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因为这个原因,朱瞻基也不担心会有人跟风办报纸,因为除了他,没有谁能亏的起。
何况,朱瞻基也不会允许跟风办报纸,哪怕是六部想办报纸都不行。
拿到孔家所写的《国家与民族》,朱瞻基就已经考虑好了,第一期报纸将会在正月十六全国统一刊印,主要内容就是节选一些这本书里面的内容。
从第一期报纸开始,就要在百姓心中树立起国家与民族的概念。
不仅要让百姓明白国与家之间休戚与共,唇亡齿寒的利益关系。更要让老百姓懂得,在利益之外,还有更深层的集体荣誉与血脉感情。
这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这本来就是一项长期工作,肯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用几代人的时间来培养。
这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大明的殖民全球计划。
即便以后的船都是蒸汽船了,但是去一趟东洲,西洲,还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
这么远的距离,又没有陆地相连,不管是封藩也好,驻军也罢,都将会形成不同的利益群体。
在他还活着的时候,他相信自己能控制住局势不会恶化。
但是以后呢现在这些宗室不敢反叛,以后他的儿子们分封出去也不会独立。
但是如果朱祁镇上台以后,或者到了自己的孙子辈以后呢
亲情关系淡化,利益手段也因为皇帝的能力有限,控制不住,那么各地独立可能就会成为一个趋势。
虽然有儒家的大一统思想,但是连朱棣都要跟侄儿争天下,谁又能保证以后的藩王们会老老实实听话。
现在加强民族情感的培养,也能尽量地让各地的独立失去民意,即使国家独立,但是民族情感仍然能让各地联系在一起。
在这样的时候,任何一个国家,或者说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撼动华夏民族在世界上的统治地位。
时间进入了十二月以后,应天府的年味越来越浓了。
但是在遥远的波斯高原,战争陷入了最激烈的对抗之中。
大明虽然占据了泰拉巴特这个粮仓,但是因为大军抵达之前就已经秋收,获得的粮食主要还是从泰拉巴特城中获取的。
这些粮食并不多,相对而言,几十万只羊反倒是更让人安心的粮食。
但是羊也需要吃草,而已经飘雪的季节,为给这些羊弄到足够的草,也是一件费心的事。
总之,虽然大明在战场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但是,烦心费力的事情仍然很多
第一一零章 工序
大明的满朝武将中,郑亨获得的评语是持重、敦厚,善于安抚士卒,以聚敛民财为耻。
这代表了此人的操守可信,另外,郑亨还有一个优势是他从来没有在京城待过。
郑亨的父亲郑用因追随朱元璋征战有功,累封至大兴左卫副千户。洪武十六年,郑用年老退休,由郑亨袭取父职。
洪武二十五年,朝廷招募官员去鞑靼宣谕,郑亨应募而往,到达斡难河,回来后升任密云卫指挥佥事。
朱棣起兵靖难,郑亨率部归附,并在真定之战时先登破敌,进封指挥使。
后来郑亨屡立大功,朱棣登基,定靖难功臣次序,郑亨名列第五。因此升任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加封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武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获赐铁券,并留守北平。
朱棣第一次北征,郑亨功列第一,第二次北征,他骁勇善战,身中两箭不退,回合大军击退马哈木。
这一路,郑亨镇守燕山,北平,宣府,开平,北明山,一直都是在北部边军,从来没有在京城任过任何职位。
正是因为这种跟京城世家,勋贵,没有太深瓜葛履历,朱瞻基看中了郑能,想要把他变成一条勋贵中的鲶鱼。
在京城,论资历,比郑亨高的人不少。但是像成国公,英国公,魏国公他们这些家族,都跟京城的勋贵们形成了紧密的同盟。
想要靠他们来肃清京城勋贵中的这些**,他们难免畏手畏脚。
郑亨想去撒马尔罕,想要这个肥差,那也要先给朱瞻基当一把刀。
郑能听到朱瞻基的话,抱拳道:“殿下请吩咐,微臣定当全力以赴!”
