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本科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坤琳婶
“快进来。”柳如是性情豁达,突见故人还满心欢喜,热情接纳。
“牧斋,你看谁来了”柳如是的态度让李香君心中一暖,她本以为会受别人奚落的,没想到是眼前这种热情的待遇。
钱谦益摘下老花镜看了一眼,立刻露出慈祥的表情。在这群芳艳当众,他始终表现得更像是一个人生导师,要不然也不会和柳如是结合。或许,在看惯了才子风流的“秦淮八艳”们的眼中,“知心人”才是她们最后的寄托。
一壶香茗,一炉沉香;论生活情趣,柳如是等人还是不曾丢下的。
“可曾见过董妹妹”李香君落座,首先问起的是最小的董小宛。她和董小宛、寇白门同庚,寇白门大李香君,李香君略微大董小宛月份。但是这其中,因为寇白门嫁的是王爷朱国弼,自然和他们身份不同。
秦淮八艳里面,马香兰其实算是前辈,后面的七个人都没见过,1604年就去世了。如果说有谁最和李香君聊得来,自然就是柳如是和董小宛了。
“她,她已经香消玉殒了。”柳如是轻轻没有叹气,只是轻轻地吐了几个字。
现场沉默,这个结果是谁也想不到的。李香君眉头微微一皱,端起茶碗来掩盖自己内心的不平,但是还是胸口不断起伏。
“她是怎么死的”李香君这句话明显带有怨恨,仿佛这一切都是因为不言说的原因造成的。
“朝廷征召冒襄入南京文学院任教导,本来是一件好事的,可是冒襄身染重疾。小婉妹妹悉心照料整一年,最终拖垮了身子,就这样......”柳如是叙述的很简略,话语中略带惋惜。
“朝廷就没有......”李香君话到嘴边,忽然感觉有些不对。其一,一向应该对朝廷对皇帝有怨气的钱谦益却始终不发一言;其二,自己这才刚刚放出来,就开始大放厥词?
“冒襄生病还多亏了皇上,是皇上派御医带着海外良药医好了他的痢疾。可是御医就得了冒襄,却没能救下董姑娘。“钱谦益终于开口,但是是在替朱由检说好话,这很难得。起码钱谦益说的是实情,朱由检对待冒襄是有特殊照顾的。
李香君没办法反驳,同样是才子佳人的良配,侯方域做过什么,她心里最清楚。同样是女人的归宿,在和董小宛个人的对比上,她李香君还真比不过人家,董小宛才称得上贤良淑德。
“听说皇上没有问难候家其他人,你怎么到苏州来了”这是柳如是问的话。按照她得到的消息,虽然侯方域被判了死刑,但是侯询并没有追罪,而候家是河南大户,也没受太多牵连。柳如是的意思是
第659章 女权主义的觉醒
尽管钱谦益和柳如是没有提,可是李香君也猜到了这是他们的家事,而且是说不出口的丑事。
”娘亲,大哥哥为什么说要把我们撵出去啊“
虽然大人不愿意提,可是孩子却非要问个明白,这让气氛又变得紧张起来。
“如是,我......”钱谦益感到很无力,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相公,这不能怪你,要怪只能怪我不能剩下男孩。”柳如是叹气说。
李香君瞬间明白过来了,按照大明法律规定,只有男人才能继承遗产,除非招上门女婿。钱谦益实际上是有家室的人,而柳如是现在最多算妾侍,生得又是女儿,怎么算,这套房子早晚都落不到柳如是的明显。正如眼前的孩子说的,钱谦益一挂,他的儿子,早晚要把柳如是母女撵出家门。
这就是时代的局限,女人根本不能拥有独立门户的法律和道德依据,只能依附于男人。或者说,她柳如是想守节,也得是正房太太才行,妾室是没有人理的。
日子很艰难,只能柳如是一个人撑,现在再加上多了一个李香君,闲言碎语就更多了,谁还会顾及一个近八十的老头的名字。
终于,在李香君住进家里一个月后,钱谦益的儿子带人把柳如是和车夫两个人堵在半道上,声称这二人有奸情。而坊间传言钱谦益这老头,每晚还玩二女共侍一夫的游戏。
“不好了,大哥哥带着人把娘亲抓起来了。”
当钱谦益听到消息后,杵着拐棍颤巍巍地就要去救柳如是。李香君看到老头走不稳的样子,只好上前搀扶。
街面上,钱家族人越聚越多,堵塞了半条街。而车夫和柳如是已经被人剥了个半光,早已经披头散发,麻绳上身。
“打死这对奸夫,把他们侵猪笼。”
“真是丢死人咯!”
