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略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南宫草堂
临走之时,仲逸又特意向刘三叮嘱道:此次事关重大,若是办好了知县大人重重有赏,若是办砸了,自己将衣服扒了吊在城门洞上。
刘三脸上立刻挤出一阵笑容:“樊大人、仲先生尽管放心,小的就是豁出这条小命,也不会放过一个可疑之人”。
刘三是什么人当了这么多年的守门差事,单说这熟门熟路和那一双过目不忘的眼睛就无人能比。
眼下这档口,知县下了严令,仲先生的厉害他早就领教过了,若是再办不好,他还是那个众人口中的“三哥”吗
与此同时,樊文予命沈尘秘密挑选二十名精明能干的差役候在县衙,随时待命。
时节马上临近春节,城门闹剧之后,人们慢慢恢复了原来的节奏,大街小巷处满是节日来临之际的喜庆与祝福。
其他州县依旧在一片鸡犬不宁的鹤戾声中度过,惊慌与恐惧远远盖过了节日的喜庆。
而对蠡县城的百姓来说,这搜捕流寇之事似乎要淡忘了,眼下的日子才是最当紧的。
&
第58章 收网(下)
寒风卷地、晚霞连连,长夜漫漫,却是喜庆不断。鞭炮声起,团团焰火,窗户大门对联贴的工工整整,民间习俗:红红火火、驱魔赶鬼。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饭桌上摆满各式菜肴,普通家户难得一次酒肉管够,富裕家户虽不缺吃食,但今日不同以往,单说这喜庆之氛围,是多少银子也买不回来的。
城门的守卫头领刘三已命人悄悄关上城门,这次他们特意加了三根门栓,里里外外加了暗哨,不知什么何时起,城墙的守卫比往日里多了三倍。
这一切对于正围在饭桌火炉边的人们来说,似乎与他们无关。
县衙中,一队百人的兵马排成一个方队,这是布政使吴绍然去过都司之后,直隶都司通过保定卫司秘密派到蠡县的军士。
一路之上他们身着县衙差服,由一名百户带队,扮作在各村执行搜捕差事,到蠡县后换回之前的兵器、铁甲。
此刻,樊文予正意气风发的站在县衙的大院里,他一身官服官靴,乌纱戴的端端正正,灯光下难以掩饰脸上的兴奋之色。
倭寇出现,樊知县的“病”立马就好了。
百户为六品,但依布政司和都司的部署,在此次差事中,他须要受樊文予这个七品知县的节制。
“陈百户,本县已命沈捕头带人将客栈围起,十个人全在里边,只是每两人一间屋,分开住的”,樊文予用略带商量的口气对这位六品百户说道:“弟兄们现在就出发”。
陈姓百户身材魁梧,声如洪钟,此刻他满脸不屑道:“樊知县尽管放心,对付十个倭贼,何须这般谨慎”。
樊文予笑道:“那是,那是,百户与诸位弟兄当然英武无敌,这次就全拜托大家了”。
临到衙门口时,樊文予见仲逸站在那里,似乎是专门在等他。
仲逸将他叫到一旁,低声道“樊兄,我先回趟家,本来答应除夕夜陪洛儿的,有卫司的人马,自无意外,千万不要伤及无辜外来客商啊”。
樊文予爽朗的笑道:“贤弟啊,此乃你大婚以来初个春节,此次抓捕你居头功,现有卫司陈百户来,你回去便是”。
运来客栈门口,沈尘早已候在那里,看到樊文予后,他急忙上前禀道:“樊知县,都看仔细了,十人全在楼上客房,弟兄们假装例行搜查,其他人皆已疏散,此刻客栈里里外外都是咱们的人”。
樊文予抬头望望楼上,初次部署此等差事,尽管表面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但他内心还是隐隐有些不安道:“如此甚好,甚好,不过一切要听陈百户差遣”。
……
告别樊文予后,仲逸匆匆回到小院中,宋洛儿刚要将备好的年夜饭端上来,他却摆摆手:“衙门还有公务,不用等我了”。
丫鬟桂儿已回乡下与家人团聚,此刻房中只剩他们三人。
仲逸急忙走到仲姝身边,对她附耳几句,片刻之后,仲姝立刻回到自己房间。
一盏茶的功夫,一个黑衣人便出现在宋洛儿的面前。
“阿姐你这是”,尽管对仲逸的身世早已知晓,但此刻宋洛儿还是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
“仲郎,洛儿也想与你们同去”,一阵惊讶之后,宋洛儿竟然说了这样一句话。
仲逸一脸惊愕,无奈将她扶到木椅之上,微微笑道:“洛儿,你平日里喜好读书,可曾见过那本书中有大家闺秀随黑衣人追捕倭贼的桥段”。
临走之时,仲逸对宋洛儿说道:“娘子莫怪,我们很快便回来,咱们的年夜饭绝不会过了辰时”。
邹家运来客栈,四周皆是同样高度的店铺,只因除夕之夜周围的店铺全天歇业,如此一来,既为抓捕提供了便利,但无形中也增加了不确定的因素。
