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只是在后来因为信仰,因为资源的侵占,导致了民族性格的改变。
在此之前,只要自己的民族的生存没有受到威胁,没有人愿意动刀枪。
哪怕是那曾经差点占领了整个亚欧大陆的蒙元,世界上最著名的野蛮民族代表,他们也是因为几千年来的资源匮乏,生存艰难,包括被其他民族侵略,压迫,最后才导致了民族性格的改变。
还有那热带雨林里面的食人族,这样原始野蛮民族性格的形成,同样是因为资源的匮乏,生存艰难,导致了以同类为食物。
但是在还没有被外来民族侵略过,逼迫过的南洲。除了因为资源争夺,导致的部落之间的斗争,在其他部落并没有表现出恶意的时候,他们同样渴望与外界交流,和平相处。
大明军队表现出来善意,用士兵们自己的大碗,装着肉汤给他们吃的时候,他们的恐慌情绪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吃了大明的肉汤,这粗鄙的食物,因为有了油盐,香料,让这些土人就觉得是无上的美味。
他们还想藏起大明送过去的饭碗,这种普通的青瓷大碗,在大明不到十文钱一个。
要是在大明,张武就可以直接做主送给他们,但是现在不行,因为给了他们,士兵们自己都没有碗用了。
张武用了各种手势,好不容易才让他们明白,这些碗不是送给他们的。但是直到最后,他们依旧藏了十几个,不肯归还。
张武也无可奈何,只能算了。
但是吃了大明的饭,他们也并不是没有表示,他们知道大明人喜欢黄金,吃过饭以后,就几乎把他们所有的黄金全部送给了大明人。
而且,在大明士兵点起的篝火前面,他们还派来了十几个土著女人,围着篝火给大明士兵表演了他们的民族舞蹈拍臀舞。
这些土著女人虽然皮肤
第三十六章 环岛之行
但是,愿意留下的开创一片新天地的人有,犹豫的人更多。
如今的大部分宗室人员都是好吃懒做,贪生怕死之辈。虽然不会让他们孤身前来,既然来此肯定会配备相应的护卫以及百姓,但是他们依旧不愿意辛苦地开荒种田,开矿。
朱瞻基也不急着逼他们,因为这次前来的目的,只是让他们见识一下海外风月,不要让他们觉得海外全部都是蛮夷之地。
在星城分成了两批人马,王景弘带了大约三万人先下西洋。在星城又留下了几千人继续驻守和建设新城,所以朱瞻基现在的主力探索队大约将近七万人。
探索队分配出去了一万八千人,留在船上的人员还有上万,另外的四万人全部上岸,在岸上修建简易基地。
这个基地暂时不会启用,所以主要是平整土地,修建码头,然后还有一个主要任务就是修建蓄水池。
因为城市西方的山区,布里斯班这个地方,是仅次于悉尼与墨尔本的澳洲三大水源区之一。
这里有两条大型的河流入海口,在缺少饮水的南洲,这里可谓是风水宝地。
朱瞻基让人选择的登陆点位于后世的布里斯班市中心东方的纽斯特德,这里是两条河中间的一片丘陵地带。
这里没有多少大型树木,也就没有大型动物栖居,加上两条河的渗透,士兵们只挖了不到两米深,地下水就已经冒了出来。
虽然这里的水碱性有点大,并不算好喝,但是再向上游的水质也是如此,除非到山区去取水。
但是到了那里,大船根本无法进入,进出非常不方便,所以只能将就。
超过五千士兵一起动手,将这个蓄水池挖的非常大,不到五天,就挖出了超过五万方土,在蓄水池的旁边堆起了一座小山。
这也代表,这个蓄水池的蓄水能力超过了五万方。
挖出了这个蓄水池之后,依旧是用船只从海滩上拉来海沙,在蓄水池底铺满。
为了防止水质**,还专门在最低的位置挖出了一个排水口,让渗透出来的水能流动起来。
朱瞻基把自己的兴趣放在了建设基地上面,那么与这里土人接触的任务,自然就安排给了郑和。
而郑和也的确比朱瞻基更适合这项工作,他的性格温和,耐性也很好,跟这些土人接触最合适。
从探索队出发之后的第五天,就有一些土人代表被带到了基地。
这些土人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只是形成了最初级的统治阶层。
跟他们打交道非常困难,想要正常接触,首先要先教会他们说简单的大明话。
朱瞻基当然不会干这些事,他这个太孙,在他们这群根本没有太多等级之分的土人心里,并不一定比其他人高贵多少。
最多,恐怕就是他们能理解的部落首领的后代吧!
