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岛上的粮食不能自给自足,所以岛上每年都需要与朝鲜和东瀛贸易才能满足岛上民众的需要。
不过作为朝鲜和东瀛之间的贸易枢纽,对马岛的财力还是相当不错的。在宗氏家族的仓库和其他店铺,缴获的金银数量超过了十万两,另外还有大批造船用的棕麻,桐油和现成的木材。
让黄渊开心的是,这里面竟然还有足足五船倭寇自北方偷伐的铁木,这些铁木,对大明舰队来说,也是急需品。
朱瞻基沿着唯一的主道,一直行进到宗氏家族的主宅门口。这里背靠宝满山,俯瞰着整个城市,形成了一片气派不凡的建筑群。
易信亲自迎接了朱瞻基一行,并且将他请进了宗氏家族的会议大厅。
“殿下,根据多方的资料综合分析,宗氏家族共有直系成员一百八十六人,有六人常驻朝鲜,二十一人常驻东瀛。岛上应有一百五十九人,六十三男,九十六女,如今确认授首男四十五,逃亡十八。女亡十六,剩八十二。”
朱瞻基扭头问道:“女人全是殉情自杀的吗”
在这个时代,女性殉情自杀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这一点即使是朱瞻基也改变不了。
人心的改变,是整个社会人情变迁的一个漫长过程,人力很难直接改变。
“是”易信点了点头说道:“余下人等还请殿下示明。”
朱瞻基撩起衣襟,走进了还染有血迹的大堂。“男人全部杀掉,女人四十岁以上也全部杀光。”
易信楞了一下问道:“孩子也杀吗”
朱瞻基扭头问道:“难道孩子不是男人吗长大以后难道不会成为大明的敌人吗凡是男人全部杀掉,杨千户,前去监斩。”
易信望着一脸严肃的朱瞻基,他跟朱瞻基不算太熟,所以不了解朱瞻基的为人,也不敢再劝。
杨章德看了看易信,脸上故意露出了为难的神色。却听朱瞻基又说道:“封锁整个对马岛,凡是抓住宗氏家族成员,一律赏金两百两。另向朝鲜政府和东瀛幕府施压,让他们遣送回宗氏家族与倭寇有关联人员。”
易信问道:“若朝鲜和东瀛不理呢”
朱瞻基冷笑道:“我大明舰队正需找人磨刀。”
易信带着杨章德走出了大堂,忍不住抱怨说道:“殿下此举,只会让朝鲜和东瀛两国有了戒心啊!”
杨章德问道:“即便他们有万分不情愿,只要我大明舰队站住了道理,又有何妨如果他们不服,我大明舰队自会让他们屈服。”
易信这才想起,眼前这人被誉为太孙殿下的头号狗腿,此人心中没有是非黑白,只要是太孙的话,就是正理。
他补救地说道:“吾并非对太孙的安排有异议,只是怕杀戮太多,有伤天和!”
杨章德笑着说道:“殿下有一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人的残忍。如果漏网任何一人,对我大明臣民造成伤害,那这些罪孽就是我们造成的。”
整个尾崎浦已经变成了血的海洋,数十位宗氏家族的女眷被关押在宗氏家族临山的一座小院。
杨章德一进院子,就被一位搂着一个不到三岁小孩的少妇给吸引住了目光。
这个少妇正是花信之年,肤白貌美,丰,乳,肥,臀,还有一张祸国殃民的娇美脸蛋。
她怀里的孩子不到三岁,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家族所面对的命运,此时在母亲的怀里,跟愁眉苦脸的母亲逗乐。
杨章德嘿嘿一笑,跟易信说道:“将军,今日某家想要向你寻个人情。”
易信顺着他的眼光看了过去,点了点头说道:“千户想要做什么,某只当看不见。”
杨章德向着一位锦衣卫的小旗招了招手,这位小旗陪着纪纲一起到了东瀛,又陪着庄敬一起来了济州岛,熟知东瀛话。
他凑到了杨章德的面前笑得:“千户大人可是对此女有意此人乃是东瀛卫满家族嫡女,嫁于宗贞盛为正妻,乃是对马岛有名的美人。”
杨章德嘿嘿笑道:“既然是东瀛女子,某家也不必太在意了。将此女带来与我。”
这位小旗立功心切,随手一招,就喊了两个日奸跟在了他的身后,来到了这位卫满氏的面前。
他微微鞠了一躬说道:“少大君夫人,来自大明的杨千户慕其秀色,想要与你共效于飞。”
此女对自己的处境似乎已经很为了解,她看了看英武不凡的杨章德,隔着众人与他点了点头,说道:“千户乃是五品武官,锦衣卫虽然势大,却不比大明真正的将军。”
小旗笑道:“这位杨千户虽然名不见经传
第一六三章 感激
十二月初八,大明军队基本已经完全控制了对马岛全境。看圕閣免費槤載亅丶哾閲讀網ns岛上幸存下来的倭寇和民众仅仅过了一半,总计不过八千之数,还大部分都是女眷。
成年的倭寇和壮年,除了反水的近两千人,还有不足两千人活了下来。
这些人被朱瞻基授权庄敬进行了整编,暂时收缴了武器,软禁在了对马岛上。
