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麟嘉元宁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杜二凡

    周元宁不明白,前几日见他还不是这副样子,短短几日间,吴成究竟遇上了什么事

    吴成也感受到了周元宁担心的目光,“你也不用问我,我这几日确实遇上了一些事,过几日,等我想通了,就好了。”

    周元宁听到这话,心也略微放心些,她也不愿去逼问吴成,“那就好,只是你自己也小心,要不去告个假,你这几日就别去衙门了,呆在府里好好歇着,要不然,去我那里也成。”

    吴成笑了,“好啊,平日里我想去你那,你是百般阻挠,怎么,你今天倒开了尊口,准我去了”

    周元宁不去看吴成,直往前走,“算了算了,我是白操这个心了。”

    两人交谈间,国子监里的学生也都下课了,一时间,原本空旷的路上,塞满了求学的学子。

    吴成这张脸在京中很是知名,他不想惹麻烦,忙拉着周元宁从小路上走。

    “吴恒还真是胆小,他快有一个月没来了吧。”

    “那是,要不是吴家,国子监早就把他退回原籍了。”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就他那样子,还想着会试,自不量力。”

    “你别说,吴恒嘴也挺硬的,吴家不还有个左通政嘛,也没见他来找我麻烦,我也是小看他了。”

    “齐延,你别得意得太早,早晚吴家就会知道。吴家可是有个长公主的儿子,你敢得罪了吴恒,你可别栽跟头。”

    “哼,吴家算什么东西,吴成到我面前还不是下跪磕头,高呼饶命。”

    “齐延,我们这些人哪能比不上你啊,到时候吴家来人了,我们这些兄弟,可就全靠你了。”

    “好说好说。”

    ......

    吴成在后头攥紧了拳头,要不是周元宁拉着,吴成怕是早就冲上去,打了那个叫齐延的一顿。

    &




第六十章 隐情
    入国子监难,但出路好。一旦入了国子监,没有大错,就能在国子监一直求学。每年,国子监都有十来个名额,可以直接入六部学习。学成之后,学子往往就留在了六部,直接成了从五品员外郎。要知道,国子监祭酒不过是个从四品的官。一般进士,也是从七品小官做起的。

    齐家尚武,本不想要这个名额,又不想便宜其他家。只好在亲戚中寻了个秀才,送入国子监。前几年,齐延闹着要去国子监,齐家把之前那个赶走了,送进了自家人。

    周元宁皱着眉头,“你还是去把吴恒叫过来吧,趁着今日,一一问清楚。”

    吴恒穿的还是上次周元宁见到的衣服,不过这次,衣服都抚平了,没有半点皱褶。

    “成兄,王兄。”吴恒规规矩矩的,心里有些忐忑,不知吴成找自己来,所谓何事。

    周元宁见吴成还在生闷气,只得自己来问,“恒兄,别站着了,咱们坐下来说话。”

    吴恒很是拘谨,只坐了半边,目光中带着不安,“王兄,我还要读书习字,要是没什么事,在下想先回去。”

    周元宁仔细盯着吴恒的神色,“恒兄,今日,我和成兄遇见了一个人,齐延。”

    吴恒身子先是一哆嗦,复而脑袋低垂,看不清面部神情。

    周元宁追问,“恒兄难道没有什么想说的吗”

    吴恒不答话,周元宁有的是耐心,慢慢喝着手里的茶,也不催他。

    喝完一盏茶,周元宁才说,“恒兄,若是有难处,不妨说出来,我虽然没什么本事,成兄可不一样,他是通政司左通政,四品官,又是太子伴读,在京中,难道还能有谁能强过他”

    周元宁说话间,吴成极为配合,故作高冷姿态,他又坐在上首,吴恒抬起头来,正好瞧见。

    吴恒像是下了极大的决心,猛然起身,先是给吴成鞠了一躬,“成兄,是我无能。”又向周元宁说,“多谢一闰兄。”

    吴恒说罢,转身就要离开,周元宁忙拉住,“恒兄,此事就算你不说,凭成兄的本事,早晚都会查到,何苦要让成兄去费那个心思。”

    吴恒还是沉默,周元宁继续说,“你与成兄都姓吴,你在国子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的是吴家的体面。”

    吴恒转过头来,目光中带着些许犹豫,周元宁又道,“恒兄若是觉得我在这儿不自在,我可先行离开。”

    吴恒拉住周元宁,“一闰兄,你不必离开,我离开。”

    吴恒一离开,吴成再也沉不住气,手中的茶盏一下掷到地上,“在我面前倒有骨气,好小子。”

    外头的侍女听到声响,忙进来收拾地上的碎瓷片。收拾完后,侍女退下,周元宁才开口,“吴成,你越来越沉不住气了。他不愿意说,那咱们就去查,何苦要拿这些东西出气。”