朱瞻基却笑了笑说道:“快过年了,就先过个好年,待年后再说……”
对朱瞻基来说,事有轻重缓急。
明初的武将们大部分都还是比较靠谱的,虽然有一些贪腐,吃空晌现象,却也没有影响到整个大局。
对他来说,现在更重要的问题是为自己的改革奠定基础,所以对京城武将们的考核,可以等到二月再进行也不晚。
在梳笼完文官们之前,京城勋贵这边不能乱。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想要在得到朱棣的战况之后进行勋贵们的清理。
战况顺利,乱一会儿不怕,但是要是战况不顺利,还是要以稳定为主。
打发走了郑能,朱瞻基无心处理政事,来到了下马桥农庄的化学研究院。
半年的研究过程中,蓝烟对她本专业的医用化学研究一直处于理论奠定阶段,没有太大的突破。
这主要是朱瞻基不让她亲自试验,让她先教会一部分人,让他们来进行研究。
另一方面是因为青霉素需要大量的甜瓜,当甜瓜过季以后,研究就拖慢了不少。
反倒是在炸药方面,因为了解详细的方程式,加上原材料容易收集,所以屡屡有了突破。
从最开始的硝化棉炸药,到硝化甘油,苦味酸炸药,一直到小年的前一天,终于研制出来了无烟火药和tnt炸药。
硝化纤维炸药和苦味酸炸药很不安定,将其研制成胶质,再压成片状,切条干燥硬化,便制成了无烟火药。
这一发明具有极重要的意义,无烟火药燃烧后没有残渣,不发或只发少量烟雾,却可使发射弹丸的射程,弹道平直性和射击精度均有提升。
而被誉为炸药之王的tnt炸药是一种威力很强而又相当安全的炸药,即使被子弹击穿一般也不会燃烧和起爆。
而且,tnt炸药的威力虽然略逊于苦味酸炸药,但也只是略逊。在综合性能方面,这种炸药被誉为最好的炸药,所以才被公认为炸药之王。
tnt炸药的主要成分是三硝基甲苯,这种原料主要从煤中提取出来苯和甲苯,然后进行硝化。
因为毒性很大,所以朱瞻基也不会让蓝烟亲自试验。
但是蓝烟制作出来的炸药,已经让整个化学研究院的人为之拜伏,成为了真正的权威。
有蓝烟规划出来的方向,他们这些人并不怕毒性和危险,很快就通过试验,得到了样品。
实验室阶段很容易,但是想要大量规模化生产,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化学研究院这边,通过手工得到制作tnt炸药的全套程序,每一个程序都需要设计相应的工序。
而且,这些工序还要分开,每一道中间严格保密。
最少在几十年之中,这一整套工艺绝对不会公开,更不会去申请什么专利。
设计工序,其实就是整个工业时代发展的基础。
一切应用普及化,都需要相应的工序,而工序就是科技应用的最合理手段。
任何一项科技,从理论到试验,从试验到成果,从成果到普及,都需要相应的手段,这种手段,才是真正能改变世界的东西。
就以tnt炸药的生产为例,首先需要煤焦油,煤焦油的提炼和生产,都需要相应的技术手段。
其次需要对煤焦油进行硝化和硫化,这个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毒素,一点产品还能采用手工提炼,但是大规模的生产,就需要设计相应的安全手段。
什么是安全的手段,那就是去人工化,封闭化,这就又涉及到了整个工业的蒸馏技术拓展。
蒸馏技术在宋代就已经出现,但是一直没有完整,或者说是更先进的改进技术。
因为不管是篜酒,还是煮盐,都不要太封闭的环境。
蒸汽机的发明,不仅仅是动力的提升,在蒸汽机的应用中,各种管道的设计,压力的测试,其实就是一种蒸馏的技术改进。
把蒸馏技术应用到化学工业的生产,每一道工序就需要周密设计。
从动力来源,到蒸馏封闭,每一步要想达到预想的效果,就需要研究院的人进行多番论证和试验。
只有在他们这里实现了可能,这项技术才能推广,普及。
这是因为有朱瞻基的存在,他可以毫无顾虑地直接点明科技的发展方向,加以应用。
但是实际上,除了机械方面的技术是循序渐进。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化学技术的应用,绝大部分突破,都是由无数偶然组成的。
哪怕到了后世,依旧是
这样。
化学研究院这里,为了筹备三酸两碱的生产,已经制定了多达百万字的笔记和工艺流程。
