵了刚才是你扔的借贷计划书让人滚蛋,现在又同意无息贷款的说法?那还让我去干什么?
夏原吉瞧着李倦道:“不明白?”
李倦躬身道:“下官确实想不明白这其中的关窍,还请部堂指点?”
夏原吉嗯了一声道:“现在边市城找银行借贷的人有多少?京城找银行借贷的人有多少?南京找银行借贷的人又有多少?其他地方呢?”
李倦躬身道:“相比起来,京城里找银行借贷的人最多,边市城次之,而南京又次之。
至于其他地方,基本上没有百姓愿意找银行借贷,大多都是去银行办理一些银子兑换宝钞的业务,连存款的都比较少。”
说完之后,李倦便反应了过来:“部堂的意思,是借着即墨的机会,把即墨立成一个样子,将借贷的业务推广开来?”
夏原吉嗯了一声道:“不错。如果单纯的靠着吸引民间百姓存款,那银行早晚会有支付不起利息的那天,到时候又该如何?拒绝支付么?
想必你也能想到拒绝支付利息的后果原本已经开始相信银行的百姓会变得不再相信银行,原本就不怎么相信银行的百姓会更加抗拒银行。
现在京城敢于借贷的百姓确实多了些,短时间内还不用担心支付不起利息的问题,但是时间一长,这个问题就该显出来了。”
李倦道:“部堂的意思是,要将借贷业务向民间推开么?”
“是,也不是。”夏原吉道:“冒然将之全面推开,难免会出现银行小吏勾结强逼民间百姓借贷的情况,到时候需要用钱的借了,不需要用钱的也借了,银行的钱少了,一样容易出问题。
然而现在开放了借贷的止有京城,边市城,南京,三处地方的借贷量不大,利息不多,银行的收益也低,确实也是明摆着的问题。
所以,老夫的意思就是再加一个即墨,顺便把浙江仁和、海宁二县也加进去。”
一听夏原吉提到海宁和仁和二县,李倦顿时就明白了夏老抠的想法。
永乐十八年九月,海宁和仁和两个县算是倒了大霉,连日大雨再加潮水,毁坏了好几处堤坝,地方上受灾的情况也十分严重,和山东的情况虽然不完全一样,但是却也差不多。
这也就意味着,海宁和仁和的士绅豪商们肯定和即墨一样,需要借钱来恢复生产这不就是银行的机会么?
瞧着李倦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夏原吉这才笑着道:“想明白了?”
李倦躬身道:“谢部堂指点!下官感激不尽!”
夏原吉嗯了一声,却又低声道:“杨癫疯那里,能谈就谈,哪怕谈下一分的利息,那也是让银行多一分的收入,总比真个免息借给他一百万贯要强的多,毕竟国朝用钱之处颇多,如今国库已是无力支撑。”
李倦应道:“是,下官记住了。”
第二百五十五章 怪物出笼
杨少峰始终想不明白一个问题。
那些凭借自己超前了几百年但是未必有用的见识,就敢把古人当成傻子一样玩弄的穿越者们,到底是怎么活下来而且还能混的西装革履风生水起的?
难道说,那些穿越者都是天道的亲儿子,一穿越就自带了集体降智光环?那些修仙的也就算了,但是像历史位面的穿越,总得讲点儿基本法吧?
能混居庙堂的,随便拉哪个出来不都是狠人,那些穿越者一无身份背景二无武力碾压,又凭什么敢把这些人当成傻白甜?
最起码,杨少峰觉得夏原吉和李倦就很难缠。
宝钞是杨少峰通过边市城一点一点折腾起来的,银行也是通过边市城一点点儿折腾起来的,然而现在,杨少峰打算拿着带动其他人向银行贷款为条件申请无息贷款的时候,却受到了李倦毫不客气的嘲讽——仁和县、海宁县这两个地方遭了灾,大量的豪商、士绅都需要资金周转,而且浙江一带的商业风气比之即墨要浓上无数倍,凭什么就你即墨能申请无息贷款?
换言之,想要找两个娃样子出来,仁和县还有海宁县,比之即墨更合格,缺了你杨屠夫,银行照样不用吃带毛猪!
心中同样忐忑不安的的李倦没有在脸上表现出一丝一毫,而是保持了令人恶心的微笑,就好像平安的业务员在劝你办理无抵押贷款一样恶心:“状元公考虑的怎么样了?
