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朱棣当然也很快得到了这个消息,还试着用纸卷起来的铅笔写了几个字。“此笔虽然写不出字的风骨,倒是简单好用。这小猴子,脑袋倒是好用的很,就是喜欢搞一些歪门邪道。”
史记官却是如获至宝,他跪下禀道:“陛下,臣请将此笔赐予微臣,此笔只需经过改进,就能便于记载,更容易携带,可随时随刻拿出就记。”
朱棣楞了一下点头说道:“朕倒是没有想到这里来。方便。仅此一个理由,这石墨笔就可推行全天下啊。”
而就在朱瞻基在兴庆宫奋笔疾书的时候,他上天的新闻也在应天府传播了开来。
洪武年间的万户这个时候也被提了起来,当时他是用火箭带着自己上天,结果却被摔死。
太孙不仅上天了,还能平安地下来,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当日朱瞻基上天看到人可不是一个两个,应天府东侧最少有十万人看到了他在天上的身影。
关于他的传闻也就越来越多,而且传的也越来越邪乎。甚至有一些恶意的传言说朱瞻基才是真正天子,朱棣应该主动让位这样的说法。
锦衣卫就是打探小道消息的专家,几天下来,在京城就抓获了不少居心叵测之人,而这些人竟然全部都是有心人花钱雇佣的。
朱棣为之大怒,着令严查此事,但是因此却弄的人心惶惶,这样的传言似乎被证实一般。
朱瞻基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只是脑袋一转,就笑了起来。
这件事离不开自己那个二叔的手笔,不过想要依靠这件事就想破坏自己跟朱棣的感情,那也是妄想。
“金阔。”
“老奴在。”
“去告诉皇爷爷,就说让马迪训练一幼军健壮军士,于风和日丽之时,在应天府再飞一次,此传言自散。”
现在只有朱瞻基一个人上天,就把他传成天子,那换一个普通的孤儿呢
众人见到普通人都能上天,这传言自然是散了。而且这还能激发人们的上天热情,一举两得。
这件事原本是马迪最合适,因为朱瞻基让他做这个滑翔翼的时候,每一个部位的功能都要让这个设计师明白道理,所以马迪对控制这个滑翔翼最熟悉。
但是马迪年幼体弱,力量不足。而且这个小家伙可是难得的人才,所以朱瞻基才舍不得让他上天,要是出点差错,这损失可就大了。
虽然没有任何证据,但是只要看这件事谁是利益获得者,就知道幕后之人是谁了。
朱棣也无心追究朱高煦的罪,毕竟他对这个儿子也是心有愧意的。靖难之时,这个儿子出生入死,屡立战功,但是现在却只能发配到青州。
他没有追究朱高煦责任的心,但是这个传言想要平息,让人不再议论也是一件难事。
听了金阔的建议后,他也不得不认为这是一个好方法。
随即便下令:“着司天监挑一吉日,在应天府送人上天。”
此时正是黄梅季节,应天府多雨,所以也给了马迪足够的时间来教人技巧,进行训练。
而锦衣卫在京城各处张贴皇榜,昭示将于端午节前后,将会再送一幼军军士上天,也让许多人都傻眼了。
原来普通人也能上天啊!
这样一来,所谓朱瞻基是真正天子的传言,不攻自破。
朱瞻基在兴庆宫憋了半个月,总算是把孝经给抄完了。
他虽然被禁足,但是许多工作也不能不做。夹江工业区建设,工作指导,下马桥农庄的研究院组建,海军的全国性排查,重组,组建工作组分赴各地水师监督,领导改组计划,这都需要他来操心。
所以足足抄了半个月的孝经,才把这九万多字给抄完。
而这个时候,为他挑选出来的五十个妃子,已经全部挑选了出来。
而剩下的两百五十人,也没有直接全部放出宫。征求了她们的意见后,想要回家的就发放路费送回家。愿意留在宫中的就会安排在宫中当中层宫女,作为朱瞻基选妃的备胎。
往常的时候,这些秀女们几乎都会选择回家。在皇宫经历这么一遭,哪怕是没有选上的,但是能进入最后环节,说明没选上不是因为姿色,只是因为运气。
回家了之后,她们这些人也是身价百倍,百方求娶。
但是太孙搞了这么一遭,这一次竟然还有小半秀女不愿回家,哪怕是当个备胎,也想留在宫中。
&nbs
第一一五章 二狗子(求订阅,求保底月票)
天色将明,应天府却已经开始热闹了起来。一辆辆骡马车在大街小巷穿行,这些都是忙着收集叶香的贩卒。
他们将这些收集起来的夜香装进大桶,满一桶之后,就覆盖上草木灰,加上盖,然后运到城外,卖给种地的农户。
而那些做生意的小贩,也开始一天的准备工作,或是挑着担子,或是推着独轮车,拉着家什准备去官府指定的位置摆摊。
一座普通的四合院里,住着两户普通的人家。这是两兄弟,老大家男人在酒楼帮厨,女人是这一片街区远近闻名的媒婆。
老二家男人在牙行当经纪,女人在家织布做些绣活贴补家用。还活着的老婆子跟着小儿子一起生活,她身体也还好,能帮着儿媳妇织布抽丝,所以婆媳关系相处也还好。
