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第四十一章 大胜
当朱瞻基旗舰上面的战旗升起,一艘艘船上的战旗随即升起,而这个时候最忙碌的就是那些货船,原本位于中军的他们要抓紧时间撤离,退到后军去。
波斯湾入海口大约二十公里宽,前军和中军的距离大约也是二十公里远。在这个范围内,所有接到命令的战舰立即开始了新一轮的位置调整,让对面的帖木儿舰看的目瞪口呆。
在如今这个时代,几乎所有的海战还是依靠接舷战。
因为虽然有了炮,但是如今的小炮,射距只有几百米,两军交战,几乎是一轮炮火还没有打完,两军的船只就会撞在了一起。
而且,帖木儿国的海军虽然派出两百艘堵在前面,但是他们并没有接到命令要跟大明舰队开战。
率军出征的海军大将埃米尔只以为堵住了入海口,跟大明舰队交涉一番,就能让大明舰队退缩,按照他们的意图,只派商船进入贸易。
但是,当位于前军的第一舰队的指挥钱壮,第三舰队指挥使文少飞通过望远镜看到了前来报信的传令船上都升起了战旗,他们就立刻明白了过来,殿下这是让打了再说。
在明古鲁,他就代表海军出战,可惜的是,海军在那场战役只是辅助军队,只承担了运兵和肃清海岸的职责。
看着幼军的刘安,余承东他们又立下大功,他们海军却只有芝麻大一点战功,他们的心里也是极不平衡的。
被排为前军,也是朱真故意想要给他们一些甜头补偿他们。
因为前军在航行旅途中,也承担了勘测附近大陆的责任。只要把沿途的地理位置都勘测下来,多多少少也是一些功劳。
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竟然会在忽鲁谟斯遭遇阻截,这可是战功啊!
钱壮是第一舰队,他以前并没有出过海,但是文少飞不同,他随着朱真,下过三次西洋,有丰富的航海经验。
前锋营也是以文少飞为总兵官,对这一点,钱壮并没有什么意见。他们虽然是殿下亲军,但是控制区域是大明境内水域,这种海战的经验,是远远比不上第三舰队的。
事情一发,钱壮就乘坐传令船来到了文少飞的旗舰,想要近距离看看文少飞是如何应对,积累一些经验。
看到传令船上的战旗,文少飞就精神一振,大声说道:“传令,前锋营升侧帆左右两边让出位置,第一舰队新江口水师,第二舰队定海水师,拉开船距,上前两里摆横舵,准备炮击。”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船上瞭望台上的旗手得到了命令,就在瞭望台上开始挥舞旗子,发布旗语,而传令船也一艘艘地开始出动,将更准确的命令传达到每艘船上。
帖木儿国的水师看到大明的船只快速地升帆,还以为对方要进攻了,吓的连忙后退靠拢,准备堵住航线。
他们的船只大部分是两头翘的轻型货船,但是数百年的航海经验,让他们也积累了丰富的造船经验,他们的战舰大部分都在八百石以上。
在阿拉伯,帆船一般称为马卡布,也有的地方称为萨菲那赫。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帆船形体不尽相同,因而也就出现各不同的称谓。
仅波斯湾地区,就有二十五种不同的帆船。最常见的捕鱼用的小帆船,五六米长,称为舒阿伊。采集珍珠和赛船用的小帆船,杠桅呈弓状,叫杰尔布特。
捕鱼和经商两用的中型帆船,船尾呈方形,称为萨姆卜格。大型的远洋帆船,长可达三四十米,载重四五百吨,称为巴加拉。
他们的战舰虽然比不上大明舰队两千石为主的战舰庞大,但是更加灵活,而且这是在他们的家门口,他们并没有畏惧之心。
可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大明的舰队升起了风帆,竟然不是进攻,而是后退,看着大明的前锋战舰划出了一道弧线,向两边航行,并且向后方退缩,他们的士兵都忍不住举起了弯刀大吼了起来。
所有人都认为,大明舰队这是怕了,准备后退了。
随后向前的舰队虽然并没有全部升帆,但是因为船速不高,而且并不是直接冲向他们阵营,还有一两里地,他们就是完全侧舷面对帖木儿国的舰队了。
所以这支舰队并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他们甚至还因为大明舰队就这样吧侧舷暴露出来,还轻视地嘲笑着。
但是随着这些船只几乎完全降下硬帆,还有有一些将领感觉到了不对。
