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东汉末年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潜阳
“哎呀,没想到,这第一阵便是他,对面的汉军将领那个叫郭斌的白面公子,怕是要小命不保咯!”
“他塔喇大叔,那个人是谁看他长得长手长脚的,真是吓人啊!”在骞曼大军阵中伸长脖子的小贺拔舍问道。
他塔喇大声道:“他你也不知道这个人便是‘大骆驼’了。”
“什么他就是大骆驼”贺拔舍惊叫道,显然听过这个“大骆驼”的名头。
他塔喇得意地道:“不错,只因他生来长得高大,又是手长脚长,骑马的时候恨不能双脚踩着地面,因此被称为大骆驼。想当年,我随着大单于檀石槐南征汉朝的时候,曾经见过此人,他曾徒手将一个汉人的将军活活撕开,端是神力惊人。”
登时,贺拔舍奉上了吃惊羡慕的眼神,他塔喇愈发得意洋洋,口沫横飞地为小贺拔舍说起当初跟随檀石槐单于南下的故事来。
他塔喇为人虽不甚稳重,却也是曾多次跟随檀石槐南征北战的,故讲起军中的典故来,也是言之有物。这个所谓的“大骆驼”,因为四肢长大,身形魁伟,兼且力气惊人,作战英勇,曾被檀石槐单于亲口称赞,说其便像是大漠中的骆驼一般壮实。于是,“大骆驼”这个名号便在鲜卑军中流传开来,时间久了,其真名反而被人们忘记了。
&nb
第二百五十一章 塞外之战(十九)
看着“大骆驼”躺在地上,颈项间的热血兀自喷了三尺有余,鲜卑大军中登时寂然无声。要说这个“大骆驼”的功夫,在鲜卑军中也算得是颇强横的,便是有几个能稳胜他的高手,可若是非要在一招之间取其性命,他们自问极难做到。
鲜卑人在战马上短兵相接时与中原不同,他们讲究的是力大招沉,于技巧变化上较之中原则颇有不如。因此,要他们与“大骆驼”对阵的话,若想取胜,则势必要百回合开外了,哪里能像现下张飞那般干脆利落
因为此时尚未出现马镫,故“大骆驼”坠马之后,直接便躺倒在地,却并未给战马拖着前行。张飞勒定战马,飞身跳下,以腰后环首刀割下其首级后,随即翻身上马,将其悬挂于马侧。这一番动作虽是于众目睽睽之下完成,却是如行云流水一般,一气呵成。
张飞勒定战马,顺势甩了丈八蛇矛上的鲜血,挺矛向鲜卑大军喝到:“敌将已死,谁敢应战”
霎时间,汉家军兵欢呼助威声暴起,军心士气大涨。
这时,只见又一个全身披挂的鲜卑将军策马出阵,直奔张飞而来。这将军人虽极矮小,四肢胸腹却皆极粗壮,显是神力过人之辈。使一杆与其并不甚高大的身材形成鲜明对比的熟铜所制的大号狼牙棒,哇哇叫着策马冲来。
张飞哪里懂得对方将领口中的鲜卑土语不过只见适才这个“大骆驼”一招之间便被斩杀后,他还敢前来搦战,便知此人定然不是易与之辈,当下精神大振,更不答话,策动胯下战马向其迎去。
他有意试试这个鲜卑将领的力气,见对方狼牙棒当头砸下,也是不闪不避,挥动丈八蛇矛迎了上去。
只听“当”的一声音色极高亢的巨响,那狼牙棒被震得偏了数寸,擦着张飞战马的边儿掠了过去,而张飞的丈八蛇矛则直接被荡了开来。既然纯粹是以蛮力相击,双方自没有留手的余地,那鲜卑将领是因狼牙棒沉重粗大,本便极难转圜,因此在震开了丈八蛇矛后,亦难以追击。
不过,只这一下交击,张飞便试出来,若是单以力道而论,此人虽较之自己差了几分,却应当不在陈到之下。见张飞脸上洋溢着的兴奋雀跃之色,郭斌便不觉暗暗摇头:这张翼德就是标准的武痴,一旦遇到实力强横的对手,便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不过,怕也正是因为这种性格,才使得张飞的武艺得以突飞猛进、迅速成熟吧
鲜卑众军见己方这一交手并未吃亏,反而隐隐地将张飞压制住了,这才舒了口气,登时欢呼助威声又适时地响震起来。郭斌、关羽、王越三人见状,均微微一笑,默然不语。
不要看适才那鲜卑武将的狼牙棒只是被格开了数寸,而张飞的蛇矛却是直接被荡开了,便错以为张飞处于下风,这其实是双方武器的特点使然。
