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崇祯本科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坤琳婶
    “爱卿,朕的命令已下,你对此事有何看法”朱由检看着站在御书房里的郑成功。

    郑成功心里一阵腹诽,皇帝的命令都已经下达,这个时候问自己一件呀,纯属脱了裤子放屁。要是真想问自己,早提前问了。

    “臣认为皇上此举大大有益我天朝国威,威震西洋宵小。”郑成功嘴上说着恭维的话心里却在盘算着朱由检的目的。

    “朕召你来是想问你,郑家除对倭国海贸外,愿不愿意去南洋等地开垦”朱由检没有绕弯子,直接问。

    “皇上,臣的叔叔伯伯们做的是转手生意,这开垦土地之事,并不擅长。”郑成功说。

    “那朕问问你,如果朕把南洋一些无主之岛赐封于你,你愿意开垦否”朱由检装作喝茶,并不去理会郑成功的表情。

    现在的大明都流传朱由检小气,不封赏,不赐田,今日一听果然如此。郑家想得是在台湾岛上获得封赏,哪里瞧得上那南洋小岛。

    “皇上,南洋之地随后,然都是蛮荒化外之地……”郑成功一肚子不愿意。

    “作为大明直接外派的总督,享有出兵权和管辖权,准许在国内招募股份共同开发,类荷兰人的东印度公司。”朱由检微微笑着看着郑成功,像极了一副奸商的嘴脸。

    “啊!”郑成功呆住了。

    如果是传统的封赏,那朱由检的话就等于在放屁,跟周封秦于陇西差不多。但是荷兰人的搞法,对于从还是讨生活的人来说,却有着极度的诱惑力。

    华人之所以学不来荷兰人的经营方式,还不是因为背后没有国家的力量来支持。

    现在朱由检已经明确说了,皇家也参与进去,再有朝廷的力量保驾护航,这事……

    “皇上,此事可行。且不用在中原募股,光是南洋侨民即可招募到足购的本钱。”郑成功眼睛放光。

    海外侨民最怕故土的朝廷扒皮,谁的钱来得都不易,朝廷如果用巧立名目去收割




第577章 施琅的海盗抢劫路
    施琅亲自带着第一支舰队沿着海岸线悄悄南下,这是一支纯福船组成的海贸船队。

    自从朱由检鼓励民间出海,以及在广州大规模设计贸易区之后,荷兰人的商船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以前主要跑倭国的荷兰商船又被郑家不停排挤,他们不敢在靠近大明的海岸线上放肆,但是却更加控制大明的南海了。

    除了琼州南行不久,总是会碰到一些荷兰人的武装船,或一艘,或几艘不停地游戈在海面上。

    “大人,前面出现了两艘荷兰商船。”施琅紧绷的神经再一次被敲击着。

    “装了多少门炮”施琅问瞭望哨上面的哨兵。

    “炮门已经打开,每艘船应该有不下二十门炮。”哨兵很流利地回答。

    这种规模的荷兰商船就是所谓的武装商船,荷兰人跑贸易,都是带着枪炮远行的。欧洲人的远洋方式都不一样,西班牙人的大帆船是独立的战舰,属于重型船。英格兰人是海盗船,速度快,火力灵活,打了就跑。而荷兰人的船上炮不多,但是有一定的防御能力。

    不管是哪一种,大明的福船都惹不起。福船如果装大炮,还没有荷兰人的这种武装商船多。

    “传令下去,全部停船,把兵器全都收好。”施琅很快下令。

    荷兰人的船速很快,一顿饭的功夫就逼近了施琅的船队。隔着几十米的距离,施琅就感到对方那扑面而来的杀气,尤其是那一门门黝黑的炮口,还有那大炮后面,总是有着一些贼溜溜的眼睛在盯着福船看。

    “喂,让你们掌柜的出来说话。我家中尉大人想跟你们掌柜的谈谈生意。”说话间,一个穿着荷兰人样式衣服的汉人就大大咧咧地站在船头,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的假洋鬼子像是训人一般对着施琅这边喊话。