客栈对面一处隐蔽的屋檐下,一双眼睛正紧紧的盯着对面的一举一动,因为蒙面的缘故,仲姝这一次总算是不要再用易容术了。
“弟兄们,都给老子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这帮倭贼就在里边,在咱们自己的地盘,怎么说也不能便宜了这帮畜生”,陈百户亲自参与过剿灭倭贼之战,只是这次都司严令:尽可能抓活的。
尽可能抓活的陈百户此刻多么的不愿意执行这道命令,对于他来说,能一刀毙命才是最痛快的。
片刻之后,众人在陈百户的带领下慢慢逼进客房。
……
“快,你们几个去那边”,樊文予见二楼破窗而出的两个身影,急忙命人追上前去。
“尽可能抓活的”,只听轻轻这么一句,仲姝便略过屋檐,顺着人影的方向飘去。虽无仲逸那燕子三沾水、蜻蜓频点头般出神入化,但有这栉比鳞次房屋的依托--------足够了。
街上灯火通明,除夕之夜讲究彻夜亮灯,陈百户带着一帮人立刻追了过去,但终究还是不见了鬼影。
自从下山后,仲姝还从未真正试过这一身功夫,此次面对是倭贼,也算是习武之人的大幸了。
城南一处废弃的破砖烂瓦堆里,两个狼狈的身影终于在一阵气喘吁吁声中停了下来。
二人叽里呱啦乱说一通,大体意思就是:他们十人奉命蛰伏下来,此刻就他们二人使轻功逃了出来,身上还带着数张画着各州府地形、人口分布的图纸,该如何是好
一番商量之后,终于有了结果:其中一人攀越城墙引开守卫,另外一人伺机而出。
然而,倭国的算盘在大明这块土地上能好使吗
微微的灯光下,突入其来的寒风伴随着一个身影快速袭来,速度之快,二人还未来得及反应
第59章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上)
“倭寇”一词由来已久。此源于对倭国(日本)海盗、贼寇的泛称,起初他们主要在沿海一带祸患,包括走私、掠夺等。后来愈演愈烈,手脚渗透到诸多领域,影响之大、危害甚巨,成为一颗久烂不掉的毒瘤。
此次蠡县所抓捕的六名蛰伏而居的倭贼,便是这这烂疮下的浓水:虽已流出,但毒性未解。
仲逸思虑良久,最后还是坚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六人不同于普通贼寇,他们精通大明话,沟通自然不是问题,若是加以诱导,必能为我所用。
樊文予已将所搜查的书信、图纸整理封存,布政司来蠡县提人之时便可一同带去,相信很快就可到朝廷。
若说此事,不得不提仲姝:若没有她当初出神入化的剑术,恐怕这些东西早就被销毁了。
早饭过后,仲逸匆匆回到县衙,见过樊文予之后便直奔牢房而去,沈尘早就候在那里,看来这小子还挺守时的。
沈尘将他拉到僻静之处,低声道:“仲先生,这些畜生连屁都不放半个,你看这事怎么办吧”。
仲逸环视四周一番,却一脸轻松道:“这有何难直接杀掉一两个不就行了吗。
沈尘一脸愕然:“好不容易抓到,布政司严令要尽可能留活口,如何杀得”。
“沈大哥莫激动,我是说笑的,这帮人既敢千里迢迢来我大明,想必也不惧生死,杀人不解决问题”,仲逸若有所思道:“听说过切腹自尽没”。
切腹沈尘瞪大了眼珠子:“他们切腹不会吧若果真那样,早就切了,何故要等到现在”。
末了,这位捕头判断道:“定是这些人放不下他们家中妻儿老小吧”。
仲逸笑道:“亏你想的出来,这些贼子但凡有那点人情味,还会做这种事吗他们应是还有未完成之事,不敢死去……”。
如同屡屡猜不出谜底之人,沈尘使劲的转到着自己的脑袋,片刻之后终于开口道:“他们未尽事宜定是要将这些书信图纸送出去”。
之后,他再次点点头,自言自语道:“一定是这样的,我说的没错吧”。
“哎,怎么说你呢”,仲逸摇摇头,如同沈尘若有所思般模样:“这些东西早就被我们搜到了,他们既来蠡县冒这个险,必定早有防备,有些东西或许根本不会带在身上”。
沈尘越是不解,却依旧一副不善示弱道:“那先生有何主意”。
拍拍身上的灰尘,仲逸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这就要看你沈捕头有没有这个胆子了”。
二人立刻一番窃窃私语,片刻之后沈尘紧皱的双眉终于缓缓展开,最后竟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几声后,沈尘竟突然收住笑容,速度之快,超乎想象,而后便是一本正经道:“此事,是不是应禀告樊知县”。
仲逸也装作一本正经道:“那还要说方才我也向樊知县说明此事,他默许了”。
看着沈尘依旧一脸不解,仲逸拍怕他的肩膀道:“默许就是同意了,此事若能成,那自然是樊大人首功,若是出了什么乱子,就要你我担着了敢不敢”。