这不足四千人的力量虽然对大明来说不算什么,但是他们凶狠残忍,不论对朝鲜还是东瀛来说,都是一股不小的势力。
如果给他们一些船只,就是大明军队想要再清剿他们,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朱瞻基现在还没有时间理他们,只能暂时放在对马岛上,待来年再把这股力量为自己所用。
今日已经是初八了,从京师已经来了两批使者,都是朱棣派来催促他尽快回京的。
大明舰队在济州岛围剿倭寇,报讯的使者在朱瞻基的授意下,自报杀敌逾五千,俘虏近万人。
此番大战虽然不如朱棣上次北征的成绩更大,但是对大明来说,仍然是一次大胜。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大战,朱瞻基正式确立了他在海军中的地位,再也没有人能因为他的年龄,再说三道四。
所以,朱棣对朱瞻基这次大胜,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这种权力的平稳过渡,是朱棣最希望看到的。
因为跟朱瞻基隔了一代,加上朱瞻基一直很小心地不去触碰朱棣的权力结构,所以朱棣地这个孙子的满意度远远超过了那个被一帮文臣忽悠瘸了的儿子。
目前的这种权力构架也是朱棣愿意看到的,放一部分权力给孙子,远比把权力交给朱高炽要更符合朱棣的权力分布意图。
对朱瞻基来说,海军初建,这次的军事行动是三大舰队的第一次联合作战,也是六分仪的首次大规模应用。
有了这个行船的利器,大明舰队在大海中的行动,第一次不用再受到夜晚的影响,行船的精确度得到了质的飞跃。
通过这次的三军联合行动,大明水师也对整个东海海域,包括朝鲜海域的水文情况有了详细的记录。
这些水文记录对于今后大明海军的行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虽然他现在控制了整个海军的人事和指挥大权,但他在海军的威望,却不能真正的深入人心。
这种海军力量的质的飞跃,这种带着整个海军胜利的节奏,才是他真正确定自己威信的过程。
“殿下,杨千户求见。”
朱瞻基看了看下首坐着的郑和与京城来的特使马琪,笑道:“宣”
不背着郑和接见杨章德,也是因为朱瞻基对郑和现在是越来越信任了。
虽然这次出征,朱瞻基一直在各方面压制着郑和,这是因为郑和的仁爱之心。
但是现在战事结束了,屠杀之后需要安民,这个时候,郑和的作用就非常明显了。
朱瞻基要返回京城,但是现在已经攻打下来的济州岛和对马岛他当然不会放弃,所以就需要有一个德高望重之人坐镇。
不论是安抚两岛的民众,还是与朝鲜和东瀛两国打嘴官司,郑和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常年四海纵横,郑和整个人有一种大气的雍容,如今越发不屑在宫中的蝇营狗苟。
距离下一次出海还有大半年的时间,郑和也愿意留在对马岛这里主持大局,所以他跟朱瞻基也算是一拍即合。
这让特使马琪格外羡慕,他跟朱瞻基暗示了好几次,但是朱瞻基根本不愿意留他在这里主持大局。
对于马琪,此人常年担任镇守特使到处跑,朱瞻基了解不多。
但是光凭他在交趾担任采买期间,虐杀交趾平民,与朱瞻基心目中的好官黄福水火不容,朱瞻基就对他印象大减。
朱瞻基虽然不重视个人的人品,但是最重视个人的能力,只是依靠溜须拍马就像身居高位,在朱瞻基的面前根本行不通。
杨章德龙行虎步地走了进来,先向朱瞻基抱拳行礼,他又跟郑和,马琪,还有朱瞻基身边从不离身的一清子和玄真行礼。
以前他从来不重视这些礼节,但是现在他却发现了,如果他想要一步步地向上爬,朱瞻基身边的所有人,他都需要维护一下关系。
他也知道了郑和可能将会作为主将留守对马岛,他也想留在对马岛建功立业,那就必须要巴结好这位主将。
“殿下,今日收到线报,有民众在御岳山区发现了宗氏家族的一众人等。如今大军封锁了对马岛水域,那些人插翅难飞。不过一日未抓住这些人,一日不会心安。所以臣想请令,前往御岳山剿匪。”
朱瞻基点了点头笑问:“我过两日便会返回京城,杨千户此番出去,就不及赶回,此时可是想要留在此地”
见朱瞻基主动挑明了这个话题,杨章德单膝跪地禀道:“臣虽想伺候殿下左右,但是也想要建功立业,才不枉大丈夫一生。”
他也知道了朱瞻基的秉性,知道这个殿下心思深沉,偏偏却喜欢简单一点的干才。所以他丝毫不隐瞒自己的想法,想要争取到这次的机会。
朱瞻基点头说道:“锦衣卫在岛上也需要建立自己的势力,协助海军管理好岛上的倭寇,并且安抚当地民众。庄敬此人孤另有任用,所以也需要一个人来管理好这些倭寇,这个担子你敢否接下”
杨章德大喜过望,连忙应道:“臣一定不负殿下所托!”
