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东汉末年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潜阳

    因此,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较高,在购买工商业产品时,较之中原百姓也要痛快得多了。若非江南地区自古以来便是瘴气密布,人烟稀少,又多有茂密的丛林覆盖,更兼水网密布,不适合种植中原民众所熟悉的粟米,长江以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怕是要抛开中原一大截了。

    可即便如此,荆扬地区亦是颍川郡中产品极重要的产品倾销地,若是贸然放弃这里的生意,恐怕会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

    在会议上,众人提出的办法,也不过是断绝与南方的贸易往来,并阻断南北交通,严格控制人员交流。然而,这些办法既拙劣,又是耗费极大,况且也很不现实。就现如今的这个社会状况,哪里是能真的靠官兵就能将南北交通阻隔的若非战略要地,基本不会有官军屯驻,郭斌亦不可能费时费力地构筑一条“柏林墙”,来阻断南北往来。

    况且,若是因为封闭官方交流而导致颍川郡中生产原料腾贵,货物卖不出去而导致商家降价抛售,怕是会有无数的江南商家突破重重“藩篱”,前来颍川“淘金”。到了那时,官府所谓的封锁道路,基本便真的成了笑话了。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的时候,关于这场疫病的详细消息也渐渐传了过来。

    患病之人常常软弱无力,皮肤苍白、湿冷,或者面色发青,可能会有阵发性的上腹部剧痛。除此之外,常常会出现上吐下泻的症状,大便仿佛水一样,用不了三两日,患病之人就会很快虚脱以至于昏迷。而这几种病症循环往复,往往会导致患病之人越来越严重,最后不治而亡。

    在会上,戏志才对郭斌道:“这是江南地方的瘴气,每到此时,江南地区瘴气横行,便是当地的土人,因染上瘴气而亡的亦是所在多有。更何况自去年黄巾乱起后,中原豪族多有南下移民者,今年瘴气愈发盛行,亦是寻常。只是,只是没想到会死这么多人。”

     




第二百七十三章 青蒿
    听说郭斌为如何驱赶蚊虫而烦恼,一众手下相顾愕然。 更新最快

    郭斌瞧得不明所以,道:“哦可是哪里有问题吗”

    司马徽奇道:“所谓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时节自有插艾草的习俗,还要如何驱赶蚊虫呢”

    郭斌一头雾水地道:“哦难道插了艾草,便可驱避蚊虫吗”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便是端午节,正是一年中暑期开始的时候,蚊虫极为猖獗。端午节源于浴兰节,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在春秋之前,端午节是祛病防疫的节日,这一日里,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用来祛邪。可见,所谓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

    在郭斌重生前,家中每到端午之时也是要在门楣上挂几株艾草的,非但如此,便是院门、屋门后面墙角中,都要放上几株,便是在床铺底下,也要放上艾草。当初他亦极好奇为何要放上艾草,老辈人也只说是为了辟邪的。打扫卫生,清洁居住环境,自然能够避免细菌病毒的滋生,百病远离。在古人看来,这可不就是祛邪嘛。

    当下,只听司马徽道:“主公学究天人,于这小小民俗,却是有所不知了。艾草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其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故,只需提倡端午之俗,命各地住户、衙门、客栈、酒楼等广布艾草,便可驱赶蚊虫了。”

    郭斌大喜,只要这趋避蚊虫的方法有了着落,那么其他的便好说了。什么人和动物的粪便,只要集中处理,水源需要烧开之后再饮用,这些原本在阳翟县中通行得极顺利的习惯,想来要推行亦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因为自郭斌任阳翟县令以来,便极力推行公共厕所,现在的阳翟县中,老城区里每隔个百步左右便设有一个。而且这掏厕所的工作人人都抢着干,为什么这都是上地施肥的好东西啊!所谓“没有大粪臭,哪来五谷香。”

    当然,这公共厕所只是为了人们在离家之时上厕所方便所设,普通人家中自然会有自家的厕所,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嘛!另外,在阳翟县西城区,新建设的地区都有自家的沼气池,沼气池所需的原料,便是人与牲畜的粪便,所以在西城区中,每家每户的庭院都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便是动物粪便亦会被好好地收起来,投入沼气池中。这再没有以前粪汤横流的肮脏景象的西城区,若是评估卫生城市的话,想必能一举夺魁。

    因着西城区中沼气池建设和使用的巨大成功,整个阳翟县都掀起了建设沼气池的高 潮,便是生活在老城区中逼仄环境里的人家,也多要在政府的支持下建设自家的沼气池。因为沼气池中所产沼气既可用来烧火做饭,又可照明,而其原料不过是人人都会“出产”的粪便。况且这粪便经过沼气池中一番发酵后,用来肥田正是得用。