    吴成还是默不作声,周元宁嘱咐道,“算了,瞧你的样子,我也没精神了,我先回去了,你自己好好去查查。”

    周元宁难得出趟宫,从吴府出来的还早,就让云来跟着,在城内随意逛逛。

    不愧是天子脚下,熙熙攘攘,路两旁,皆是商铺,琳琅满目。

    周元宁看着在一旁的云来,不禁问,“云来,你如今和家里还有联系吗”

    当年,云来免了死罪,刑部将此案打回去重审。京县知县也不敢糊弄,不出三日,就查明了真相。如周元宁之前预料,死者果然是失足落水,并无凶手。

    云来无罪释放,云来的父亲因做伪证,本应流放五百里,也是家里有钱,疏通了关



第六十一章 袭文
    周元宁饶有兴致,“哦,你倒是说说,哪里不一样”

    云来有些迟疑,斟酌着用词,“属下说不清,只是有种感觉,告诉我,吴公子不是那时候的人。”

    周元宁继续往前走,“说不清就不说了吧,你在这坊间住了好些年,可有什么有意思的去处”

    云来道,“公子是读书人,属下记得西坊有个书肆,名叫天一阁。”

    周元宁来了兴致,“天一生水,这名字有趣。”便让云来带路,去了天一阁。

    书坊最是怕火,而黑属水,天一阁的琉璃瓦都是黑色的,以保平安。

    一身着青色衣裳的书生问,“店家,可有什么新书”

    店主笑眯眯地拿出一本杂文,“公子来的正好,咱们这刚来了一本齐公子的大作,您是有眼福了。”

    书生一喜,“可是常山王府的齐延齐公子”

    店主哈哈一笑,“现如今还有哪个齐公子就是他。”

    书生忙让书童掏钱,“店家,在下要五本。”

    店主不收下钱,反而拒绝,“公子,我要是卖了您五本,这,您看看其他公子,还不把我天一阁都拆了。”

    说话间,好几个公子哥都围了上来,一听到有齐延所著的书,连齐延写的是什么都不问,纷纷倾囊。有几个一拿到书,就在路旁翻看,一点都不顾及颜面。

    “妙啊!不愧是齐公子,有神仙指点,你们看看,这一词一句甚是精妙啊!”

    “我看啊,下一届会试,指不定拿个状元呢。”

    “齐公子可真给我们京城士子涨面,大周科举这几届,考得最好的还是吴国公府的那位,等齐公子下场了,京城第一公子的名号就得给他了。”

    几个带头的一夸赞,其余路过的学子,但凡手里有几个闲钱的,都去天一阁买了一本,想一睹齐延的风采。

    周元宁随意找了一个书生问,“在下是江州人士,其几日刚到京城,不知兄台可否告知,这齐公子是何人”

    那书生正如饥似渴地翻看着那书,“走走走,别扰了我看书,你去问别人去吧。”

    天一阁的店主倒是会做生意,“这位公子,您现在问这些公子,定不会答,您要是不嫌弃,我来告诉您。”

    周元宁抱拳拱手,“愿闻其详。”

    店主领着周元宁和云来到一人烟稀少的角落,“这齐公子啊,他父亲与常山王一母同胞,是常山王的侄儿,家世显赫,在京中可是头一份的。”

    周元宁点点头,“在下在江州,也听闻四王八公的盛名,常山王更是其中翘楚。只是,在下之前怎么没有听说过这齐公子的大名。”

    店主道,“公子有所不知,这齐公子可谓是大器晚成,前几年,在国子监的时候,齐公子还没什么才学,也就这几个月时间,齐公子在几个诗社上大放异彩,又写了好几篇文章,好几个大儒争着要收他为弟子。这不,名气就出来了。”

    周元宁接着问,“吴公子怎么突然间,就突飞猛进,有了那么大的造化”

    店主环顾四周,压低声音,“公子相信怪力乱神吗”

    周元宁不解,“这有什么关系”

    店主道,“齐公子一下子就有了如此大的变化,有消息说他是拜了哪路神仙,这才变得这样了。”

    周元宁问,“店家,在下也是读书人,读书人的脑袋一开窍,这文章写得自然就会好了,怎么会扯到鬼神上头呢”

    店主神色有些尴尬,“公子是外乡人,我从



第六十二章 神明
    云来又说了一个消息,“殿下,吴恒只承认这一篇是他写的,其余的他就不知道了。”

    周元宁也能猜到,这十来篇文章,有些用词华丽,有些很是质朴,文风差距极大,看来,代笔的不止吴恒一个。

    周元宁道,“其余的也就罢了,先去查这篇骈文吧,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必不是无名小辈。”

    骈文极考验功力,功底浅些的根本写不出,还要写得如此出色,更是难上加难。这样的人,能平白无故就把这样的好文章给了齐延

    第二日,吴成急匆匆地闯进重华宫,把那书一把拍在周元宁的桌上,“哼!我终于知道是谁在东江作乱!”

