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崇祯本科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坤琳婶

    最后,朱由检他们从一万多考生中总算是挑选出了五百人左右的试卷,这些人属于能认真答题,且多少还能对几题的“人才”。

    这一次的皇榜不直接公示考中者的名单,而是公示每一位考生在每一科中的成绩,再公布综合成绩的名次。整个皇榜有礼部签发,足足贴了太庙门前一整条街,甚为壮观。

    经文和进士中名列前茅的名单里,有九成人居然都进不了综合成绩的前一百人名单中。真正综合成绩前一百名单的人里,大部分是一些文科成绩在中游的学子。

    当然,其中也有例外:比如前三名。第一名就是金圣叹第二名是郑成功。

    郑成功就不用说了,他本身比较有才,加上钱谦益这个老师,文科成绩不算差。又跟在朱由检身边混了几个月,受到新学的影响很大,理科对他来讲几乎是小儿科,他的格物和明算两科都是满分。

    怪才金圣叹就让人意外了,这家伙的明算和格物成绩虽然没有得满分,但是成绩也是很高的。一个痴迷于预测术的人,能不懂点数学和格物

    最让人惊讶的是他的明经和策论分数也非常高,因为他用的是白话文答题,由朱由检亲自审阅的试卷。

    第三名是黄道周的一名学生,属于在朱由检的皇帝办公室里打过几个月下手的储备人才。

    获得最大丰收的就是黄道周了,这一次他有三十多名学生直接参加考试,几乎全部榜上有名。

    “这不公平,中榜的人全是跟主考和副主考有关联的人。”

    看榜的学子立刻就有人质疑起来,因为主考官是钱谦益,副主考就是黄道周,这样的榜单,不是摆明了让人家不信任嘛。

    “走,咱们到礼部找钱谦益说理去,如果不给我们一个交代,我们就找皇上说理去。”

    有人带头一喊,所有的学子立刻闹了起来,黑压压的人群直接涌向了正阳门,这其中有学子,更多的是看热闹的百姓。

    南京城还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热闹,人闹事,历来都是大明朝廷的头等大事。

    巡城司的巡丁以及各衙门的捕快谁也不敢阻拦,全都自动给人群让道。人的地位,可不是他们这等末流小吏们能牵扯的。闪舞www

    这就等于是直接显示了江南各阶层的等级划分一个缩影,人领导着普通百姓,彻底掌控着整个社会。

    走在最前面的几位,就是刘宗周的学生。因为明经和进士两科,刘宗周的学生们考得最好。

    抛去钱谦益关系中的那两个怪胎,这一场争斗也可以说是二周之间的较量。这些学子明着是去找钱谦益的,实际上是等于让钱谦益把黄道周给拽出来。

    在刘宗周的学生们看来,黄道周此人已经彻底的投靠了朱由检,与前朝的阉党无疑。

    “你们要干什么”学子大军从太庙门前出发,绕过江南贡院,准备向正阳门进发,走到半路上被一个人拦了下来。

    领头的一看是黄宗羲,还是给了几分面子,停了下来。

    “黄宗羲,我念你我是同门,今日就不跟你计较,别以为你当了太子的走狗就当自己是个人物了。”

    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这在大明是一个非常不礼貌的事情,相当于后世骂人了。尤其是这些以圣人之徒自居的人,更是好面子。

    “你们听我说,这次考试是皇上审的卷子,跟主考官没有关系。”黄宗羲极力劝说着,因为他的确是亲眼看到朱由检审卷的辛苦。

    科举这么大的事情,朱由检当然不会放弃让太子学习的机会。所以,黄宗羲也有幸跟着一起参观了整个阅卷审卷的流程及现场。

    “你黄宗羲装什么好人啊,跟他们有没有关系用得着你跑出来证明滚一边去。”领头的一把推开黄宗羲,看都不看他一眼就继续带着人群走了。

    &n




第二百三十一章:事态扩大
    钱谦益躲在礼部不敢出门,朱由检又没有表态,整个事件一下子激烈起来,紧接着就有一些复社领袖们站了出来,表示支持学子的正义诉求。

    在复社一些大佬的鼓动之下,正阳门外的人群越聚越多,甚至达到了几万人的规模,而且还在聚集。

    看看天色已晚,朝廷方面依旧没有给出任何表示。一些学子有些心灰意冷,表示要离去。但是复社的几个大佬并不甘心,他们提出要坚守正阳门,直到朝廷给出答复为止。

    这一下让一些人仿佛看到了希望。年轻人总有一种冲动的激情,尤其是在大势的推动下,会有一种莫名的膨胀心理。

    对抗朝廷,这是多么大的事情,或者说他们以前只听说过。譬如当年的东林六君子,这种事在年轻人听了,立刻会热血沸腾,至于事实如何,没人去想。就像在后世你进了迪吧,在音乐的渲染下,很难不扭动两下一样。

