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苍黄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有时糊涂
“财帛动人心,”老黄淡淡的说:“咱们这次带的货物,加起来可值四五十万金币,不管是谁劫了咱们,都发大财!”
“不会,咱们的虚实谁也不知道,我看,除非寻仇。”柳寒神情严肃起来,判断也准确多了:“咱们也就是得罪过司家和傅家,傅家咱们可以应付,这傅家的两个供奉若来,麻烦就大了。”
“可以应付!”老黄冷笑道,轻蔑的撇了下嘴:“我看你这段时间是不是太顺了,结交鹰翎卫统领,搭上秦王,爽得不得了,就以为天下人物不过如此,哼,就你这样,还谈什么报仇!”
柳寒气得连连苦笑,老黄斜了他一眼,看清他的脸色,觉着已经够了,才叹口气说:“这些豪门,你永远不要低估他们,就说傅家吧,私兵就有五六百,你觉着惊讶吧,这里不是凉州,凉州贫瘠,养不起多少私兵,越往东走,越富裕,以这些豪门的财富,养千八百私兵,根本没问题。”
柳寒闻言不由倒吸口凉气,千八百私兵,根本没问题,这问题太大了,如果放在江南,那里更富裕,岂不是可以养上上万私兵。
老黄再度摇头:“朝廷当然管不了,我在我自家的坞堡中养些护卫,朝廷凭什么管!!”
“养上十万私兵,岂不是可以造反了!
第91章 皇宫里
计划很顺利,俩人在宴中勾心斗角,最后犀锋收了大笔贿赂,答应柳寒一起上路,绿竹将整个事情都听在耳内,第二天,三江堡全堡动员,绿竹却进城了,小七跟着她到了芷兰院,在外面等了一个多时辰这女人才出来,然后便径直回到堡中,眼眶还红扑扑的,看上去象是哭过似的。
“要么芷兰院有问题,要么这女人没问题。”
坐在马车里,柳寒看着外面沿途的风景,随意的说道,老黄拿着本书在看,似乎根本没听见,对此情景,柳寒很是无奈。窗外,临近麦收,出长安城,雍中平原,一望无际的翠绿,空气中到处是玉米高粱的香味,眼见着便是一场大丰收。
与这场丰收不相适的是,离开长安越远,道路边上的流民就越多,秦王说长安四周有三万多流民,柳寒看来绝对不止,这些流民无一不是衣衫破烂,骨瘦如柴,目光呆滞的捧着个破碗在道边要饭,离长安不远的招远镇上,柳寒趁着休息到镇上看了看,这个镇上就聚集了两三千流民,这还算少的。
招远镇位于长安到帝都的官道上,官道从镇内穿过,来往长安和帝都的商旅官吏,都在这里打尖歇息,镇上的客店和饭店生意很是不错。
流民一般不敢在官道附近聚集,更不要说在这样的重要交通要道上。官府不允许民众随意离开原籍,凡是没有身牒的,官府抓住先枷号三日,然后强制遣送回原籍。
所以,流民一般不敢在官道或重要城镇逗留,多数聚集在山区,或者远离官道的小镇村子,可现在这些流民连这都顾不上了,就在聚集在这里了。
柳寒在招远镇买了十几个小孩,每个小孩的价格不过两三两银子,他给绿竹的出阁费快购买一万个这样的小孩了。
“这里有几千流民,雍州至少十五万流民,你买得过来吗”老黄看出他的柔软,嘲讽道。
柳寒没有作声,的确,买这些小孩是发善心了,他实在无法坐视不管,既然能收容几个便收容几个吧,再说了,这些小孩培养培养,将来若能出一个人才,便赚到了。
重新上路柳寒便坐到老黄的马车上了,躲在马车里,俩人时不时的聊上几句,柳寒边走边注意观察,这个时代的地形道路与另一个时代的异同。这个时代与另一个时代有一部分相同,另一部分则不同,从地图上看,所为南关,不是前世的潼关便是函谷关;西岳山,多半便是华山。
