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的大明新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他比那些士兵还要可怜,除了几个白面馒头,连肉汤都只有一小碗。

    今日他是主角,整个仪式都围绕着他进行,喝多了汤,要是上厕所,都没有时间。

    两个小家伙看着朱瞻基只能吃馒头,故意把肉汤喝的哗哗响,还一直偷笑。

    朱瞻基故意说道:“你们两个年纪也不小了,明年出征,你们就跟着我一起出征吧。瞧你们那身小排骨,就要到军中好好锤炼一番。”

    朱瞻埈傻眼了,朱瞻墉跟朱瞻基亲一点,也没有太多的顾虑,闻言说道:“太孙大兄,母妃刚让父王为我安排了宋礼为师,怕是不能从军了。”

    “宋礼”朱瞻基楞了一下问道:“是母妃安排的”

    宋礼身为工部尚书,要是安排给朱瞻基当老师,还名正言顺。安排给一个普通的王子当老师,实在有些大材小用了。

    朱瞻埈不屑地说道:“大兄别听他自吹自擂,宋尚书学以致用,有经世之才。如今他每旬去下马桥授课一天,教授天下水利,地学,所以母妃特意安排我们那一日也去听课。”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地学,水利非比儒学,可学以致用,并造福世人。你们当好好去学,以后去了封地,也能为当地民众排忧解难。”

    这不是开玩笑的话语,朱瞻基这样教导。两个弟弟立即束手站起,向朱瞻基长揖说道:“谨遵大兄教诲。”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我与你等都是兄弟,却因事务繁多,少有相处。待这些时日忙完,我也自当将自身所学传授你等。孤不望你们都能出类拔萃,但亦不可堕了我朱家的门风。”

    两人又连声应是,朱瞻墉小心翼翼说道:“大兄,我们都羡慕你的身边有两位武艺高超的师傅,布置是否可让两位师傅也传授我等强身健体之学。”

    朱瞻基看了看后面的一清子和玄真两人,问道:“你二人意下如何”

    一清子说道:“殿下,老朽如今已经习惯这种生活,还想跟殿下四处见识一下大明以外的世界。”

    朱瞻基知道他的功利之心更强一些。他现在有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妻子,有了两个孩儿,自己的家族在四川和陕西还有一大家子,都指望他这个太孙面前的红人。

    所以,他肯定不愿意离开自己的身边,去培养一帮无权无势的王子。

    但是玄真却颇有些意动,说道:“殿下,自上次北征,臣对杀戮一事一直习惯不了,更愿意留在京中,享受一些平静的时光。不过臣有一师弟,此人武艺高强,身世清白,也有心于殿下效力,可接我一职。”

    玄真身为太孙护卫,更是武当山与朝廷之间的联络人,他个人虽然怕了杀戮,却不能断了跟朱瞻基之间的联系。

    所以他虽然想离开,却也要继续安排一个武当高手来保护朱瞻基。

    如今大明有好几项耗费巨资的工程,其中一项就是修建武当道宫,金顶。这几年,已经耗费银钱超过三百万两。

    入籍这个时代,没有修建长城的耗费,没有修建新北平的耗费,郑和下西洋一直没有亏钱,大明的财政还是非常健康的,所以不在乎这些耗费。

    但是修建武当山,对武当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可不愿现在工程就停工。

    朱瞻基笑了一下说道:“既然如此,那玄真道长以后就在他们面前多费一些心思了。至于你的师弟,且让他过来,让我试试他的身手。”

    朱瞻基对玄真也有些失望,去年在草原,因为看到杀人就吐的天翻地覆,实在有些不符合他这个高手的定位。

    一个不敢杀人的高手,身手再高,又有什么用!

