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全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陈健钢
以及更为密集的人口数量,那些定居爪哇各港的华人,暂时没有机会显露出更大影响力。
受海洋贸易影响极大的马来世界,国家往往是围绕着一座港口城市而兴起的。
三佛齐的中心,原来在岛屿东南、穆西河下游的“旧港”,马来语发音palembang,音译“巴邻旁”。
一如很多我们熟知的东南亚地名一样,这个名称也是一个中文名,名字的含义与其文字本意一致。
之所以会有这个名称,是因为满者伯夷在征服三佛齐后,对旧港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以至于三佛齐的z治中心转移至了北部,哈里河下游的“占碑”。
不过现在,这个河港城市的名字,多标注为“巨港”,概源于闽南语中“旧”、“巨”同音。
相比“旧港”之名,“巨港”要更有气势罢了。
无论是巨港还是占碑,其所对应的海区位置,都处在m六甲海峡与爪哇岛之间的航路上,
当年三佛齐也正是凭借这“进可退,退可守”的区位优势称霸南洋。
为了避免三佛齐的再次做大,满者伯夷最终还是攻灭了这个本已臣服的属国。
关于具体的征服时间,有公元1377年、公元1397年两种说法,但都是在洪武年间。
更有可能的情况,是这期间,满者伯夷对三佛齐发动了持续战争,最终,彻底击垮了这个曾经纵横两洋的国家。
如果说,爪哇人做出这项决定,有担心三佛齐从中央帝国新王朝,得到帮助的成分,并不会让人感到意外。
尽管,三佛齐原有的马来王室,彻底结束在旧港-占碑一带,统治的时间不是十分确定,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
随着三佛齐势力的消散,原先被引入的天朝移民,开始迅速填补留下来的z治空间,并与当地居民一起,抵御满者伯夷统治。
不过,就像不是说“马来人”,就一定会在z治上统一一样,以复兴“三佛齐”为口号的华人势力内部,也同样存在的竞争。
占碑、旧港两座曾经的三佛齐都城,是这两股势力各自割据的支点。
这其中,控制占碑的华人领袖,是来自广东南海的“梁道明”。
相比这个名字,后来的取代他位置的副手“施进卿”,知名度要更高些。
后者的名声,直接来源于,他帮助郑和击败海盗“陈祖义”的功绩。
而祖籍c州的陈祖义,所代表的就是,盘据在旧港的另一股华人势力。
除了祖籍相近以外,双方的另一个共同点,则是都希望从三佛齐的z治遗产中受益,都自称新三佛齐国王。
历史推进到14-15世纪相交之际,华夏文明在海外z治扩张,终于在不经意间,靠这两个不起眼的小人物,迈出了第一步。
以这个世界的地缘基
第720章 殖民战争(二十一)
从他们在陆地上的,扩张影响力的经验来看,“绿教”的传播,才是地缘渗透的利器。
将因z治征服而引发的宗j传播,形容为“硬传j”的话,依靠商业影响力进行传播的方式,就属于“软传j”了。
南洋的绿化,就是典型的“软传j”。
在具体的传播过程中,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用商业利益,及看起来更“文明”的生活方式,
吸引贸易合作地区的上层人士加入;二是向下传播;三是以绿教j法立国。
就第一阶段来说,身份认同所能减少的贸易信用成本,我在前面已经多次解读过了。
比较要关注的是后一点。
所谓“文明”,其实并不仅仅是通过那些高大建筑、技术成就来体现的,更多是通过一个群体的,日常生活行为而表现出来的。
虽然在进入工业时代后,绿教世界因一些保守的做法,生活方式看起来,已经不那么“潮流”了,但在中世纪却并非如此。
尤其在与甚至不提倡洗澡的,中世纪做对比tz教世界的情况下。
对于一直接受外来文明影响的马来族群来说,南洋诸岛聚居的绿教社区及华人社区,在生活起居细节上,都体现出了一定的吸引力。
两者相比的话,绿教j义那些,对生活细致入微的约束性规定,尤其将卫生要求,赋予宗j意义的做法,
