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本科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坤琳婶
“嗯,所以,有空就去正阳门那边溜达”朱由检装作很严肃,像是一个严父一般。
“父皇偏心眼,太子哥哥也爱出门,您怎么不说他。”九儿不乐意,直接把太子搬出来说事。
“太子出门,去哪啊”朱由检装作不知道太子和史祥云的事。
“儿臣去向史大人请教朝政。”太子显得很慌张,这种事被人说破,都连忙避讳,生怕大伙知道了。初恋嘛!总是喜欢偷偷摸摸的,那样才有意思。
“朕觉得太子也已经十七了,是不是该制定一门亲事了。按照我大明祖制,应该从百姓家里觅一个良家子,方为良配。”
“儿臣还尚不到谈婚论嫁的时候。”太子一听,急忙阻挠。这要是娶了别的女子,就不称心了。
“哦!你们都别人家的孩子已经长大。我听说史可法家的义女已经长大了,张同敞又是一表人才。朕有意撮合啊!”
朱由检说完,自己低下头偷着乐,他现在很想看看太子和九儿两个人的表情是多少夸张,可惜他不敢看。他怕自己看了没忍住笑,从心理年龄上讲,朱由检其实大不了几岁,纯属一个大哥哥开小孩子的玩笑一般。
太子的脸胀得通红,他已经开始着急了。九儿晓得朱由检在开玩笑,倒是不在意。
“大家是不是觉得挺般配”朱由检最终还是抬起头来,看着桌子上的人。大约也只有王承恩显得事不关己,其他人都在笑,连三皇子这个小不点都在笑。
“父皇,儿臣,儿臣想娶史祥云。”太子憋了半天,总算是吐了出来。
“你还可以再等两年,这是你刚刚说的嘛。”
“儿臣去史大人家,早已经心有所属了。”太子的表现还算不错,能够主动站出来承认,让朱由检感觉欣慰。
“既然自己承认了,那朕就赐婚,你俩的婚事朕一并赐下了。但是,朕以前说过,非十八岁不得完婚,都同意吗”
 
第二百三十七章:粮食问题
“万岁爷,江南的粮价暴涨。”
朱由检还没得瑟两天,王承恩就带来了这个坏消息。
“现在是什么价格”朱由检一愣,江南的粮价历来是大明最低的。
粮食问题,应该是所有在南京穿越的穿越者最不应该考虑的问题,这是最大的优势。
“三块银元一担。”王承恩哭着脸说。
朱由检惊呆了,这也就是说,一个士兵一个月的军饷居然买不到一百斤米。江南的米价,什么时候也变得这么贵了
“粮商的收购价是多少了”既然官府用银元购买都已经这么高了,那么粮商的收购价只会更高。
“二两银子一担。”
“你确定不是你的人在伸手”朱由检第一个想到的是负责采购的人是不是有猫腻。
“奴婢派了几波人去暗中探查过,的确是真实的价格。”王承恩也担心这个问题,显然是做了调查的,不然不敢轻易报给朱由检。
“夏收季节居然粮价暴涨,这显然是有人从中作梗啊。”朱由检大约明白了,这江南的粮价涨了一倍,显然是不正常的。
如果说是因为朝廷大规模收购的原因所致,朱由检根本不信,因为他投入到市场上的收购金额并不多。而要说是农民自己抬起来的,更不可能,这个时代的农民,还没有这种抬动一个地区价格的能力。只有一种可能,有人在插手收购,而且能有这种实力的,只能是后金。
朱由检立刻把方岳贡、陈子龙、史可法、左懋第和黄宗羲叫了过来,因为马士英还在江北没回来,暂时这就算是朱由检的执政核心班底了。
“王承恩,把情况再给几位说一下。”朱由检冷着脸,显然很不高兴。黄宗羲是第一次参加这种会议,还有些紧张。
“是,万岁爷!”王承恩立刻就把事情详细的说了一下,几位大臣也都明白了,都不是愚笨的人,一听就能明白个大概。
“皇上的意思是:有人在收粮”陈子龙首先说了出来。
“如果是江南的粮商在收粮,肯定不会让粮价涨得这么凶,他们会在粮价低的时候购进,粮价高的时候卖出。这么高的粮价,粮商是舍不得购进的。”
方岳贡对江南熟悉,自然知道粮商的一贯手法,涨幅这么大,显然不是倒买倒卖普通粮商行为。
“那就只有一种可能:后金在收粮。”左懋第肯定地说。
“方爱卿,我大明的粮食可够”既然提到粮食,朱由检当然要计算一下自己这边的情况。
“江南虽说是粮产地,可是从去岁开始,百万北方难民南下,加之要长期供养前线,南方也有一些动乱,而湖北又无人生产”方岳贡说了一大堆难题,把在坐的几位都吓到了。
