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全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陈健钢
巴拉圭人有理由认为,自己应该拥有北查科,最起码是南部。
一如之前曾经说过的那样,在争端未起之前,能够利用北查科地区资源的,主要是那些与之隔河相望的巴拉圭人。
进入北查科地区的巴拉圭人主要是
第772章 神赐之地(四十五)
如果说,之前的农业革命,还只是一场事关:“水、土壤、阳光”三要素的自然经济革命。
那么,工业革命无疑是一场,由科学技术所主导的革命。
随着人类认知这个世界能力的加强,一些在自然经济时代价值不高,或者根本没有价值的土地,
开始因为特殊资源的发现,显露出了自己的价值潜力,甚至因此成为地缘z治博弈的焦点地区。
因为资源而提升权重的案例,在自然经济时代同样存在。
以人类这时的技术水平来说,金、银、铜、铁、盐等矿产资源,已经成为了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在大航海时代,最能引发探险家热情的,正是金、银等贵金属。
只不过,并不是每一片土地,都存在这些,能够直接充当天然货币的资源,并且这些资源本身,是不可再生的。
殖民经济的重点,才逐渐转移到,具有可持续性的农业开发上。
工业革命赋予了“资源”以更多的含义。
在重新定义的资源概念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被喻为“工业血液”的石油。
关于后世石油产品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全球地缘z治格局的影响,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这个石油,就是现在我们用于守城的黑油。
如果没有这一资源,原本只能滋生绿洲经济的海湾地区,并没有可能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地区,更不会引发,如此之多的z治博弈。
90多年前,将北查科地区,引向战争边缘的工业资源同样是石油。
为了争夺这一重要资源,玻利维亚与巴拉圭在1932年—1935年期间,在北查科地区进行了一场残酷的战争,史称“查科战争”。
要想搞清楚“查科战争”前因后果,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时代背景,尤其是“工业”因素,在其中发挥的重大影响。
如果说,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巴拉圭战争,是工业革命成果,在战争中的第一次集中体现,
那么20世纪10年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工业力量的第一次总爆发了。
这场主战场在欧洲的战争,不仅涌现出了坦克、飞机等现代军事装备,更对参战各国的方方面面,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比如这场工业战争,消灭了贵族对军事的垄断性,使得战争的形态,由可控的“有限战争”,向全面比拼国力、资源的“全面战争”转变。
当然,对于国人来说,这种转变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随着宋襄公的失败而完成了。
后来发生于战国时代的那些战争,尤其是异常残酷的“长平之战”,更是让国人清醒的认识到,战争实际就是一场资源的比拼。
只是鉴于欧洲人开创和引领的工业革命,在这个新时代,他们的认知转变会变得更为关键。
随着一战的爆发与结束,石油的作用被空前的强化。
没有石油,那些受益工业革命而研发的军事装备,将变成一堆废铁。
以此为契机,自20年代开始,由各国石油公司主导,在全世界范围内,触发了一场寻找石油的狂热。
海湾地区的石油潜力,正是在这一时期,被发掘出来的,即1927年,伊拉克基尔库克地区,最先被发现有石油。
在这场寻找石油的狂热中,天朝同样没有缺席。
只是,主导者并不是国人,而是一直觊觎天朝东北地区的倭人。