又使得整个绿教群体的行为方式,看起来要更有仪式感,进而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因为绿教需要每日需礼拜五次,并于事前做身体清洁工作。
千万不要小看了“仪式感”所产生的吸引力。
对于任何意识x态的传播来说,能够让受众明确感受到身份认同、提升的仪式非常重要。
比如,加入某一宗j组织或者d派时,以洗礼、宣誓等手段,就是比较常见的“仪式”,帮助完成身份转变的方式。
通过仪式,可以使受众在心理上,开始融入自己的新身份,以及和过去划清界线。
在一些邪j传播、传x活动中,从心理上绑架受众的极端性“仪式”,更是花样百出。
比如后世网络上,热传的所谓“尼姑结婚”视频,实则是一个,名为“五行币”的非法传x组织所搞的活动。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另类的现象,是因为这个非法组织要求骨干,无论男女都得剃光头,重点在于女性。
对于一个受蛊惑的女性来说,当她的满头青丝,被组织中的其他成员剃去时,也就意味着从心理上,跨入了一个很难挣脱的陷阱。
回到绿教“软传j”的话题上来。
被传播地区的上层人士接受绿教后,传j者第二步会做的,就是帮助这些上层人士,向治下的民众传播j义了。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传播,并不一定代表彻底的“绿化”,还会或多或少的,保留以前的x仰痕迹。
这一点,在后世的马来地区,依然可以感受到。
比如,很多人通过早期x港电影所了解到的,流行于南洋的“降头术”,就是原始宗j的遗存。
仅仅作为一种x仰存在宗j场所中,并不符合绿教的原始j义。
将j法融于整个z治、法律系统,实现政j合一,才是先知m罕m德创j的本意。
依《gl经》指导而建立的j法实施体系,又被称之为“s里亚法”。
在这一体系之下,精研j义的a訇,同时又会兼有法官的职责。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依靠一个体系,完成了意识x态和法律管理的统一。
如果说,在丛林法则盛行的时代,一
第721章 殖民战争(二十二)
自称“三佛齐国王”的国人们,已经看到了,三佛齐地缘z治遗产的价值所在。
至于阿拉伯人的做法,则是在三佛齐王室中,寻找一个愿意皈依绿教的合作人,并依靠其在马来人中的影响力,来构筑z治版图。
不过,仅仅做到这点还是不够的,毕竟三佛齐旧地的z治空间,已经被国人填充。
在天朝移民源源不断的输入,以及不明了天朝新王朝态度的情况下,与这些汉人展开竞争,并非明智之举。
阿拉伯商团和他们的合作者,需要另外寻找一片土地,完成z治目标。
这片用来复制“巴塞苏丹国”模式的土地,应当符合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应该在原三佛齐的势力范围内的马来地区,如此才有地缘遗产可说。
二是在重要航路之上,这样才符合阿拉伯商人的利益。
如果有这样一片合适的土地建港、建国,那么,阿拉伯商人就可以将商船,
源源不断的引入这个新“绿教/三佛齐”城邦停泊,并使之成为南洋海上贸易中心。
反过来,有了贸易垄断所带来的巨大收益,这个新国家,也将为阿拉伯人的利益,提供有力保护。
那么,有没有这样一块土地呢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马来半岛之南,与m六甲海峡相接那条海岸线,将是最合适的选择。
这条海岸线后世为m来x亚、x加坡两国所有,其中位于海峡入口的x加坡,位置看起来尤为重要。
对于试图在南海和印度洋,有所作为的天朝来说,m来西亚以及从它当中分裂出来的x加坡,有着不可替代的地缘z治地位。
同时,m来西亚华人数量,不仅是海外诸国中最高的,总计约有700万,总人口占比1/4,也是海外中华特征,保存完整度最高的社群。
像后世人们熟悉的杨紫琼、李心洁、梁静茹、光良/品冠、巫启贤、阿牛等等明星,都来自于m来西亚。