狼牙棒本便是以粗大沉重而著称,对方手中这杆熟铜所制的怕更是超乎寻常,因此抡将开来时,其棒端的冲击力是极惊人的。这与关羽的青龙偃月刀相似,都是棒杆轻而一头极重,像后世的链球一般。链子打到人并不会造成太大的杀伤,可铁球所携带的动能却是极恐怖的,一旦给链子一端的铁球蹭到了,那登时便是骨断筋折。
因此,狼牙棒这种粗大笨重、不利转圜的兵刃,所靠的便是其棒端可开山裂石的恐怖威力,而绝非变化灵巧的招式。
张飞的丈八蛇矛则不同,这蛇矛本便仿佛一杆加长了的马槊,只是为了增大其杀伤力而将矛头改装成了蛇形剑的形状,因此丈八蛇矛整体的粗细和重量都是极均匀的。而为了加强蛇矛的冲击力,张飞使人将矛头一端打造地略微粗过矛柄,使得整个长矛呈现出一种前重后轻的状态。不过,总体来说,丈八蛇矛在兼顾了张飞的特殊要求后,依旧保持着极良好的配重,这在其加强了蛇矛威力的同时,可以使得握持更加方便,同时也更利于手持蛇矛长时间作战。因为无论是如何身手高明,武功卓绝之人,在战场上都要尽量节省体力,这是在战争这种特殊形态的战斗中极重要的特点。
丈八蛇矛的这种设计,虽使其极易把握,在兼具力量的同时,也可以使出许多精妙的招式,在面对长枪等较为轻盈灵动的兵刃时亦不至于完全处于下风。然而,这种可以在面对长枪和马槊等一般的武器时发挥出重武器压制力的特点,却使得它在单纯的力量爆发上,较之狼牙棒、锤、斧、锏等握把短而沉重的重武器,又要逊色许多。这就是为什么适才那鲜卑武将在力道上虽及不上张飞,却可以于力量的比拼中占到优势的原因了。
二马一错而过,双方均未受到损伤,随即跑了个大圈子,又相对冲去。张飞悟性极
第二百五十二章 塞外之战(二十)
鲜卑阵中竟同时奔出四员武将,直取张飞而来。汉家军中见状,登时便是嘘声一片,而对阵的鲜卑阵中,无论是军兵还是将军,都不由得面红耳赤,尴尬不已。草原上的民族因为文化较为落后,甚至多没有文字,故无论是记录事情又或者是交流对话,所用语言便颇及不上汉人这般细腻而丰富多彩。
而正是这种“粗鄙无文”,使得他们在汉人看来便极为“耿直”,他们极重然诺,便是击掌为誓,亦会牢牢遵守。而在恶劣环境中与自然搏斗的他们尤其敬英雄、重英雄,对于如今己方以四打一的行为,自然亦是极瞧不惯的。
汉军阵中的苏双见了鲜卑人的行为,亦是又惊又怒,忙对郭斌道:“糟了!主公,是不是派人前去相助翼德”
止住要说话的关羽,郭斌摆摆手,道:“无妨,那可是张翼德!”
张飞见对方四将舞动着兵刃向自己冲来,眼中竟露出了兴奋莫名的光芒。他双腿夹紧马腹,只以膝盖控制马匹的行进方向,丈八蛇矛斜斜地指向下方,哇哇叫着径直向对方策马驰去。
对方四人两前两后,分别疾驰而来。待得双方接近了,那四名鲜卑将领各自舞动着手中的兵刃向张飞的行进路线上攻来。张飞久经战阵,哪里不晓得勿要身陷重围的铁律眼见便要深陷对方四骑包围中,忙以右膝示意战马,那战马跟了张飞一年多,早已与他磨合得极好了。在得了指示后,当即右腿猛力一蹬地面,身子却早已向左侧蹿出,待与对方交会时,张飞已然身处对方右侧了。
那四员鲜卑大将亦是不凡,见张飞战马改变方向,忙收回手中兵刃,以防其偷袭。这四人使得均是长大的马槊,这种沉重的长兵器讲究的是力大招沉,却又因其配重合理,而可使出许多复杂多变的招式出来。想来是鲜卑人见张飞竟可将适才使用沉重狼牙棒的鲜卑大将完虐,故派了四个使用马槊的将领出来,以应对张飞的丈八蛇矛吧。
只见临近张飞一侧的两员鲜卑大将借着马槊收回的惯性,顺势翻转手腕,向张飞刺来。虽是临时变招,于如此马速的加持之下,若是能刺中了,便是钢筋铁骨亦可带走一块皮肉下来。
双方战马行进极速,此时的张飞已然到了对方前后两骑之间,因此前面那一骑的进攻,此时是从身后袭往后脑,而后面那一支马槊,则是当胸刺来。霎时间,张飞竟亦沦至千钧一发之极险的境况。
就在双方军士将领同时屏息凝神,瞪大双眼瞧着场中之时,张飞面上却是丝毫不见慌乱。只见他先是以右手向上挥动丈八蛇矛,待将前面一将的马槊隔开之后,后面的长槊已然奔至面门。
