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移民全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陈健钢

    同时,巴拉圭人亦在条约中承诺,不会阻止玻利维亚使用自己境内的航道出海。

    然而,这样一种出海模式的战略风险是极大的。

    既然当年巴拉圭连巴西的出海问题都敢卡,谁又能保证有朝一日,巴拉圭人又不会为难玻利维亚呢

    想要真正成为一个海洋国家,玻利维亚必须拥有真正的海岸线。

    而从地理结构上来看,这一希望应该在太平洋方向。

    事实上,如果不是在争夺太平洋出海口的战争中惨败,玻利维亚人也一定会在北查科地区下重注的。

    谁是南美洲历史上最悲催的国家。

    在讲解过巴拉圭之后,这个曾经以一敌三,在巴拉圭战争中,丧失半数领土的内陆小国,看起来将毫无争议的入选。

    而如果把范围扩展到整个美洲,墨西哥应该有机会,向这一“荣誉”发起挑战。

    抛开在殖民时期,西班牙拱手相让的那些,本有机会由墨西哥继承的领土不说,

    米国在墨西哥d立之后,通过战争从后者身上割取的领土,就有:德克萨斯、新墨西哥、加利福利亚三地。

    这一结果导致,米国在墨西哥湾的控制力能够压倒墨西哥,并对加勒比国家,实施更深的地缘z治影响力。

    “上帝太远,美国太近”的民谚,是墨西哥人对自己尴尬定位的真实写照。

    不过,总得来说,上述两国虽然在d立之后,被强邻夺去了大量领土。

    但总得来说,对自己的地缘属性以及身位,没有造成致命影响。

    相比之下,有资格参与这个“悲剧之王”头衔竞争的另一个国家——玻利维亚,情况则要更加的惨淡。

    在经历一系列博弈之后,这个以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为名的国家,不仅丧失了将近半数国土,

    还由一个太平洋沿岸国家,变身成为了一个内陆国。

    反观原本就是内陆缓冲国身份的巴拉圭,情况并没有变得更坏,更何况巴拉圭人还在查科战争后,得到了领土上的补偿。

    至于墨西哥人,依然拥有着漫长的海岸线,甚至仍然是这个星球上为数不多的,能够同时直面两洋的国家之一。

    玻利维亚的悲剧,并不是巴拉圭人造成的。

    事实上,爆发于1932年—1935年的查科战争,反倒一定程度是因为,

    玻利维




第776章 神赐之地(四十九)
    要是想当然的在屋檐下掏个燕窝来炖,我可以保证大家将喝到一锅泥浆水。

    这里所说的“鸟粪”,也不是树上经常掉下来,落到地上的鸟粪,准确说是“海鸟粪”。

    海鸟粪之所以有机会成为一种资源,与两个因素有关:

    一是海鸟的食谱多为海水中的鱼,这使得它们的粪便会更富含氮、磷等,可以补充土壤肥力的矿物质。

    二是在陆地上,鸟类很难大规模聚居于一地,并把粪便蓄留下来,但在一些尚未被人类干扰,

    却被高密度海鸟覆盖的小岛上,这种集中性却成为可能。

    在数十万甚至上百万海鸟的共同努力下,这些被称之为“鸟粪岛”的小岛,甚至有机会累积出,超过十米鸟粪层。

    在这种情况下,鸟粪将有机会,成为一种可供开采的资源。

    尽管我们利用人畜粪便肥田的历史,在自然经济时代就已经很普遍了,无论在天朝的哪个角落,

    农夫们都明白,粪便能促进植物生长的道理。

    但欧洲人直到19世纪才知道这个道理,这是一件非常吊诡的事情。

    她们发明出来的高跟鞋,就是为了避免,踩到街上的粪便而发明出来的。

    但海鸟粪的利用,却是工业时代和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

    这首先取决于人类对土地肥力认知的一个突破。

    19世纪初,当科学家们试图解读,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资从何而来时,普遍观点是认定,

    植物生长依靠的是诸如粪便、落叶一类的腐殖质。

    简单点说,植物生长被认定为,是一个把一种“无用”有机物,变成“有用”有机物的循环利用过程。

    这一看法,看似完美的解读了,为什么那些有机肥,能够如此明显的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然而,将对植物肥力的认知,停留在“有机肥”层面,并无助于海鸟粪成为一种资源。