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倭国就已经开始在东北地区,秘密寻找石油资源,
随着918事变的爆发,得以全面控制东北的倭人,开始了更为细致的探矿工作。
然而,倭国虽然从东北地区,获得了大量战略资源,却始终没有在这片黑土地上找到石油。
&nb
第773章 神赐之地(四十六)
巴西高原这这个方向,向内存在一个明显的凹陷。
从高地上倾泻而下的雨水,在盆地中汇集成了巴拉圭河,然后再向南纵穿巴拉圭,并最终与巴拉那河合流。
无论是巴拉圭盆地,还是巴拉圭共和国,名称其实都是来源于巴拉圭河。
这一关联性,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巴拉圭是否曾经对巴拉圭盆地享有主权。
事实上,在西班牙与葡萄牙相争的殖民时代,巴拉圭盆地的主权,并没有引发太多的关注。
西班牙治下的传j士与巴拉圭人,仅仅渗透到了这个盆地区的最南端,便遭遇了葡属巴西的阻击。
19世纪初,在南美各国纷纷d立之时,身处高地的巴西,顺势取得了这个盆地的主导权。
整个湿地分别被划入了,马托格罗索和南马托格罗索两州。
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这于片土地,当时并不适合人类居住。
听到这,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这片身处热带的土地,是一片干旱的不毛之地。
恰恰相反,从“潘塔纳尔湿地”的名字可以看出,这片土地的问题在于水太多。
如果要为这个星球上的湿地做个排名,潘塔纳尔湿地,无疑将排在第一。
受困于每年高达1500毫米的降水、周边高地的慷慨馈赠,以及整体的盆地构造,潘塔纳尔有80%的土地,常年浸泡在水中。
高地并不仅仅为这个盆地区,提供了过量的水,同时还带去了营养丰富的土壤。
在高温、多水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潘塔纳尔地区,成就了全球生物最多样化的生态系统。
如果不是因为与之相邻的亚马逊地区,名声和面积太大,潘塔纳尔的知名度要比它高得多。
要知道,仅从面积来看,这处在水系分类上,属于“巴拉圭河上游平原”的沼泽,面积差不多有27万平方公里,
如果加上相邻亚马逊平原的部分沼泽地,这部分湿地,通常也会被视为潘塔纳尔的一部分,
整个湿地的面积,将近有30万平方公里。
在潘塔纳尔湿地,紧靠盆地西侧穿行的巴拉圭河,成为了巴西和玻利维亚的z治分割线,
其中位于巴西境内的湿地,为24.2万平方公里。
至于巴拉圭,在这一地区的存在感要低得多。
巴西从“巴拉圭战争”中得到的战利品,就包括部分原为巴拉圭所控的潘塔纳尔湿地。
葡萄牙人是在18世纪初,开始进入潘塔纳尔湿地,并尝试在这片潮湿的土地建立定居点。
不过,葡萄牙人来此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进行农业开发,而是冲着水下的金沙来的。
后世位于湿地北部边缘的库亚巴市,同时也是马托格罗索州首府,最初便是本地区,最大的淘金者定居点。
采金业将葡萄牙人引入了潘塔纳尔,但却并没有为葡萄牙和后来的巴西,带入多少人口。
当然,考虑到淘金者对当地生态的破坏性,矿脉衰竭也不是坏事。
只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看,潘塔纳尔湿地的弱开发性,始终是一个大问题,尤其是巴拉圭人还抱有一颗扩张梦时。
因此,在巴拉圭战争结束之后,巴西开始有意识的向湿地移民。
愿意迁入这片私地的移民,甚至有机会免费获得土地。
这一政策所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后世巴西境内的潘塔纳尔湿地,绝大部分所有权归属于私人。
大量农场、牧场开始兴建。
很难说,将一片原本动植物乐园属性的土地,变成能够滋养更多人口的鱼米之乡,是对还是错。
只能说不同的人有不同
第774章 神赐之地(四十七)
从这个角度说,潘塔纳尔湿地的金矿枯竭,以及北查科地区当年没有发现石油,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
现在大家知道了,玻利维亚和巴拉圭所争夺的,并不是拉普拉塔平原的全部。
潘塔纳尔湿地的存在,进一步增强了巴西,在这片低地区的存在感。
