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末召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秋风知了

    怎么打?左慈没想到张辽竟然提前准备的这么充分,不由问了句。

    张辽点了一句:你还记得我刚才询问过宋超,有多少人逃脱?

    左慈道:他说的是十多人吧啊?难道那些逃兵是你小子暗中让他们放走的?

    张辽笑而不语,只是抱拳向高顺道:高兄,此次有劳了,待凯旋而归,必然犒劳诸位兄弟。

    张司马客气了。高顺恭敬抱拳:此战由你指挥,但有命令,下达便是,高顺必然全力以赴。

    夜色寂静,明月西斜,辉光洒照河阳城,此时已是后半夜,河阳城除了城楼上火把隐隐,城内一片寂静与漆黑。

    河阳城只是河内郡辖下一个县城,并不是治所,河内郡的治所是怀县。但自河内太守王匡随袁绍起兵后,因河阳县正对雒阳小平津关和孟津关,为了防范董卓来攻,王匡便驻进了河阳县,而袁绍则在河阳县紧邻的温县。

    此时河阳县府,王匡还在沉睡之中,忽然有亲信来报:董卓军队夜袭青风岭渡口!




第八十章 奔袭
    董卓夜袭青风岭渡口?!

    王匡霎时间睡意全无,一下子爬起来,披头散发的急匆匆赶向县府大堂,心中犹自有些不信。

    到了大堂里见了几个凄凄惨惨逃回来报信的士兵,其中竟然还有两个是王匡认识的,正是白日里派往青风岭渡口驻扎的守军!

    王匡才一下子确信了董卓夜袭的消息!

    怎么办?!王匡一下子有些懵了!

    要知道,当初无论是袁绍麾下的几个谋士还是他们几个诸侯,都一致认为董卓如今四面楚歌,兵力捉襟见肘,绝不会主动开战,唯有先谨守雒阳八关,扫平白波安抚关中和朝堂,至少还有数月时间,何况朝内还有郑泰伍琼周毖等大臣暗中援助,阻止董卓出兵。

    此次董卓在平阴和孟津大张旗鼓,他们都认为是虚张声势,分开兵马也只是以防万一,谁能料到董卓会发动突袭?

    王匡一时心乱如麻,直到身边郡丞提醒他,他才回过神来,急忙吩咐:速速去请崔使君来。

    他口中的崔使君是西河太守崔钧,乃河北名士,出身博陵崔氏,乃原太尉崔烈之子,颇有谋略,为王匡所敬重。

    不多时,一身文士服头着缣巾的河太守崔钧快步而来。

    王匡急忙说了青风岭渡口的情况,崔钧脸色一下子凝重起来,又询问了一些细节,沉声道:渡口未动而后方遭劫,此必是迂回突袭,况董卓的羌胡兵作战一向凶猛,青风岭渡口危矣。

    王匡一下子急了,他最近一直在招兵,但直到如今手下也只有四千八百多兵马,而青风岭渡口就有三千多,一旦那三千人全军覆没,他的实力就去了大半,哪还有资本作为一路诸侯!

    不行!一定要派兵增援!王匡断然道。

    崔钧摇头道:公节慎重。

    王匡沉声道:如今董贼主力都在河东与白波作战,雒阳留的不过是收编的人马,战力不强,便是突袭,吾布置在渡口的三千兵马也并非没有抵抗之力,韩浩一向谨慎勇敢,何况还有一千凶悍的黑山贼,董卓没那么容易得手,此时必然还在鏖战,只要速速派援军过去,事有可为。

    这崔钧也迟疑起来,王匡的话不是没有道理,他虽然感到有些不对,但也说不出什么。

    而且青风岭渡口位置确实很重要,一旦被破了,河阳城也就危险了。

    就在他迟疑之时,王匡已经着急下令:速速命方悦带一千兵马连夜赶赴青风岭渡口增援!