    朝廷的六部就在洪武门里面,堵住了正阳门就等于堵住了整个朝廷的各部门正常的办公。

    “哗!”一大半的学子们都兴奋了起来,仿佛他们要参与一场多么大的战斗一样。

    最近半年,大明打的仗很多,一次比一次让人热血沸腾,可是这都跟人没有关系。现在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有关联的事件,怎么能不让他们兴奋。

    静坐,历来是文化人最喜欢干的一件事情。在这天夜里,在复社的推动下,整个正阳门外的大街中央,全是静坐的学子。

    这一场因为对考试不公的质疑诉求演变成了人对朝廷的抗议。而且达到了直接对抗的程度。

    当天晚上,那位表示支持学子的盐商直接出钱包下了秦淮河边的几座有名的酒楼,雇请南京城最好的庖厨制作了精美的吃食,请秦淮河里年轻的姑娘们亲自送餐并一个个的递到学子的手上。

    柳如是当然没有住进皇宫,而是陪着钱谦益在礼部的一个偏房里守了一夜。其中,李香君非要跟着一起去,还说了一大堆有情有义的话。

    陈圆圆是个体贴的人,在她的安排下,宫里派了几个太监,专门到礼部伺候他们的起居。至于其他的官员们,则只能从偏门进出皇城,正常上班。

    “如是,你怕吗”钱谦益看着柳如是忙来忙去的身影,有点伤感。

    从万历三十八年,他二十八岁就以探花身份进入官场,一直不顺甚至闲赋多年。到了六十多岁了,才终于参与到了朝廷政治的核心位置。

    或者说,是大明京城的陷落才给了他重新登上官位的机会。他如何舍得放弃

    真以为他会像左光斗一样做什么匡扶朝政的名臣不,钱谦益不是这样想的,他只想获得一个高位,而且现在的朝廷内也没有魏忠贤这样的权臣存在。

    要说当下的朝政里,唯一还跟东林过不去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朱由检。

    东林人是敢跟魏忠贤斗,但是钱谦益舍得豁出去跟朱由检斗吗这是一个选择题。作为东林领袖的钱谦益不是没有想过。

    是回到外面的东林人中去,还是站到朱由检一边,钱谦益在这个夜晚思考了很久。

    “牧斋,你我夫妻,我会一直陪在你身边。”柳如是含情一笑,年轻的女子媚态展露,无人见之不动情。

    “还记得成婚当晚我说过的话吗我爱你乌的发,白的肉。”钱谦益微微一笑,看了看小厢房里没有外人,轻轻的靠在柳如是的身边说。

    “当然记得。妾身只爱你白的发,乌的肉。”柳如是被撩拨的有些热燥。

    在另外一个房间里,李香君正竖起耳朵焦急的倾听着远处的喧闹之声,她的心里也被激情点燃,随着外面那些学子们一起舞动。

    李香君一直相信,读过书的才子们是无所不能的,就像她心中的那个男人一样,只是被朝廷不公平对待了而已。

    三人各有心事之时,就在不远的正阳门外,热闹还在继续上演,一群群的妙龄女子们吹拉弹唱,正在为学子们即兴表演。

    城外的情景经过有心人的描述直接成为了第二天复兴报脱销的根源,那些煽动性的话语,香艳的场景,让整个南京城都轰动开来。

    据后来有人回忆,秦淮河的妹子是有,送饭也是真的,不过只有五六个年轻漂亮的妹子专门给复社领袖们送,她们就只是专门去伺候几个复社大佬的。

    至于其他大多数学子,只能从一群大婶们的手里领到了两个黄饼子,连口水都没喝上。

    第二天的复兴报大篇幅的报道了学子堵正阳门的事情,整个报纸加大的版面,不要钱的印刷



第二百三十二章:逼你出来站队
    史可法不完全算东林,那钱谦益总是东林的大佬吧。

    而且还是公开的东林大佬,黄宗羲还是东林七君子的后代,也是标准的东林。

    朱由检现在需要弄明白这两人的政治倾向和政治诉求。作为老一辈的东林的钱谦益和新生代的黄宗羲是否一样。

    任何一种思潮不可能一成不变,前一代东林人的作为虽然影响了整个江南的仕林,但是经过周延儒等东林人上台之后的政治表现,江南的仕林为何变会成了以复社为核心的有点类似新东林的团体出来

    这说明东林本身也在变化,年轻一辈人中,有些人不再是像当初“东林七君子”那样行事了。东林在朝野争斗了多年,也并没有得到多大的利,相反是跟皇权斗了一个两败俱伤。

    这一点,钱谦益是明白人,所以他追求的是权力,是官位,而不是什么诉求。钱谦益这种人的内心只有政治倾向,而没有政治诉求了。

    史可法也是明白人,他追求的是大局的稳定,是大家还能坐在一个桌子上吃饭,他连倾向和诉求都没有了。

    黄宗羲肯定是有政治诉求的,但是他现在的政治理念还没有成型,还谈不上有准确的政治倾向。年轻人比较理想主义,心中的诉求是大于政治倾向的。两天前,黄宗羲才刚刚过完三十五岁生日。

