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的大明新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他很快就查清楚了对方没有男人,并且通过多日的小心翼翼接触,能感觉到对方对他也有了一点意思。

    可是……

    张武沸腾的心冷却了下来,虽然他并不算聪明,但是也知道,自己的婚姻自己做不了主,更别说是找个异族女人当妻子了。

    他只觉得心疼无比,有些失魂落魄地默然离开。

    卡尔索利叹了口气,将自己的注意力又放在了远处的海岸线上。

    终于来到大明本土了,整整一年的时间,他终于来到了这个传说中的国家。

    而从这个国家的最南方到国都,竟然就走了两个月,这是以前的卡尔索利根本不敢想象的。

    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国家啊,这个国家又是如何才能管理如此庞大的疆域的呢

    那个被称作滑翔翼的人造翅膀绕了几个圈又飞走了,那些惊恐的人群听到了船上水手的解释,才安定了下来。

    望着变的浑浊的海水,他很清楚,船队这是抵达出海口,要准备进入内河了。

    他听见了有人大喊张武的名字,刚才一脸失落的张武又出现了,他沉着脸,一言不发地又攀登上了船头的主桅杆,在上面用旗子指挥着船队的行进。

    恩科羡慕地望着他脖子上挂的望远镜,说道:“要是我也能拥有一架望远镜,那该多好啊!”

    蒙特还在为他的糖被哥哥拿去讨好女孩子生气,讥笑着说道:“那是不可能的,望远镜是军事用品,只有军队才有。”

    恩科坚定地说道:“那等我十六岁了,我也去参军。”

    尤西尼奥取笑说道:“那你不想娶我的特里娜了吗”

    船上的众人又是一阵大笑,只有两个孩子有些不好意思,相视了一眼,又心跳如鼓,连忙闪开了视线。

    在众人的欢笑声中他们迎来了几艘小型的领航船,看到对方船上挥舞的旗帜,他们忍不住欢呼了起来。

    船只开始变向了,逆风而行的船队开始向西方行进,东北风变成了顺风,船队的速度登时能感觉快了不少。

    “爸爸,我们终于到大明了吗”

    卡尔索利摸了摸蒙特的脑袋说道:“两个月前,我们就已经到大明了,不过那是大明的藩国,一个月前,我们就到了大明的最南方星城,现在,我们终于抵达了大明的本土。”

    “大明真大啊!”

    “大明当然大了,这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爸爸,以后我们也是大明人了,是吗”

    “是的,只要我们遵守大明的法律,为大明做出贡献。十年以后,我们就能从大明的居民,变成大明的国民。”

    当船队进入了内河,虽然是顺风,但是因为是逆流,船速又降了下来。

    这个时候,众人看到在河道的南侧,有




第二章 家天下
    朱瞻基绝对算不上是一个有情有义之人,自我为主,利益当先。

    但是张氏用她不求回报的爱,在这十几年中已经完全融化了他。

    朱棣对他期望甚多,不自觉会给他一些压力,朱高炽更是因为朱棣对他的偏爱,欣慰中还有一些嫉妒。

    只有张氏不求他任何,只要他平安。

    纵然他这个铁石心肠之人,也早就被感动了。

    原本来拜见的时候,他还有一些作秀的心态,但是看到张氏憔悴了许多的悲喜之状,他的眼眶也忍不住红了。

    他跪在地上,张氏抱着他的头眼泪忍不住地往下流。母子两人相拥了好一会儿,张氏才注意到近侍太监郭良不停地在跟她使眼色,而跟在朱瞻基后面李亮他们,堵住了远处岸上众人的视线。

    她连忙擦了擦眼泪,挤出一丝笑容,扶着他的双臂道:“都是母妃不好,我儿一路奔波,竟还忘了让你起身。”

    朱瞻基顺着她的手起身笑道:“孩儿不累,见到母妃只有开心。这次孩儿从海外给母妃带回来了各种奇玩,这两日说与母妃听。”

    这个时候,跟在朱瞻基后面跑过来的朱瞻埈,朱瞻墉见朱瞻基起身,也都赶紧跪下磕头。“孩儿瞻埈,瞻墉见过母妃。”

    张氏看到走的时候还不满十三岁的朱瞻墉,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半大少年,眼泪又忍不住流了下来。

    叫了两人起身,又问了好几句,才记得将众人让进了舱内。

    船舱内还有朱瞻基的几位妃子,以太孙妃孙娴为首,带着几个已经三岁多的孩子等候多时。

    几个女人的眼睛都黏在了朱瞻基的身上,一个个泪眼朦胧。还是张氏要主持场面,收拾了心情,说道:“快让基儿见见几个孩子,走的时候都还没有满岁,现在都五岁了。”

    几个孩子有些怯生生地看着一下子进来好几个陌生人,往张氏,孙娴她们的身后藏。

    最小的朱瞻墉见孩子们害怕,逗乐道:“快来叫一声三叔,三叔有好东西送给你们。”

