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嘉元宁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杜二凡
“臣女是,是,”刚说几个字,女子就说不下去,低着头,小声抽泣。
皇帝见状,也不再问,让内侍带下去。
接下来的秀女,大多是京中功勋家的女子,一出现,就得了宗亲的瞩目,有些还没娶妻的更是向皇帝求娶。
皇帝并未直接答应,而是等到所有秀女一一见过,命柳良海承上秀女名册,一一赐婚。
五皇子周元永赐的是大理寺卿家的顾氏,四皇子是工部侍郎家的高氏,三皇子则是青州刺史家的山氏。
令人意外的,皇帝把那名怯怯的女子,江阳知县家的蓝氏赐予周元宁为太子妃。旨意一出,四座皆惊。
青州刺史好歹还是六品官,知县那可是七品芝麻小官,他家女儿做太子妃,是不是太抬举他了
只是这旨意下的快,大臣们还未曾得到消息,体元殿内都是皇族子弟,没人敢拂皇帝的面子。
周元宁本提心吊胆,生怕皇帝安排一个厉害有手腕的女子,现在这个娇怯怯的,看起来不会惹事,也好。
只是,苦了她,害得她成为有名无实的太子妃。
周元永甚是得意,今日被赐婚的皇子中,就数他岳家官职最高,一时间,周元永将头颅抬得高高的,不把其他人放在眼中。
皇帝本想着再赐几位侧妃给皇子,周元宁上前,“父
第四十四章 半荷
“佩秋,孤已经让云来去查了,你不必担心,还是去准备着,蓝氏虽然没有那么早就入宫,有些东西还是要准备的。”
“是,奴婢会好好准备的,还请殿下放心。”佩秋作为司闺,重华宫的主事女官,这等重要的事,自然是不会出差错。
这几日的辛劳,周元宁都没能好好歇息,这不,趁着得空,让佩秋去准备些热水,好好洗漱了一番。
周元宁因着是女子,沐浴的地方在重华宫的僻静之地,她同佩秋进去之前,还嘱咐了云来,无论有什么事,哪怕是皇帝派人来请,都得等她沐浴完再通报。
云来谨守本分,一直守在汤沐阁,未曾越过半步。
“殿下,好不容易得空,能好好梳洗一下,这大热天的,可真难受。”佩秋拿着一把玉梳,理顺周元宁的头发。
周元宁自小养尊处优,头发乌黑发亮,又极其浓密,平日里,佩秋也得花费不少时间才能打理好,趁着如今的时刻,取稷梁之潘汁,沐发洗面。
周元宁身侧有两种布,一种是细葛布,另一种则是粗葛布。细些的是用来擦上身的,粗的是用来擦下身的。
从浴池里出来,周元宁先是立在蒯席上,用热水冲洗双脚,然后再踏在蒲席上,穿上布衣吸干身上的水滴。
与此同时,佩秋拿过一把木梳梳理刚洗过的头发,等干燥之后,发丝有些发涩,又拿过一把象牙梳子小心梳理。
周元宁虽是女子,可她的一举一动,都是按着君子的礼仪,半分差错也无。
十八年的男子生活,那些礼仪之道早已深入骨髓。
等到身体都干透了,周元宁这才换上常服,走出了汤沐阁。
“殿下。”一见周元宁出来了,云来连忙上前。
因着刚沐浴完,周元宁有些慵懒,说话间也随意了许多,“什么事”
云来回禀,“是有关太子妃的事,还请殿下寻个地方细说。”
周元宁带着云来来到书房,让佩秋守在门口,云来这才奉上一封密信。
周元宁先是一惊,“云来,你的速度到快,孤才吩咐完,消息就到了。”
蓝半荷在中选之前,不过是默默无闻的秀女,凭她的身世,根本不被看中。
收集她的消息本就难,再加上周元宁离了京城毕竟有两年了,这这两年里,失了不少探子,探查消息更为不易。
云来道,“殿下,属下留了些兄弟在京中,兄弟们争气,消息查的也全。”
周元宁细细看着信中所写的,入京半个月,蓝半荷都是借住亲戚家,身边跟的不过是一个嬷嬷和一个侍女。
蓝氏的亲眷,也就是佩秋提起的员外郎府。蓝这个姓氏本就稀少,蓝半荷和蓝府总归是沾亲带故的。
员外郎和蓝正浩都是农家子。一朝得中,一个留在京中成了员外郎,前途无量;另一个则外放,去了偏远江阳,做了知县,升迁无望。
虽是亲眷,蓝半荷和蓝府的关系并不亲近。两人不过是同村,血缘更是隔了十万八千里。蓝半荷能住在蓝府,不过是看在她是来京中参选的,蓝家也想结个善缘。