他竟不闪不避,只以左手迅速握住丈八蛇矛杆部末端,随即双手上撑,将后面一支马槊向上隔开。待那后面鲜卑大将的马槊被弹开之后,却见丈八蛇矛竟借着适才格挡前方马槊而回弹的力道向自己面门极速而来。这一矛又快又急,又借了两人的力,哪里是能躲得开的那鲜卑将领只一愣神间,觉得颈间一凉,便见整个世界不住旋转,随即看到自己的战马驮着一具无头尸体向前驰去。
双方交战不过一个回合,张飞便又斩杀一人,另外三个鲜卑武将见到适才还生龙活虎的同袍的首级在空中打了几个旋儿,便跌落在草地上,自是又惊又怒,忙调转马头,向张飞冲杀而去。
适才还屏息凝神的双方士兵见状,轰地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只将在军前观战的骞曼瞧得面色铁青。
张飞见那三将来势极速,顾不得拾起那人的首级,挥矛便向那三将杀去。霎时间,三匹战马将张飞围住,走马灯一般不住递招,只见三柄马槊威猛如闪电,迅捷似流星,直往张飞周身要害处招呼。
便是一旁观战的郭斌,虽对张飞的勇武极有信心,亦不由得捏了把汗。他给关羽打个眼色,示意一旦有情况,立即出阵营救张飞。关羽紧了紧手中的青龙偃月刀,以轻微的点头作为回应。
张飞骤临大敌,心中却并不慌乱。只见丈八蛇矛似神龙出海,如猛虎搜山,或点或抹,或戳或刺,端是神出鬼没,厉害难当。
又斗了数合,场外的郭斌却突然对关羽道:“云长你看,翼德这一招是否便是梅花拳的‘行步’”
关羽也是满面兴奋地道:“想来便是了,没想到啊,没想到!翼德竟于阵前如此危急的时刻将梅花拳的架子运用到了蛇矛之中,真真是了不得。”
原来梅花拳法并没有固定的拳术套路,只有一套基本套路,被称为“架子”。它们在练习时,要处于静止的状态,站桩练习。而所谓的“行步”,则是在实战
第二百五十三章 塞外之战(二十一)
张飞于阵前大显神威,连斩鲜卑大将五员,生擒一员,早已使得鲜卑大军心胆俱寒,此时汉家军兵同时发起全线进攻,他们哪里能不魂飞胆丧,拔腿狂奔于是,鲜卑大军竟不理会骞曼与一众酋首的呵斥、指挥,纷纷往营中退走。
宽仅数十步的鲜卑大营哪里能容得下两万铁骑的拥挤推搡于是新的混乱便产生了,无数的鲜卑铁骑拥挤在营门处进退不得,便是骞曼和各部的酋首们亦被困在营外,动弹不得。汉家将士在郭斌与关、张二人并王越的带领下一路掩杀,鲜卑士兵狼奔豕突、惊惶失措。终于,鲜卑大营的营门在混乱中轰然倒塌,场面愈发难以控制了。
汉军阵中鼓声愈发急切,“通通通”的敲击声仿佛催命的丧钟一般,击打在鲜卑军士的心头,催促着他们尽快撤退。
骞曼见局势已然难以收拾,心灰意懒之际拔出佩剑横在颈间,便欲自刎当场,却给亲信手下拦住。他灰心丧气地道:“如今大单于生死不知,三万大军崩溃至此,我有负父汗所托,还有何面目存于世间”
那部下道:“大王子切莫灰心,汉人有句话叫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且留下有用之身,他日卷土重来,犹未可知。”
于是,骞曼在一众亲信部下的拱卫下,绕过大营,向北匆匆而去。
骞曼帅旗一跑,仿佛是在滚沸的油锅中加了一瓢冷水,鲜卑大军霎时间便炸了锅了。无论将官还是士卒,甚至连组织抵抗的心情亦欠奉,大军丢盔弃甲,或者穿营而过,或者绕过鲜卑大营,纷纷向北逃命去了。
关张二人各自率领千骑向北迅速追击,一路掩杀,郭大则带着五千大军缓缓行进,途中收慑俘虏,收缴军械,安抚逃散的鲜卑惊马,好是一番忙活。而郭斌则一面着人在鲜卑大营四周收取四散的马匹,打扫战场,一面带着苏双、王越进入鲜卑大营中收缴战利品,并点验物资。苏双虽在战场上无可施其能,于点验物资,供应后勤等一应事宜,却是手到擒来,使得郭斌亦只有在一旁干看着的份儿。
看着坐在骞曼先前大帐中,带着一大批年轻人噼里啪啦极自信地打着算盘的苏双,其心态气质仿佛换了一个人一般,与平日里温煦谦和的形象大相径庭。不仅王越张大了嘴,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便是郭斌,亦不得不长叹:“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果然每个人都有其用武之地啊!便是鸡鸣狗盗都能救人性命,更何况像张世平与苏双这样极擅长经商的专业人才了。”与此时的众人不同,来自现代的郭斌,自然不会对商人有何偏见的。