    张氏嗔怪地瞪了他一眼,温柔跟孙娴身后的孩子说道:“祁镇,你不是天天想爹爹吗快来见过爹爹……”

    孙娴擦了擦眼泪,蹲下了身子说道:“还记得我教你的吗快去给爹爹磕头……”

    三岁半的朱祁镇看了看其他的姐姐和弟弟妹妹他们,绷着小脸,怯生生地来到了跟张氏并肩坐在软榻上的朱瞻基面前,跪了下来。

    “孩儿见过爹……”一句话还没有说完,就哇地一声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还不忘记连磕了三个头。

    这一幕让众人都忍不住好笑,只有朱瞻基有些尴尬。

    张氏就忍不住拍了一下朱瞻基的手臂说道:“孩子还小,你又是在外面久经风霜的,一股煞气,别怪孩子胆小。”

    有他带了个头,其他几个孩子也都纷纷上来跟朱瞻基行礼,这一次几个孩子一起,也不害怕了,规规矩矩地行了礼。

    朱瞻基更尴尬的是,因为没有准备,连点礼物都没有,更别说几个孩子他都认不出谁是谁了。

    叫不出名字,他就只能将注意力放在了长子朱祁镇身上,伸出手说道:“祁镇,来爹爹这里来。”

    犹豫了一下,他又回头看了看孙娴,这才磨蹭地来到朱瞻基的跟前。朱瞻基也知道自己没有孩子缘,摸了摸他的头说道:“爹爹给你们带了好吃的,好玩的,等回到宫中,拿给你们。”

    他嗯了一声,摸了摸朱瞻基的胡子,咧开小嘴笑了起来。“扎。”

    朱瞻基笑了起来,对着孙娴说道:“一别经年,你在宫中代我伺候母妃,照看孩子,辛苦了。”

    孙娴福了一下身子,虽然双目含泪,却笑的灿烂。“妾身不辛苦,殿下远赴海外,操心国家大事,才是辛苦了。”

    朱瞻基也不厚此薄彼,跟每个妃子都说了一句,算是慰藉她们一番,才跟张氏说道:“行军八万人,母妃又兴师动众来迎接,京城皇祖父他们也在期盼,大军不应耽搁,就请母妃下令吧。”

    张氏摇了摇头笑道:“我一个妇道人家,这一身荣耀还不是你们带来的。我在这里看着你们就好了,一切都听基儿安排。”

    朱瞻基点了点头,向着门外说道:“升行军旗,。”

