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因为欧洲人的体质对天花的抵抗能力比较强,但是对鼠疫和天花简直是毫无抵抗力。
几十年前爆发的黑死病,最初就是蒙元人传到欧洲的,在大食人的记载中,详细记载了下来。
1345年,占领中亚、西亚的蒙古人进攻黑海之滨一个叫加法的城邦,加法向东罗马帝国称臣。
面对骁勇善战的蒙古人,加法人坚壁清野,闭城不战。蒙古人围城一年,久攻不下,而瘟疫在军中蔓延。
蒙古人知道这种瘟疫会传染,于是用抛石机将染病身亡的士兵的尸体抛入城内。加法人不了解这种瘟疫,对抛进来的尸体置之不理,亦莫名其妙。尸体腐烂后,恐怖的瘟疫便随之爆发。
加法人大批死亡,全城恐怖,打开城门,纷纷仓皇逃窜。而城外的蒙古大军也不战而退,鼠疫同样没有放过他们,他们也没有免疫力。
劫后余生的加法人乘船逃往他们的宗主国——东罗马帝国。然而,加法城爆发瘟疫的消息已经传遍欧洲,所有的港口都拒绝他们登陆。
威尼斯让他们的船只在海上隔离四十天后才准许上岸,意在阻止瘟疫传入。但船上携带细菌的老鼠会游泳,它们早已泅渡到岸上,可怕的黑死病因此开始在整个欧洲蔓延。
这场黑死病使欧洲人死亡约两千五百万,占当时欧洲人口的近二分之一,所造成的恐怖只有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才可比拟。
还有大家熟悉的西班牙流感,这场流感要是发生在东方,根本不会有事。因为当时东方的中药对流感的治疗作用很好,而且东方人体质对流感的抵抗力很强。
但是这场流感在三年的时间里,直接造成了欧洲两千五百万人到四千万人左右的死亡,中断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不过,无论东方人的体质对流感的抵抗力有多强,当疾病传染开的时候,依旧能造成极大的恐慌。
幸好这是在舰队上,每一艘船隔离了以后,流感就无法传染。
所以这场流感并没有蔓延开来,直接死亡的人数只有两百多人,相比六万多人的舰队,这个比例非常小了。
船队在珀斯的海岸边停靠了一个月,一直到探寻南山岛和北原岛的那支舰队返回,疫情已经控制了住,才宣布了解除封锁。
南山岛和北原岛就是后世的新西兰,名字是根据南北二岛的地形所取。对于这里,大明目前并无染指之心,或者说心有余力不足。
只有大明在南洲的发展稳定下来以后,才有可能去开发她们。先派一支不大的舰队去确定方位,镌刻地碑,刻上大明的记号。
除了南北二岛,包括塔斯马尼亚岛,这支舰队都会做简单的探寻和定位,为以后进行管理做准备。
流感疫情结束了以后,将士们才纷纷登上了海岸。这个时候的珀斯海岸边,已经聚集了数万土人。
他们有些是从奴加部落知道了大明舰队的消息,更多是附近的土著来看热闹。
他们好奇地看着大明的舰队,将大明人当作了天神,在他们看来,只有神才能造出这么大的船。
从奴加部落得知大明舰队抵达的消息之后,都带着大批的黄金前来,想要跟大明人换铁器,换食盐,还有碗和锅。
但是大明人一直没有下船,等到大明人下船的时候,也不是携带各种物资跟他们交换,而是先送下来了两百多具尸首。
因为是患病死亡,这些人的尸首不会被带回大明,而是被安葬在了距离海岸不远的一处对着大明的山坡上。
又过了两日,大队人马才开始下船。这个时候,舰队的士气已经低到无以复加了。
死亡,特别是这种因为瘟疫导致的死亡,防无可防,只能被动承受,一直是所有人最恐惧的事。
他们愿意为大明去死,却不愿意这样没有意义的死。
在人员上岸以后,被压抑了一个多月的大明士兵们也爆发了一波。
许多还是处男的士兵,不愿意以这样的身份死去,而选择了在土人少女身上破身。
这一次,有比在阿德莱德更多的士兵,投身在了那些土人少女身上。
而且在合格过程中,也发生了几起欺凌当地土人的情况,禁受了极度压抑的士兵们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发生了杀人事件。
不过朱瞻基对此早有防备,这一次并没有因此而杀人,只是进行快速赔偿,将犯错的士兵鞭打赎罪。
那些土人对自己人的性命并不如何看重,虽然死了人很气愤。但是面对大明的赔偿,那“精致”的饭碗,珍贵的铁锅,都能很快让他们消气。