大伙仔细一想,还真是这样,看起来江南是量产地,可是目前的情况等于是长江中下游在供养一切,除了中西部一些山区之外,基本全指望江南一带的粮食补贴了。
“你的意思是说,我们也只是勉强够自己吃”朱由检的脸色更沉了,他大约是明白为什么原本历史上的满清要急于攻伐江南了,也只有江南才能攻击北方,是江南的粮食救活了北方。
“是的。”方岳贡点点头。
“哪里还有粮食”既然江南无粮,那就必须知道哪里能弄到粮食,这肯定也是后金急于想知道的。
“只有两个地方:巴蜀和安南。”左懋第说完,几个人都点点头,大家的观点基本一致。
安南有点远,没有郑家的支持,谁能拿到一粒粮只有巴蜀才有可能,也是最有可能的。
“可是后金现在没有兵力进攻巴蜀啊。”陈子龙觉得这似乎不现实,后金的八旗大军几乎全都被明军牵制住了,如果再开一个巴蜀战场,他们的兵力不够。
“有。多尔衮虽然不相信吴三桂,但是吴三桂手上的兵依然战力不弱。多尔衮不需要吴三桂立战功,但是可以派他守城。”左懋第解释道。
朱由检不得不佩服眼前的这些人,历史上满清进攻南明,前期等于是雪藏吴三桂在,一直到李定国大反攻了,才把吴三桂这只恶狗放出来,最后咬死他以前的主人。
可是放了狗就留下了后患,最后依旧来了一个三藩之乱。可见多尔衮心里知道吴三桂的尿性的,在多尔衮没死之前,吴三桂压根就没机会捞战功。
“从西安到南阳,走武关只需要五天,就可以来一个互相换防。把阿济格调入关中,吴三桂守住襄阳,忠贞营根本奈何不了他。”左懋第继续从军事角度说问题。
 
第二百三十八章:玩三国杀
最让朱由检纠结的,不是救不救张献忠,而是救不救百姓。闪舞www
何意
后金治国征战的手法第一位:杀。
在后金的进军途中,只要是遇到抵抗的,让他们觉得难以打下来,或者受到了损失的,最后都是一个结果,那就是屠城。
他们以杀戮立威,不惜杀掉一切反抗势力,从不手软一下。
如果他们进军巴蜀,张献忠势必反抗,后金为了夺取粮食,绝对会逐村逐户的抢,而且绝对会施行大屠杀。
这不是瞎说,纵观后金南下的进军线路,那就是一条汉人的血铺就的红线。
再者,历史已经改变了,不管洪承畴施行不施行养民政策,只要后金出现粮荒,北方残存的百姓将会经历一场怎样的浩劫
可是,如果让后金轻易的得到粮食,势必又助长了敌方的实力,这对大明非常不利。
朱由检很难抉择,他彻底失眠了,这个问题放在谁的身上,都不好选。战争是残酷的,可是百姓却是无辜的。
真要像后金那样毫无人性,类似一群畜生一样野蛮吗
朱由检躲在屋里整整待了一天一夜,一直到第二天晚上,他才做出了决定。
同样的地点,同样的人,开了一个同样的会议。
朱由检正式对左懋第下令,让其制定巴蜀作战计划,并商议了作战目标。
“朕以为,巴蜀乃大明之重地,养民多年,实属不易。www遂不能让后金染指,也不能让献贼蹂躏。所以,进军巴蜀势在必行。”
巴蜀早晚都要打,既然有实力进军,索性在张献忠屠川之前就下手,总好过四川糜烂之后再去接手烂摊子强。
这里需要澄清一点:关于张献忠屠四川的事情。张献忠称帝的时候所颁布的诏书明确说要“大西政权宣布,对西南各族百姓“蠲免边境三年租赋”。张献忠的号令森严,不许“擅自招兵”,“擅受民词”,“擅取本土妇女为妻”,违者正法。”
由此可见,在张献忠称帝以前,他在四川的杀戮行为确定不是很严重。
s:至于四川百姓到底是谁杀的,真的也很好解释:张献忠是1646年底死的,而直到康熙七年1669年,才有官员把这个事情呈递到康熙手上。这其中便是满清最终完全占领四川的时间。套用上的一句话说:如果四川人是张献忠杀的,那么请问,这二十多年,满清是在跟鬼打仗吗如果张献忠真的杀到整个四川只有9万人,以满清的实力,何须需要花费二十年时间去占领又或者,抗清的人自己傻了,杀掉自己的兵源和根据地的百姓他们拿什么来坚持只要看一下满清对待抵抗组织的兽性,就基本全明白了。
但是攻打巴蜀,大明现在的国力是否能支撑,这也是一个问题。就兵部缺钱的状态来讲,恐怕是支撑不了的,而户部也没银子贴,自己早就靠皇帝补贴了。
“皇上”史可法急得团团转,他确实是没钱了,朱由检要打巴蜀,他史可法恐怕只能去卖自己了。