    两个小家伙却非常开心,玄真的大名享誉寰宇,天下谁人不知道朱瞻基的身边有两个大高手。能得名师教导,不说成为一个大高手,只要能比其他人强一些,就足够他们开心的了。

    辰时一到,驻守的大军就缓缓出动,逆流而上。

    被押在中间的三十几艘装着俘虏的船只,今日也给那些已经饿了四五天的俘虏吃了一顿饱饭。

    为了方便管理,这些人都被集中关押在黑乎乎的船舱里。没有食物供应,只有一条水槽,每天可以源源不断地供应凉水。

    饿了几天,每个人都没有了反抗之力。现在不给他们吃点东西,他们根本没有体力忍受今日的劳累。

    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里地,但是一直到巳时,船队才抵达了阅江楼码头。

    朱瞻基乘坐的座船太大不能靠岸,十几艘平底沙船串成了一串,形成了一道浮桥。

    朱瞻基率先从船上下来,走向欢迎的人群。

    当他一上岸,迎接的文武大臣全部以跪拜来迎接朱瞻基,并且在朱瞻基的身后摆出了正规的皇帝仪仗。




第一六五章 大赦
    承天门外,朱瞻基步下御辇,望着城楼上的朱棣和朱高炽,分别跪拜,各磕了三个头。

    城墙下的乐队奏起了一阵雄壮的鼓乐声,望着不远处城墙下的比常人高出一头的朱瞻基,不论是朱棣,还是朱高炽,都无法要求更多。

    而在一侧得到观礼许可的昭懿贵妃和太子妃张氏,看着英武不凡的朱瞻基,更是激动不已。

    昭懿贵妃很清楚,太孙的势力如今越来越大,不仅掌管了一半的內监,如今还掌管了天下水师。

    而且,他在军中的势力也越来越大,不仅跟英国公张辅形成了同盟。与武安侯郑亨,安远侯柳升等人也都关系密切。

    一个北明山铜矿,不仅把草原势力搅的四分五裂,更让无数边军成为太孙的拥趸。

    他的两百幼军,如今都在军中成为了备受重视的中坚力量。只需要再过几年,哪怕是朱棣去世,太子登基,也不能撼动太孙的力量。

    如今张家已经跟太孙形成了同盟,太孙的力量越大,对她们张家来说,好处越大。

    他们双方之间,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

    而太子妃张氏的心思就要单纯的多了,自己肚子里生下来的孩子,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如今成为了举国公认的继承人,她只是由衷的开心和自豪。

    参拜完毕,大队人马并没有停留,护送着朱瞻基又前往天地坛祭拜。

    当他们从天地坛祭拜回来,那些押送俘虏的大军才走到承天门外。

    一万余俘虏光是从数量上来说,似乎并不多。但是当一万人被集中在一起的时候,对任何人都是极为震撼的。

    不少应天府的民众已经开始在女眷里面挑挑选选,将看中的人选记下来,只等官府发卖,他们就会买下来或者当个小妾,或者配给仆从为妻。

    他们被强逼着在朱棣和朱高炽的面前进行了跪拜,对于一个以武夺天下的皇帝来说,这种场面是朱棣最喜欢的。

    朱瞻基他们返回来并没有破坏朱棣欣赏俘虏跪拜的兴致,而是一直等到那些人被押下去,这才有条不紊地列队进入了皇城。

    这一次,朱棣和朱高炽两人亲自在城门内迎接了朱瞻基一行。

    朱瞻基不等车辇行近,就连忙率领众将从车辇上下来,又向二人进行了跪拜。

    “皇祖父在上,孙儿不负使命,凯旋而归。”

    朱棣亲自上前扶着朱瞻基的手臂站起身来,笑道:“吾孙威震四海,吾甚喜也。今次之战,打出了我大明的威风,胜的干脆利落,不愧是朕的好孙儿。来,与朕一起祭拜社稷坛,祖宗家庙,也让祖先知晓我大明后继有人。”

    朱瞻基顺势站了起来,又跟朱高炽深深一拜说道:“孙儿有些许功劳,也离不开父王的教诲。父王身体欠佳,孙儿敬请皇祖父与父王上车辇。”

    依照朱棣的性格,这种时候基本不会坐车的。不过听朱瞻基语带恳求,又看了看行动不便的朱高炽,他还是点了点头说道:“那就上车吧!”

    朱瞻基亲自扶着朱高炽登上了车辇,一副完完全全好儿子的模样。这一幕也让跟在后面的文武大臣们一个个都点头不已,一个个对他这个太孙的印象更好了。

    不论是朱棣,还是朱高炽,包括朱瞻基,都乐意在众大臣面前展现出这父慈子孝,和睦亲近的画面,三个人心有灵犀地扮演好了各自的角色。

    但是上了车辇,大车行进,诸位大臣跟在后面的时候,朱高炽又有些不合时宜地问道:“基儿,此次夺下了济州岛,那可是高祖亲手还给朝鲜的地方,还有那对马岛,自唐朝就是东瀛的属地,夺下这两地,对我大明名声是否有碍”

    朱瞻基躬身回道:“父王,虽然这两地分属朝鲜和东瀛,但是两国却没有能力管辖,如今沦为倭寇的大本营。我大明此举为对付倭寇,非为针对两国。当我大明肃清倭寇之日,这两岛是还给他们,还是共同管理,都由我大明做主。”

    朱棣沉着脸问道:“可是又有人前往詹士府哭诉了”

    朱高炽点头说道:“昨日朝鲜李氏学子的确以论学的名义在孩儿面前哭诉了,说我大明舰队封锁了海域,他们想要去接回岛上的朝鲜人都不能。”

    朱棣问道:“如果他们再哭求,那你就问问他们,为何我大明舰队抵达之时,岛上全是倭寇他们既然管不了,占着济州岛等于留给倭寇,为何不能留给我大明”

    朱瞻基笑道:“皇爷爷,不如我们出一笔钱,把这个岛买下来,这样也更名正言顺一些。”

    朱高炽问道:“济州岛土地贫瘠,除了养马,还有何用与我大明有何益”

    朱瞻基回道:“父王,济州岛虽然出产不多,位置却很重要。我大明奴儿干都司位居北域,自海上前往比陆上更为便捷。所以为了维持这条航道,我大明必须在济州岛,对马岛驻军,保证我们的航线安全。”