    “哎哎,我就是掌柜的,请问大人有何见教”施琅朝船舱递了一个眼神,一个看起来低三下四,又很畏畏缩缩的小个子中年人赶紧小跑着出来。

    “我们中尉大人说了,他愿意买下你这几艘船的货物。你这船上装的都是些什么啊?“假洋鬼子问。

    “回大人的话,我是北方人,这船上装的是小麦和茶油,听说南洋没有这些东西,小人想着物以稀为贵,就拉了不少准备送到南洋发大财呢。”掌柜的小声应酬着。

    “浑说,哪有闯海的买这些东西的”假洋鬼子不信。

    “真的就是这些东西,大人不信只管上来查验。”掌柜的拱手表示真诚。

    假洋鬼子当然不信,他在得到一个荷兰人的首肯之后带着一队荷兰并端着装了刺刀的燧发枪就强行通过绳索跳到了福船上面。

    船队一共是五艘福船,船员不多,货物不少。果然,假洋鬼子之找到了小麦和茶油。要说有什么一样,那就是一半的货物装的是大米和香油。另外一半的确是小麦和茶油。货物的类目出入不大。

    “就你这些东西,送到南洋一定会发大财。”假洋鬼子在离开的时候还装作语重心长的鼓励掌柜的。

    “谢大人吉言,请问您家大人要收下这些货码”掌柜的赶紧问。

    “算了,我家大人携带的银钱不够,下次咱们再做生意吧。”假洋鬼子说完,就溜回了荷兰人的船上。

    不一会,施琅都听到从荷兰人船的船尾船长室里传出来一阵哄笑声。荷兰



第578章 万生屿的前世今生
    从琼州到南中国海,真正能大量供应淡水的除了太平岛,就是纳土纳。

    纳土纳现在的岛主叫张杰绪,妥妥的大明人士。(原本正史上张杰绪是南明抗清将领,最后渡洋到纳土纳的。本书设定张杰绪带着一干亲明的百姓,到纳土纳开疆拓土。)

    1433年后,人们称“万生石塘屿”为“安不纳岛”。据郑和船工曾氏后裔讲述,宣宗癸丑年,明船最后一次回国后,考虑到“万生石塘屿”是我南海重要门户,自郑和下西洋始,就代表朝廷直接管理,加之岛上还留存有不少营房等生活设施,故此,便由船队官员上奏朝廷,请示是否放弃驻守“万生石塘屿”宣宗皇帝得悉,当即赐字“万生屿,安不纳”。

    此后,以曾沅芳为代表的一干船工,带着皇帝手谕及各自家眷上岛住了下来,在相当长时间里,岛上住民互帮互助,亲如一家,一直享受着世外桃园般的生活。为纪念和感谢皇恩,住岛人员又管“万生石塘屿”叫“安不纳岛”,即凡住留该岛的,都永远不纳赋税。又因是受皇帝谕旨住守该岛,就意味着此岛是中华历史上第一个直辖地。

    这也是后来曾沅芳妻子到90多岁后,一直享有极高荣誉和被尊为“曾母”的原故。并且,人们还以她的名誉,将“安不纳群岛”西部的那组岛屿,称为“曾母西群岛(印尼称‘亚南巴斯群岛’)”,将“安不纳群岛”南部的那组岛屿,称为“曾母南群岛(印尼称‘淡美兰群岛’)”,等等。

    所以,南中国海有一个地方后世叫曾母暗沙,诸君应当知道其来历。

    虽然经过了两百年,但是这个岛屿,尤其是主岛的一些建筑还保留着。张杰绪带的人修整了一些设施,却正好可以作为水师舰队的休整地和进攻爪哇的桥头堡。

    “张大人,这是皇上赐给您的圣旨,且收好了,这可是光耀门楣的好事。”施琅看着跪在面前的张杰绪,非常恭敬地抬扶起对方。

    作为大明经营南洋的第一个领土,朱由检需要的当然不是殖民地,而应该是大明实实在在地领土。

    皇上是慷慨的,直接赐官给张杰绪,官名为:大明万生屿府知府,正四品大员。

    “臣张杰绪叩谢皇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张杰绪纳头就拜,说到底他的日子也不好过,尤其是荷兰人三天两头来找茬收税,逼得身为汉人的南洋侨民们有苦难言。