然而,要说起苏双手中的算盘,还要感谢郭斌。
在算盘出现之前,人们计算数字,筹划事情,所用的称为“算筹”。随着生产的发展,计算也越来越复杂,用小木棍进行计算受到了限制,于是人们又发明了更先进的计算工具“算盘”。
算盘究竟是何人发明的,现在无法考察,但是它的使用应该是很早的。关于算盘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据说我国当时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
在东汉数学家徐岳的《数术纪遗》中便有“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之说。北周时期的甄鸾,曾这样介绍算板:“刻板为三分,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算盘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各当一。”
可见,此时算板的使用方法,已经颇具后世算盘的雏形,至少上面一颗抵下面五颗的规则便已经有了。只是到了北宋时期,算盘的使用方法逐渐成熟后,珠算方逐渐取代了筹算,逐渐在世间普及开来。
而郭斌为了改进此时的计算方法,也为了自己的使用方便,最初便在伏龙山庄学堂中普及了阿拉伯数字以及用于简单的加减乘除算法的竖式算式,这种计算方法的改进,无疑受到了张世平与苏双的追捧。商人嘛,总是始终对新事物保持着极大的热情,更何况是这种极具实用性,大大简化了商业计算的计数和计算方法
后来,郭斌在一次与司马徽的闲谈中言及算盘,使得这位于学术上造诣极高的大宗师极感兴趣。于是,在司马徽的强烈要求下,郭斌便命人制作了几个算盘。
在郭斌上小学的时候,大概是二年级的样子,数学课上尚有珠算的课程。当然,这种课程旨在教会学生使用算盘这种“古老的”计算工具,却绝没有所谓“培养神童”的奢望。郭斌虽不学无术,在憋了几天之后,简单的加减乘除的算法虽终于给憋了出来,算盘使用的一干口诀,他却是无能为力了。
然而,即便是这样,算盘的出现,亦在阳翟县学中引起轰动。随即,这种计算工具受到了一直担任赵云副手,负责县衙中一应文书工作的徐庶
第二百五十四章 塞外之战(二十二)
早在上一辈子,郭斌便听过所谓“枪炮一响,黄金万两”的话,当然这仅限于胜利者了。
而当他看到苏双以因兴奋而颤抖的双手奉上的战利品清单时,还是忍不住心中一抽。不为别的,太多了。
大多数鲜卑人的兵刃和装备,都是不甚堪用的。然而和连手下的一万鲜卑精锐骑兵,其装备的精锐程度,比普通大汉官军的水平甚至还要高出一截来。就郭斌目前为止所见过的汉朝官军来说,单在装备上能够压他们一头的,只有京师之中拱卫天子的郎官和卫士了,便是卫戍京师的北军,与他们比起来也颇有不如。
所以,此次在甲胄和兵刃方面的收获,主要是昨日升龙谷中的一万鲜卑精锐所提供的。依照苏双的统计,单是皮甲,便达到了八千领,各种皮盔与铁盔,大约有一万具。除此之外,铁质刀剑万柄,马匹五万,其中精锐战马的数量甚至达到九千匹,多是在升龙谷中被烟火熏晕或者逃逸的战马。这些战马虽大多有伤在身,可是经过治疗后,大多可以复原。便是实在很难复原的,较之一般用于驮运货物的驽马,亦要精锐许多。
其余四万余匹中,有近一万五千匹是在升龙谷中俘获的,它们多是为鲜卑精锐骑兵们提供驮运物资的任务,因此亦随着大军进入了谷中。而剩下的两万五千余匹,则是今日上午在鲜卑大营的马厩之中俘获的。鲜卑大军虽一人三骑,可两军对阵时自然不会带着驮运物资的驽马上阵,在逃命时,多数人只顾着拍马疾奔,小命要紧,哪里来得及去马厩中牵马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