    外面传来一声声的“升旗,”,直到远方。

    而他们乘坐的这艘楼船,在微微颤抖了一番后,在四艘快船的护卫下,离开了码头,进入了江面。

    从中午时分进入船舱,朱瞻基就没有了闲暇,一下午都在跟张氏说着出海的景色。他讲述,朱瞻墉不时插科打诨一番,逗的张氏和孙娴她们不时露出笑意。

    朱瞻埈的身份就比较尴尬了,他虽然排行老二,但是却不是张氏亲生,而是李氏所生。张氏倒是对他并无偏见,却也不会亲近一个母妃还受宠的名义儿子。

    到了晚饭的时候,朱瞻基才让人接来了马欣,刘承徽和沈黛儿她们。

    从苏伊士出发的时候,刘承徽就给几人都断了药,一月去药效,路上行程三月,这个时候,四女都怀上了孩子。

    而姿色出众,又生了一个女儿的沈黛儿虽然被记入宫碟,却是初次见面,张氏行事周到,自然不会忘记给她准备了见面礼。

    至于其他的异族的女子,都没有记入宫碟,哪怕被朱瞻基破了身,在没怀孕的时候,也凑不到这样的场合来。

    晚饭后,张氏换乘了另一艘楼船,并且将几个孩子也都带了过去,这艘楼船上,就只剩下朱瞻基与一众妻妾。

    这一晚,自然是属于太孙妃孙娴的。离家三年,这一晚朱瞻基自然也要努力拼搏,补足功课。

    第二日,依旧是在长江之上行船,从应天府到松江府长江段八百里,又是逆流而上,寻常海船需要三日以上,现在换的这艘新式滚装船,却只需要两日时间。

    一帮女人带孩子,陪张氏。张氏是心疼朱瞻基的,成心让他歇息两日,不让那些大臣武将打扰了他享受天伦之乐。

    离家三年,这刚回来,一大堆事要处理,一大堆人要见,但是现在,只能听了张氏的安排。

    不过在船上他也闲不下来,趁着透气,来到了甲板下一层查看大明新发明的滚轮船。

    这个滚轮船其实很简单,就是用滚轮取代了以往的船桨。四个滚轮分置船体的中部两侧和尾部两侧,有一个活动的吊杆可以把滚轮吊起水面,也能放入水下。

    滚轮当然比船桨吃水更给力,而且在船舱里面还使用了齿轮配比,可以节省不少力气。

    而船舱里面,在每个连接滚轮位置处,设置了四个相对而坐的座位,有点像后世健身房的固定位自行车。

    水手骑在上面,蹬动曲轴状的联动脚踏,就能让滚轮转的飞快。

    四个滚轮可以同时蹬动,也可以分开蹬动,蹬动一边的时候,转向也非常快速,比原本的船桨效率更高。

    以前的时候,这样一艘大船,没有五十个人很难划走,船上要配一百多个船员。

    但是现在,十六个人就能让船速比以往快了二分之一,因为是用腿发力,还比以往更轻松。

    朱瞻基只是一看,就知道这是受到了铸币



第三章 新生活
    时近年关,大明国力蒸蒸日上,百姓生活安定,都在为了庆贺新年准备。

    大人们期待明年生活会更好,而孩子们更是放开了玩,根本不在乎寒冷的天气。

    因为大明严格的户籍制度,人员不能自由流通,如今社会稳定,那些拐子都没有生存的土壤,根本不用担心小孩子们的安全问题。

    十二月十七这一日,应天府人最津津乐道的就是出海三年的太孙归国,皇上亲自到码头迎接的盛大场面。

    应天府所有的车船行会都被官府调到了起来,为明日舰队的归来做准备。

    关于太孙出行的收获,众人纷纷猜测不断,有说殿下获利数百万两黄金的,有说殿下打下了一个比大明本土还要大的疆域的,还有说殿下带回来了数千各国佳丽,要赏赐给有功之臣的。

    老百姓们还只是当做一场热闹来看,但是勋贵们却都很清楚,如今终于到了分桃子的时候了。

    朱瞻基尚未前往西洋的时候,大明舰队在南洲的发现就已经上报回了大明。

    所有能有资格在其中分一杯羹的家族,为了这场盛宴,已经准备了整整一年半。

    朱瞻基还没有回来,但是不少大家族就借着大明舰队前往南洲换防的机会,派人去那里了解情况。

    他们此前也已经在朱棣面前上书多次,为了能够在南洲占据一个好的地方积极拉拢盟友,与朱棣许下万般承诺。

    但是都被朱棣留书,以一切都以太孙殿下意见为主,打发了众人。

    所以朱瞻基回到应天府,首先迎来的就是这场关于开疆拓土引发的狂潮的尘埃落定。

    朱瞻基抵达应天府的上午,就跟着朱棣一起先到天地坛祭天,随后又到社稷坛祭拜,太庙祭祖。

    这一场奔波下来,就已经到了晚间。朱棣并没有在宫中设宴款待文武百官,今日的朱瞻基只是属于皇室。

    一年多都已经等了,文武百官并无不耐。他们很清楚,明天开始,关于南洲的各大金矿,还有那仅比大明本土小一点的南洲的土地分配才会逐渐开始。

    进入午门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朱瞻基在午门口见到了坐在车上,行动不便的朱高炽。

    他这个父亲如今体重超过了两百斤,稍微行动一下就气喘吁吁,身体状况令人担忧。

    在他的身边,跟着两个太医伺候,各种备用药物也是准备的非常齐全。

    朱瞻基在午门口以大礼参拜,恭恭敬敬地向朱高炽磕了三个头。

    看到朱瞻基龙行虎步的神态,朱高炽的心中既欣慰,又嫉妒。

    这个他的儿子,一个为大明立下不世功勋的太孙,是他的儿子。但是跟自己的儿子相比,他现在是一个连跟女人欢好,都要女人主动的废人。

    这种差距何其大……

    从阅江楼码头,朱瞻基与朱棣爷孙相见,这一日奔波下来,爷孙俩都一直在就南洋,西域,西洋各国的情况做着细致的交流。

    为了这次汇报,朱瞻基已经准备了整整三年。在他的口中,整个世界以一种立体的,多元的方式,展现在朱棣面前。

    一些以前不敢在朱棣面前提出的见解,现在也可以以掺私货的方式,详细地说给朱棣听。

    即使朱棣从来没有去过其他地方,但是通过朱瞻基,他也能有了细致的了解。

    这种了解让朱棣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妄自尊大,能够以一种平等公正的心态,来面对整个世界。

    只有睁眼看世界,才能知道大明有什么优势,有什么不足。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能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来针对。

    当晚的家宴上,朱瞻基也见到了自己全部的妃子和孩子。

    在他离家之时,就已经出生了十二个孩子,还有六个妃子怀孕。

    但是十八个孩子只有十四个顺利长到现在,一个刚出生就夭折,还有三个因为发烧和天花陆续夭折。

    这种折损率虽然有点高,但是在这个时代,再正常不过。
1...151152153154155...2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