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全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陈健钢
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从西印度群岛启程向北航行的哥伦布,正在向着顺风的西风带前行。
事实上,哥伦布的运气带在更好些,在北纬30度的时候,他的船只就遇到了西风,遂调整航向向东航行。
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从亚速尔群岛,北纬36°55′——39°43之间,出发西行的葡萄牙人,想要发现北美大陆的可能性有多低了。
如果在与西风抗争的过程中,再遇到风暴,那么等待他们的结果将更加的悲惨。
顺便说下,哥伦布的船队,是在波多黎各岛东北方向,开始转而向北航行的。
如果接下来严格向正北方向航行,而不是向东北方向偏移,那么,哥伦布很可能在遇到西风时,
看见一片西太平洋腹地唯一的陆地——百幕大群岛,北纬32度14分至32度25分,西经64度38分至64度53分。
十年之后,西班牙人还是发现了百慕大,后为英国属地。
吸引我们目光的,倒不是这个群岛本身,而是传说中的“百慕大三角洲”。
所谓“百慕大三角洲”,又叫“魔鬼三角洲”。
一般指的是百慕大群岛——佛
第654章 大国崛起(五十四)
对于罗马j廷来说,利益是它希望,这件事情和平解决的最大驱动力。
从公元6世纪起,就开始推广征收的“s一税”,让j会能够从tz教徒的所有收益中,获利10%。
这意味着,只要葡萄牙和西班牙,坚定承认自己tz教国家的身份,无论他们谁在未知世界的扩张,对j廷都是有利的。
注:s一税的依据是是《s经.j约部分》中写到的:
27:30地上所有的,无论是地上的种子或是树上的果子,十分之一是y和华的。
是归给y和华为圣的/27:32,凡牛群羊群中,一切从权杖下经过的,每第十只要归给y和华为圣。
假如j廷一定要偏向于葡萄牙,那么它很可能看到的情况,就是西班牙脱离tz教体系。
这并非危言耸听,事实上,无论哪个宗j都存在有否定权威、试图另立j派的情况,tz教也不例外。
至于说,那些一开始被定为异端的j派,能不能成事,就要看它在z治上是否有利用价值了。
在15世纪末,基于摆脱罗马j廷控制自成体系,尤其j会还掌握了大量地方财富,
已成为很多地区的z治需求,并在16世纪酿成席卷西欧的“宗j改革”运动。
伊比利亚双雄,在海外扩张道路上的先发优势,是宗j改革运动的另一个动力。
一些后发国家希望借力宗j改革,绕过海外扩张道路上的法律障碍。
在后面的讲解中,结合荷、英等国的崛起之路,这部分内容也将说到。
就西班牙的情况而言,tz教的存在,对于它洗牌这片刚刚统一、地缘结构复杂的土地,是有特殊的意义的。
或者说,在很多地区,希望摆脱tz教意识x态强力干政的情况下,西班牙人却可以利用,
tz教会的高度组织性,来“洗白”这片,被异j徒控制了好几百年的土地。
维持j会权威和缴纳利益分成的前提在于,j廷也需要积极维护西班牙的利益,而不是偏袒葡萄牙。
简单点说,只有西班牙觉得,自己“接受”j廷庇护所获取的收益,大于付出时,这种合作关系才能持续。
在这种权衡下,西班牙的发现,几乎马上被j廷所承认,并在葡萄牙提出异议之后,j廷亦迅速开始了调解工作。
哥伦布回到西班牙后的第二年(1494年),在j廷的主持下,西班牙和葡萄牙签订了,
历史上第一份,瓜分世界的条约——托德西拉斯条约,之前的《阿尔卡索瓦斯条约》主要是为葡萄牙划势力范围。
条约的核心内容,是以一条南北向的“子午线”(经度线),来纵向切割世界。
子午线以西的殖民权、传j权归属西班牙,以东则归属于葡萄牙。
具体位置则被认定为,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合300海里,约555.6公里处。
由于是在j皇主持下划定的,所以也被称之为“j皇子午线”。