    崔钧叮嘱了一声:沿途一定要小心,以防董贼伏兵。

    王匡摆手道:无妨,东面河阳津有袁车骑大军在,董卓岂能分出如此多兵马埋伏,料想突袭青风岭渡口的兵马不超过三千,便是有埋伏,也在临近青风岭渡口一带,吾命方悦小心便是。

    崔钧道:调出一千兵马,如今河阳城只余下一千多兵马,防御空虚,可向袁本初先借些兵马来守卫河阳城。

    正该如此!王匡一拍手:天明之后,吾便派人去见袁车骑。

    王匡和崔钧对董卓能派出突袭青峰岭渡口的兵力估计没有错,就是三千左右,再多了如今董卓也确实派不出。

    而且因为雒阳有内线,关东诸侯对董卓麾下各路中郎将和校尉的行踪和防守地点都有掌控,对小平津他们自然也有了解,一个外放的文士做都尉,不值一提,他们更多的关注的是孟津的胡轸。

    至于张辽,这个二十岁出头的军司马,他们完全没有在意。

    但无论是王匡还是崔钧都没料到,就是这个籍籍无名的军司马,年纪轻轻的小子,居然带着三千人,连夜突袭,在一个时辰内解决了青风岭渡口战役,并毫不停顿,闪电般的连夜扑向河阳城!

    其果决胆大程度,令人不可置信。

    王匡派往增援青峰岭渡口的方悦刚出城不到八里,就被张辽带兵伏击!

    当初董璜给了张辽二百把强弓,张辽没有浪费,从军中抽调懂得射术的士兵,凑齐了二百弓箭手,一百归在精通射术的杨汉手下,另一百则由张辽亲自统领。

    此次伏击,杨汉在北,张辽在南,王方麾下的五百羌胡兵由赵武率领,在西,高顺则率五百人在东,断后。

    在匆忙赶路的方悦与一千援兵进入埋伏圈后,杨汉的麾下的一百弓箭兵和张辽亲领的一百弓箭兵首先发动袭击,随后高顺的五百并州兵和原本王方手下的五百羌胡兵东西夹击。

    这一千援兵在沉睡中被唤醒,肢体都还没恢复过来,睡意朦胧,正是状态最差的时候,猝不及防之下哪能抵抗,几乎是瞬息之间就大举溃败!

    看着此地战局已定,张辽彻底疯狂了一把!

    他留下五百羌胡兵归高顺指挥,让高顺负责这里的伏击,他则与赵武和杨汉脱离出来,先命杨汉带十几个人扮作河内兵再次去河阳城求援,只说方悦在途中遇到五百贼人袭击,短时间内不能取胜,怕误了增援大事。

    与此同时,张辽又命赵武带了四百人在距离河阳城三四里处埋伏,他则带了五十多精锐疾奔河阳城!

    左慈已经去打探了河阳城的情况,河阳城只是一个县城,因东汉安定一百多年,河阳城又在内地,没有建立军事防御体系,原本的城池早已破旧不堪,又因河阳城东西各有青风岭渡口和河阳津作为防线,王匡起兵后,对河阳城也只是略作修复,如今的城墙多处有残缺,高度也不过丈许,除了城门外,其他地方也只有两砖之厚。

    张辽得知这个情况后,哪还会客气。

    河阳城内,王匡接到杨汉等河内人的求援,这就是张辽的高明之处,因为之前刚有过一次求援,虚虚实实,早已失去方寸的王方不宜有诈,听说只有五百贼人,也不慌乱,又派出五百人出去支援。

    这五百援兵出城三四里,便被赵武埋伏,带路的杨汉更是突然袭击刺杀了将领,五百援兵大乱,很快被赵武等人击溃。

    此处已经极为接近河阳城,河阳城中的守军听到了隐隐传来的厮杀声,不由惊疑不定,又报知王匡。

    一夜之间,张辽以已经结束的青风岭渡口战役,虚实相间,围点诱援,闪电般的发起一波又一波的伏击,一步步逼近河阳城,让手下一众士兵兴奋之极,丝毫不感到疲累。

    而河内太守王匡却彻底懵了,一夜之间,不知不觉,他手下的兵马已经只剩下三百人!而那不知情况的战斗已经逼近了河阳城。

    王匡慌忙之下又叫来崔钧商议,而崔钧此时也听到了厮杀声,发觉情况不对,急匆匆赶来,一听王匡叙述情况,立时顿足不已,知道王匡中了围点打援之计了。

    回过神来,他也有些发懵,如今的河阳城算上王匡的三百士兵和他手下的五百多士兵,也只有八百人,一旦敌人来攻,哪还守得住?