但是他们的部落制度并不是继承制,而是最原始的谁最强壮,最能干就能当的推选制。
所以,他们根本不能理解朱瞻基的身份。
其实从这方面来说,最原始的政治制度,其实也是最开明的。
整个社会发展到最后,依旧采用的是推选制。
他们对朱瞻基的身份理解不了,但是他们对看到的东西却能轻易地理解。
那些土人被带到基地之后,每个人看到巍峨的战舰,无不跪下磕头,祈祷,对大明人仿佛神一样对待。
大明人的衣食住行,行礼,无不引发了他们模仿。
他们很快就跟着大明人学会了吃米饭,吃面条,用筷子,许多人吃着这些从来没有吃过的饭菜激动地流泪。
朱瞻基之所以没有见他们,除了现在懒得搭理他们,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不习惯穿衣服。
将这样的野人带到大明皇太孙的面前,也太掉面子了。何况,朱瞻基跟女眷待在一起,不可能因为他们,就让女眷们回避。
在朱瞻基的心里,自己的女人比他们重要多了。
何况,他对这些野人也没有多大兴趣。在后世,他见多了他们的后代。
他也知道澳洲的野人在这个年代被分成了大约五百个部落,因为天气的原因,他们在南洲北部的人口,甚至还要多于南部。
因为在北部,他们一年四季都不需要穿衣服,不需要盖被子。
但是在南部,那里是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到了冬天,还必须要穿衣服。
而他们不会制作衣服,只会穿兽皮,盖被子对他们来说更是奢望,依旧只能利用干草和兽皮。
澳洲的土人虽然被统称为土人,但是分了超过五百个大型部落,语言也不是互通的。
除了临近的部落,把北部的土人带到南部,他们也无法跟其他土人交流。
正是因为如此落后,如此笨拙,澳大利亚一直到十九世纪才承认他们是人,又一直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才承认他们有公民权。
朱瞻基虽然没有灭绝他们的思想,只不过是想利用他们干些体力活,然后留他们的女人给开发南洲的士兵们解解闷,而不是有人道主义的怜悯之心。
因为儒家思想的影响,华人的同化能力比那些白人要强的多了。
白人几百年都同化不了土人,黑人,美国到了二十一世纪依旧被民族矛盾困扰。因为没有统一的文化,他们不同民族根本无法融合。
相比华人,在同化方面他们落后了几百年都不止。
先是利用他们的劳动力,然后通过挑拨离间减少他们的男性,同时利用联姻让他们的女性跟华人生孩子,这样几代之后,纯种土人的数量就会剧烈减少。
当这些人一个个都用筷子,都说汉话,写汉字的时候,自然就变成了一个民族。
白人无法同化其他民族,不是因为肤色,不是因为民族融合,更主要是白人从来不肯给其他肤色的人同等的教育,还有就是信仰的排外性。
他们想要保持自己的优势,人为地制造隔阂与等级,最后反而害了他们自己。
而信仰也是其中只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他们的排外性,导致了其他肤色的人只能在自己的民族性面前寻求寄托,又人为地制造了对立。
但是东方自明朝初期的儒释道三教合一,形成了东方特色的包容性文化和信仰的交融,就成为了最先进的文化制度。
而这一点,由于西方社会在信仰和文化方面的剥离,使他们根本无法形成统一的文化融合。
两种不同的文化模式,在思想性方面绝对是东方文化先进。但是在拓展性方面,却是西方文化更先进。
因为儒释道的三教合一,形成了一种圆满的自我循环的系统。在大一统的思想桎梏下,就缺少了颠覆,缺少了怀疑认知,也导致了除了思想上,其他应用学科的落后。
而西方在文化和信仰方面的人为剥离,形成了文化方面的活跃,思想方面的封闭,也造成了后世社会的丛林法则。
在以前,朱瞻基一直认为西方的那一套是对的。
但是来到这个世界,随着他对文化,社会方面的了解,他发现了东方文化的优越性。
这个世界不必非要是对立的,竞争的,也可以是融合的,互补的。
朱瞻基利用东瀛人当劳动力,在南洋搞汉化政策,实际上都是受到了这种思想的影响。
当然,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也要区分不同的方式,不能拿一套框架来套用所有地区。
这也就是说只要能达到同样的目的,不能在乎用一种方式。