    因为按照这种看法,只有新鲜的鸟粪,才具备成为肥料的条件,而鸟粪岛上那些,千万年来累积下来的鸟粪,都已经矿化了。

    我们很难让传统思维下的农民,相信这些石头,可以帮助他们获得丰产。

    所幸,科学是不断在发展的。

    19世纪中期,化学家们终于搞明白了,决定植物生长的其实是那些无机物。

    有机质的腐殖过程,只是在帮助分解释放出矿物质。

    也就是说,肥料并不一定要来源于新鲜的动、植物腐殖物,而是可以在矿物中寻找。

    前提是,你要明白,到底是哪些矿物质,能够帮助植物生长。

    在这种新的认知下,人工合成的“化学肥料”开始出现。

    工业化的生产,大大加速了人类改造土地的能力。

    一片土地,由不适合耕种的“生土”,变成能够带来丰产的“熟地”的时间,被大大缩短,粮食单产亦大大的提高。

    这场发源于在19世纪中叶的肥料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如此巨大,以至于被视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农业革命”。

    顺便说一下,随着科技的进步,21世纪的人们,在有生之年中,说不定能够看到,

    人类直接用无机物在工厂中合成食物,并大规模应用的“第三次农业革命”。

    至于这场革命,会对人类和地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回到海鸟粪的话题上来。

    总得来说,化肥可以被分为:氮肥、磷肥、钾肥,以及将上述元素复合在一起的“复合肥”。

    任何一种富含上述物质的矿物,都有机会被制作为化肥。

    海鸟粪的最初形态,决定了它本身含有动、植物所需的矿物质,具体来说就是磷和氮。



第777章 神赐之地(五十)
    两个因素造就了秘鲁鸟粪岛的存在。

    首先,秘鲁沿岸的小型岛屿数量较多,能够为鸟类,提供躲避人类影响的生存环境。

    如果大家把视线转移到,引发战争的“阿塔卡玛沙漠”,在后世绝大部分归属智利沿岸,

    特别是争议领土一带,就会发现岛屿的数量几近于无。

    当然,无人岛只是“鸟粪岛”生成的条件之一,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岛屿附近的海域,能不能够为鸟类提供充足的食物。

    这时,我又要提到一个,跟秘鲁有关的地缘概念了,那就是“秘鲁渔场”。

    海洋鱼类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但并不是每一片海域都能够生成,有捕捞价值的渔业资源。

    那些渔业资源密集的海域,会被称之为“渔场”。

    在世界范围内,传统上一直有四大渔场之说,分别为:倭国的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

    英国的北海渔场;以及我们将要解读的秘鲁渔场。

    上述海域成为渔业资源密集之地,都与洋流有关。

    除秘鲁渔场以外,都是由南下的寒流,与北上的暖流相遇而形成的。

    温度的不同,带来了海水密度的差异。

    在暖流与寒流相遇后,密度大的冷水下沉,密度小的暖水上升,使得海水发生垂直搅动现象。

    海底沉积的矿物质,被带到海面后,滋生了大量浮游生物,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

    秘鲁渔场的情况本质也是如此,只是,造成底层海水的垂直搅动现象,原因略有不同。

    为秘鲁渔场提供营养物质的寒流,名叫“秘鲁寒流”。

    这股寒流始于智利南部的西风带,然后沿海岸向北运行。

    当进入南纬5°——25°的东南信风带时,在风力的作用下,海水开始出现垂直搅动现象。

    原本在下层的寒流,带着海底的资源上升到海水表层,进而让处在食物链中的:

    浮游生物、鱼类、鸟类,以及人类受益。

    顺便说一下,秘鲁寒流和秘鲁渔场的存在,还在动物学和气象学上,造成了两件不同寻常的事件:

    一件是温带企鹅生产;一件是厄尔尼诺现象。

    在后世绝大多数人的印响中,企鹅是生长在南极冰原上的可爱精灵。

    不过,借助北上的秘鲁寒流,以及寒流所带来的食物,企鹅甚至能够上溯到赤道附近生存。

    由于厄瓜多尔沿岸的“加拉帕戈斯群岛”,是这种企鹅最著名及最北端的聚集地,这种企鹅被命名为“加拉帕戈斯企鹅”。

    与绝大多数跨气候带生存的动物一样,身处热带的“加拉帕戈斯企鹅”,比它们在南极的亲戚们,

    体型要小的多,南极企鹅身高只有50厘米左右。

    而体型最大的帝企鹅,身高最多能达到120厘米。

    企鹅在赤道附近的存在,以及体型上的变化,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只不过,人类所面对的环境,不仅仅有自然环境还有人文环境。

    如果说,通过研究人类还能够知道,为什么企鹅能够,成为一种跨气候带动物的话,那么,

    与秘鲁寒流有关的另一个气象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就没有那么容易让人了解到规律了。

    在西班牙语里,“厄尔尼诺”是“s婴”之意。

    19世纪初,在秘鲁渔场捕鱼的渔民发现,每隔几年的圣诞节前后,就会有一股暖流南下,将表面海水的温度升高。

    由于秘鲁渔场的鱼类,大都是适应的寒流的冷水鱼。

    海水温度的升高,会造成鱼类大量死亡,并给依靠他们生存的鱼民,造成重大损失。

    无法了解背后原因的渔民们,只能把这种



第778章 神赐之地(五十一)
    事实上,与瑙鲁等地的鸟粪资源相比,秘鲁鸟粪岛上的出产要更为优质。

    这是因为,鸟粪中所富含的磷和氮,都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资。

    然而,在多雨地区,氮很容易融解于水并流失掉,因此瑙鲁出产的鸟粪石,被称之“磷质鸟粪石”它的磷含量最高可达40%。

    至于秘鲁沿岸的鸟粪,感谢大自然为这一地区,安排的热带沙漠气候,并没有多少降雨,

    去融解鸟粪石中的氮,最高可达15%。

    为了区别前者,这种能够作为,复合肥属性的秘鲁鸟粪石,被称之为“氮质鸟粪石”。

    很显然,成分更丰富的秘鲁鸟粪,会更具经济价值,这些“氮质鸟粪石”,

    甚至不用再进行化合工作,就可以在粉碎后,直接施用在农田里。

    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开始大量进口鸟粪石等无机肥料,以满足工业时代,越来越大的人口压力。

    另一个利好消息是,当19世纪中期,秘鲁开始在外国资本下,大力开发这些上天的恩赐时,身处北美的米国,也正处在西部大开发阶段。

    为了让那些,新增农田得到有效开发,当时的米国,甚至出台了一部《鸟粪岛法案》(1856年)。

    这一法案规定,任何米国公民,只要在无主之地的岛屿上,发现了鸟粪石,这个岛屿都将成为,米国领土的一部分。

    悲剧的是,已经开启了400多年的地理大发现时代,并没有给米国留下,太多的无主之地。

    进口,成为了米国肥沃土地的必然选择。

    这场席卷半个地球的“第二次农业革命”,当时处在小农经济时代的天朝等国,并不在此列。

    这次农业革命,极大的推高了,秘鲁鸟粪石的价格,使得秘鲁在19世纪下半叶,进入了“鸟粪经济”时代。

    及至“南美太平洋战争”开启之前的1870年,鸟粪石的出口收入,已经占到了秘鲁政府财政收入的80%。

    将这一时期的秘鲁,称之为“建立在鸟粪上国度”,一点也不夸张。

    那么,接下来即将展开的“南美太平洋战争”,真的是一场“鸟粪战争”吗

    当看到鸟粪石出口收入,曾经一度,占秘鲁财政收入的80%时,相信很多人,已经开始替秘鲁政府担心了。

    没有一种矿资源,是取之不尽的,一旦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对于单一资源过于依赖,那么,它的危机也就不远了。

    这种案例,即使在特别讲求务实的我国,同样存在。

    在21世纪,很多人通过新闻,知道陕北的“s木县”,在09年成为天朝第一个,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县级行政区。

    只是,大多数人在关注这场,医疗改革的社会意义时,却忽视了其背后的经济基础是否夯实。

    支撑神木及周边很多县市财政的经济基础,是人们熟悉的煤炭资源。
1...233234235236237...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