老头子留下了这个二进小院,老大继承了主屋和后厢房,老二分了东西厢房,南面的倒座房两兄弟平分。
因为两家的几个孩子还小,房子还有多余的,所以两家将房子又腾出来几间典了出去,租给了三家来应天府做小生意的。每个月扣了衙门的过手,还能挣下一笔房租。
如今民生安定,粮价不高,房价也不高。但是这户家慈子孝,兄弟妯娌之间关系也还好,所以日子过的红红火火。
老婆子一早起来,收了自家的夜香,又将几户租客的夜香收了,一起拿到巷子口卖给收夜香的贩卒。
巷子窄,大车进不来,这几户租客也不好意思为了不到一文钱的收入,提着夜香去卖,就便宜了老婆子。
一个院子的十几个人的夜香,每天早晨也能换到三文,四文的铜子。老婆子不嫌腌臜,每天有了这些活钱,也能给几个孙子,孙女买点零嘴,几个孙子孙女也都喜欢她。
在井边把几个夜壶都洗了干净,老婆子才又回来,把干净的夜壶放在各家的门口。
一个小身影偷偷摸摸地穿好了衣服,将帘子掀开一条缝,就向外溜去。
老婆子一看是自己老二家的大孙子,也没有在意,正准备进屋去烧火,却见这个孙子和富贵从院子角拿了一个木墩子,就要向外跑。
老婆子这一下忍不住了,不顾其他人还在睡觉,喊道:“二狗子,天还没亮,你干啥去”
“祖母,别喊”二狗子急的一下子把手指放在了嘴巴。
但是这一下已经惊动了其他人,东厢房里,就传出了哇地一声大哭:“娘,娘,二哥跑了。”
“娘,二哥不带我们去了”
一个尖利的声音紧接着传了出来。“二狗子,你敢给老娘跑,我让你爹把你腿打断!”
然后又是一个男人的大吼:“二狗子,回来!”一个男人穿着小衣,衣衫不整就跑了出来,手里还拎着一根竹条。
二狗子埋怨地看了老婆子一眼,有气无力地说:“我没跑,只是心急,才早起了些。”
“天刚亮,想看龙舟和飞人还早呢,这么早去干嘛!回来,等三娃和妞妞起来了,喊你大哥,巧姐你们一起去。”
二狗子有些急了,说道:“我跟富贵他们昨日就去城墙边看了,官府占了老大一块地方,去晚了就没好位置了。”
男人却不听,扬了扬手里的竹条说道:“信不信老子请你吃炖竹笋烧肉湖边那么大,总不能连个看热闹的地儿都没有!”
二狗子无奈,只能怏怏不乐地回来。等他娘将两个小的穿好,给他们洗好脸,两个小的就一左一右拉着他的衣襟,再也不肯松开了。
二狗子嫌弃不已,却也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谁让他是自己的弟弟妹妹呢!
这个时候,又有两个大一点的孩子从后院出来,他们年龄更大一点,已经有了小大人的样子。这是二狗子大伯家的堂兄堂姐。
再加上租赁他们家一户徽州小生意人家的小儿子富贵,一帮小家伙就一起向着北城门那边去看热闹。
今日端午节,街上热闹了许多,许多手艺人也都摆出了小摊,卖一些粽子或者是小玩意。
二狗子的兜里今日塞了十个他娘塞给他的铜子,他素来爱充大方,先是给每人买了一个大包子,六个包子,六个铜子,还剩了四个。
富贵得了一个大包子吃,有些过意不去,见三娃缠着想吃糖人,就花了两个铜子买了一个糖人,跟三娃一人一口舔着,还不时傻笑着。
巧姐作为姐姐,牵着妞妞的手一路向前。她年纪已经大了,不是这样的节日,也不能随便出门了。所以今天的心情很好,还给妞妞买了一个红头绳,帮她把她那枯黄的头发扎了起来。
可是一行人来到太平门的时候,就已经挤不动了,谁也没有想到,今日会有这么多的人。他们一帮人都是孩子,也挤不动,只能靠在城门后面的一处角落等人群散开。
二狗子一路抱怨:“我就知道今日人多,要早些出门,却被你们给拖累了。”
他们想等人少,却不想人越来越多,城门这里已经完全阻塞了。
五城兵马司,京卫指挥司的官兵全部都出动了,有了他们的整顿秩序,这拥挤的状况才好转一点。
不过,因为城墙外人太多,官府已经下令,所有人等不能出城了。
这一下,几个孩子都失望地哭了起来,特别是二狗子,他这几日都想着今日要来看飞人,却没想
第一一七章 擢升(继续求票票)
热闹的赛龙舟,还有那让人目瞪口呆的滑翔翼表演。不仅让二狗子他们入迷,就连应天府的老少爷们,达官贵族们,一个个也都觉得不虚此行。
因为准备的时间够长,马迪不仅一下子训练出来了五个机师,还趁着这段时间,又制作了一个滑翔翼出来。
这个东西的技术含量其实不高,只要掌握了导风的风力承重角度,关键就是材料问题了。
现在幼军不缺材料了,那再复制一个出来,也就简单了。
所以今天的表演,不只有一个人飞上天,而是有两个人。还没有到结束,这两个幸运儿的名字就已经传遍了应天府的大街小巷。
知道这两个军士还没有成婚,应天府已经有不少达官贵人心中,就已经心动了。
有这样一身能力,又是太孙的幼军营出身,得到太孙的重视,这肯定是个潜力股啊!