云来趁着周元宁看信的时候,说了一些信上没有的消息,“殿下,太子妃虽然是蓝知县的嫡女,但就属下得的消息来看,太子妃是不受宠的。”
周元宁抬首,“如何得知”
“太子妃很是拮据,在府中日常的开销,都是靠着女红去换点钱。知县一职,看起来不过是七品官,油水还是有的,太子妃太过俭朴了。”
周元宁想起今日看到蓝半荷
第四十五章 期冀
吴成是两日后入的重华宫。
一进书房,吴成就迫不及待地抢过佩秋手中的茶,那茶,本是要上给周元宁的仙茗。
“你喝的果然是仙茗,怎么不让佩秋给我也上这个茶”
周元宁笑道,“孤的茶你也敢拿去喝,佩秋,去上杯别的茶吧。”
吴成假意有些恼了,“殿下还真是小气,我难得能尝一尝这味道,别的茶还能入口”
不是周元宁舍不得这仙茗,只是仙茗一茶为温性茶,适宜周元宁这样子的虚寒之人,吴成是男子,体质燥热,不适宜饮此茶。
周元宁也是读了些医书后,才发觉此事。也是到那时,才怀疑皇帝,是否早知道周元宁的女子身份。
“你之前喝过一盏仙茗,整宿都睡不着,你还敢再喝”
吴成还在喝着仙茗,舍不得放下,“你别说,上次在灵兴寺喝的那杯,我现在觉得,比你宫里的还好些,起码,喝下去,对我没什么影响。”
周元宁愈发觉得灵兴寺不一般,只是藏的深,查不出半点端倪。
吴成有些不满,“我就说,那个燕来不中用,还不如交给我,我查到的东西,必定比他多。”
周元宁看了吴成一眼,“说得你在东江有什么发现一样,孤回到宫里这些时日,你来这那么多次,也没听你提起。”
吴成说不出话来,只得喝着手中的茶,不敢去看周元宁的眼睛。
东江之事看似简单,牵扯的事物却多,查起来千头万绪,一时之间,查不到什么东西。
前些日子,因着唐国公的事,吴成分了些精神在那上面。两日前,又得去查蓝正浩的事,手头一时拘谨,抽不出人手去查孙柯明那些人。
“说说吧,蓝正浩那里查出了什么。”
吴成放下茶盏,一一道来,“蓝正浩,麟嘉四年的举人,他的乡试卷子我也调出来看过,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麟嘉八年,蓝正浩称病,并未入京参加会试。等到了十年,江阳知县在任上遇上了贼,昌州知府将蓝正浩报到吏部,吏部觉得合适,就让蓝正浩当了江阳知县。”
江阳在昌州境内,江阳失了知县,按常理,昌州知府上书朝廷,推举的起码也该是同进士出身,怎么就把蓝正浩推上知县
周元宁皱了皱眉,“昌州知府只选了蓝正浩”
“殿下,你有所不知,昌州在二十四州里,属下等,江阳更是蛮荒之地,不然,也不会发生知县被杀一事。当年的知县一死,人心惶惶,昌州境内,也只有蓝正浩请缨,知府也算解决了麻烦。”
吴成的话并没有解了周元宁的疑惑,反而疑心更重,“蓝正浩为人如何”
吴成摇摇头,“手段极高,在江阳干了几件大事,是个狠角色,不过要是个性子软的,也压不住当地的百姓。”
越是贫穷的地方,民风越是彪悍,当地的官员若是不狠些,拿出点雷霆之势,可管不住统辖之内的百姓。
吴成也是不解,“我也觉得奇怪,陛下怎么选中了他家”
周元宁和吴成心知肚明,周元宁的太子妃绝不可能是四王八公的出身,也不可能是朝中大臣之女。
皇帝一心想要改变大周的现状,可惜,用了许多法子,折损不少人手,都未曾改变什么。
大周立朝还未五十,却现颓势。
皇帝登基之初,朝堂之上,皆是四王八公的天下。四王八公,俨然成了大周第二个帝王。
皇帝废李后,便是要灭四王八公的气焰;嫁小妹,也是安抚人心之举。如此这般,皇帝才能在登基五年之后
第四十六章 猜测
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等到周元宁长大,才发现,自己想得太过简单。
想让朝廷清明,不是杀几个贪官污吏,处置几个权贵子弟就能做到。要想改变,只能徐徐图之。
皇帝周承昌也是这个想法。若是周元宁再娶了四王八公家的人为太子妃,四王八公的气焰会更甚。
周元宁也是想到这些,估摸着皇帝选的太子妃出身一般,但一定有过人之处,能让四王八公承认。
选秀之前,周元宁细细查过秀女的来历,觉得山雪柳符合她的设想。