看到这些省略到极点的文言文笔记,朱瞻基第一时间就大发雷霆,他今天不是来指导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发脾气。
蓝烟虽然贵为良娣,但是因为她不能直接跟外臣接触,所以与研究员们的沟通,都是通过手下的女官。
她虽然是理科生,但是文言文也学的比朱瞻基强多了,两个人一个是学渣,一个是学霸。
朱瞻基当然是前者,而蓝烟是后者。
蓝烟是后妃,他就是有脾气也发不出来,大部分时候,只能起一个指导作用。
她数次提出了科学研究需要用更详细的数据,更通俗的语句来记载,不应该追求文字的精炼,但是这些人置若罔闻。
朱瞻基得到了这个消息后,也看到了这些人的记载。
汉字的精炼,这是任何一种文字都比不上的。但是如果用在阐述工艺程序,记载数据上,就精炼的有些尖酸刻薄了。
东方注重师徒的传序
第一一一章 消息
“今年朵颜三卫那边抽调了不少战士出征,人手紧张,故此飞龙鸟今年进贡的也少了一半。”
朱高炽在床上艰难地摇了摇头,叹道:“不过是口腹之欲,即便没有,也不当什么。”
朱瞻基笑着帮他掖了一下被角,又道:“不过有了蒸汽帆船,如今冬日舰船也可往来南洋不休。父王爱吃的香蕉,这次又有了新鲜的。我已经让人给父王送了八十筐,父王也可以让下面人打打牙祭。”
跟朱高炽表演了一番父慈子孝,朱瞻基将注意力又转向了面相上仿佛老了十岁的杨士奇。
他如今的全部希望都在朱高炽的身上,朱高炽想的是能在皇帝位置上过渡一下,不至于被朱棣直接传位朱瞻基。
杨士奇也就指望他能在这个阶段提拔他一把,最少安排一个相应的肥差。
为官二十余年,杨士奇一直在当侍从官,谋士,从来没有当过事官。
像他现在这样,不要说青史留名了,史记官们根本懒得多关注他一眼。
可是这朱高炽也太不争气,天天说着一定要活过自己的父亲,却还不珍惜自己的身体。
十一月的蹴鞠大赛,朱瞻基只是参加了一场开幕式,但是朱高炽却兴趣十足,每日上午一场,下午一场的比赛,他几乎都坐在台上看完。
虽然太子已经失势,但是毕竟还是太孙的亲生父亲,不管是官员,还是勋贵,见了他都依旧尊敬有加。
这似乎又给了他充足的信心,远离了政治中心大半年,他的心又痒了。
特别是太孙见他对蹴鞠兴趣十足,就把这个挂名皇家的赛事让他负责,并且让他最后给冠军颁奖。
这让他惊喜无比,一个多月的时间,他都待在竞技场,每日应酬不断,晚上还要后妃伺候。
这种应酬,不要说他这千疮百孔的身体,就是一个普通人,怕是也受不了。
果不其然,等他观看完了最后一场冠亚军争夺战,看着羽林卫队举起了他亲手颁发的奖杯后,回来就直接病倒了。
在宫中养了几天,他却有些不习惯了。在温泉别院虽然冷清,但是那里有温泉,特别是在太孙专门为他建的透明琉璃坊里面,有温泉的热气,有太阳的光照,却没有冷风进入。
马上到了要过年的时候,他又提出了要去别院居住。
这也是在试探自己的儿子,想要看看朱瞻基到底怎么想。
朱瞻基当然是执意挽留,一定要他过了年再回别院。为了挽留朱高炽,朱瞻基还特意让工匠又搭建了一个玻璃暖房,为的就是向外人展现自己是一个孝子。
朱高炽心里畅快,也就不再提回别院了。
可惜的是,如今的大臣们已经习惯了在谨身殿跟朱瞻基议事,哪怕是为了避讳,也根本没人来文华殿。
在竞技场,那是因为在公众场合,面对太子必须要保持尊敬。
回到了文华殿,任何人求见都需要经过锦衣卫和鸿胪寺,又有谁敢来跟朱高炽表忠心,触及这种的霉头呢
住了几天,朱高炽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前一段时间的浮华,喧嚣更像是一场梦。
这让他的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又加重了。
朱瞻基说道:“自从九月间,东洲探寻舰队传回了一次消息,他们已经顺利抵达东洲,这有几个月都没有消息传回。不过根据孤的预计,正路已经越过了东洲南大陆的最南角。”
“能得殿下赏识,赋予重任,老朽只会为犬子开心。”
“据闻解氏已怀有身孕,这想必也快生了吧”
杨士奇依旧显得波澜不惊,不失尊重地回道:“要到明年三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