“朕知道爱卿的意思,兵部没钱了,对吗”实际上,兵部早就没钱了。朱由检把好几万兵干嘛扔到武昌啊,不就是南京这边已经养不活了呗。
一是做战略部署,二是丢到湖广,让袁继咸用江西、湖南的钱粮去养在整个湖北的兵。
“朕已经想到办法筹钱了。”朱由检显得很自信,大家也不多问。皇帝不肯说,大臣们也不能多嘴多舌,人家朱由检家里有矿。
“另外,朕请南安伯,让其想办法从安南购买粮食,朝廷按市价收购。”既然市面的粮食不多,那么为长久计,朱由检就需要从外地进口粮食了。
毕竟他不能像后金那样去杀掉百姓,然后抢走粮食。
事情定下了,也就没兵部之外的其他人什么事了。屋里也就剩下史可法、左懋第和王承恩三人。
“左爱卿,你认为,我们这一次征巴蜀,有几份把握”这是朱由检想知道左懋第对战局的判断了。
“三分。”左懋第伸出了三根手指。
史可法差点没站稳,心里想:合着你们闹着玩儿呢三分把握带近十万人去打仗
朱由检也纳闷,主战的是左懋第,为何他却只有三分把握呢
“皇上别急,听我说完。皇上您很清楚这一仗是为粮食,也是为百姓。
如果我们的意图是现在攻占巴蜀,臣以为确实只有三分把握。
其一:我军只有十万主力,而献贼有二十多万精锐,其从军号称六十万。
第二百三十九章:行程前的安排
三十万精兵大明没有,如果在现在的形势下还能腾出三十万精兵,朱由检就算不敢反攻河南,起码也敢反攻山东了。
不过,按照左懋第的说法
第二百四十章:两个抠门的官儿
西进的第一站是太平府,自从打算开始开采马鞍山铁矿,朱由检就没正式来过这里。
现在宋应星他们搬到了这儿,既然路过,朱由检当然要顺道靠岸来看一看。这叫视察工作。
第二百四十一章:复杂的湖北形势
看着朱由检欢快的洗刷螃蟹,中午这顿饭肯定是指望不上了,大家只能指望着晚饭能吃的早一些。
朱由检的速度还算不错,整整三四十人的宴
第二百四十二章:摊丁入亩
这个时候税收施行的是人头税,意思是你有多少亩地?
第二百四十三章:故地重游
两个人女人见了面,场面让一干老爷们非常的失望。
本来大家心里都等着看儿女打架呢,可惜这俩女人碰到的时候压根全程无交流,甚至两个眼神都没有,直接彼此被忽视了。
第二百四十四章:秦良玉的排场
朱由检原本以为秦良玉不会来,可是没想到石柱方面的回复是秦良玉会亲自前来,而且会很快就到。
得到确切的朱由检二话不说,带领着所有的人马过了江,直接朝着施州(恩
第二百四十五章:改土归流试点
仪式是朱由检和朝廷对秦良玉的褒奖和尊赏,但是谈事情,肯定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谈。
秦良玉确实是老了,这是朱由检的直接感观。年逾七
第二百四十六章:新川军
夷陵的驻地不大,朱由检的随扈也就两千多;秦良玉也就带了两百多个随从。
邓之容呆呆的看着白杆兵,继续愣神。白杆兵除了仪仗用的是长枪之外,其实真正的兵器跟明军装
第二百四十七章:汉江攻略
当冬天第一场雪子撒向大地的时候,襄阳城一片冰冷的寒意。
破败的襄阳城早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繁华,此时城内城外除了军队,根本就看不到什么一个百姓。
&n
第二百四十八章:
郧阳府一带,刚刚经历了短暂的后金统治,还没来得及剃头,也就换了几个主要的官员。
朱由检带着大军顺水而上,各路县府立刻就闻风归降
第二百四十九章:李自成的发家史
汉江上游的支流中,只有金钱河能走船,但是金钱河是行不了大船的,停在上津码头的,都是一些平底中小型船。
朱由检带的兵撒到几个县的
第二百五十章:疑似同类人
“你们是何人,光天化日之下行凶,为何如此大胆?”朱由检听这些人的口音不像是北方的,就想问问。只要他们不是鞑子就好,朱由检现在就害怕遇上鞑子。
“我们是熊……
第二百五十一章:投胎的学问
“这段时间转移了多少百姓了”颓废的生活过了十天,朱由检不得不清醒回来,局势容不得他可以长久的消沉下去。
“已经朝夹河口转移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