朱瞻基这才笑着跟郑和说道:“郑总兵看此人可用否”
郑和笑道:“殿下的安排自然是极好的。杨千户勇猛无敌,行事果断,臣也自当重用。”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此番回京,我自会与皇祖父提议,将总兵剥离内臣之列。如今海军都督一职只有刘江一人,右都督之职,我可是非常属意总兵。若能得皇祖父之允,今后刘江都督主内,总兵主外,这才是我大明海军崛起之契机。”
郑和一下子被惊呆了,他惊讶地望着朱瞻基看了半晌,才突然反应过来,双膝跪拜了下来,老泪纵横道:“和若能得此侥天之幸,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身为阉人,其实是被世俗所不容的一批人。上愧对父母祖先,下午传宗接代之能,就连死后,都不能埋进祖坟,只能随便找个寺庙和荒山野岭埋骨。
朱瞻基如果将郑和剥离内臣之列,安排进武将的行列,那么今后就不是内臣,而是真正的武将。
虽然他没有传宗接代之能力,但是却能从名声上刷洗自己身上的耻辱。然后他只需过继家门之侄,就能重立香火。
但是此举并不容易,因为内臣和武将不是一个系统,郑和的名气再大,也只是皇室的内臣,众将听他的命令,是看在皇上的份上。
而将阉人直接任命为大将,不知道会遭遇多少反对的意思,哪怕海军是朱瞻基一手组建,大权在握,想要让其他人认同郑和的身份转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马琪也被惊呆了。内臣虽然可以领兵,可以当主将,但是他们自身是没有任何权力的。
而要成为了武将,郑和不仅可以授勋封爵,还能成为真正的国之柱石
第一六三章 感激
十二月初八,大明军队基本已经完全控制了对马岛全境。看圕閣免費槤載亅丶哾閲讀網ns岛上幸存下来的倭寇和民众仅仅过了一半,总计不过八千之数,还大部分都是女眷。
成年的倭寇和壮年,除了反水的近两千人,还有不足两千人活了下来。
这些人被朱瞻基授权庄敬进行了整编,暂时收缴了武器,软禁在了对马岛上。
这不足四千人的力量虽然对大明来说不算什么,但是他们凶狠残忍,不论对朝鲜还是东瀛来说,都是一股不小的势力。
如果给他们一些船只,就是大明军队想要再清剿他们,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朱瞻基现在还没有时间理他们,只能暂时放在对马岛上,待来年再把这股力量为自己所用。
今日已经是初八了,从京师已经来了两批使者,都是朱棣派来催促他尽快回京的。
大明舰队在济州岛围剿倭寇,报讯的使者在朱瞻基的授意下,自报杀敌逾五千,俘虏近万人。
此番大战虽然不如朱棣上次北征的成绩更大,但是对大明来说,仍然是一次大胜。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大战,朱瞻基正式确立了他在海军中的地位,再也没有人能因为他的年龄,再说三道四。
所以,朱棣对朱瞻基这次大胜,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这种权力的平稳过渡,是朱棣最希望看到的。
因为跟朱瞻基隔了一代,加上朱瞻基一直很小心地不去触碰朱棣的权力结构,所以朱棣地这个孙子的满意度远远超过了那个被一帮文臣忽悠瘸了的儿子。
目前的这种权力构架也是朱棣愿意看到的,放一部分权力给孙子,远比把权力交给朱高炽要更符合朱棣的权力分布意图。
对朱瞻基来说,海军初建,这次的军事行动是三大舰队的第一次联合作战,也是六分仪的首次大规模应用。
有了这个行船的利器,大明舰队在大海中的行动,第一次不用再受到夜晚的影响,行船的精确度得到了质的飞跃。
通过这次的三军联合行动,大明水师也对整个东海海域,包括朝鲜海域的水文情况有了详细的记录。
这些水文记录对于今后大明海军的行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虽然他现在控制了整个海军的人事和指挥大权,但他在海军的威望,却不能真正的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