时间已经过午,但是自家的几个孩子都还没有回来,这让二狗子一家人的心里就急了起来。
一开始他们还以为是孩子们贪玩,今日他们身上都又有钱,所以并没有在意。
可是他们一个街坊说,二狗子他们都没有出了城门,当时这个街坊被挤着出来城,还看见几个孩子在城墙边哭。
这一下几家人的心里才有些急了,李老婆子和两个媳妇,还有徽州的小贩,富贵他爹娘一合计,不行,要去找找。
明朝初期,有非常严格的户籍制度,没有路引,任何人不能离乡,平日去集镇,去县城还好说,想去别的地方,都是不可能的。
加上这个时代各地都比较封闭,无数女人从出生到死,都不曾离家百里。
因为这样严格的户籍制度,所以也很少有拍花子的人贩,因为任何人贩都不可能随意流窜。
他们不怕孩子被拍花子,就怕孩子贪玩,掉到湖里去了。
刚出家门,却迎面进来了一队骑马的官兵。他们心中狐疑,却连忙退到了墙边。
这巷子窄,连收夜香的马车都进不来,虽然官兵只是单排,但是都骑着马,位置也就不宽了。
李老婆子还在疑惑,却听见自己的二孙子二狗子的声音叫道:“祖母,祖母,你看我骑大马了。”
听到他叫,妞妞也不甘人后,喊道:“娘,娘,你看我跟巧姐也骑大马了。”
李老婆子他们一看,当先一位将军的怀里,可不就是二狗子。第二匹马上没有大人,两个女孩子被用丝带系在了马鞍上,这个时候也激动无比。
妞妞不足六岁,还不算少女,但是巧姐已经十一岁了,在这个时代已经是男女授受不亲的年纪了,所以不能坐在男人的怀里,只能用丝带把他们系住。
李家乃是商户,一辈子没有见过骑马的将军来拜访他们家,家里男人又不在,三个女人腿都软了,也不敢上前。
这个时候,从徽州过来的安笨蛋哆哆嗦嗦地凑上前长揖问道:“不知将军有何贵干可是我家孩子冲撞了大人”
他来京师不久,一口徽州话杨章德听不懂,问道:“你是何人”
安笨蛋更显惊恐了。“小人安笨蛋,徽州人士,在京师以烙饼为业。”
杨章德差点要笑了起来,竟然真还有以笨蛋为名的人。不过听他不是二狗子的老爹,也没有兴趣搭理他。
他扭头对几个女人说道:“二狗子这小子与我有缘,今日就收了二狗子为徒,你们当家的何在”
李老婆子一听不是祸事,心也放了下来,她经历过了元末战乱,年龄也大了,不怕死,胆子自然也比两个儿媳妇大一些。
“将军请屋内稍坐,小儿在牙行当差,我这就去叫他回来。”
杨章德从马上跳了下来,又掐着二狗子的腋窝把他抱下了马。才回头说道:“不急,今日太孙殿下受了令孙女的一桃之恩,所以让人买了鲜桃一筐,并一些点心零嘴,先让人搬进去。”
“太孙殿下”围观的人一听,立刻哗然了起来。今日谁人不知那可以带人在天上飞的大风筝,就是太孙做出来的啊,这样一个尊贵的人物,不曾想还受一个五岁孩子一桃之恩,这是多大的福分啊!
李老婆子一听都懵了,一屁股坐在了地上都不晓得。喃喃道:“这如何说起,这如何说起,太孙殿下竟然也知道我等小民。”
不等杨章德去扶她,她又一骨碌就爬了起来,跌跌撞撞地向院子内跑去,一边跑,一边喊:“当家的,是你在地下保佑我们李家啊,还是李家的祖坟冒青烟了,太孙殿下给我们赏赐了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