在茫茫大洋中,选定这样一条分割线的依据在于,它可以把葡萄牙最西方的领地“亚速尔群岛”,划定在归属葡萄牙的东部。
当然,这是一条划定未知土地,探索权的分割线,像西班牙已经占据的加那利群岛,权力并不会因此而移交给葡萄牙。
就当时已知的世界来说,这样一条分割线,完美的解决了双方的矛盾。
葡萄牙能够安心开拓,他们沿非洲海岸线南下,通过印度洋的航线。
在已经发现好望角的情况下,这几乎是唾手可得的成果。
西班牙也可以在,不受竞争的情况下,搞清自己的发现是不是印度。
然而对于地圆说的支持者来说,应该很难认为这样一条
第655章 大国崛起(五十五)
不幸的是,在哥伦布进行第三次探索之时,葡萄牙方向传来的一个巨大的打击——真正的印度被“发现”了。
由于西班牙的参与,打破了葡萄牙一家独大的局面。
15世纪末、16世纪初,成为了地理大发现的黄金时代。
基于“谁发现,谁占有”的原则。
这些发现不仅对西、葡两国,瓜分世界具有重大意义,亦对后世的世界格局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也正因为如此,按照时间线来进行解读,有利于我们理解中间的因果关系。
哥伦布的发现,是让初登大航海舞台的西班牙,迅速抢得了,足以与葡萄牙相媲美的成果。
由于哥伦布宣称他发现的是印度,尽管很多人怀疑,但无疑给一直在寻找印度的葡萄牙,以巨大压力。
在这种压力下,葡萄开始着手准备印度洋的探索之旅。
不过,最终被选中执行这次任务的,并不是发现好望角的迪亚士,而是另一名,出身航海世家的葡萄牙贵族:
瓦斯科达伽马,基于发现印度的意义,是那么的重大,达伽马的知名度,要比迪亚士更大。
不过,迪亚士也并未就此,从大航海舞台上消失。
这个发现好望角的葡萄牙航海家,很快,又亲身参与了,另一项重大地理发现。
1497年7月初,达伽马率领由4艘船组成的船队,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出发,踏上了寻找印度之旅。
得益于迪亚士和之前数十年,诸多葡萄牙航海家,对非洲西海岸的探索,达伽马用了5个多月的时间,抵达好望角。
并于当年的圣诞节,抵达后世南非的,东北角的“夸祖鲁-纳塔尔省”。
这个南非省份,在1994年之前的名字,还是“纳塔尔省”。
而纳塔尔之名,正是由达伽马所取,意思就是“圣诞节”。
欧洲航海家用各种千奇百怪的方式,为他们“发现”的陆地命名,实属常态。
这片土地能够引发我们兴趣的,是它名字变化背后的地缘z治变迁。
通常情况下,一个组合式的地名,意味着这片土地,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行政主体,拼合而成的。
如果说,纳塔尔这个名称属于白人。
那么,“夸袓鲁”则指向的是,南非最知名的黑人民族——祖鲁族。
英国征服南非的过程中,曾经的“祖鲁王国”,是土著酋长国中,抵抗最为激烈的一个。
在现在的“夸祖鲁-纳塔尔省”中,祖鲁族的人口,占比达到7成。
更为重要的是,祖鲁族只是南非班图黑人中的一员。
在南非的土地上,班图裔黑人的占比要更高,达到了将近8成。
前面的内容中,我曾经说过,从赤道地区向南迁徙的班图人,主要是从刚果盆地,以东的“东非高原”南下,向南迁徙至南非地区的。
受此影响,原先分布于,东非高原的科伊桑人,则被迫向西部干旱地区迁徙,依靠纳米布、卡拉哈迪沙漠的庇护得以幸存。
班图人能够压倒科伊桑人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口及体质上的优势。
尽管后来欧洲殖民者,主要为荷兰人、英国人,能够在南非最南端,受开普山脉保护的沿海地区殖民成功,
但在北部的热带草原地带,却始终还是那些非洲原住民更占优势。
很显然,这样的人口结构,会让南非白人产生很大的不安全感。
这了解决这个问题,南非的白人统治阶层,自19世纪后期以来,一直在境内,实行着种族隔离制度。
并在1948年,d立后以法律的形式,将之制度化。