    “施将军,不知我军现在何处”张杰绪左看右看,都只看到几艘福船,船上甚至连一门炮都没有,就这点东西,像收回万生屿岛

    “张大人,大军明日即可抵达,皇上说了,这支大军就是专门帮你们驻守万生屿的,您可还满意”施琅一笑。

    “那太好了,下官一定尽全力守好疆土。”张杰绪打心眼里高兴,如果这里有一支朝廷的正规军驻守,那他的胆气就大多了。

    可是,一直到第二天傍晚,除了又来了五艘福船运送的粮食之外,所谓的军队连一个人影都没见着。

    眼看着天就要黑了,施琅并没有离开码头,张杰绪也不好催促。落日的余晖洒在海浪上,像闪闪的黄金,泛起一层层的金色鳞片。当一个很小的金色叶子状的云朵出现在地平线上的时候,施琅路出一抹微笑。

    “张大人,你的营房准备好了吗?“施琅问。

    “大人,我已经命令所有的岛民把自己住的屋子都腾了出来,少说也能住下八千人。”张杰绪以为施琅奢靡,尽力让新来的这些船员吃好住好。

    “八千人,张大人也太小气了些。今夜怕是要来几万人哦。”施琅的口气很大。

    “大人不是跟我开玩笑吧”张杰绪有些情绪,会不会这个什么将军家传圣旨,借机来讹诈自己的或者这个人就是来抢自己岛主的

    “张大人不信,请看看吧。”施琅说完把望远镜递给了张杰绪。

    “我的天啊!荷兰人打过来了,快



第579章 朱由检给出的条件
    十七世纪中叶,荷兰东印度公司最著名的巴达维亚总督--安东尼范迪门已经死了。

    作为继任者,也是他的得力手下的阿贝尔塔斯曼却是心急如焚,如坐针毡。原因无外乎荷兰人在台湾的失利以及大明的崛起。

    东印度公司害怕大明皇帝朱由检会把目光放在东南亚,但是有确切的消息称明国一定会先打完国内的战争,之后会不会扩展海外还两说。

    根据大量投靠了荷兰人的明人的预测,皇帝一定不会对南洋感兴趣的,他只会派出一两个使臣到大明的传统藩属国去宣扬一下皇帝的威仪,而已。

    这种事,无论明人们怎么说,塔斯曼都不会掉以轻心,他反而更加小心地盯着大明的一举一动。

    然而,几年过去了,明国除了贸易之外,似乎是忘了海战这回事,据很可靠地消息,大明只是派了一个叫施琅的将军带着陈旧的破船在南中国海一带打击海盗。而且还多次碰到荷兰人的舰船,但是明人居然在退让。

    从今年年初以后,更有确切的消息称明国和他的北方后金国大打出手,战争的规模空前,甚至是整个民国的北方国土都卷入战争之中。塔斯曼终于放下心来,加上荷兰国内和英格兰的紧张局势,让本来防御明国的海上力量调了一半回欧洲参战。

    巴达维亚市政厅,塔斯曼正在紧急召见现任甲必丹苏兴兆。作为第一人甲必丹苏鸣岗的儿子以及继任者,苏家是得到了荷兰人的完全信任的。原因无他,华人是巴达维亚最好的劳工,而苏鸣岗又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包工头。

    华人的纪律性、服从性、吃苦耐劳精神要远远好过爪哇国的土著。具体到对比说明,那些爪哇国的土著们只会吃饱了睡在香蕉树下面晒太阳,他们永远不懂得劳动的重要性,因为上天赐给了他们一块物产丰富的福地。

    “苏,明国要派人来南洋了吗”塔斯曼盯着苏兆兴,他在看对方的反应。

    如果苏兆兴这个时候不承认,那塔斯曼一定不会再信任对方,他甚至已经想好了下一任甲必丹的名字。那个人也是一个华人,区别就是对方是当初跟随荷兰人从台湾过来的一个光棍,据说是一个明国的勋贵,因为得罪了明国的皇帝而逃到台湾,又从台湾逃到巴达维亚的,他的名字叫左梦庚。