第八十一章 坑了谁来?
    就在河阳城内王匡慌成一团之时,张辽却已经到了城内。

    张辽选择进城的方法简单直接粗暴!

    在明月西沉天际,黎明前最黑暗的一刻,他带着赵武等精锐绕过西城门,来到城南中段一处城墙新修葺之处,以张辽的力气加上数十人发力一推,轰的一声,那处新修葺的城墙便倒了下去

    城内守兵大多都驻扎在县府周围和东西两座城门附近,还没人注意这边,他们迅速进城,隐在小巷里坊之间。

    张辽看了看左慈:元放,立即寻找王匡的行踪,他可在县府?

    左慈嘿嘿笑道:自然是在的,怎么?要抓了这厮向董卓邀功?这可是大功一件,以一千士兵突袭河阳城,诱敌设伏,围点打援,活捉王匡,你小子可要名扬天下了!

    张辽哼道:狡兔死,走狗烹,抓他做什么,关东诸侯还是留着最好。

    左慈一愣:不抓王匡,你找他做什么?

    嘿嘿,自然是有妙用。黑夜中,张辽眼中闪动着压抑不住的兴奋之色,与他先前发布命令时的沉着镇定大相径庭。

    左慈一看张辽这神色,便知道这小子在打着什么坏心眼,一时之间好奇之极,急忙旁敲侧击。

    河阳县府,崔钧与王匡很快察觉情况不妙,尤其是崔钧,一向警觉,否则也不会从白波军的贼窝里逃出来,他当即说服王匡,决定一起跑路,先去投奔袁绍,然后再让袁绍派兵夺回河阳。

    王匡虽然心痛手下那么多派出去的兵马,但也无可奈何。

    二人商定之后,崔钧正要离开去整顿手下的五六百兵马,突然县府外一阵嘈杂,又陡然响起喊杀声和惨叫声,转眼便到了县府院中,近在咫尺。

    一个士兵匆匆进来:使君,大事不好,贼兵要打进来了!

    王匡和崔钧脸色一下子变得苍白,彼此对视了一眼,只看到苦涩,他们两个都是起兵的太守,代表着关东两路诸侯,一旦落到董卓手里,那下场必然是极为可怕的。

    再去打探!王匡将那士兵打发出去,焦急的徘徊了两步,咬牙道:董卓狠戾残暴,若是你我二人落入董贼手中,必然生不如死,如今情况不妙,反不如自我了断,免得收折磨!

    崔钧长叹一声,落到如此境况,他纵然再有智计,也乏回天之力。

    就在这时,又有一个浑身浴血看不清面目的士兵冲了进来:二位使君,贼兵要杀进来了,快进内堂躲避!

    他声音沙哑,显然是刚经历过一场厮杀。

    无用,无用。崔钧摇头道:事已至此,躲进去也无用。

    那士兵忙低声道:二位使君,小人已让人在外面呼喊,只说二位使君逃往袁车骑大营了,不少贼兵已经赶了过去,二位使君还是藏匿起来,想必贼人多半不会细细搜查。

    此时,这士兵一口沙哑的河内话听在王匡和崔钧的耳中,竟然是分外悦耳!

    王匡大喜,拉着崔钧,又朝这士兵道:快快一同去躲起来。

    二位使君自去隐匿便是!这士兵目光炯炯,大义凛然的道:小人出去阻挡贼兵片刻。说罢转身大步离去。

    好!真义士也!王匡忍不住赞了句,沉声问道:敢问义士姓名?来日可寻吾,吾必有重用!