看了眼天娜她们的马车,米娅趴在窗沿上,探出办个螓首,不时回头看看柳寒和老黄的车,遇上柳寒的目光便调皮的作个鬼脸。
柳寒便想起走前给绿竹下的套,这个套居然没起多大作用,这让他很是郁闷。
老黄放开一页,眼皮都没抬:“你失望的是她没有将消息传出去吧。”
柳寒听出其中的话外之音,嘿嘿干笑两声,其实这套是一箭双雕,找到宫里在长安设的联络点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便是告诉宫里的那位公公,他与秦王没有任何关系,只是想讨好犀锋。
而后一个目的比前一个更为重要。
帝都,大晋帝国的心脏,巍峨的宫城占据了帝都中心位置,延绵的宫殿在阳光下反射着黄色的亮光,宫殿在阳光下静悄悄的,来往不绝的俏丽宫娥,以及穿着蓝色圆领宽袍的太监们,都小心翼翼,唯恐发出声响,惊动了心事重重的主子们,穿着红色铠甲的禁军士兵把持着宫城的各道城门。
雅文阁在内宫西侧,平时皇帝陛下到这里的时候不多,可现在却是皇帝长住的地方,这个院子比皇宫其他各处更加安静,在里面伺候的小太监们全神贯注随时听候召唤,从汤药到点心,都时刻准备着,只要需要便立刻拿出来。
外面很热,房间里却比较凉爽,房间四角放着的冰块,将酷辣的暑气驱散,房屋中间有张宽大的船,皇帝便躺在床上,身上盖着来自江南裕隆号精致的丝绒薄毯。
“扬州知州赵煅为圣上贺,扬州今年粮食大丰收,有稻谷生出七穗,实乃天降祥瑞..”
念奏章的中年太监边念边观察皇帝的神情,见皇帝没有表示,于是将奏章放在一边,拿起另一份奏章:
“荆州襄阳府知州宋黍上奏,弹劾.。。”
刚念道这两个字,皇帝的眉头便微微一皱,于是太监立刻将奏章放在下面,拿起另一份奏章,正要念,皇帝微微动了下,中年太监将奏章放下,上前靠近皇帝。
“陛下问太子”太监连忙回答:“回陛下,太子今儿没奏章。”
皇帝依旧坚持念道,太监连忙回头吩咐:“请穆公公过来。”
门外守候的小太监立刻飞奔而去,太监低声问:“陛下,要不要躺一会。”
皇帝没有动艰难的动动嘴唇:“不用!”
这两个字倒是清晰可闻,太监停下手又问:“陛下,国舅爷又请见了,要不要见见。”
正说着,一个小太监提着食盒进来,太监过来,将食盒打开,里面只有一个碗,太监端起碗走到皇帝跟前:“陛下,先喝碗参汤吧,这是东海王从高句丽买来的百年老参熬的。”
皇帝沉默了会,太监端起碗,用勺子舀了一小勺送到皇帝嘴边,皇帝张嘴喝下,太监一勺一勺的喂,边喂边轻轻将嘴边的水迹擦去,正喝着,从门外颤颤巍巍的走进来个老太监,这老太监头发花白,戴着淄布冠,布袍胸前绣着猛禽,双目圆睁,瞪视远方。老太监进来没有说话,平静的候在一边。
好一会,皇帝终于将参汤喝完,参汤在肚里暖融融的,他的脸上泛起一层潮红,老太监闻了下才开口道:“陛下,今天好些了吗”
皇帝干瘦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这丝笑容是如此无奈:“就这样吧,能拖多久就多久吧,木子,这都几天,你都不来看看我。”
第92章 火云石
穆公公轻声答应,在边上起草了密旨,交给皇帝看后,再盖上皇帝的印玺,做好这一切后,再抬头看皇帝,皇帝已经闭上眼睛睡着了,他和中年太监轻手轻脚的退出了,另外叫了两个小太监进屋。
“老祖宗,九阳汤快没了。”中年太监低声报告,穆公公闻言一惊,脸色顿变:“怎么没了怎么搞的!”