借贷一百万贯,分期十年还清,总计还款一百三十万贯,很良心的利息,而且是状元公当初自己定下的,十出十三归。”
“不怎么样,”杨少峰摩挲着下巴,一边考虑着到底是哪儿出了岔子,一边面无表情的说道:“三十万贯的利息,你怎么不去抢?”
李倦同样面无表情的答道:“依大明律,凡强盗己行而不得财者,皆杖一百、流三千里;但得财者,不分首从皆斩。若窃盗临时有拒捕及杀伤人者,皆斩;因盗而奸者,罪亦如之。
本官身为银行行长,好歹也是正四品的官员,又怎能知犯法犯?而且状元公曾经说过,银行收利息比抢劫要快,而且还不会触犯大明律。”
“老李啊,”杨少峰忽然换了副嘴脸:“你家跟慕容氏到底有没有关系?斗转星移,你的,明白?”
李倦依旧面无表情:“本官姓李,祖上乃是陇右李氏出身,跟慕容氏有什么关系?斗转星移?我还移花接木呢!”
“移花宫?邀月?怜星?”杨少峰望着满脸懵逼的李倦,忍不住有些疑神疑鬼的问道:“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移花接玉,借力打力?”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什么移花宫?皇城之中,便没有这个名字!”
李倦蛋疼无比的望着杨少峰道:“现在咱们谈的是借贷之事,而且本官所学,向来是移花接木,从未听说过什么移花接玉!”
被李倦这么一说,杨少峰的神色就更加不善了——本公子提的十出十三归,你拿来用在我身上?难道本公子这个六首状元还不知道移花接木?
瞧着脸色越来越难看的杨少峰,李倦还是硬着头皮道:“状元公定下的十出十三归,而且这是分了十年的,怎么算都是状元公沾了便宜吧?
再说了,本官不过是个区区银行的行长,上面还有夏部堂,许多事情,也不是本官说了算的,状元公又何必跟下官为难?”
杨少峰呵呵冷笑一声道:“杨癫疯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李郎中不会忘了吧?”
一听杨少峰提到郎中这两个字,李倦的心里忍不住慌了起来——杨癫疯这个称呼,正是自己还是一个户部清吏司司务郎中的时候给他起的……
“想想魏国公的腿,”杨少峰神色不善:“这顺天府的治安不太好,堂堂魏国公都能被人套了麻袋打断腿,你李行长……”
“打住!”李倦强撑着道:“两万五千两。毕竟,仁和县还有海宁县就摆在那里,本官就是想说服夏部堂,也得有个理由吧?”
“免息!”
杨少峰摇了摇头,没有丝毫放松的意思:“我觉得李行长的这两条腿,可不是五千两就能打住的,您说呢?”
“两万两!”李倦咬牙道:“这几乎就是本官能允诺给状元公的最大权限了,再少的话,本官也没办法向夏部堂交待?”
“免息!”
杨少峰依旧没打算退让:“我杨某人一言既出,就什么马都难追,比如魏国公的腿。”
李倦苦着脸道:“咱能不提腿的事儿吗?”
“行,”杨少峰果然没有再提起腿的事儿:“麦铎现在还在西域以西不敢东进,倭国现在乱成一团乱麻,朝鲜忙着出售高丽姬。
总之,我杨某人身为六首状元,向来是说话算数,说打断某些人的两条腿,就绝不会留下一条。”
李倦的神色一变再变,终于还是咬牙说道:“免息,倒也不是不行。不过,本官也有一个条件,只要状元公愿意答应,别说是免息,银行还可以再追加一百万贯!”
“什么条件?”
杨少峰一听李倦这么大方,心里却莫名的有些慌——别看大明的银行刚刚起步,跟后世银行的那些花样没法比,但是谁又能保证,这些人精一般的大佬会折腾出什么新花样?
“如果状元公真不想给利息,那就分两成的份子给银行,”李倦伸手从袖子里掏出另外一份计划书,递给杨少峰之后才接着说道:“这样儿一来,状元公缺钱的问题解决了,本官也能给夏部堂一个交待,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之?”
杨少峰道:“你乐,但是我不乐。原本就已经给了国库两成,现在你又跑来要两成?你当我这里是什么?”