……
这件事,其实钱家人早就看不惯钱谦益和柳如是了。李香君的到来,只是加速的导火索。一个老头同时和两个著名的青楼女子住在一起,得罪的不仅仅是钱家族人,还有很多想风流男人。
“逆子,他是你的姨母…咳咳。”钱谦益终于赶到现场,眼前的景象几乎让他休克。
“她比我年龄还小,不是我的姨母,只不过是爹爹的姘头。一个娼妇而已!”钱谦益的儿子当众羞辱柳如是道。
“住口。再怎么说,她也给你生了一个小妹妹……”钱谦益在这个档口,极力在维护柳如是。(这是史料,记载柳如是给钱谦益戴绿帽,但是钱谦益反而帮柳如是说话。)
“谁知道是哪儿来的野种,爹爹又没和她生下儿子,如果爹爹想要孙子,大可以让儿子代劳。”钱谦益的儿子越发污言秽语起来。
“你……”钱谦益和李香君实在听不下去了,这等羞辱,怕是一辈子的仇人也不过如此。
事情已经闹大了,按照传统的惯例,只怕此事难以收场。钱谦益只希望赶紧带着柳如是离开现场,他颤巍巍地走到女人身边,想拿自己老迈的身体去替柳如是遮羞。
“嘶”的一声,钱谦益的衣服也被钱家人当场撕裂,这一下,两男一女全都暴露在当场。围观的人群一起起哄,堂堂探花郎,临了是这般下场。
“让开,贵妃娘娘到。”就在众人全当笑话在看的时候,一队穿着紧身衣的汉子推开了人群,簇拥十几个穿着华贵的女人来到现场。
“顾姐姐,卞姐姐…”李香君一眼就认出来,最先挤进来的是顾横波和卞玉京。
陈圆圆穿着很素,站得远远的,但是她的派头,足以让所
第660章 矫枉过正
大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终于到了验收的阶段了,不只是皇帝朱由检,包括满朝文武,都在翘首以盼,看看这五年到底取得了那些丰功伟绩。
社会底层在变革,这一点是明确的,可是顶层除了扩大的版图之外,似乎没有值得骄傲的亮眼功绩。如果按照前朝的惯例,国力强盛的一些标志性的指标,都不曾出现。比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又比如成祖朱律。现在的大明,没有兴起一座皇宫,也没有修建一座长城,甚至像样一点的标志性建筑都没有。
没有建设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并不代表这五年建筑技术行业没有发展,相反民间的基础建设比以前好了很多,而整个建筑行业的技术革新,一直在不断推进,具体到了哪一步,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另外一个反应盛事的硬性指标就是人口,大明五年内的人口增长远远超出了以往的历朝盛事。根据内阁发布的数据显示,大明现有户籍人口已经达到了两亿三千万,也就是说,五年内增长了五千万。而且人口增长越来越快,这个数据让朝野一片惊喜,可是朱由检却还是愁容满面。
朱由检愁的不是大明养不活这么多人,而是人口的两极分化很严重。鼓励生育虽然好,可是前面几十年的战争让劳动力人口减少,导致了现在大明出现了用工荒,老的老,小得小,中间层负担很重。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大明现在只敢裁军,都不敢扩军,二十岁左右的年轻男子的数量太少,这也是典型的战争后遗症。这一部分人,在五年至十年前,正是半大小伙子,而且处于战争时期的孩子,那时候因为战争和饥饿的原因,很多人都没活下来。
换言之,大明想要真正具备称霸的实力,只能在等十几年。这些在别的穿越者身上,似乎根本就不是事,可是朱由检没办法用基因造人。人口的成长是定值,不能用机器来流水线生产,长不够一二十年,就成不了人才。
“周围藩属国喝欧洲各国的人口情况如何”朱由检思索了一下,他的目光不能只是盯着国内。