&nbs
第656章 大国崛起(五十六)
至于这个变化是好是坏,不同的人、不同的标准,会有不同的解读。
对于葡萄牙来说,南非以及它所处的地缘板块,都只是前往印度时,所必须“绕过”的一片陆地。
南非的殖民历史,更多是由后崛起的荷兰、英国来创造的。
所以,等这两个国家登上大航海舞台后,通过他们之间的博弈,包括与班图h人部落间的战争,来解读南非内部地缘结构是最为合适的。
不过,这并不防碍我们现在,跟随着达伽马的航线,从更高层面来审视一下,南非及其所属板块的地缘z治空间。
以南非本身的基本面来说,并不算突出,122万平方公里土地,5200万的人口。
即使能够跻身于发达国家行列,在全球范围内,也不过是个g20里的二线国家水平。
然而,实力这个东西,除了考虑绝对值,还要考虑相对值。
放在非洲这个整体实力偏弱的环境里,南非的综合国力就能够排第一了。
以至于它能够代表非洲,加入已经明显,带有地缘z治俱乐部性质的“金砖国家”。
随着葡萄牙人的探索脚步,西北非(马格里布)、西非、中非三个地缘板块,已经相继被解读过了。
尽管,以国境线为标准的地缘z治划分法,与严格按照地理标准,划定板块的方法之间,总是不可能完全吻合。
就好像东亚的天朝,实际拥有部分中亚土地一样。
但通过之前的解读,最起码,大家已经清楚了。
在这些板块里,哪些是核心国家,哪些国家在地缘位置上,实际具有双重属性,并因此成为缓冲之地。
从地缘z治层面来说,“南非共和国”无疑,是所在板块的核心国家,这使得它在为自己,贴上“南非”标签时,
比用同样思路取名的“中非”,要有底气的多,也由此成为了,我们在非洲南部关注的重心。
只是,这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困扰,那就是把地理、地缘上的南非,与z治上的“南非共和国”概念想混淆。
为此,接下来地理、地缘上范畴内的“南非”,会用“南部非洲”这个概念,以示区别。
当然,“南部非洲”的概念,有时也会用来,泛指撒哈拉以南的整个黑非洲地区。
如果,南非有能力,在整个黑非洲鹤立鸡群的话,以撒哈拉为界,将非洲切割为南、北两部分,会更有现实意义。
现实的问题在于,南非虽然已成为了,通过加入金砖国家俱乐部,勉强跻身于世界地缘z治舞台的中心。
但以其,过于偏南的位置和硬条件来说,不仅没有可能将影响力,延伸至各方面属性完全不同的北非,甚至也没有可能,成为黑非洲的唯一代表。
为此,需要从地理、种族、文化等基本面,研究“南部非洲”的地缘影响力,可能延伸至哪里,
或者说,“南非”可能向外圈定的地缘利益边缘到底在哪。
每一片大陆,都有它的基本地理特点,如果说,欧洲是一片“平原大陆”的话,那么,非洲就是一片“高原大陆”。
至于亚洲,由于qing藏高原“世界屋脊”般的存在。
使得整个大陆的结构,大体上,有如美洲玛雅文明的,“阶梯金字塔”般的存在,将之称之为“阶梯大陆”,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笼统的归纳方法,每片大陆内部依然会有高低差。
就好像欧洲大陆,总体算是“平原大陆”,却也有如阿尔卑斯山系,这样的屋脊存在。
非洲这片“高原大陆”也是如此。
在其内部,整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地势走势。
其中分布于东、南方向,从红海向南,一直延伸至,厄加勒斯角(非洲最南点)北部的这条高原带。
&nb
第657章 大国崛起(五十七)
南部那些,归属于“南非高原”水系的土地上,生活的人口不足200万。
很明显,即使不考虑安哥拉北部与南非g和国之间所间隔的,是类似大片撒哈拉沙漠这样的荒漠化土地。
这样一个人口结构也会使得安哥拉人,更多把自己的命运,与刚果地区国家捆绑在一起。
有鉴于此,曾经被称为“德属西南非洲”的纳米比亚,才是南部非洲板块最西北部的国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