万万没有想到,皇帝指婚的对象竟是毫不起眼的蓝半荷。
周元宁问,“外面是怎么传的”
周元宁这两日一直都在重华宫,为的就是躲掉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吴成道,“据我所知,唐家反应最大,折子已经上了好几封了,陛下没有理会。”
唐家子嗣众多,女子也多。选秀之事,更是足足派出五名女子,结果,连初试都没能过,折戟而归。
“吴家也上了好几道,都是我父亲不安分,我那个庶妹,许给五皇子做妾室,我爹受不了,还跑到我娘那里去,想求我娘去上书,还好,被我拦下。”
四王八公府的女儿最为金贵,就算是庶女,也断断没有做妾的道理,即使是皇家,也不行。
周元宁冷笑一声,“果然,其他府可有什么动静”
吴成摇摇头,“我也奇怪,除了这两家,余下的都没有动静,太子妃那里也没有人去打扰。”
“端王府就没有什么举动”
老端王早就不在世上,如今的端王是王景略的父亲。因着王景略和周元宁的关系,端王对太子妃之位也颇为注意。
只是端王府人丁稀少,也没有嫡女,只有一个十四岁的庶女。前几年,端王也曾暗示周元宁,想让周元宁开口,去皇帝面前求娶。
只可惜,那时候,周元宁顾及着自己的女儿身,装傻充愣,蒙混过去了。
这次的殿选,端王的庶女虽被选中,赐婚对象也只是皇族旁支,端王都没闹起来
“你也知道,十二家里,也就景略家清白点,端王又不怎么闹事,再说,他家女儿好歹还是正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
周元宁觉得吴成说得在理,心里还是担心,“孤总觉得这事不会那么简单,你的身份特殊,不排除吴家防着你,有些事,孤还是要去探探父皇的口风。”
吴成也赞成,“不错,还是去陛下那里问清楚,咱们也能安心。”
太极殿内,皇帝正在批阅奏折,看到周元宁来了,忙让柳良海上了一盏新茶。
等皇帝处理完朝政,周元宁见四下无人,才起身问,“父皇,儿臣有一事想请教。”
皇帝看着周元宁,语气有些冷淡,“宁儿,可是赐婚一事有不满”
“儿臣不敢,只是,还请父皇告知儿臣,儿臣大婚,可要派人去请岳丈”
皇帝对周元宁说是宠爱也不为过,只是,在某些事上,皇帝的态度总会变得不一样。
皇帝的脸色渐渐温和,“宁儿,你的婚事也不急,前面还有你三个皇兄,等国师那里选好了日子,朕会派人去请的。”
皇帝说完,有些送客之意,周元宁也不能过久停留,只好回到了自己的重华宫。
吴成还在书房等着,看到周元宁那么快就回来,颇为惊讶,“这才多久,你问到了”
周元宁摇摇头,吴成也知道情况不妙,“陛下的心思,真不明白。有什么不能同你讲的,藏着掖着算什么。”
“你又不是头一天知道,父皇自有安排,咱们早做准备就好。”
吴成有些气恼,“我看,舅舅就是不想让你掌权,你看看
第四十七章 御糖
周元宁问道,“佩秋,这羹可有旁人动过”
佩秋仔细回忆,还是摇了摇头,“这道银耳百合羹是奴婢准备食材,也是奴婢一个人熬的,奴婢一步也没有离开过。”
佩秋像是想起什么,脸色一变,“呀,不会是奴婢后来又加了御糖,才会变味吧。”
大周民间用的是饴糖,是用米和麦芽熬煮而成的。而御糖,则是周边小国进贡之物。
饴糖虽好,只是多为黄白色,用在甜食里,多少掺了杂色。故佩秋做的甜品,用的都是御糖。
御糖粉细如尘,色白如雪,真可谓是上品。只是小国进贡的本就少,加上大周还无人会制作,所以御糖的价值不菲。宫里除了重华宫,其他宫平日里用的还是饴糖。
周元宁从江州归来愈发爱吃甜食,佩秋每次做完甜汤,尝过之后,总会再加上几勺御糖。
周元宁眉头紧缩,对佩秋说,“悄悄的,去把那糖拿过来瞧瞧。”
不消半刻,佩秋拿过来一个白色小罐,小罐上还画着几株荷花,罐里装的正是御糖。
佩秋十分忐忑,“殿下,奴婢做甜食用的御糖和最后加的不是同一罐,这些御糖平日里都是锁着的,只有奴婢做糕点的时候,才会拿出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