李倦摇头道:“非也,非也。
状元公刚才也说了,之前是给了国库两成。可是国库是国库,银行是银行,尽管银行归国库所辖,但是两者却不是一回事儿。”
李倦的话音刚落,杨少峰就猛的一拍桌子,死死的盯着李倦道:“你真以为我是个好说话的?”
李倦心中忐忑,壮着胆子道:“本官以为,状元公还是讲道理的?”
“我讲你大爷!”
杨少峰直接开骂了:“当时我在边市城时就曾经说过,银行可以吸储,可以放贷,唯独不能借着放贷的机会入股他人的生意,你拿我说的话当什么?当空气?
我问你,你李行长懂得怎么做生意么?你知道整个即墨后续的规划是怎么样的么?你知道所有计划的盈利点在哪里么?
当然,傻子都知道拿份子比收利息更合算,可是银行拿了别人生意的份子,你还能老老实实的等着拿分红么?
你就不想派个自己的心腹过来管事儿?你能保证你手下的人会老老实实的按照原本的规划去做事么?”
李倦讪讪的道:“状元公说笑了,即墨的事情,本官怎么可能会随意插手进来……”
“那别人的生意呢?”杨少峰粗暴的打断了李倦要说的话,语气中满是鄙夷:“即墨的事情,你当然不敢随便插手,其他的州县同样不会让你插手,可是那些民间商人的生意呢?谁能拧得过银行?”
见李倦讪笑着不说话,杨少峰心中怒气更盛,当下便直接问道:“瞧你这意思,银行已经插手民间的生意了?”
李倦没有说话,也算是默认了杨少峰的说法。
杨少峰却暗自叹息一声。
自己,终究是搞出了一个吃人而且不吐骨头的怪物。
比如宇宙第一大行,背后控制的机构和企业不计其数,阿里的第一大股东软银就是被宇宙第一大行控股的。
当然,坊间盛传的宇宙第一大行是某只不要脸企鹅幕后的幕后大佬,纯属于子虚乌有的乌龙。
但是,后世的宇宙第一大行可以那么玩,不代表着大明的第一大行也能这么玩——跟后后不同,后世的宇宙第一大行多少还是会受到一些制约,不管是从国家层面上来讲,还是从经济运行机制本身来说,宇宙第一大行更多的还是幕后控制,而不是直接冲在最前面。
然而对于大明第一大行来说,什么制约不制约的,基本上是不存在的,能控制大明皇家银行的就两个股东,掌握了最大分红权的国库并没有多少话语权,真正说了算的,从头到尾就一个人。
现在是朱老四,以后是朱高炽,再以后是朱瞻基。
这种富有大明帝国主义特色的玩法,注定了户部乃至于直接控制银行的国库,都只拥有对银行的指导权,而没有决定权。
换个最直接的说法——现在银行的行长是李倦,这个当初一心想要当咸鱼的行长还好说一些,万一换上个控制欲极强的上来呢?
强逼着州县借贷,插手民间商人的生意,搞出一堆乱子之后拍拍屁股走人,这种情况完全有可能出现。
到时候又该由谁来收拾这些烂摊子?户部?国库?银行?
还是说,让民间的商人自认倒霉?
第二百五十六章 你又想干什么?
商人是个很神奇的存在,中原王朝自古以来对待商人的态度就更神奇了。
如果不了解的话,可以去搜索一下债台高筑这个词——堂堂的周天子,哪怕是末代天子吧,居然能为了躲债而跑到高台上去,也不得不说是奇观了。
当然,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可得,凡事有正面有一定会有反面,有周天子这种为了躲债可以跑到高台上的周天子,也有拿商人当肥羊的汉家天子。
但是商人呢,有张静江这种毁家纾难的,也有为紫气东来三百年做足了贡献的八大蝗商之流——倒卖军械粮食,出卖边军的情报,冒着杀头的风险走私盐铁,几乎就没有他们不敢卖的!
如果大明皇家银行入股了商人的生意,然后再派出几个外行去指导内行,最好再搞垮几家商人的生意,那最后的结果几乎是显而易见的。
由谁来出现收拾这些烂摊子?名声这个东西臭掉很容易,可是再想捡回来,那可就真的是难上加难了。
当然,这还是往好了想的结果。
如果往坏了想,那就看看棒子吧——棒子引以为傲的三星是怎么回事儿?为什么会有避不开的三星这种说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