所以这次虽然发生了一些摩擦,但是并没有影响到整个大明与土人接触的“大局”。
混乱的一周过去了,大明士兵们才又组织起来,进行周边区域的测绘。
而且这一次,大明士兵们只是动用了一小部分人,因为那些土人面对食物和鞋子,很愿意给大明士兵们充当向导。
虽然语言不通,但是郑和他们通过几个月的接触,发明了一套利用语言,表情,还有动作的交流方式。
虽然这些交流不可能让双方进行详略的合作,也不能帮助大明详细了解当地的情况,但是一些简单的交流还是没有问题的。
而在珀斯西南的博丁顿金矿,这座世界十大金矿之一的巨型金矿,也是地图上标注的最清楚的金矿。
这是因为,博丁顿金矿本身距离海边就不远。而且这个金矿也不像其他金矿一样,绵延几百里,而是一座非常集中的,容易开采的巨型金矿。
在海龟岛的那座格拉斯伯格金矿,虽然也比较集中,却是位于山顶。而博丁顿金矿只有两个矿区,位于距离海边不到五十公里的山丘间。
珀斯当然不止这一座金矿,这个金矿是二十世纪末期才被发现的,而珀斯这里被开发,却是因为一开始的英国人就是河口发现了金沙。
这里的金矿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集中的地方,在距离珀斯不远处的卡尔古利,那里也是世界十大金矿之一,等于这一个地方,有两座世界前十的金矿。
特别是卡尔古利,虽然位于戈壁滩中心,但是黄金遍地,在几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都是金矿区。
不过那里因为位于内陆,交通不便,所以朱瞻基暂时根本没有想过去开发。
博丁顿金矿顺利被找到,除了这里,珀斯附近的一些零散金矿区也被发现。
这个时候,朱瞻基为了提高士气,下令士兵们轮流执勤,建设补给点。剩下的人,可以在金矿区去采集金沙,所有的收获都是自己的。
这的确让士兵们的情绪高涨了许多,不管什么时候,黄金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吸引人心的东西之一。
这些士兵们当兵,除了混口饭吃,不就是为了求财嘛!
这个时代,提那些虚无的爱国主义都是空话。
朝廷没有银子,连大军都难以调动。
因为流感和淘金,大明的大军在珀斯这个地方,多滞留了一个多月,这个时候,已经是十二月初了。
一个南洲的探寻,原本准备用三四个月,但是现在五个月过去了,还没有围着大陆转一圈。
朱瞻基很清楚,自己这一行人自从离开南洋,所有的方向,航道,都是陌生的。留守南洋的人再急,他们也很难找到自己。
而半年没有朱瞻基的消息,无法传递消息到大明,现在的朱棣,恐怕给了他们很大的压力。
该回去了……
至于博丁顿金矿,还是跟以前的金矿一样,丢在了那里。
以土人的能力,根本无法开采金矿,他们最多,也就是捡一些零零碎碎的金块或者是金沙,损害不到大明的利益。
更何况,等大明人带来了更多的商品,他们手里的黄金最后还是落到大明人的手里。
十二月初五,大军从珀斯出发,沿着南洲的西海岸向北航行。
这次回去又是逆风,航速依旧很慢,不过因为贴近海岸线航行,日子并不难捱。
之所以选择这
个季节也是没有办法,如果一月顺着西北季风前来南洲,固然是快。
但是那个时候是南洲的台风季节,舰队只需要经历一次台风,就不知道要损失多少船,多少人。
原本舰队还想去一次帝汶岛,那里的帝汶人虽然没有直接跟大明交易过,但是他们依附着满者伯夷,跟大明之间并不是没有联系。
可是如今刮起了西北风,向帝汶岛航行,是正向逆风。不得已,舰队在南洲的西北,选择了向东北方航行。
一路上,虽然主力舰队一直没有靠岸,但是羽林卫学的学员兵们,在朱瞻基安排下,将整个南洲的海岸线,全部都做了详细的测绘。
从后世的达尔文附近海域,舰队又回到了海龟岛,然后从这里转向正西方向。
舰队刚到马鲁古海域,就遇到了来迎接他的內监和南洋留守舰队,所有人看到朱瞻基他们安全回来,都忍不住长舒了一口气。
留守在星城的张勇,还有张谦,这半年来瘦了许多,张谦看到朱瞻基,更是激动地流下泪来。
朱瞻基他们一去半年,毫无音讯,而他们在南洋几乎每个月都会接到朱棣的询问,别提自己的压力有多大了。
大年二十九这一天,朱瞻基的座船终于抵达了旧港。