“老祖宗,您别着急,”中年太监连忙解释:“九阳汤的主药火云石快没了,离阳宫存的那些快用完了,这帝都到处找不到。”
穆公公有些焦急,皇帝病重,差点便一病不起,全靠九阳汤撑着,而九阳汤的主药便是这火云石。火云石并非石头,而是一种外形象石头的奇药,长于西域酷热之地火焰谷,经地火和烈日培育,需五年以上的时间才能成熟,必须在深夜阴气最重时采摘,否则一经摘下即化为粉末,采摘之后,必以寒玉保存,否则三日之后,药性消散,效力大减。
“离阳宫怎么说”穆公公还是比较冷静,他的事物很多,特别是这段时间,宫里宫外,都要盯着,平时内卫每七天一报,现在是每天一报,他还督领中书监,每天忙得焦头烂额,而皇帝身边的这几个太监,都是他一手调教出来的,原以为可以放心的交给他们,没想到出了这么大漏子。
离阳宫并非宫殿而是道观,帝都内外有道观上百,城内以白马观居首,城外以三清宫闻名,但在皇室眼中,离阳宫才是最重要的。离阳宫位于帝都城南离阳山中,至于是什么时候建的,谁也不知道,反正有帝都,有大晋之前便有了,估摸着有上千年历史。
在皇室秘要中记载,太祖自立国之后,每年都给离阳宫大笔香火钱,而且这钱是秘密从内库拨出,其后,每位皇帝都如此,包括雄才大略的武皇帝,可在武皇帝之后,内库空泛,这项供奉便渐渐停下了。
但皇帝重病后,国舅潘冀献上九阳汤,其中主药便是火云石,宫里四下寻摸,最后找到离阳宫宫主妙玄道长,妙玄道长将宫里所存的火云石都交给宫内。
宫里派人四处寻找火云石,将内库和太医院翻了遍,可都没有,中年太监这才着急了,今天穆公公不来,他也要去找他了。
穆公公是宫里太监们的靠山,中年太监原先不过是照顾马棚的小太监,就是穆公公一手将他提拔起来,送到皇帝身边。
“剩下的火云石还能支持多久”穆公公神情严厉,中年太监低声说:“还够半个月左右,今儿没敢上九阳汤,用的东越王送来的百年老参。”
“才这么点了!”穆公公震惊了,中年太监脸色苍白:“小的们也着急,可这内外都找遍了,都没有,这又不敢声张,公公,您能不能通过内卫..。”
“嗯,你做得对,”穆公公点头说道,眼中闪过一道狠厉之色:“消息不准外传,你吩咐下去,谁要敢说出去,就别怪咱家手狠!”
中年太监点头称是,可随即又为难道:“公公,可太医院那边是知道的,这要不要.。”
“放心,那边我会去打招呼,再说,他们也是作老差事的,知道这里面的厉害,这可是要拿一家人脑袋供上的。”穆公公语气狠辣。
皇帝身体健康状况从来都是绝密,不管那个太医都知道,谁要敢透露出去,那就抄家灭门的罪。
但火云石现在是重中之重,雍州凉州的内卫们很快接到命令,动用一切力量寻找火云石,找到后,千里快马火速送帝都。
雍凉两州内卫秘密将各地药铺查了一遍,凉州内卫总管秘密派人急赴西域,购买火云石。
宫里严防死守,但内卫秘密动员找寻火云石的消息,可世上没有守得住的秘密,特别是皇宫这种地方,消息灵通的勋贵们也秘密行动起来。
大将军秋云终于在两天之后回到帝都,入住洛水驿。经过几百年的建设,司隶交通发达,帝都交通则更优,每年从庞大帝国的各处均有人赶往帝都,帝都周边驿站遍布,这些驿站每三十里设一个,专供朝廷官员歇脚和军情传递,每个驿站视大小规模,设有驿丁数人至数十人不等。
每个驿站均有开支,最初驿站的开支都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提供,到中宗时,朝廷财政困难,中宗实行改革,下令给每个驿站调配十顷或数十顷土地,不再给驿站支付费用,过往官员住宿必须支付费用,只有军情传送不用。
洛水驿紧靠帝都,这是朝廷少有保留下来的提供费用的驿站,外出回来的钦差,各地入朝的重臣,都要先入住驿站,雍凉并三州的都入住洛水驿,北面幽冀辽诸州则入住陶馆;西边的青兖泰扬诸州则入住建阳门外的桃林驿,南面荆州等地回朝的则入住离阳驿。
按照朝廷制度,无论外臣入朝,还是钦差回朝,都必须先入住这四个驿站之一,等候皇帝召见,在皇帝召见之后才能回家,或住到别的客栈。
所有这些入朝的外臣,唯有一个不同,便是出征获胜的大军统帅,这样的统帅进城不入住这四个驿站的任何一个,而是由皇帝派专人在凯旋门外搭建行营。
秋云曾经便享受过这样的待遇,十多年前,他大破鲜卑得胜回朝,皇帝便在凯旋门外搭建行营,进城之时,朝廷百官由丞相带领,在城门处迎接,皇帝亲自派出仪仗队为先导。
天子銮仪前驱,百官迎候,人生得意莫过于此。
那是秋云人生最风光最荣光的时刻,也是秋氏家族最荣光的时刻!