    “各位爱卿,朕今天把你们请到这儿来,就是想问问你们,本次大试,是否有失偏颇”

    问题总是要解决的,朱由检在第二天晚上,就把几个明显有身份的东林或者复社大佬们都请到了将军山。其中包括并不算朱由检手下亲信的小官员黄宗羲。闪舞www

    “朝廷选拔人才,当以朝廷的需要而决定录取,应该唯才是举。朝廷考试考生,应该是测试考生有没有掌握朝廷需要的知识,而不是测试考生自己学会了什么知识。朕说的可有不对”

    朱由检扫视了周围一眼,这些人心里其实都明白,这一场考试根本就没有什么作弊行为,因为朱由检特意让他们都参与了其中的。

    “皇上说的没错,可是这一次大试,所出的题目大多是考生们都未曾学习过的,不在圣人之学之内。”

    史可法都跟着朱由检差不多混了一年了,当然清楚朱由检的心思根本就是跟大明现行的教育有很大出入,以现在的考生学所的东西,根本就难以满足朱由检。

    朱由检要的人才,大明根本就没有培养过,最多只是一小部分人自发学习过,像宋应星这样的。

    “钱爱卿,你怎么看”朱由检盯着钱谦益问。

    “臣以为,朝廷的科目超过了圣人之学的范畴,应该回归圣人之学。”

    等钱谦益一说完,朱由检就明白了,大家都不愿意揭开儒家这个盖子,无非还是想继续捂住。

    这个时代不同于后世的十九世纪科举改革的时候。后来的教育改革是因为外部学问的冲击,倒逼着儒家承认自己已经落伍的事实。

    可是现在不同,现在的儒家正处于鼎盛期,他们依然以正统自居,依然很自大。

    “黄爱卿,你的意思呢”朱由检看了一眼排在人群中最后面的黄宗羲,这家伙属于小字辈,官职又不高,只能排在后面。连顾炎武都站在他前面。

    被朱由检这么一问,大伙才想起来屋里还有这样一个人,很多人甚至都没见过他。

    “皇上您叫我”黄宗羲楞了一下,他没想到朱由检会这么快问到他,他还以为只是来走一个过场的。

    “朕又不是喊你来吃饭的。”朱由检没好气的回了句,屋里有人噗嗤一笑。大家都在想,怎么来了这么一个傻缺啊。

    “臣以为两位大人说的都对,但是朝廷的确应该提前说明一下需要考试的科目,让考生们好有准备。另外,朝廷应该提前准备相关的书籍,这样才考生们才能有备无患。”

    意思虽然听起来差不多,可是表达的东西却完全不一样。史可法和钱谦益想表达的是朝廷出错题了,应该出考生们学习过的内容。

    而黄宗羲想说的是,皇上既然想考这些东西,应该先教会学生,起码应该让学生知道将要考什么。

    朱由检听完立刻眼睛一亮,黄宗羲这家伙心里已经开始产生新思想了。看来他们这一批人的思维正在改变,所以他黄宗羲才有后来的“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朱由检接着再扫视了一下方以智、陈子龙、顾炎武等人,他发现这些三十多岁的人神情似乎都在沉思,明显是刚刚黄宗羲的话触动了他们。

    如果身处后世,翻开明末的历史,你会发现正是明末才出现了第一批具有先进启蒙思想的人,如果不是满清入关打断了这些人的思想传播,压制了民族的觉醒,世界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



第二百三十三章:政治左右派
    明白了东林内部的变化,朱由检心里差不多就有底了。www

    如果东林全都是钱谦益这样的老一辈思想,恐怕朱由检真有可能掉在南京这个漩涡之中翻不了身。

    其实每一个团体内部都会出现左右两派的问题,这在后世简直就是标准答案。

    “党内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要想瓦解对手,团结左打击右,这是必要的政治手段。

    分化东林该如此,分化学子们也应该如此。

    六科每一科都取前一百名,那么实际等于朱由检分裂出了三分之一的右和三分之二的左。

    为什么左会有这么多人以为明法和策问也是朱由检所需要的。在策论审卷的时候,朱由检特意偏向了其他文体的考生,除非有八股写策论写的特别出彩的,朱由检才另眼相看。实际上,八股作为一种文体本身是很好的,可惜的是很多大明的学子只关注于八股本身,而忽视了所要阐述的内容。

    策论本身就让过于专注八股的考生难以发挥,故,哪怕是用八股写的策论,这个学生只要写的好,也一定是人才。

    而且只要是年轻人才,朱由检不用太担心他是左是右,因为他是一艘容易掉头的船。只有过于醉心经文和八股进士的人,才最终面临着路窄的问题,这些人大部分最后只能向右走。

    朱由检相信这一次大试之后,将会有一些学子把学习的方向从以前的纯粹的经义转向到其他领域,因为取士的名额多了,路也多了,大家何必挤独木桥呢

    如果前方只有一条路,大家没得选,只能挤如果前方突然又多了几条路,总会有人尝试着去走另外的路的。闪舞www
1...7475767778...1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