如果不说的话,相信在很多人心中,这些演艺明星无论如何,是很难和“外国人”划等号的。
因此,无论从探究复杂地缘关系形成的维度,还是服务于现实地缘z治目标的角度,m来西亚的形成,都值得我多费些口舌。
一个国家有一些,与主体m族差异巨大的少数m族,几乎是现代国家的常态。
然而,m来西亚华人的比例,已经不能简单用“少数m族”来定义了。
更何况,华人在经济上还有绝对的优势。
如何弥合两大族群之间的分歧,成为了m来西亚必须面对的问题。
顺便说一下,m来西亚华人并不能被简称为“马华”。
因为在m来西亚,“马华”是最早建立的华人政党,“m来西亚华人公会”的简称。
比较合适的称呼,是“大马华人”。
在这个问题上,之前解读过的伊朗,似乎能够提供一点借鉴。
在大家的印象中,伊朗是个“波斯人”的国家。
然而实际上,波斯族在伊朗人口中的占比为2/3,只是刚到绝对优势线。
另有1/4源出突厥的a塞拜疆人,以及5%的k尔德人。
这个比例,几乎与m来西亚的:马来人、华人、印度人的比例相同。
从感觉上来看,伊朗内部的m族矛盾和差异,看起来并没有m来西亚那么突出。
历史及宗j是a塞拜疆人与波斯人,达成共同国家认同的基础。
历史上,自公元999年的伽色尼王朝起,突厥人曾数度在伊朗高原建立政权。
可以在这样,在20世纪20年代建立的,伊朗末代王朝“巴列维王朝”之前的一千年的历史中,
&nb
第722章 殖民战争(二十三)
不过,把锅全扣在英国人头上,也有失偏颇。
作为一个商业本质的帝国,英国在殖民时代的作为,更多是建立成本核算的基础上。
到底是真正的殖民(移民实土),还是与当地统治者合作,更多取决于哪种方式,能带来最大的直接收益。
一般来说,一个地区文明层级越高、人口密度越大,羁縻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则会为大规模移民开发留下可能性。
印度和米国这两个,曾为大英帝国统治的“一类地缘z治版块”,就是这两个方向的典型案例。
在m来西亚内部,也存在的这种差异。
从面积上看,东马地区要更占据优势。
不过,“地缘”属性的界定,从来不是只看面积的。
单从m来西亚的得名来看,马来亚地区似乎应该地缘地位更高。
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如果说一定在两个地区中,划出核心区和边缘区来的话,那么,这个核心区就是“马来亚”地区。
m来西亚地缘z治、文化的起点,是位于x加坡和j隆坡(马来西亚首都)之间的“m六甲”。
m来西亚内部共分为十三个州级行政区,m六甲便是其中之一。
与x加坡一样,m六甲州也是一个典型的城邦式行政区。
一座城(m六甲市)加上周边的郊区,便是所有了。
只不过,x加坡阴差阳错的跻身国家之业,而m六甲则在m来西亚谋得了一个,一级行政区的待遇。
不过,m六甲无论作为一座城还是一个州,名气现在都不算大。
m六甲这个标签为世人所知晓,更多是源自于“m六甲海峡”之名。
只是能够在沿线众多竞争城市中脱颖而出,足见m六甲这座城市,曾经有过一段辉煌历史。
公元15世纪初,从苏门答腊岛渡海而来的,旧三佛齐王族“拜里米苏拉”,先是在位置更突出的淡马锡,也就是后来的x加坡建国。
后迫于暹罗人的压力,被迫沿海岸线向西另觅新港复国,其最终选中之地就是“m六甲”,两者距离约200公里。
公元1405年,在阿拉伯商团势力的支持下,源出旧三佛齐-马来王室,“m六甲王国”正式建立。
历史上,这个王国更多以“m六甲苏(素)丹国”留名于世。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m六甲王国的建立,以及向政j合一的“苏丹国”转变,实际上经历过一个较长的过程。
如果从公元1397年,拜里米苏拉前往淡巴锡建国开始,这个过程历经整整半个世纪。
也就是说,当年郑和七下西洋,六次停靠m六甲时,他所见到的其实还不是一个苏丹国。
当然,从传承的角度来说,m六甲苏丹国甚至m来西亚,把自己国家的时间源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