    因为沼气燃烧亮度极高,颍川郡中许多消息灵通的豪门富户也专门请求郭斌,支持该地建设沼气池。

    虽然在沼气池中发酵过后的粪便汤汁在肥田的时候确有奇效,可这些豪门大户哪里在乎这些他们所在乎的,是即便在夜里也能有极明亮的灯光。暗夜中的亮光是支持学子夜读的宝物,也是人类安全感的由来之一,更是像醉仙楼这种财力极雄厚的酒楼客栈招徕顾客的一大利器。因此,随着沼气灯的发明,阳翟的夜景便开始有了后世的一点样子。当然,因为此时玻璃并未被发明出来,郭斌亦没有功夫搞那个玩意儿,沼气灯的灯罩便一直用着极轻薄的鲁缟。

    后来便有书生单写阳翟县夜里遍布沼气灯的景象,所谓“煌煌似星辰,皎皎如明月。”

    又说什么“指摘星辰”,所描绘的便是阳翟县里星星点点的沼气灯光。

    不过,郭斌接下来的话,便令会上众人震惊了。

    “既然预防蚊虫的方法有了,下面便研究一下,如何治疗瘴气所生疟疾。”

    荀彧惊道:“主公,这瘴气是南方密林之中古已有之的毒气,我等又非岐黄名家,哪里有治疗瘴气的法子”

    还是荀彧跟着郭斌的时间虽然不短,接触时间却毕竟有限,戏志才或郭嘉便绝不会问出这样的话。因为他们太了解郭斌了,看他如今这贼忒兮兮的笑容,虽不晓得题从何解,二人却晓得,郭斌定然是胸有成竹。每当这个时候,他们总是会一言不发,甚至顾左右而言他,非得逼着郭斌憋不住了,自己说出来。

    果然,只见郭斌神秘一笑,道:“我知道特效药啊!”

    听了郭斌这话,便是心中有数的戏志才与郭嘉二人,亦是惊得从坐榻上站了起来。司马徽更是激动地面现潮红,一双满是墨迹的手,甚至因激动而抖个不停。便是董杏儿,都惊得娇呼出声。只有



第二百七十五章 封赏
    声势浩大的端午节运动以席卷之势在整个颍川郡内发展开来,无论是酒楼、客栈,还是商家、店铺,又或者是普通人家,都纷纷悬挂起了驱除蚊虫的艾草。 更新最快除此之外,各家各户洒扫庭除,饮雄黄酒,撒石灰水,激浊除腐,杀菌防病,整个颍川郡中便是石灰的使用量亦是一时大增。

    另外,对于从南方疫区前来的商旅,无论是人还是牲畜,都被严密监控起来,其粪便和一应吃穿用度都格外小心。待过几日瞧着没有发病,方会解除其禁足的规定。众人虽对这些规矩的来龙去脉不甚了了,可既然是官府定下的,自然只有老老实实遵从的。

    然而,对于青蒿能够治疗疟疾的事情,颍川郡官方却始终未曾传出消息来,反倒是颍川民间有青蒿能够治疗江南瘴气的传言流行开来。自此以后,将切碎的青蒿掺入糯米之中,捏成团子蒸熟了食用,竟亦逐渐成了颍川一带的名吃。

    对于青蒿于疟疾有奇效的消息,如何放出来,是经过颍川郡上层认真商议,仔细斟酌之后做出的决定。郭斌屡立大功,在朝中风头极盛,于匈奴乃至鲜卑部中的表现,甚至连剿灭黄巾之乱有功的皇甫嵩都仿佛被压了一头。然而,郭斌虽深得天子信任,可为官之道毕竟还是要和光同尘为上,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出太多的风头殊无益处。

    若是如今刚刚回到颍川,便爆出郭斌找到了治疗疟疾的法子,那风头可就出得太大了。能够治疗瘴气的特效药,对于江南民众虽是极大的恩德,对于朝廷开发江南地区,乃至远征南蛮,都有极大用处,甚至郭斌想到对于日后孙吴的立国和蜀汉的立国都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当然,如今经过郭斌的这一番搅和,局势如何走尚极难断定)。可是,由谁提出来,怎么提出来,却还是一件极费思量的事情。

    若是由颍川官方或者是以郭斌本人的名义提出来,朝廷自然会给郭斌极重的封赏,会大大地表彰他,然而除了给他颁两个大红花之外,天子是绝不可能给他实质性好处的。可是若郭斌真的贪了这一点儿虚名,那他收获的更多的,将是朝廷和天子的猜忌。