虽然这里依旧是炎热的夏季,他们要在炎热的夏季里过一个春节,但是所有人的情绪都高涨了许多。
这不仅仅是因为过年的关系,更是因为在旧港,有南洋最多的华人,这里也有南洋最大的鸡寨。
朱瞻基在这里好好休养了几天,这一趟航行,所有人都疲惫不堪,他的几个
第三十八章 柯枝
在后世,印度可以算是一个国家,一处地域名称,但是在如今,根本没有印度这个地方。
就像后世的拉丁美洲,人人都知道指的是南美北部,中美洲一带,但是在地图上,你根本不能说哪个地方是拉丁美洲。
现在的印度,分成了三百多个小国家,一个小镇,一个县城,就是一个国家。
他们这里的人根本没有大一统的思想,所有的统治者也没有同意的心思,只是挖空心思稳固自己的统治。
这里如今最大的国家是北部的德里苏丹国,至于后世大名鼎鼎的莫卧儿帝国,还要一百年后才会建立。
不过,即便是最大的德里苏丹国,也不过只是占据了后世的印度北部的一片区域。在印度次大陆,他们是个强国,却也不过是帖木儿国扶持的一个傀儡。
印度次大陆,原本一直是印度教的大本营。后来迦毗罗卫国(后世的尼泊尔)这个小国想要独立,他们的王子就根据印度教派经义,建立起来了佛教。
不过佛教在印度次大陆一直没有发展起来,从诞生之日,就受到了当地主流教派印度教派的强力打压。
所以佛教徒们四处逃窜,反而在藏区,以及中南半岛上面传播开来。
没有统一的政权,这里的贵族们利用印度教派的人等划分,享受与生俱来的特权。
上下不能齐心,阶级不能逾越,人们没有向上的奋斗渠道,所以导致了这片大陆上极少纷争。
打赢了你依旧是奴隶,打输了你依旧是贵族。你生下来是贵族,永远就是贵族,你生下来是奴隶,永远都是奴隶,谁会愿意打仗
这片大陆东边是热带雨林和山脉,北边是难以逾越的高山,只有西北角有两处山口,可以通往外界。
这两处山口,也成为了这片大陆历次战争的源头。
大食人,波斯人,突厥人,蒙古人,每一次有外来民族进入,都会打的这里的人叫苦不已,却无可奈何。
如今这个时代,德里苏丹国这个信仰绿教,由波斯人统治的国家,占据了北部最肥沃的农田,要不是他们的人少,早就占据了整个大陆。
南方的数百小国也组织了多次抵抗,但是奴隶兵们根本不愿意帮他们打仗,所以屡战屡败。自己的圣地,最肥沃的土地被异族占据,他们也只能认了。
这里的百姓虽然易于管理,但是却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那就是非常能生。
在全世界,能跟汉人一样,以多子多福为基本观念的,也就只有这里的百姓。
这片大陆得天独厚,北部是世界最高的山脉,挡住了冷空气,虽然天干少雨,但是地面水资源丰富,所以整个大陆,都是肥沃的农田。
纯以耕地面积来算,这里的耕地面积远远多于大明,所以能够养活的人,甚至比大明还要多。
朱瞻基虽然想过把这片土地也占为己有,可是想到这里拥挤的人口,他就没有多少兴趣了。
将这么多的人都变成了大明人,今后大明的民族组成,将会非常复杂。
何况,他准备以后在合适的时候,取消民族划分,不管是蒙元人,还是黄化大食人,还是西南山区的其他夷族,还是以后的印第安人,统称为华族。
现在除了印第安人人口数量多一点,其他民族的人以后都能同化。
而印第安人对流感,天花,鼠疫毫无抵抗力,他们的人口优势,很容易就能化解。
但是这片大陆上的人不一样,如果取消了这片大陆的民族等级划分,会影响整个大明的稳定。
不取消,也是一个矛盾,给整个大明的架构带来隐患。
所以在朱瞻基的心里,准备将这里当作一块殖民地,还是不要纳入大明的直接管理疆域。
大不了,以后将缅甸,尼泊尔,阿萨姆这些地方占据下来,这样就能遏制印度次大陆的整体发展。
舰队从后世的缅甸海域,直接向西南方向航行。虽然绕了一个大弯,距离远了近一倍。但是因为避开了逆风,现在还能顺风航行,速度反而更快一些。
舰队贴着大陆的海岸线前行,这里都是熟悉的航线,所以那些领航员们一个个都非常熟悉,根本不怕触礁。
榜葛刺,沙里湾尼,加易勒等等小国,这一个个后世早已消失的名字,是从孟加拉国开始,沿岸的一个个小国家。
比如后世的斯里兰卡,现在被称作锡兰山,郑和第三次下西洋,还把他们的国王直接抓到了大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