“根据天地会的情报,朝鲜国和南洋诸国这几年都以为年轻女人大量输出我大明的缘故,人口甚少增长。倭国因为战乱,女人输出等原因,人口一直在减少;英格兰和荷兰两国的第二战争已经发生,人口数量还在减少;欧罗巴大陆人口略有增加。”
另外一个数据是百姓的生活质量提高的并不快,因为人口净增长是拖累财富积累的。或者说,大明百姓五年后和五年前的生活水平,没有提高太多,仅仅是低端的消费类商品品种多样化了。人口红利还不到收获季节,大明也没有从中得到惠利。
“皇上,不能再这样生下去了。好多百姓一家生了七八个,甚至有的几年生了十几个孩子的,两三家合起来都可以办一个蒙学班了。”顾炎武自己就是例子,之前娶妾的时候很爽,可是轮到养孩子之后,苦不堪言。
“谁让你贪心,娶那么多小妾的你看看我,我就没有娶小。”黄宗羲站出来骄傲地说。
“你倒是想娶小,可你敢吗”顾炎武瞪了黄宗羲一眼,鄙视地说。黄宗羲倒是想娶,可是面对方怡这样的老婆,借他十个胆儿。
“妻妾是个大问题,如果再
第661章 辙鲋之急
提到大明的东北问题,就不能不再一次提倭国和北海道的郑家了。
实际上,1659年的倭国,已经正式提名叫日本了。在这个时空,倭国已经打了三年内战了,同时倭国和郑家之间似战非战的状态一直没有得到改变。起因就是天皇被刺杀事件。导致皇室正式和幕府决裂,提出日本国称号。日本皇室看得很明白,大明就是来肢解日本的,如果他们不做出反抗,势必慢慢会被消灭掉,那么千年以来的天皇家族,就会消亡,他们不得不起来反抗。
而幕府也看得明白,幕府如果站出来跟大明斗,下场就是一个,幕府自己完蛋。因为倭国内部本身就分裂成幕府和皇室两种势力对抗。幕府如果不对抗大明,他还有可能保持现在的统治地位,一旦对抗大明,那么倭国周围将全是敌人。
这个时期的幕府,可不是国力上升时期的日本。本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原则,幕府只能选择把皇室的力量先压下去,但是又不能彻底消灭皇室。幕府只想让皇室屈服,回到以前的傀儡状态,但皇室不干,所以战争一直打了三年。
反过来,对于大明来说,军队已经五年没有打过什么打仗了,零星的战斗起不到练兵的作用。五年来,除了军官,所有参与收复失地战争的士兵都陆陆续续退伍了,他们得到了朝廷优厚的待遇,成家立业,结婚生子。但是新入伍的士兵,不管是从数量还是从战斗力上,都有了大范围的削弱。
唯一值得提及的,就是武器装备更精良了,训练更严格了,指挥更专业了。可是这样的一支军队,郑家期盼了好几年,始终没有挪动一步,而北海道的压力却与日俱增。
如今的札幌活生生就是一块军事基地,出来极少数的居民之外,大部分都是士兵以及为军队服务的劳工。这里并没有如郑家想象的那样,变成一座贸易兴盛之地,也没有变成人口旺盛的大城市。这里是一座死人之城,因为每天都在伤痛和死亡。
郑芝龙已经老了很多,憔悴的面容,杵着拐棍,蹒跚着在札幌的街道上走着。陪着郑芝龙的是田川次郎,当下的北海道国主。
“父亲,偷渡过来的流浪武士越来越多了,这些人到处藏匿,到处搞破坏,我们已经有些应对不过来了。可是,大哥那边还是没有得到朝廷出兵的准信,这可如何是好”田川次郎也是一脸愁容,瘦成脱相。
“本以为五万雇佣军可以控制局面的,没想到这北海道到处都是海防,这些可恶的倭寇又惯于偷渡,防不胜防啊!”郑芝龙长叹一声。
没有群众基础的郑家想在北海道立脚,说穿了有点不自量力。他们经营福建也没能掌控全局,顶多也就是一个海边上的富商,经营一个岛的能力确实很一般。哪怕后来郑家经营台湾,带去了几十万军民,水平也就那样。
何况郑家在这个时空的最近几年,因为失去了倭国贸易,拿什么来撑要不是大明的是还护着点,恐怕早被日本皇室的力量给赶下海了。
“这都是被皇上给算计了。”田川次郎对朱由检意见蛮大,他就是感觉自己被利用了。
“这怪不得皇上,是我们郑家的胃口太大,想一口吃个胖子,反被噎住了。”郑芝龙摆摆手说:“皇上那是明明白白的阳谋,我明知道不能急,却还是偏偏要钻进来。失误啊!”