    这种惠及万民的福祉,自然应当由天子提出来,让万民都来感谢天子,这才是封建时代的政治逻辑。而若是由一个臣子乃至草野之人提出的话,那就成了罪名,往轻了说,叫图谋不轨,往重了说,叫蓄谋篡逆,因为这是挑战天子权威的行为,无论在道理上是对是错,这都是政治 路线上的错误。

    此时的郭斌,贵为颍川郡守,位高权重,若是再如此收揽人心,那无论天子多么信重你,都会生出忌惮之心。让天子生出忌惮之心,其结果自然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例子,国朝屡见不鲜,历史上有名的,便有窦宪、邓骘、梁冀等曾经权倾朝野的外戚。

    而若郭斌只是一个混迹江湖的平民老百姓,这名声则会助他成为张角、于吉之流的江湖大豪,蛊惑人心的大帽子就是给你准备的。

    因此,经过多轮磋商,郭斌决定这一点儿虚名自己还是不要的好,只要能够造福天下百姓、使颍川平安渡过这场危机便成了呗。就这样,如此原本可以获得天下人望的大功劳,便给郭斌放弃了,转而以民间土方乃至地方特产的形式流行世间,这样便不会太过扎眼了。

    可一干了解内情的人,则都为郭斌的高风亮节感叹不已。说句实话,这样的大事情,无论放在谁的身上,都需得好好思量。人活在世上不就是为了名利二字吗郭斌这是为了天下人之大利,而弃一人之小利,令手下一众文武感触颇深。

    荀彧曾对戏志才说过:“天下人望,世间好评,主公竟弃如敝屣,丝毫瞧不在眼中,实在是令我等佩服。其胸怀气度,肚量器宇,直可与日月争辉。人生得主公若此,可为天下百姓做一二件力所能及之事,夫复何求”

    就如此,这一场足以威胁到整个颍川郡生死存亡的瘟疫,便被不声不响地解除了。而就在郡中一众文武为了这事儿忙得焦头烂额之际,天子封赏的诏书也下来了。

    “策曰:颍川郡守郭斌者,奉旨出塞,平灭鲜卑大单于和连南侵之妄念,斩杀和连于阵前,击退鲜卑大军五万,忠信勇猛,智略非常。特拜为破鲜卑中郎将,增食邑千户,卫队增至两千人,特许其可开帐设府,赏所获神驹乌骓,依旧担任颍川郡守。另,越骑营军司马关羽,阵斩和连,勇略过人,拜为汉寿亭侯,仍留在郭斌军前效命。其余军将,各依战功行赏。”

    击退五万鲜卑大军的功劳,自是极大的,而阵斩一族酋首的事情,更是从所未闻。因此,朝廷对郭斌的封赏,算得上是抠门儿了。或是为了弥补他,朝廷将郭斌原本献给天子的乌骓宝马又赐下来给了郭斌,并给了他开帐设府的权



第二百七十六章 官职
    自从郭斌出仕后,天子便屡有封赏,如今以区区颍川太守之位而得开帐设府之权,可以任命幕中属官,可谓天子的极大恩典了。

    郭斌既然被擢升为颍川郡守,手下的一干属吏自然便需要设置完全了。这既是为了使得各人分工明确,权责统一,提高整个颍川郡政府各部门的工作效率,更是为了提拔亲信,酬赏功劳。

    人类从来都是社会动物,总需要社会地位,也总会期盼与其劳动、付出与才能相匹配的回报,没有人会为了理想白白为你做事。理想只可作为众人共同追求的远大目标,却不可能成为填饱肚子的东西。

    后世那些要求员工多干活,少拿工资的公司,所谓为了公司的理念和员工们共同的“理想”而拒绝发给员工加班费的企业,不值得员工为其效力,亦不会留住真正有能力、有理想的员工。若是连与你共同奋斗的兄弟的基本利益都克扣掉,那么这些理想的价值何在难道你的理想真的是一文不值吗又还有谁肯做你的兄弟说白了,这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杀熟。

    郭斌深知用利益收买人的劳动力,用感情收买人的忠心的道理。因此在保证身为上位者的绝对权威的同时,郭斌亦会与属下的文武官员或普通士兵、百姓言笑不拘,而在合适的时候,也会以利益收买人心。

    如今,回到颍川已经有一个多月了,通过一番实地调查和对这一年来情报工作的整理和分析,郭斌对于颍川郡中的基本情况也有了全面的了解。最重要的是,通过戏志才的情报部门对手下各人的考察,郭斌对于众人的表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是时候任命郡守府属官了。经过郭斌与戏志才的反复研磨,颍川郡守府中新的领导班子终于定了下来。

