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崇祯本科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坤琳婶

    “施大人,库房炸开了。你,你快去看看吧!”

    吴六奇不是郑家系出来的,他还不习惯直呼施琅的名字,而刘国轩等人见到施琅基本上要放的开的多。

    “啥情况难道是银子太少了”施琅还以为吴六奇为什么大惊小怪的。

    等到他跑到地下银库一看惊呆了。

    这里囤积的黄金全部都是金砖,跟国内的金元宝完全不一样,而是整整齐齐地码放成一个方形金堆。

    银子和金子都闪闪发光,在灯光的照印下有些晃眼睛。

    施琅当时就起了贼心,这么多钱财如果自己一个人带走,随便在这南海之地找一块岛屿,像万生屿一样立国都没有问题。

    “吴军长,清点数量了没有。”施琅眼珠子一转问。

    “清点数目的事情是有宪兵派人查验,天地会派人监督执行的。我可不敢插手。”吴六奇一哆嗦,按照大明现在的军制,就算宪兵队也不敢一言而觉。

    再加上一个神秘莫测的天地会,谁知道在场的哪一个人是天地会的人

    施琅心里一惊,他赶紧打消了刚刚的想法。就他自己知道的,苏兆兴现在就是天地会的外围成员。

    “快去通知运输队,货物装船北运。”施琅没胆子动歪心思,就只能老老实实干活。

    “可是,这些俘虏怎么办,都杀了吗”吴六奇指着市政广场外面挤得满满当当的上万名荷兰人问。

    按照之前做好的计划,运输船队回程中需要运送货物,同时还要保障整只舰队的供给。

    这是一个苦差事。来得时候,整个舰队就是破釜沉舟一战,但是在战斗中并没有缴获多余的船只。相反还多了一堆的货物和两千多名华工需要一起撤离,运力明显不够。

    巴城虽然没有缴获海船,但是有三千多名荷兰兵和好几千荷兰雇员,这些可都是东印度公司的高级商务代表。

    欧洲人打仗和汉人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像荷兰人这样以商业立国的国家。当战斗明显打不赢的情况下,投降对他们来说并不丢人,所以明军抓到很多俘虏再正常不过了。

    但是施琅的麻烦大了,他施琅本来以为只是抢银子完了的简单事,变成了一堆烂摊子。

    “冯信,你个狗日的算出来需要多少船没有”施琅看着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人头都是大的。

    当了俘虏的荷兰人是被动得闲着,打了胜仗的华人是兴奋地忙碌着,可不相干的土著也不知道瞎掺和啥,到处在巴城载歌载舞,还趁乱抢劫他们自己人。

    也不知道这群人到底是什么立场。

    “早算过了,最少需要三十艘船。”冯信现在长大了,虽然只是作为刘国轩的参谋长派过来的,但是他可是水师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是大明皇帝亲手调教过的天子门生。

    “你没算错吧”施琅惊恐不安,三十艘船,他把南海水师派出来看够不够。

    “要不,把俘虏杀一批”吴六奇弱弱地插话,他在这次行动的高级将领中存在感最弱。

    “我看就应该全他娘地剁了,留几个大官就可以了。”刘国轩依照国内的同行办法,抓了土匪献首级算军功,土匪头子拉去官府秋后问斩。

    “不行,这些西洋人不能都算作土匪,不能全杀了。”冯信赶紧出来阻拦,以他对朱由检的了解,朱由检宁愿杀那个什么总督也不愿意杀小兵。

    施琅听了这几个人的话想了一会,然后他就拖着一把单刀走到市政广场前。

    “你,给老子站出来。”施琅一指塔斯曼身边的通译。

    通译战战兢兢地走到施琅的身边,他已经看出这位华人将军




第585章 第一个工业造船业
    施琅到底要干嘛

    他要抢劫爪哇海周围的三十几处商站,其中分布在整个巴城周边的近三十艘商船和所有的雇员。

    这不是什么大胆的想法,这纯粹就是施琅野心膨胀的结果。

    以明军的实力,最多是抢劫巴城成功之后,运走所有的金银,然后捞一大票就走。以朱由检的打算,抢劫成功之后的船队应该可以抵达西沙群岛一带,然后朝廷派郑家的东海水师去接应。

    等荷兰人追到西沙,他们也没能力和大明摆开阵势血战一场,只能等到来年做好准备再打。

    可是施琅不这样想,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施琅想得是他手中有近一个师的海军陆战队,还有十艘战舰,外加一整支运输船队。