    这一下,朱高炽不说话了。已经非常熟悉地球仪的他很清楚在北方还有大片的土地,虽然当地的粮食出产不多,但是林木众多,有大明需要的木材。

    朝廷已经在商讨组建专门的林木砍伐队,建立民间商船船队,将北域的林木拉到大明来。

    所以朱瞻基的计划与如今朝廷的政策非但不冲突,还相辅相成。

    朱棣这才笑道:“面子我大明要,里子同样不能丢。花钱购买也是个好方法,我会着户部与朝鲜方面联络,希望他们不要狮子大开口。”

    三言两语就确定了济州岛以后的归属,朱瞻基也放下心来。朱棣虽然没有他的事业广阔,但是在执行方面,比他还要强。

    他只要有心留下济州岛不归还了,朱瞻基就不怕他三心二意。不像朱高炽,他可能被人忽悠几句,别人哭一番,他就改主意了。

    只要济州岛现在能名正言顺地属于大明,哪怕几百年后,也不怕两国会因为此地再起争议。

    不过,济州岛可以这样做,对马岛却不用。作为倭寇的大本营,那里大明强行占有,东瀛也无话可说,现在的他们,恐怕更担心大明一次为借口,对他们动手呢!

    从东瀛传回来的情报,如今的东瀛已经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足利义持派了三万大军前往九州岛驻防,他还在向各大名施压,希望他们能派出更多的战士。

    不过,他们在海上没有优势,再多的人,也不会有大明军队转移的快,真的打起来,朱瞻基也绝对不会死盯着九州岛和长崎来打。

    朱棣领头,率领文武大臣先祭拜了社稷坛,又祭拜了家庙,这才吩咐摆膳,款待有功将士。

    吃了一半,朱瞻基就溜号了。

    不过这个时候就连朱棣也舍不得责怪他,只是莞尔一笑。

    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刚成婚不久,就率军出征,要是不怀念宫中妻妾,那才太假了。

    其实如果不是朱棣亲自主持宫宴,那些家眷在京城的将士们恐怕也早已坐不住了。

    衣锦还乡,这可是自古以来的最大荣耀。

    孙娴她其实已经派了好几拨宫女和太监来打听情况,不过未得允许,不敢打扰了朱瞻基。

    眼见朱瞻基率先退席,一个个全部迎了上来,以示欢迎。

    “殿下,兴庆宫众嫔妃今日全都聚在大殿,恭候殿下回宫。”



第一六六章 矛盾
    自十一月初十出征,十二月十五日入京。朱瞻基这次出征只耗费了一个月又五天,但是取得的成绩确实非常喜人的。

    如今的大明很少计较自己出动大军的规模,形成了一种恃强凌弱的习惯,只在乎取得的效果如何。

    这次大明的大军出动的嫁对规模虽然大,却并没有扰民。甚至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这场战事,就已经结束了。

    海军的出动虽然需要强大的基础能力,但是因为不需要征集民夫,不需要额外征收粮草,所以这种战争模式一时之间还受到了文武大臣的赞誉。

    这些海军士兵不管出不出征,都需要吃饭,都需要发粮饷。出征杀敌,无非就是耗费一些嘉赏,消耗一些船帆。

    以这样的方式来计算,出动海军的耗费,反而是最低的。

    而如果是出动陆军,一匹马的耗费,就相当于是十个士兵不止。光是粮草的运输,就需要耗费无数的人力物力。

    这笔账,任谁都能算的出来。

    十二月十七,朱棣召开了大朝会,在朝会上,朱瞻基第一次正式登上了奉天殿的大殿。

    以前的他最多只是作为太孙,旁听朝议,并没有发言权。

    但是这一次,他作为朝廷的海军司令,大都督,向朱棣和朝廷各部宣读了海军这次军事行动前后始末。

    这篇汇报是由黄渊主笔,详细介绍了海军出动的耗费,取得的成绩,杀死了哪些敌人,又缴获了多少物资。

    在济州岛之前,大军的出动是白白消耗的,缴获与付出不符。

    但是在对马岛,大军缴获了不少朝日之间贸易货物,虽然不能完全填补大军出动的亏空,但是也填补了大半。

    这次出征,算上奖赏,总共亏空不到十万两白银。

    当然,在这种工作汇报的时候,朱瞻基当然不会将在对马岛的屠杀也汇报出来。

    这些事情,只能做,不能说。

    杀光宗氏家族的人,在对马岛获得管理权,这是整个大计划里面的重要一环。有了济州岛,对马岛,再加上以后的出云国,佐度岛和北海道,大明在东线的布局才是完整的一条线。

    有了这条线,不仅可以将东瀛死死遏制住,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条前往奴儿干都司的安全航线。

    在如今大明的船队还不敢随意穿越大洋的时候,沿着阿留申群岛的岛链,前往美洲大陆,这里也是最佳航线。
1...6364656667...2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