    在郡一级,与县中的职务构成是基本相同的。

    一郡的长官称为太守,又叫做郡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主管一地的行政,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而郡守同时还会有一文一武两个官员作为其辅贰。

    文的称为郡丞,在边郡的话,被称为长史,是郡守在处理政务上的主要助手;武的称为都尉,掌管一郡的军事。郡守的这两个主要副手,与县一级的县丞与县尉一样,都是由中央任命的。

    郡丞一职,自秦朝设立后,其职权的范围基本没有大的变动,而都尉则发展为一个庞大的都尉体系。自秦设立郡尉一职后,因为战争的需要,楚汉之际又出现了骑都尉,至刘邦立国后,都尉的含义便不断扩大,又先后出现部都尉,农都尉,属国都尉,水衡都尉,奉车都尉,驸马都尉等等,主要的官阶品秩在比二千石。

    东汉时代,都尉的地位不断下降,光武帝建武六年,在内地郡国取消都试,省略都尉,其职由太守兼任,只在边郡继续保持都尉及属国都尉。当然,在出现造反等紧急而极端的情况时,朝廷会临时设立都尉一职,事了则罢。在出现中二千石的品秩下,比二千石的都尉实际上已经降了半级。

    都尉一职的削减乃至逐渐消失,实际上是中央政府压缩地方军事权力,将军队收归中央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

    郡都尉本为郡守副贰,侧重在军事方面协助太守,但由于边郡的军事防务太重,往往需要把边郡划分成若干个防区,因而仅靠郡都尉一人是不行的,所以许多边郡都在不同的防区设置部都尉,类似于近世的军分区司令,这就在客观上形成了一个个地方军阀。

    而都试,则是汉代各郡中每年举行一次的军事演习。汉代平民中年满二十三岁的男子,都要在郡中服役一年,充当材官、骑士,并接受诸如射御、骑驰、战阵等方面的训练,都试即是对他们作战能力的一种考核和检验。都试由郡守主持,都尉及各县的令、长、丞、尉也都要参加,而都试在举行时陈设斧钺旗鼓,仪式极为隆重。

    汉代通过都试以加强地方武备,但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郡守在军事上权力过大的现象。而这种地方权力过大的问题,虽确实可以加强地方治安,防止农民起来反抗政府,却无疑会给中央集权带来极大的不便。新莽时东郡太守翟义﹐利用都试之机,纠集一郡的兵马反对王莽;光武帝刘秀在举事前,亦曾谋划乘南阳郡都试而劫夺一郡的士众。

    因此,在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为了削弱地方军事力量,在裁减都尉的同时亦取消了都试制度,后来也一直未曾恢复。对于这种自己曾经想要或确实钻过的空子,当事人最是了解其中的制度漏洞,因此刘秀废除都试制度也是人之常情。就好像曾任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深知这一掌管天子亲卫,总额左右卫将军、符宝郎、宿直将军、左右振肃等官的亲卫武将的弊端,在其登基后便将这一官职直接废除了。

    对于颍川郡中郡丞的人选,郭斌早已拟定,并通过大将军何进定了下来,便由一直在阳翟县丞位上的徐庶担任。徐庶一直担任阳翟县丞的职务,将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几乎就成了阳翟县的大管家。便是在黄巾之乱最激烈的时间里,阳翟县经济仍是保持了极快的发展速度,他与赵云一文一武的搭配,使得阳翟县稳如泰山,这也是郭斌能够安心带兵南征北战的根本原因。

    况且,当初徐庶担任阳翟县丞的职位,亦是经过中央政府批准的,由他随着郭斌到颍川郡丞的位子上,也是迅速稳定颍川郡黄巾之乱后的政治局势,安抚郭斌的重要手段。郭斌身为天子的亲信,这点儿特权还是争取得来的。

    &nbs



第二百七十七章 颍川官场
    身为颍川郡守,除了一文一武两个主要助手之外,郭斌还有一众僚属,为他参赞政务。在古代,无论是县令还是郡守,乃至后来的道台等掌印官员,一般都有自己的幕僚团队,到了清朝,最不济的都要雇佣一个师爷,为自己拾遗补缺,甚至包揽日常庶务。这些幕僚主要的职责便是辅助政务或是军事,甚至许多正官不方便出头的事情,都可以交给幕僚去做。在很大程度上,幕僚团队是否优秀,决定了恩主正官的政绩。
1...7576777879...1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