    这样的力量虽然抵不过荷兰人在整个东南亚的势力,但是也足足抵得上南亚一个大国的海军了。

    “施琅,你可想好了。万一出了事,那可是要掉脑袋的。”冯信拦住施琅说

    作为年轻人,他佩服施琅的胆略,可是作为朱由检吩咐的此战观察员,其实冯信就是那个最大的皇帝的眼线。

    “不说这是一个完整的东印度公司,就是这些帮助过我们的华工,咱们能丢下他们吗”施琅指着外面那些还在忙碌的华工的身影。

    如果明军真不带走他们,荷兰人一定会血腥报复,恐怕这里的华工一个也活不了。

    “你给我交个低,你到底打算怎么做。”冯信很严肃地问。

    “抢劫完周围的所有商站,然后让吴六奇随我留下来。加上这些洋鬼子兵,我再招募一些机灵点的土著,这样组成一个师。足够了。”施琅回答。

    施琅心里明白,这是他的一次机会。如果这次他就这样回去,下一次再来,哪怕他是像李定国一样的百万大军统帅,他也没有机会封王。

    但是如果他在这海外为大明开疆拓土,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可以媲美郑成功夺台湾的功绩。

    他赌下了自己的后半生。

    最后,施琅用一个半团的水师陆战队,外加他自己收编的一个团的南海海盗的水师,再加上三千名荷兰兵和一些自愿加入的华工以及爪洼土著,组成了大明的第一个雇佣兵师。

    “施琅,你真的不打算跟我们走了”刘国轩看着穿成好几种军服的杂牌军队摇摇头说。

    “回去禀报皇上,施琅就在这里等大明的军队。如果在我死之前皇上派兵来了,这里就是大明的国土。我会把大明的旗子竖到最后一刻。”施琅说。

    ……

    深秋的凉意袭来,朱由检已经穿上了最新式的羊毛衫,可是还是感到有些冷。

    “啪”的一声,他把奏折砸在案几上。

    如今的大明,机构改革之后皇帝已经不需要天天早朝了。对应的,百官也不需要每天动不动都站在一起来商量国家大事。

    什么样的事有对应的部门分工,各部能解决的就在各部解决。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大事,会呈递内阁,由内阁首辅主持开会,商量出一个解决办法。

    再有国家的大政方针,必须由皇上主持内阁会议,然后由负责的部门和政策研究室来共同开会研究。

    这样大幅度减轻了皇帝的工作强度,又分化了内阁的具体权利,在战略层面更是集中了所有人的智慧。

    朱由检真的没想到施琅将了他一军,而且还给他这么大一个诱饵。

    “他施琅也真敢干。东印度公司确实馋人,就连朕都不敢想,他就敢给朕送过来。”朱由检哭笑不得,他当然也喜欢这个世界上第一个股份制的东印度公司,可是这玩意太烫手啊!

    “不管也不行,他们可都是大明的军队,打得又是大明的国旗。爪哇历来是我国的属国,岂能让他小小的荷兰国为所欲为。”李岩微微一笑,最为首辅的他岂能不晓得朱由检的心思。

    大明皇帝朱由检,费尽心机就是想在南洋挑事。所谓的抢银子,那就是明抢。

    本来朱由检是



第586章 乱世之后经济复苏
    在当前大明国内的条件下推行工业化是不现实的,首先大明国内的商业也没有形成商品经济的条件。

    传统农业观念太深入人心了,一时之间很难让受几千年观念影响的人心发生改变。

    但是战后经济复苏是有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这是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会面临的一道红利——灾后重建。

    朱由检给的政策就是,北方无主土地不作为封赏,所有功勋全部以金钱换算。对于拿的出来的地契,朝廷还是给予承认的。

    但是这些手上捏着地契的实际上是小部分人,可以想象,动乱了多年,又经过了几轮政权交替,能捏着地契的能是什么人

    反正朱由检打死也不随便承认地权,他可以把土地分包给无地的农民,但是地权必须在朝廷的手中。

    这样一来,真正有钱的,就是军队系统。

    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衣锦还乡是一个值得夸耀的事情。有了钱,在老家盖房子,置地,娶妻生子,都是正常现象。

    地是买不了了,但是宅基地必须要批。朱由检很不要脸,他批的宅基地是以一百五十年产权来算的,这个时限大约正好管三到五代人,也是一个普通爵位的时限。

    如果宅子盖大,那么三五代之后就需要后代子孙继续努力保住家产。

    盖房还有各种要求,按照规定必须要砖瓦结构,水泥包浆。多层结构必须水泥钢筋浇筑框架。

    从一开始,朱由检就在基建上面立下了一套标准。

    然后,各地的窑厂、水泥厂这些技术已经半成熟的产业风风火火地上马了。一时间各地烟囱林立,乌烟瘴气。

    朱由检甚至想象得出来,北方的煤炭产业会是一个巨大的缺口,好在大明本身不缺煤。唯一缺的还是劳动力。

    想象最初的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就是煤和钢铁,朱由检的心思就是激发出煤炭和钢铁的产能出来。