而这个时代,统治阶层却往往喜欢把一套框架往所有事情上面套,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在朱瞻基与郑和他们这些主要下属进行了一番沟通之后,所有人都精神抖擞地开始跟各个小部落的代表接触。
在这种鸡同鸭讲的交流中,发生了许多让人啼笑皆非的乌龙事件。
比如大明学子想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对方学会说大明话;比如通过手势交流,大明人想要让土人带他们去找黄金,却被带到他们的仇人那里,想要借大明的人的能力消灭对方。
比如大明人想要教土人礼仪,让他们穿上衣服,他们却不习惯布料贴在身上的感觉,穿上的衣服不一会儿就被脱了。
还有一些土人,根本没有廉耻之心,当着所有人的面,不论场合都能大小便等等。
但是相互的了解和熟悉,就是在这种误会与挫折,教导与磨砺的过程中,跌跌撞撞地发展着。
这些土人在某些方面可谓是愚蠢之极,但是毕竟是人,既然是人,就有向前发展的动力,就有向上之心,就有属于人的智慧。
特别是年龄小一点的土人,他们的接受能力更强。几日下来,就能辨别清楚你我他之分,也学会了利用手势和表情,与大明的人员进行简单交流。
当然,这种交流是不平等的,也不可能平等。
大明人的自我感觉就仿佛是化身驯兽场上驯兽员,只是想快点让对方学会最简单的对话。
而这个地方的富足,在探索人员回来之后,就逐渐清楚地展现在了所有人面前。
仅仅半个月的时间,这一万八千探索人员就在一个直径八百里的半圆范围内,发现了四座金矿,两座煤矿,还有好几座铝土矿。
虽然这里的土地算不上肥沃,但是一些地势比较低的河滩土地,还是能被开垦成农田的。
而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农,他们都会初级的辨地和洗地,这在这个时代,都是最高深的农业专家了。
他们知道如何调整,改变土地的肥力,而这里广袤的土地,让他们直呼太浪费了。
一个比大明小不了多少的大陆上,竟然只有大明的一个州县的人口多,而这里的土地,完全没有得到开发。
工部的吏员们更是惊叹这里简直就是一出宝地,处处都有矿产,虽然不知道这里的矿产储量大小,但是在一地就能发现如此多的矿,在大明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这里面最受重视的就是被段仁志一脚踹出来的那座金矿。
在海龟岛,士兵们发现了一块两百多斤的狗头金,已经让所有人惊叹不已。而他发现的这块狗头金,在剥离外皮,只留下黄金与石头交叉的部分,就重达四百多斤。
能够有如此大的狗头金,就代表这处金矿绝对不会小,而且这里不是山区,就是平地上。剥去上面的一层浮土,下面就是矿脉,开发非常容易。
当这个金矿被发现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军营,又引来了无数人的热议和重视,勾引了不少将士与宗室们的心思。
而这种变化,恰恰就是朱瞻基愿意看到的。
他就是想要激发所有人的向外扩展之心,不是强制,而是自发。
强制命令的扩张,在没有重大利益的基础上,只会慢慢萎缩。
&n
第三十七章 前往西洋
流感,天花,鼠疫,这是改变历史的三大传染病。
之所以能改变历史,就是因为这三种疾病在当时的时代,根本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导致大规模的人员死亡。
汉人对流感的抵抗力还是比较强的,流感病毒,包括鼠疫,因为汉人千年以来的良好卫生习惯,从来没有造成过灭族之灾。
只有天花,每隔一段时期,都会给汉人造成抹之不去的创伤。
朱元璋之所以能打败蒙元,大明之所以能立国,其实也有天花和鼠疫的原因在里面。
在如今的大明记载中,至顺二年,大明爆发鼠疫,汉人的死亡率不高,但是蒙元人染病就只能等死。
在大明建国时期,北方大部分地区十室九空,不主要是因为战争,天花和鼠疫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蒙元人的身体对天花同样有着无法抵挡的特质,汉人染上天花,十个要死三四个,可是他们要死七八个,就是无法逃脱。
汉人染上鼠疫,十个要死一两个,但是蒙元人会死三四个。
这种体质的不同,也造成了欧洲黑死病的肆虐,整个欧洲大陆一下子死了一半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