    那士兵身子一顿,沙哑的声音传来:使君可以唤我雷锋。

    噗通!外面屋檐上掉下来一个黑影,发出旺呜一声惨叫。

    那士兵耳中传来无耻的骂声。

    王匡和崔钧却什么也顾不得,一旦有了求生的希望,二人谁也不再提舍生取义之事,慌忙进了里屋,又想要躲往后院,却听后院也传来喊杀声。

    前院的厮杀声也越来越响,越来越近,显然是贼兵占了上风,

    二人无奈之下,只能躲进里屋,期待着贼兵不会搜索进来,正在紧张之时,突然听到前厅门砰的一下被撞开,随即是两个脚步声进来,屋里传来翻寻的声音。

    一个粗豪的声音突然大声道:司马,这一仗打得真是痛快啊!哈哈!一夜之间突袭青风岭渡口,又攻破了河阳城,若是再捉了王匡和崔钧两个贼头,司马之名必然传遍天下,董公定会大大嘉奖和重用司马的。

    王匡和崔钧躲在里面,被这个大嗓门吓了一跳,又听到这声音喊他们贼头,气得脸色发黑,却是不敢动弹。

    你这个家伙倒是会想。一个清朗的笑了一声,又一拳捶在柱子上,很是遗憾的道:可惜跑了王匡和崔钧,这功劳便去了大半,不过是击溃了五千敌兵而已。

    先前那粗豪的声音又道:司马,那两个贼头想必逃得不远,不如俺带人去把他们抓回来!

    这个那清朗的声音迟疑了下,道:算了吧,昨夜一战击溃了王匡的五千兵马,我们的目标已经完成,不能捞过了界。

    什么捞过界?那粗豪的声音充满不解。

    清朗的声音沉吟了下,道:其实我们此战的目的只是吸引河内贼兵的注意力,是为孟津的进攻打掩护,如今我们的战果已经出乎意料,可是损失也不小,实在无力再战了,必须回小平津休养生息一番,以防贼寇反扑。

    什么!俺们出生入死,竟然是为胡轸打掩护?那粗豪的声音充满愤怒。

    与此同时,里屋藏匿的王匡和崔钧也不由睁大了眼睛,两颗心砰砰直跳,他们似乎无意间听到了不得了的军事机密!

    不错。清朗的声音有些无奈:关东贼寇十数万,王匡五千人马实在不算什么,袁绍既是关东贼寇的盟主,又拥兵近两万,逼近孟津,对雒阳威胁最大,所以袁绍才是相国的主要目标,孟津与河对面的河阳津才是主战场,而我们只是前期骚扰,吸引贼兵注意力而已。

    啊!啊!这太不公平了!粗豪声音大叫着,愤怒的踢打着厅内的家具,吓得屋里的二人屏息凝气,只怕让外面二人听到,如今他们听到如此紧急的秘密,更是有了必须活下去的理由。



第八十二章 回兵
    须臾,外面脚步声离去,厮杀声也渐渐远去,王匡和崔钧二人这才喘了口气,二人对视了一眼,崔钧神色凝重,王匡却是若有所思。

    公节,必须速速将此机密报知袁本初。崔钧沉声道:本初乃盟主,若他出事,关东群雄必然成为天下笑柄。

    王匡却有些失神,听崔钧一说,不但没有应和他,反而大喊一声:我知道他是谁了!

    嘘!崔钧忙阻止他大喊,又问了句:不知公节想到了什么?

    王匡面色几度变换,咬牙道:我知道刚才那进来的司马是何人了。

    崔钧一怔:王匡认得他?

    不错!王匡咬牙道:他是张辽,刚满二十岁,出身卑微,孺子一个,原本是大将军府的一个军侯,当初与吾一道被大将军派出募兵,没想到他居然投靠了董卓!

    崔钧动容道:他才二十岁,能一夜之间奔袭三四十里,接连突袭青风岭渡口与河阳城,击溃五千兵马,此人领兵作战之能当真可畏,可惜如此英才,却归了董贼。
1...3031323334...3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