    吴成这一下,可把周元宁吓得不清,连在一旁伺候的佩秋都有些不满,埋怨吴成扰了书房的清净。

    周元宁抬起头,看向吴成,“你这是怎么了”

    吴成很是激动,先灌下一整杯茶水,才说,“你猜猜,齐延那小子拜的是哪路神仙”

    周元宁低下头,继续习字,“你都提到东江了,就是那个谷神了。”

    吴成一拍脑门,“瞧我这张嘴啊,都说出来了。”吴成跑到周元宁身侧,“你怎么一点都不吃惊啊,我查了那么多天,东江那里总算有了头绪。”

    周元宁放下笔,揉了揉手腕,佩秋见了,忙拿过药膏,用手化开,细细抹在周元宁的手腕上。吴成看了,不由得咋舌,“你这些个侍女,都是好的,我身边的那些人,都是木头,一点都不尽心。”

    周元宁笑着说,“上次去你那,不是有个叫嫣儿的吗,孤瞧着,模样不错,做事也还行,你怎么就不满呢”

    吴成吃着糕点,“嫣儿啊,她哪比得上佩秋姑娘,你就别抬举她了。”

    周元宁看了眼佩秋,佩秋脸都红了,“你今日来,不会是为了讨孤的婢女吧”

    吴成吓得都噎着了,“你别胡说,我可不敢要你的侍女,我爹那个样子,你也知道,府里但凡有些姿色的,都拉进屋子里,我可不敢让佩秋到吴家去。”

    周元宁笑着让佩秋先下去,“行了,孤瞧你今日的精神,可比昨日好多了。你就说说你查到些什么吧。”

    吴成不紧不慢,先是拿出一封密信,“你先看看这个。”

    周元宁接过,拿刀子打开被蜡封住的信,这一看,周元宁脸色一惊,“可都是真的”

    那信上所写,正是齐延求谷神一事。三个月前,也就是周元宁还在江州的时候,齐延假借生病,离了国子监,去了一趟谷神庙。这事,齐延是偷偷的,身边只带了两个护卫,所以,一开始,吴成就没有在意。

    齐延去了东江,有人见他去了知县府了,呆了两天才出来。之后,齐延就失了踪迹,等到十日后,有探子见他出现在谷神庙,齐延还带着好几车的粮食,都献给了谷神。

    自从齐延去了谷神庙后,齐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之前游手好闲,骄奢淫逸,而如今,就能写得这样一手好文章,真是闻所未闻。

    周元宁问,“你的意思,是这书的文章,都是齐延写的”

    吴成点点头,“除了吴恒那一篇,其余的那几篇,都是齐延是在同窗的眼皮子底下,一篇篇写出来的。世人眼里,怕是认定了齐延浪子回头,又开了窍,才能写出这般的好文章。”

    周元宁扔下书信,“好手段!齐延在东江那些日子,怕是都在背这些文章呢。”

    吴成道,“我也觉得蹊跷,齐延除了家世,也没什么特别的,背后之人那么给他造势,到底是为了什么”

     



第六十三章 血缘
    周元宁心里涌起一股酸涩,她不想去理会,可心里又难受。只能沉默不语,玩弄着手里的毛笔。

    吴成哪里会不知道,周元宁这是想到了周元安了。周元宁和周元安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周元宁回到宫里都那么多天了,也没见周元安过来瞧瞧自己的亲哥哥。

    周元宁隐藏起自己的情绪,“吴成,吴恒到底在怕什么,他为什么就不肯说出实情”

    吴成叹了口气,“齐延惯会欺辱人,吴恒在国子监受了不少欺负,吴恒又是个闷葫芦,齐延拿了他的文章,也不敢声张。他气自己没本事,齐延又拿住了吴恒的痛处,吴恒只好不去国子监了。”

    周元宁好奇,“齐延可是拿住了他家人”

    世人所求,不过是名利,或是平安。吴恒住在吴国公府,若是被钱财收买了,也不会终日苦闷。看来,只有亲人的安宁,才能让吴恒守口如瓶。

    吴成道,“吴恒有个妹妹,丈夫是齐家旁支,齐延在齐家说一不二,拿住他妹妹,就是拿住了吴恒。”

    周元宁道,“齐延怎么会盯上吴恒吴恒写得那篇文章,算不上好的,齐延手里有那么多好文章,还会瞧上这篇”

    吴成道,“红颜祸水呗,有个姑娘瞧上了吴恒,齐延也看中了,一来二去,齐延就记恨上了。”

    周元宁不满吴成口中说出红颜祸水这四个字,“这算什么红颜祸水,那是齐延起了色心,胆大包天,以为他可以只手遮天,你拉上人家姑娘做什么那姑娘如今怎么了”
1...1415161718...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