    至于左梦庚是怎么到得南洋,这里不做细说。这家伙自江淮大战之后,自己在后金也不受重视了。吴三桂当然不会用这种庸才,反而是他爹留下的军队已经死的死,逃得逃。左梦庚仗着自己老爹拥有过水师的一点常识,算是知道有海外之地可以傍身这回事,于是他就去了台湾。

    “总督大人,这是真实的。郑家的现任家主郑成功已经派人去了暹罗,听说是带着明国皇帝的圣旨去的。另外,郑家也派人给我送过书信,询问这里的情况。”苏兆兴很认真地回答。

    “哦那你怎么说”塔斯曼假装不知道,反问。

    “总督大人,巴达维亚不同于暹罗和安南等地。这里的华人还不到三千人,对于大明来讲,皇帝需要的只是一个面子而已。您知道的,明人都是很好面子的。您只需要从当地土著部落中间选出一两个部落,号称是两个国家,然后随便送一封表示归附的信,说不定还能得到明国皇帝的重赏,反正明国的皇帝也不知道这里到底有没有这样的国家。”苏兆兴说。

    “哦!有意思。难道你们明人的皇帝不会派人来查验吗”塔斯曼嘴上这样讲,其实心里已经认同了苏兆兴的解释了。根据资料显示,明国皇帝确实不了解南洋到底有多少个国家。这里的岛屿多的像天上的星星,谁记得清呢

    “可是我们的事业刚刚拓展到马六甲,不能让郑家占了便宜。明国的皇帝虽然对南洋没兴趣,可是那郑家确实贪婪的毒蛇。”塔斯曼对郑家可谓记忆犹新,那是他的仇敌,白白让他损失了好几艘战舰和一块能产出大量利益的殖民地



第580章 大战前的巴达维亚
    或许荷兰人真的是在这一片海域横行惯了,也或许是这里的确再也没有出现过能够与他们匹敌的对手。

    承平太久的人,总是会忘却危机。

    当十艘欧式战舰挂着荷兰国旗航行在卡里马塔海峡的时候,从巴达维亚西北航行的荷兰船只都纷纷向舰队致敬。似乎他们根本就没有发现在甲板上忙碌的船员是剃着短发,长相根本就不是欧洲人的汉人。

    “施琅,咱们能不能把脖子上的这玩意给取了,跟个娘们似的,怪痒痒的。”刘国轩站在甲板上拼命地扭着脖子。

    站在他身边的施琅,和冯信都是一身欧式穿着,最典型的就是脖子上套着的车轮样子的蕾丝大盘子和紧身的白色裤子。

    “就是,就是。特别是这裤子,穿着我勒得慌。这样一磨一磨的,容易......”冯信故意做了一个不入流的动作。

    “那是你小子年轻,太铭感了。像我这样的老汉,怎么磨都不起作用。”

    “哈哈哈......”一众人哈哈大笑,军营里一贯粗鲁。

    “给所有人换装是不现实的,但是每条船起码得有几个西洋人的穿着才行。为了弄我们头上这些假发,我可是费了老鼻子劲儿。南洋的洋婆子不好找,而且头发又臭。一个个把她们剪成了尼姑,这样她们起码躲家里半年不敢出门家人。”施琅添油加醋,把自己的某些行为即兴表演了一遍。

    “你没有借机睡那些洋婆子吧”刘国轩显然是此道中人,问的问题直中要害。

    “臭死了,你有兴趣下次给你找一群。”施琅带着鄙夷的眼神。

    这个时代所谓的欧洲美女,怕是还不如中原这些人的眼。不像后世的时尚模特,一个个惊为天人,左右一口一个“大洋马”地捧着,恨不得口水流多长。

    十艘战舰的后面,是又二十艘的福船战船。但是它们跟第一梯队的欧式战舰相隔半天的航程,施琅也怕一次性出现太多的战船容易引起对手的警觉。巴达维亚的地理位置太好,一旦开战很容易走漏消息,要攻击巴城,陆师水师需要不少人。

    巴城一如既往的安静,尤其是华人社区,不管是城内的商业和手工业者;还是城外的种植园,就连华人最爱逛的赌坊,也门可罗雀。
1...135136137138139...1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