沈尘沉思片刻,而后爽快的拍拍胸脯道:“仲先生一介书生都敢,我有什么不敢的这事,就这么干了”。
当初十个倭贼进城,所剩六人当中,其他四人虽已不同程度受伤,但相比仲姝剑雨之下的那二人而言,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三五成群,即便是二人同行也定会有一个主导者。
根据仲逸的方法,沈尘有意试探,但凡问及一些重要问题时,其他人会不约而同的望着其中一个微微发胖的中年男子。
回到县衙大院后,仲逸立刻叮嘱道:“就他了,这几人都是独立牢区,你可千万要把戏做足了啊”。
沈尘笑道:“你放心,这牢头都是自家兄弟,至于跟踪嘛,就让罗英、罗勇那两小子去,保准万无一失”。
寒冬之季、昼短夜长,忙活半天的功夫便到了晚饭时分,春节后的第一顿晚餐,无论如何是要回家吃的。
“这样行吗依我看,人都抓到了,布政司的下来交接就即可,你干嘛要多此一举”,宋洛儿还是有些担心,尤其是这个出力不讨好的差事。
仲逸拿起汤勺将热气腾腾的肉汤一分为三,他知道洛儿这番话是为何意,只是想与师姐商议此事,单单避开她也不合适。
果然,仲姝听完之后便直言道:“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在敌人犹豫、生疑之时,再布疑阵,利用敌方所派之谍作为内应,可为我所用)。
宋洛儿依旧迷茫中,仲姝却面露难色道:“这些人并非遣于两军阵前,如此一来,若使反间之计须将其返回倭国,此举断不可行,他们对大明一草一木了如指掌,无异于放虎归山”。
仲逸叹道:“师姐所说,我又何尝不知,若我大明无意进犯倭国,知晓这些又有何用我只想借此了解倭寇的习性、擅长何种作战方式,那怕是头领与部属间的联络传达方式,如何组织有何纪律总之关于他们一切的一切……”。
仲姝却倒吸一口气:“看来你野心不小这些可不是你这个小小知县幕僚做的,若真想了解他们,你干脆去师兄那里,这次济南府遭了倭患,没准师兄也参与剿倭之战了”。
&nbs
第60章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下)
午后,天空阴云密布,寒风卷地,空旷山野之中满是萧瑟之意,路上行人罕见,天空鸟雀已销声匿迹。
若是在往常,人们往往便可回到自家屋中,烫一壶酒或弄两味小菜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说说笑笑间便是一日的普通光景。
但此刻对于正当差的罗氏兄弟而言,则是个备受煎熬之日。
迫于这般鬼天气,他们只得远远的跟在那名中年倭寇之后,若非万般无奈之下,谁会来这荒山野岭之处
这大概是他们办过最为倒霉的一件差事了。
穿过一片小树林后,罗氏兄弟立刻发觉迎面而来的寒风刺骨般袭来,没有了山体与树干的阻挡,两个小小的身躯顿时举步艰难。一阵风沙吹过,二人只觉双眼一阵干涩,急忙用手作挡风状。
……
“兄弟,我不会是看错了吧”,罗英指着前面惊呼。
罗勇心中一惊,他定睛一看:前方果真是连个鬼影都没有了。
此“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主意本为樊知县所默许,对此谁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原本就是个冒险的做法。但人毕竟是在他们眼皮下走丢的,当差这么多年,从未发生这等差错。
据此,二人商议着:“继续追上去,务必将此人重新押回大牢,半途而废不是他们的风格”。
县衙中,樊文予将自己关在书房中,今日衙门并无公事,但这位知县大人却心事重重,眼下这流寇之事比以往任何一件差事都更为棘手。
轰动一时的搜捕流寇大案终于落下帷幕,若论功行赏,除了统一部署的布政使吴绍然以外,自然要属他这蠡县的知县了。
原本一件颇为理所当然的好事,却因邹家命案的差错,如今只能寻思着功过相抵,心有不甘之下,樊文予决定继续冒险:若此次能成功,那便是“功”大于“过”了。
沈尘一如既往当差,他不时焦急抬头望着阴云密布的天空:看着架势难保雪花飘落,新的一年刚刚开始,却因这倭贼之事闹得片刻不得安宁,若是罗氏兄弟有什么意外,可如何是好
傍晚时分,天空阴云渐渐散去,朔风初停,耳边再无那般刺耳之声,但寒气逼人之势却未见缓减。
在一个三叉路口,罗氏兄弟徘徊许久,奈何依旧没有见到那个身材微微发福的中年身影。最后他们只得选择分开而行,次日凌晨在此会和。
若再无消息,那这次的差事就真的要办砸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