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移民全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陈健钢

    德干高原与这条高原带的分割线,是两条河流:

    一条是发源于中东部,向西注入阿拉伯海的“讷尔默达河”。

    另一条源头与之相邻,向东注入孟加拉湾的“马哈纳迪河”。

    如果说,喜马拉雅山脉,是恒河左岸之水的来源地。

    那么,这条圣河的右岸水,则都是出自,马尔瓦-焦达讷格布尔高原了。

    当然,这两片高原的海拔,也就在600-1000米左右,为恒河所做出的贡献,肯定不如,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了。

    但它们的存在,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恒河流域的南部边界。

    讷尔默达河-马哈纳迪河谷南,也可单独称之为“德干半岛”,以便有一个,

    能够涵盖德干高原主体,及其边缘平原区的标签。

    那么,这条河谷带,




第685章 大国崛起(八十五)
    印度雅利安人最先切入的,是后世的马哈拉施特拉邦东北部,戈达瓦里河上游盆地的“那格浦尔地区”。

    那格浦尔是该邦第二首府。

    在当时的雅利安十六国中,渗透至戈达瓦里河上游地区的“阿湿波国”,也是唯一越过,南北地理分割线的雅利安国家。

    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君主“阿育王”,终于将雅利安人的事业,推进到了第二步,征服卡纳塔克邦、安得拉邦地区。

    鉴于在跨海而来的大英帝国之前,由北印度而起的征服工作,都止步于第二步,

    因此,孔雀王朝开创的事业,已经足以让它,跻身于印度三大“统一”帝国之首了。

    就征服德干半岛来说,上述线路,其实并非是唯一的选择。

    公元4世纪崛起的印度第二帝国:笈多帝国,就是在统一北印度之后,先沿孟加拉湾而下。

    由马哈纳迪河下游的奥里萨邦切入,先征服安得拉邦一带的低地区,再羁縻德干高原的。

    这一战略得以实践的基础,在于海上贸易所带动的海军力量的发展。

    海陆并进的战术,使得人口密集的沿海低地,可能比高地地区更先被征服。

    类似的情况,在20世纪天朝的抗日战场,也曾经发生过。

    倭国一方面沿着传统征服路线,在陆地方向由北向南推进。

    另一方面,凭借强大的海军,夺取包括s海在内的,天朝东南沿海所有的重要城市。

    孔雀、笈多两大帝国,对德干地区北部的z治征服,包括帝国崩溃后,存续于这一地区的,

    以雅利安人为统治阶层的国家,将以宗j为核心的北印度文化,传播到了整个印度半岛。

    在大分裂期间,一些以南印度为基地的国家,如;安得拉邦北部沿海的“羯陵伽”。

    统治戈达瓦里河、克里希纳河流域的“安度罗”,又称萨达瓦哈那,也曾经北上争霸。

    达罗毗荼人稠密的人口,以及,因沿海而获得的海上贸易之利,为这些雅利安殖民国家北上,提供了有利支撑。

    然而,也正是因为土著人口众多,大部分被征服的德干地区,特别是安得拉地区,并没有在语言、文化上,彻底雅利安化。

    当然,那些曾经被北方m族,长期统治的地区,肯定留下了更多的外来基因。

    比如,安得拉邦的主体m族泰卢固人,在z族特征上,就比泰米尔人更为高大健壮,

    巴霍巴利王的男主角,就是泰卢固人,语言中也吸收了大量古印度雅利安语(梵文)。

    毫无疑问的是,整个印度都存在的混血问题。

    然而,在族群归属感中,z族特征固然是一个影响因素,但更多则是文化层面的问题。

    在印度j从北至南,覆盖整个印度半岛的背景下,族群之间的差异,更多显示在了语言层面。

    印度雅利安人,在2000多年来的德干渗透史中,真正从语言角度,

    完成雅利安进程的板块,就是开头提到的,以孟买为首府“马哈拉施特拉邦”。

    后世有生活在这个地缘板块的主体m族“马拉地人”,人口约9000余万,所操的“马拉地语”,

    与印地语一样,都属于“印欧语族”,z族和语言上,都融入了部分达罗毗荼成分。

    马拉地人及其所在的板块,也曾经在印度地缘z治舞台上,发挥过重要作用。

    突厥-绿教政权入侵恒河平原之后,退守古吉拉特-拉贾斯坦地区的拉杰普特联盟,曾经是北印度绿教政权,最为忌惮的势力。

    为此,16世纪取



第686章 大国崛起(八十六)
    后者建立的“拉施特拉库塔王朝”,在8世纪中-10世纪末,成为德干高原之主,并北上与同属拉杰普特政权的:

    恒河上游的“瞿折罗-普腊蒂哈腊王朝”、下游的“帕拉王朝”争霸印度,共同书写了一部拉杰普特时代的印度三国史。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我在这把“拉杰普特人”,单独作为一个m族集团,与印度雅利安人、达罗毗荼区别开来。

    但每一个拉杰普特人部族,在融入印度j世界时,都会寻求婆罗门阶层,来证明他们,

    来源于印度雅利安时代的某个古老世系,或者是某位雅利安神话人物的后裔。

    这种情况,与那些入主中原后,将自己的祖先,与某位华夏人文始祖,联系起来的北方民族相类似。

    因此,无论从宗j和语言来看,拉杰普特人所作出的努力,实际也都可以,被归类于印度雅利安文明的扩张。

    公元11世纪末,拉施特拉库塔王朝陷入衰弱之后,南方的西遮娄其人重新夺回了,

    德干高原的控制权,为了与之前的“西遮娄其王朝”区别,后人又将其称之为“后遮娄其王朝”。

    从地缘z治属性来看,两支南下的拉杰普特人,一支的核心区,在后世的卡纳塔克邦(西遮娄其人)。

    另一支,则在马哈拉施特拉邦。

    然而,尽管遮娄其人,很早就开始在德干高原统治。

    但曾经为其核心之地的卡纳塔克地区,却没有能够因此而雅利安化。

    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当然是两大板块与恒河流域的地理距离。

    相比卡纳塔克邦,马哈拉施特拉邦显然更容易,一直从北方吸收印度雅利人南下。

    在后“后遮娄其王朝”复兴之后,西遮娄其人选择了将它的z治中心,迁往后世的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孟买一带。

    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无疑是为了避免,拉施特拉库塔人的再次崛起。

    同时,在客观上放弃了在南印度的深耕,并进一步加深了,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雅利安化程度。

    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后世的马哈拉施特拉邦,在地缘属性上,被归类于北印度,而更靠南边的卡纳塔克邦,则为南印度。

    一定要比较两支拉杰普特人,谁对德干高原西北部的,雅利安化贡献更大的话,应该是拉施特拉库塔人。

    事实上,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名字,便是源自“拉施特拉库塔”这个,曾经以其地为核心的强大王朝,“马哈”是“大”的意思。

    所谓“马哈拉施特拉”之称,甚至早在公元7世纪,就已经出现在玄奘《大唐西域记》中了。

    在那本甚至能当成印度史书的游记中,马哈拉施特拉(maharashtra),被译作“摩诃剌侘国”(maharattha)。

    与西遮娄其人、拉斯特拉库塔人在德干半岛西北部,与印度雅利安人、达罗毗荼人,

    混合形成雅利安属性的“马拉地人”不同的是,深入到安得拉邦低地区的东遮娄其人,最终选择了一条本土化路线。

    后世通行于安得拉邦境内的,属于达累毗荼语系的“泰卢固语”,就是在东遮娄其王朝时期,正式成为这一板块的官方语言的。

    这一选择,为东遮娄其王朝稳定,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以至于身为遮娄其主系的“西遮娄其”,被拉施特拉库塔人所颠覆后,旁系身份的东遮娄其王朝,