加上“拉普拉塔水塔”性质的巴拉那高原,以及南部的“北乌拉圭草原”,
巴西对几个拉普拉塔邻居,都占据着明显的地缘优势。
当然,这一优势本质是一个战略优势,并不代表巴西,要去影响每一场地区纷争。
最起码在查科战争中,巴西人并没有像巴拉圭战争那样深度介入,而是让阿根廷人取得了主导地位。
巴西的旁观,与阿根廷的深度介入,都是可以理解的。
对于巴西人来说,巴拉圭当年试图吞并乌拉圭,阻止巴西使用航道的做法,对其地缘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
而北查科地区的权属问题,更多是西属殖民地国家内部的事情,并不会影响巴西人利益。
至于阿根廷人的介入,就更好理解了。
将自己定位为西属“拉普拉塔”地缘遗产继承者的阿根廷,不会放弃任何在乌拉圭、巴拉圭事务上,发挥影响力的机会。
与“巴拉圭战争”时期的态度有所不同的是,在那场战争中联合巴西,共同压制巴拉圭的阿根廷,
却在60多年后的“查科战争”中,全力支持巴拉圭。
“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记久的敌人”。
当巴拉圭人试图将两强对峙的局面,变成三足鼎力的局面时,阿根廷人并不介意和巴西人合作,共同削弱这个心生反骨的缓冲国。
反过来,当巴拉圭和玻利维亚争夺北查科的主权时,阿根廷人则又转而全力支持巴拉圭了。
这当中潜在的逻辑并不难理解。在地缘z治上,巴拉圭依然存在与阿根廷合为一体的可能性。
一旦这个模糊愿景成为现实,那么巴拉圭得到的,也将是阿根廷将来得到的。
这一支持,对于巴拉圭人来说至关重要。
要知道,尽管之前的“巴拉圭战争”已经证明了,拥有瓜拉尼印第安人血统的巴拉圭人,是多么的勇敢,
但在那场战争中,巴拉圭的国力遭遇了重大损失,军事力量被两大强邻有意识的瓦解。
这使得巴拉圭无论是在人口、资金,还是武器装备上,都与玻利维亚有着明显的差距,甚至在战争初期只是弯刀和弓箭。
至于玻利维亚背后,也并非没有邻居支持,最起码它南面的智利倒是很表示支持,后面我会讲到,两国在上一场战争中还是敌人。
然而,与能够直接和北查科接壤的阿根廷相比,智利能够发挥的直接影响力要弱得多。
最起码,玻利维亚要想把控制线,推进到分割中、北查科的皮科马约河,阿根廷一定会作出激烈的反应。
作为一场“石油战争”,背后有大国撑腰、手握大量资金的国际石油巨头们,才是幕后最大的推手。
为了争夺北查科地区的石油开采权,美孚石油公司,与英荷壳牌公司,分别站队玻利维亚和巴拉圭。
尤其是前者,更是为玻利维亚提供了大量的贷款,协助其购买了坦克、飞机等先进武器装备。
这使得在战争初期,玻利维亚在各个方面都占据了优势。
然而,在陆地战争中,地理因素往往为弱小的一方,提供额外的支持,前提是,后者要熟悉战争所在地的环境。
北查科平原很大部分,是属于半年干旱、半年洪涝的热带草原气候区。
每当旱季来临,都会大量的动物死于干渴。
&n
第775章 神赐之地(四十八)
表面看,就算玻利维亚人拿倒全部北查科地区,甚至吞并巴拉圭,也不可能让自己,变成一个太平洋国家的。
否则,当初巴拉圭,又为什么要冒着被三国同盟群殴的风险,去发动一场不对称战争呢
我这里说的出海口,是一个退而求其次的方案。
既通过河道,以及相关国家的谅解出海。
具体来说,玻利维亚希望能够像巴西、巴拉圭那样,无障碍的利用拉普拉塔河水系出海。
由于玻利维亚、巴拉圭两国长期的领土争端,巴拉圭很难给对手这样一个待遇。
要想做到借河出海,玻利维亚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拥有一片隶属于拉普拉塔河水系的土地,
并得到,能够透过拉普拉塔河水系出海的承诺。
仔细观察大家会发现,如果把“北查科”局限在巴拉圭河,或者说拉普拉塔河水系的话,巴拉圭人分得的比例,还要高得多。
玻利维亚所获得的北查科地区,有相当部分,实际属于分水岭之北的亚马逊水系。
问题是,如果以分水岭原则来划定北查科地区的归属,玻利维亚的就完全没有办法出海了。
对于玻利维亚人最为重要的,只有拥有部分巴拉圭河的航道,才能让玻利维亚有机会,打通出海通道。
最终在多方调解下,玻利维亚人还是站上了拉普拉塔平原。
巴拉圭河上游的部分河段,成为了玻利维亚与巴西的分割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