郑家是大明
第662章 对倭攻略一
事实上,没有任何一种势力和组织是铁板一块的,想彻底打败一个有实力的对手,就必须尽可能地瓦解对方。
朝鲜对倭国的战争,只是朱由检消耗倭国的一把火,相当于烧掉对方的屋子,让对方变穷;而刺杀天皇,相当于挖了对方的地基,让对手连重建的机会都没有。
现在的幕府就像是已经众叛亲离的家长,说任何话都没人听了。幕府想要维持住自己的地位,只能求助大明。因为幕府的无能统治正摇摇欲垂,可惜的是,在这件事上面,幕府比日本皇室有远见。
这不是倒幕运动时期,日本面临的政治外部环境,日本的对手也不仅仅只是想作贸易的米帝,而变成了一心想要它命的朱由检。好在朱由检的第一步棋,就是斩断了荷兰和日本的贸易联盟,整个世界也没人那个国家会向日本伸出援手,这是倭国的外部矛盾。
有一点是明确的,日本皇室推出的天皇和幕府现在政治对立,信任天皇要替前一任天皇报仇;而幕府不承认信任天皇的继承权,同时保皇派也意欲倒幕。这就是朱由检让天地会刺杀天皇以及下一任天皇的原因。
早在八年前,德川家光死后,倭国国内就爆发了著名的“庆安事件”即浪人动乱。就有很多流浪武士对幕府不满,这些人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已经在和皇室接触了。他国人不知,但是朱由检却看得很清楚,这就是倭国的国内矛盾。
在江户,德川将军府里,掌握倭国最高权力的十八岁的第四代征夷大将军德川家纲,和叔父保科正之、酒井忠胜、松平信纲、阿部忠秋正跪坐在一起,商量幕府统治的未来。
“这是明国提出的出兵条件。”阿部忠秋双手呈递外交文书给保科正之,因为德川家纲是个弱智(据记载,智商不高),叔父保科正之实际掌权。
“纳尼要我们承认九州和四国立国”保科正之敲打着桌子,一脸的怒气。而坐在上首留哈喇子的德川家纲,完全不晓得出了什么事,一脸害怕样。
“八嘎,这是要肢解我大和啊。”酒井忠胜也是愤慨异常。这样的卖国条约,任谁听了都受不了,就譬如几百年后,日本逼迫满清签订马关条约一样。赔偿两亿两白银,这种屈辱,就像是活活在脸上扇了十巴掌。
“不签,又有何用难道现在的九州和四国是向着我们的吗”松平信纲脸憋得通红,但是该说的话还是要说。
京都在西面,江户在东;而九州和四国也在西。从一开始,这两个岛就采取了观望态度。而幕府的兵力现在正在名古屋一带和保皇派主力作战。
这场战争,从最开始幕府占上风逐渐变成了旗鼓相当,而且一些极端的流浪武士还不停地向东部聚拢,逐渐偷渡到北海道,给郑家造成麻烦。
这就是日本,一个把天皇当神的地方,就像后世最后定战争罪的时候,真正有罪的人却逃脱了。
有人说,幕府为什么不直接带头向大明宣战那是因为幕府看得更远,以现在日本的实力,碰大明简直就是以卵击石,毫不影响最终结果。而日本右翼,说白了就是这群保皇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