    仍然可以在达罗毗荼之地上,延续他们的z治统治。

    东遮娄其王朝的“泰卢固化”选择,同时也意味着他们的z治命运,将更多与南方的“泰米尔”政权发生联系。



第687章 大国崛起(八十七)
    从方位上看,泰米尔纳德邦的河流,皆从东南方向的孟加拉湾入海。

    孟加拉湾另一侧的东南亚,是其主要贸易方向。

    喀拉拉邦则正好相反,面临阿拉伯海的这条狭长沿海平原带,除了是整个印度,

    降水最多的地理单元以外,也是阿拉伯乃至非洲方向,登陆印度的首选之地。

    这条位于西高止山脉和阿拉伯海之间的海岸,北部在后世为卡纳塔克邦境内,

    又被贸易者称为“马拉巴尔海岸”,马拉巴尔为山海之间的意思。

    在后面解读葡萄牙人的登陆时,马拉巴尔海岸将成为我们的重点。

    贸易方向的不同,显然也是喀拉拉邦-泰米尔纳德邦,形成差异化地缘特质的重要原因。

    长期面向“西方”的贸易特点,对喀拉拉邦人口的宗j结构,造成了深远影响。

    在喀拉拉邦的x仰分布中,印度j大约占6成,绿教和jd教各占两成。

    在很多地区,这样的比例,足以成为动乱的根源。

    然而,在喀拉拉邦,这种情况却并没有发生。

    三大宗j强势共存的客观事实,反而促使该邦民众在印度d立后,多次选择无s论者tg执政。

    以至于后世的喀拉拉邦,成为了整个印度,受教育程度最高、人均寿命最长的地区,也可以说是最文明的地区。

    上述三国,在印度半岛的最南端,经历了上千年,你方唱罢我登场式的博弈。

    尽管,哲罗所在的马拉巴尔海岸,在贸易和d立性上,有着独特的优势。

    但从争霸南印度的角度来看,还是潘地那和朱罗所在的泰米尔纳德地区,更有潜力些。

    公元9世纪末,随着曾经控制泰米尔、泰卢固地区的,“达罗毗荼国”(帕拉瓦王朝)走向衰弱,

    泰米尔三古国中,与之最近的朱罗也抓住了机会复国,并成功的颠覆了,

    领地大大缩小的帕拉瓦王朝,南印度也由此迎来的朱罗时代。

    遮娄其人对安得拉邦地区的入侵,是帕拉瓦王朝衰弱的重要原因。

    在攻灭帕瓦王朝的过程中,决定实施本土化策略的东遮娄其王朝,与复兴当中的朱罗结成了盟友。

    后者也依靠这层关系,在随后的一个世纪中,成功的臣服了潘地亚、哲罗等竞争者。

    问题在于,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统一整个泰米尔地区的朱罗王朝,

    如果想进一步向北部,尤其是泰卢固地区扩张的话,终究还是要面临,与东遮娄其王朝一战的境地。

    不过,事情最终,以一种看似和平的方式得以解决。

    公元11世纪后期,两个南印度王朝通过联姻,分别代表泰米尔和泰卢固地区,完成了正式合并。

    新建立的王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之为“遮娄其-朱罗王朝”。

    当然,这次合并,其实就是朱罗王朝,对东遮娄其王朝的吞并。

    能够做到这一点,除了得益于朱罗王朝,对泰米尔地区的整合以外,

    更因为朱罗王朝,在公元11世纪时,在海外的强势扩张。

    这使之有机会,成为南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可以,被冠以“帝国”称号的国家。

    不过,相比15世纪时,郑和下西洋,以及葡萄牙开启的海外殖民事业,

    朱罗王朝代表的南亚次大陆,在东南亚进行的海上征服事件,知道的人却并不多。

    先来回顾下东南亚的地缘特点。

    整个东南亚,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与大陆相连的“中南半岛”。

    另一部分,则是主要包含大、小巽他群岛,f律宾群岛的“南洋群岛”部分。



第688章 大国崛起(八十八)
    比如,东南亚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王国,公元前1世纪建国的“扶南”。

    以及扶南衰弱后,同样在湄公河中下游地区崛起的“真腊”,印度j都享有国j的身份。

    在印度本土所经历的,长达千年的婆罗门j/印度j,与以佛教为代表的“沙门思潮”宗j之间的竞争,同样也在东南亚延时上演。

    只不过,东南亚整体黄种人属性的特点,本身对于具有z族隔离作用的“印度j”,并没有刚性需求。

    所以,更具平等思维的佛教,最终取得了主导地位。

    当然,毕竟印度j曾经在东南亚兴盛一时,两地的地理环境特点,又有诸多相似之处。

    后世的人们,依然能够在中南半岛的佛教国家,看到一些印度j文化的遗存。

    比如,暹逻最著名的宗j标志“四面佛”,其实就是印度j三大主s中,被边缘化的“梵天”。

    印泥的戏剧舞蹈在分类上,属于印度j舞系等。

    需要说明的是,东南亚尤其是南岛部分,并非只是海洋活动的被动参与者。
1...207208209210211...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