但这次不一样,秋云悄无声息的入住到洛水驿,但没到傍晚,便有人送来拜帖,到晚上便有十余张拜帖送到秋云面前,可让他们失望的是,秋云全部以病为由拒之门外,而且还严令所有人都不准外出。
让秋云意外的是,皇帝却没有立刻召他觐见,而是派了个太医来,让太医给他看病,嘱咐他先将身体养好了再入朝。
秋戈本以为既然太医来过了,他便可以出去入城了,但秋云依旧下令平时除了购买东西外,其他人不准出门,这让秋戈无比郁闷,每天在驿站的小院里,绕着院子转圈,看着雄伟的帝都,想着帝都内的才干俊逸,不由焦躁难耐,可他不敢违反秋云的命令,特别是这个时候。
“父帅,这还要等多久啊!”
秋云确实病了,长途奔波,他的年龄也偏大,前些患上感冒,秋戈要停下来,可秋云坚持要赶路,边赶路边治病,到了洛水驿病还没完全好。
秋云穿着便衣,随意的躺在躺椅上,听着秋戈的报
第93章 奏对
“我那敢,”卫士长急忙分辨:“我是说,大不了,咱们大将军致仕,咱们回凉州回老家都行,大将军不是常说想回老家了吗,咱们干脆回去算了。”
秋戈闻言顿了下,半响才叹口气:“要是能回去就好了。”
卫士长是秋家的家生子奴隶,年少时因天赋突出,被家族重点培养,他也没辜负家族的期望,成长得很快,不到三十便突破武师门槛,要不是随秋云到凉州作战,恐怕早已经达到武师巅峰,甚至可能突破宗师门槛。
正说着,卫士进来禀告宫里来人了,秋戈连忙出去,驿站前院,一个小黄门带着两个小太监在前院,小黄门的神情有些不耐,秋戈连忙上前拱手施礼。
“公公,是宫里有旨意吗”
小黄门有些傲慢,扬着头说:“有旨意!凉州都督,护羌大将军秋云接旨!”
“家父有病,公公稍待,我这就去请!”秋戈先告罪,转身要进去,小黄门说道:“算了!咱家知道,大将军有病在身,就不劳烦他起来了,我进去吧!”
小黄门说着便进来,秋戈也不好阻拦只好边走边告罪,宫里的这些公公是不能得罪的,特别是这个微妙的时候。
到了秋云住的小院,小黄门在院子里拉着细长的嗓门叫道:“圣上口谕!凉州总督,护羌大将军,秋云接旨!”
秋戈连忙进屋,秋云正挣扎着站起来,秋戈连忙过去将他扶起来,又拿了件外套给他穿上,手忙脚乱的忙活好一会,才扶着秋云出来,小黄门在院子里正不耐烦的来回踱步,看到秋云出来,才停下脚步。
“臣秋云接旨来迟,请圣上恕罪!”秋云颤巍巍的跪下。
“免了!”小黄门说道,随即拉长声调,高声叫道:“圣上口谕,秋云明日巳时一刻,雅文阁觐见!”
“臣领旨!”秋云答道,小黄门这时才收起傲慢,笑呵呵的上前:“大将军请起,从凉州到帝都,一路奔波劳累,身子不知好些没有”
“老公公费心,好多了。”秋云在秋戈帮助下站起来,很客气的向小黄门道谢。
“大将军多礼了,适才身负圣命,不得不如此,大将军莫怪,现在圣命已毕,小的给您请安!”小黄门说着要上前施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