如今虽然大部分海军还是以接舷战为主,但是并不是没有船只安装小炮,只不过因为小炮射距太短,点火太慢,所以炮击在如今的海军还没有普及开来而已。
如今的大明舰队降帆,以侧舷面对他们,就是标准的炮击准备。
可是这距离……
那些帖木儿国的将领还在疑惑的时候,只见一发火箭带着尖锐的叫声冲向了他们的舰队上方,火箭的后面,还带着红色的烟雾,看起来漂亮极了。
可是这好看的火箭带来的不是往常的节日的欢庆,随着火箭的升空,一阵震耳的轰鸣声就立即震撼了双方士兵的耳膜。
随着大明舰队的船上升起了一片片浓烟,相距只有一里左右的帖木儿国舰队,立刻面临着如同暴雨一般的石弹攻击。
苏南他们的五艘舰船原本是在前军的中间位置,但是当前锋营让出了他们的位置,他们成为了第一批面对敌人的战舰。
虽然是第一次经历真正的两军对垒的海战,但是经过了济州岛海战,对马岛海战,大阪湾海战之后,面对战场,苏南的心里并没有任何畏惧之心。
他严格地按照指令,除了负责控舵,掌帆的士兵,其他的士兵全部开始了装填火药,运送石弹。
当他们的船只缓缓抵达了预定的位置,每个人的耳朵里都塞上了早已准备好的棉花耳塞。
所有人都看着上空,等待着总攻的命令。
当那只传令的火箭升空,所有人都毫不迟疑地将手中的火绳,燃向了火炮后方的引线。
士兵们只感到了一阵剧烈的震动传来,紧张加上这种让战舰都后退几米的震撼,让不少士兵都呕吐了起来。
不过这已经比一开始都强多了,他们的每艘船上都是十门火炮,每次点火五门。
而五门火炮同时点火,在最开始训练期间,士兵们完全被震懵了,昏倒的都有不少,耳聋的也有一些。
这不仅仅是因为声音的巨响震撼,主要是五门火炮同时点火,让船只产生了剧烈的震撼,这种震撼仿佛把人揉碎了又粘合,一般士兵都承受不了的。
他们经过了多次的训练,才逐渐习惯了这种震撼。
现在没有士兵会昏迷耳聋了,但是呕吐现象仍然不可避免。
士兵们点燃了火炮,船上就弥漫了白色了烟雾,相互之间都看不清楚。
苏南大声吼着。“升帆,升帆,按照预定路线快速撤退!”
他的吼声惊醒了下面的士兵们,虽然还有些发懵,但是每个人都按照一开始的指令,在炮击之后就快速升帆,向着侧翼撤离。
在他们的后方,大明的舰队一艘接着一艘,升起了风帆,主官们一个个都用望远镜看着敌军的损失情况,然后传达着一条条命令。
“降低炮口,准备直射。”
“抬升炮口,准备齐射。”
第一批炮击的舰队,是标准版的射击仰角,他们与敌人之间的距离,包括降下风帆,都是为了给后面射击的舰队提供一个射击标准。
后续的舰队会根据他们的射击效果进行计算,然后再根据自己船只的位置,重新计算最佳的射击仰角。
如果从俯视战场的角度望下去,会发现敌军的舰船一艘艘地相距不到五十米,两百多艘战舰分成了两排,堵住了波斯湾的入海口。
他们依旧采用了以前海军交战的阵势,准备随时跟大明舰队接舷战。
可是大明的舰队却如同一朵水花的涟漪,从后向前喷发。随后在距离敌军一里左右的位置,就开始左右两边划过,在侧翼面对敌军的时候,进行一轮炮击,然后就退出战场。
而后续的战舰又填补了他们的位置,继续进行炮击。
他们的船只比敌军少了三分之一,可是如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这种优势不仅仅是因为火炮的原因,更主要是战术的得当,还有就是敌军的三大错误。
第一个错误是阵型的错误,他们的船只相距的距离太近,匆忙之间,即使想要躲避,自己的船就会碰撞在一起。
第二个错误是他们扼守海峡,却位于下风,并且降下了风帆,匆忙之间就是想要升帆追击或者逃避,都极为不便。
第三个错误当然是他们没有认识到火炮的威力,他们想要跟大明接舷战,但是现在却只能成为靶子。
埃米尔看着大明的舰队串花一般从他们的舰队之前掠过,虽然两军没有接触,但是敌人的火炮竟然能够射出一里多的距离。
每一次都有二十条船,一百发炮弹落在他们的船上。他们的士兵都在甲板上,想要威慑对方,结果现在成为了靶子。
特别是还有几艘船已经承受不住,歪倒了下去。他们也成为了阻碍自己舰队调整的障碍。
这种新式的战术让埃米尔头皮发炸,一时之间,他根本想不到应该如何应对大明的火炮。
看到自己的士兵一个个在敌人的火炮下倒下,每一发落在甲板上的石弹,都能造成好几个人的伤亡,他完全懵了。
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大明的火炮如此厉害
海战不是应该两军的船只靠在一起,然后靠士兵的勇猛拼杀吗
大明这样做,是欺负人啊!