    先从州府开始,以政府衙门各部门为推动,建设一批新式的多层建筑为样板,然后建立起配套的砖窑和水泥厂。

    再之后,以传统房屋样式为主的私宅拔地而起,各地的第一轮房地产财政就孕育而生了。

    对于大的军功产生的勋贵,剩余的钱财就被央行以国债的形式收回了。说到底,与国同戚这样的名头,任谁也巴巴地把钱借给朝廷花。

    朱由检再也不是当年那个崇祯皇帝,这点钱,借也借,不借无所谓。当国家局势稳定的时候,有钱人会不借钱给皇帝只有看到朝不保夕的时候,人才会自私地把钱藏在自己家里。

    紧接着,央行又出了新的货币政策,大明因为印刷技术的进步,开始发行纸币。

    新纸币起初没有替代银元,但是替代了铜币。原本铜币本身就是作为市场正常流通货币存在的,而银币作为大额货币起辅助作用。

    朱由检采取渐进的货币改革,先改革流通货币,这样面值小,如果被百姓接受。

    宋代的交子和大明宝钞,其实都是信誉不好的纸币。这个时候如果发行大额纸币,其实容易被百姓排斥。

    但是小面额的流通货币不同,这些东西反正都是今天拿到手里,明天就能花出去的,百姓也不会太担心。

    慢慢地,只要朝廷发行的纸币信用建立起来,央行就会顺理成章地发行大额纸币,再接着,多发,超发一点,就属于金融杠杆了。

    国内的经济稳健恢复,财政上也解决了主要缺口。总得来说,一切很稳,稳得朱由检恨不得拿鞭子抽,因为发展的太慢。



第587章 朱由检的救援计划
    “臣以为,此事单靠我大明水师现有的力量是做不到的。”朱舜水作为外交部新任部长,正式熟悉世界事物之中。

    大明现有的水师力量还真打不过荷兰东印度公司,就算全军出动,到了南洋也拼不过人家。

    别看荷兰东印度公司只有四十艘战舰,但是人家的商船有个特点,全都是武装商船。可以说,荷兰人的商船就抵得上大明现役的战舰,至少在火炮数量上比大明装备的大量福船要强。

    之所以在收复台湾的战斗中赢了,那是荷兰人没有用全力,而大明是近海作战。

    但是如果大明现在出动远洋舰队,光是作战补给就要命了。施琅为什么会把将近一个师的人留在爪洼,不就是运力不够吗。

    到南洋打海战,那是人家荷兰人的主场。大明的水师现在还是近海海军,而荷兰人是当代的海上霸主。

    双方不在一个层面,相当于后世阿根廷和米国的区别。

    “爱卿以为应该怎么做”朱由检看着朱舜水问。

    既然军事力量达不到,那么只有其他办法。要么外交途径,要么拉盟友。这都涉及到外交关系,也只能靠朱舜水想办法。

    “臣以为,施琅将军肯定是要救的。最好的办法不是救回来,而是想办法增援。”

    朱舜水的话瞬间让朱由检高看了他一眼,这两句话一下子说到朱由检的心坎上了。

    如果来一个传统的儒生,怕是早怪施琅多事,给朝廷填麻烦之类的。

    搞外交的人要能硬能软,但是就是不能怕事。想想后世的大清国,在外交方面就四个字:胆小怕事。生怕有人给他们惹事了,他们是抱着宁做太平狗的生存方式的。

    这样的外交官,说到底就是窝囊废。

    “臣建议臣的外交部可以派出使节去见葡萄牙人和吕宋的西班牙人。当前只有他们有能力通过荷兰人的封锁。”

    朱舜水的话刚说完,朱由检眼睛一亮,看来朱舜水这段时间学习国际形势没少下功夫啊。

    英国人虽然是大明名义上的盟友,但是英国在东南亚的势力现在太弱,而且现在英国和荷兰正在开战。

    但是欧洲传统强国的西班牙是占据吕宋的,而且还在天启年在马尼拉屠杀过华侨。他们在南洋的势力并不小,至少荷兰人没有吃下吕宋岛是事实。

    而葡萄牙人本身就和大明交好,同时他们一直在做东西方贸易,也还是在荷兰人的眼皮子底下做。这也说明他们还是有一定本事的。

    东南亚之地,朱由检还真想不出还有其他势力出来。

    “爱卿的意思是”朱由检看着朱舜水问。

    “两船瓷器换一船军火,请西班牙或者葡萄牙人帮我们送到施琅手上。臣以为,施琅现在缺的肯定不是粮食,而是武器。”朱舜水说。

1...137138139140141...1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