帖木儿国的舰队已经完全乱了起来,特别是一些船上的指挥官都被炸死,不,应该是砸死之后,这艘船就没有了人指挥。
他们跟其他船只之间就是想要联络,这个时候也联络不上。大明的火炮几乎都是不停地在炮击,他们的耳朵里面只有一声声的轰鸣,相互之间说话都听不见。
更多的人逃向了船腹,不敢再停留在甲板上面,这样的应对让一艘艘船都成为了浮动的靶子。
当士兵们逃向了船腹,所有的指挥系统就完全失效了,即使埃米尔现在传达命令,也没有人能看到。
他很想直接冲上去,去跟大明的舰队接舷战,可是大明的舰队却不给他这个机会。
看着自己的士兵一个个伤亡,他除了愤怒与恐惧,已经没有了其他想法。
就在这个时候,有大明的船只发现了他这艘在侧后方的旗舰,随着旗语的传递,就有船只专门将目标瞄准了他的这艘船。
这个时代的火炮,射距在一千米以内的时候,还是非常准的,但是超过了一千米,就靠运气了。
特别是这种超过
第四十二章 文明地抢劫
忽鲁谟斯在这个时代不过是个不到十万人的大城,然后在附近大约五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管理权,辐射范围大约有三到五万平方公里。
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大约两百万百姓,不过也只能算是一个大型势力。
他们为了躲避帖木儿国的威逼,放弃了大陆的基地,以忽鲁谟斯岛,格什姆岛作为都城。
在后世,这个国家早就烟消云散,成为伊朗的一部分。
朱瞻基的舰队抵达忽鲁谟斯的时候,原本这个与大明贸易最大的西部中心,如今却是人心惶惶。
忽鲁谟斯人没有跑,他们也无处可跑,逃离了大明的舰队威胁,不过是又落入了帖木儿人的控制。
而且以他们过去跟大明人打交道的经验,他们既然没有触犯大明人,也不怕大明人就把他们赶尽杀绝。
朱瞻基还没有下船,忽鲁谟斯的国主赛夫丁就亲自摔着一个小型舰队进行了欢迎,并且腾出了忽鲁谟斯岛和格什姆岛的港口。
在港口处,他登上了朱瞻基的朱瞻基的旗舰,以下臣之礼,拜见了朱瞻基。
两人语言不通,不过通过郑和等人的翻译,朱瞻基也了解到了帖木儿人阻截大明舰队的原因。
大明的火枪威力已经传到了西域,这让帖木儿人充满了担心。如今的帖木儿人还是以骑兵为主,武器是弯刀和长矛。
因为缺少原料,即使是弓箭,他们的数量都不多。
按照他们的评估,他们在陆地上,也就掷弹兵能对大明形成一点威胁。
掷弹兵在西方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兵种,起源可以追溯到拜占庭帝国利奥三世时代,士兵扔掷装有希腊之火的陶瓷容器以攻击敌人。
在大明也有专门的掷弹兵部队,凡是用于防御的阵地,比如守城和长城的防御者,都会利用手掷火器来杀伤敌人。
不过他们跟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掷弹兵还是有差别的,在如今更像一个辅助军种。
因为害怕大明人的火枪,所以他们才凑起了一支有三百艘军舰的海军,想要在入海口处拦住明军,只允许少数军队进入。
除了海军,他们又派了一支五千多人的骑兵,驻守在岛对岸的陆地上,给大明施加压力。
但是他们根本没有想到,大明的士兵根本不是过去那支讲究温谦恭让的礼仪之军。
更没有想到,除了火枪,大明还有威力更大的火炮,还没有进行谈判,就几乎将他们全灭了。
埃米尔率领剩下的几十艘船,根本不敢在忽鲁谟斯再停留,他们沿着波斯湾一路向北,逃向了波斯湾的深处。
朱瞻基问道:“既然他们仓皇而逃,那么显然也没有来得及带走要跟我大明交易的商品和黄金咯”
通事将这句话翻译给了他听,他的脸上显示出了一丝惶恐,最后无奈地说道:“是!”
为了跟大明交易,帖木儿国每次都是大量征收骏马,活羊,羊毛,棉花,但是这些物资除了骏马,其他的价值都不高,所以每次都会筹集大量的黄金。
既然双方开战,朱瞻基当然不会再给他们商品,而且要把他们筹集的物资和黄金抢过来。
昨天他们的大军虽然没有直接跟随溃军前来,但是也让朱真直接率领精锐的士兵跟了过来,控制住了忽鲁谟斯和海对面的交易点。
这个交易点是忽鲁谟斯的生存根基,他们的国境内农田非常少,大部分粮食都是依靠打渔和跟巴格达人购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