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的大明新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郑亨就不必说了,如今手里掌握着二十万骑兵,在草原上大权在握,手里还控制着大明最大的矿山。

    而刘江原本一个边军的总兵,在大明军队阶层边缘化的人物,却一跃成为大明所有水师的都督。

    虽然他的上面还有一个朱瞻基在掌权,但是水师都督全国仅此一人,可要比他们这些五军都督府的左右都督要有权力的多。

    而张辅现在在交趾剿匪,根据朝廷的动向,以后他分封交趾几乎已经确定下来了。

    除了他们,还有郑和,一介阉人,竟然被朱瞻基要到了海军担任总监,监控整个海军。

    就连黄福那个才25岁的儿子,因为得了朱瞻基的青睐,就已经成为了军队的中层将领守备。

    更别说还有作恶多端的纪纲和庄敬一伙,原本都要被当做废物处理,现在都已经获得了新生。

    所以这个时候,柳升开始向朱瞻基来靠拢,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只是他指定自己已经失去了先机,所以故意反其道而行之,以这种近似冒险的方式来获得朱瞻基的注意,来挑战朱棣的底线。

    朱瞻基若是生气,他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若是惹得朱棣忌讳,说不得他要老老实实窝几年。

    但是只要成功,他柳升,他柳家的未来就有了保证。

    想明白了这些环节,朱瞻基忍不住笑了起来,大手一挥说道:“都退下吧,让安远侯进来。”

    一位海军把总单膝跪拜道:“殿下,非是卑职有意刁难,只是安远侯不愿打开箱子,所以卑职职责在身,不敢放行。”

    朱瞻基看了看被四个亲卫抬着的大箱子,笑道:“你尽职尽责,何罪之有黄守备,给这位把总记上一功,赏银十两。安远侯,该揭开谜底了吧!”

    柳升这才呵呵一笑,挥了挥手,一帮亲卫都到了他的身后,而那四个抬着箱子的亲卫也放下了大箱子。

    柳升亲自打开了大箱子,拿出了一把长枪说道:“非是臣有意隐瞒,乃是此事非同小可,不得不慎重。”

    长枪一拿出来,朱瞻基就发现了不一样的地方,心中一动,从大殿里走了出来。

    这个时代的长枪,样式还是非常简单的,其实就是枪托上面用铁条固定了一根枪管。枪管前面细,后面粗,最后后面用铁柱塞住,再用铁皮包裹镶住。

    除了一个铁皮镶嵌的防雨板,整个枪管上面没有任何标识,与其说是一根枪管,不如说是一门小炮。

    自从能用机床钻枪管,并且用砂棒打磨枪管之后。然后再通过淬火增加强度,枪管的前后粗细才一致。

    朱瞻基虽然让人在枪管上留下了准星,不过目前火枪还是以散弹为主,所以准星的作用并不大。

    反正现在对阵,敌人都是一站一大片,随便开枪都不会落空。虽然散弹很多时候不会直接致人死命,但是却能让对方失去战斗力,任人宰割。

    柳升拿出来的这把枪,同样是新型枪管打造的,不过却不是单管,而是双管。除此之外,在枪管的后方,还有两个鸟嘴一般的击锤。

    因为双管的火枪,击锤竟然有两个,这样的火枪样式,已经无限接近后世的猎枪了。

    朱瞻基快步地走向他,




第一六九章 态度
    朱瞻基将火枪递给了柳升说道:“安远侯,这把火枪虽然已经很不错了,但是仍然有两个地方需要改进。”

    柳升今日本来是为了震撼住朱瞻基而来,想要凭对火枪的了解让朱瞻基认可他,没有想到,他竟然还不满意。

    不过这个时候,他当然不会反驳朱瞻基的意见,谦逊地说道:“殿下请指示!”

    “如今的枪管既然已经能够粗细一致,那么就该研发出单独的一颗子弹,如今的五颗子弹在射出去之后就四分五裂,很难对一个敌人形成致命的威胁。”

    作为一个火器专家,柳升很快就想到了这里面关键的问题。“殿下,闭气太紧容易卡壳,闭气不紧,子弹太重,就射程不远。所以哪怕一颗子弹是研究的方向,但是最少如今很难实现。”

    朱瞻基当然知道这一点,在火药的威力只有这么大的时候,为了增加射程,不得不把枪管设计的超过了一米二以上,甚至超过一米五。

    换成一个子弹,重量其实还是小问题,因为子弹还有惯性和撞击力,并不是越重的子弹射程越近,这个里面还需要进行各种试验。

    影响射程最大的关键还是闭气作用力,闭气不紧,射程就近,闭气太严实,子弹直径设计的太粗,不仅会对枪管磨损,也会容易卡镗。

    在加工精度还没有达到相应的程度,这件事的确不需要太急。

    朱瞻基点了点头又说道:“虽然火铳的威力现在已经不小了,但是依旧不能忽视可能出现的贴身肉搏。如今火铳队为了减轻负担,只配备了匕首,如果遇到肉搏,就非常吃亏。所以,我觉得,应该在枪管下面安装一支刺刀。这样遇到敌人,安装在枪头的刺刀加上枪管的长度,就不怕对方的刀枪袭击。但是要注意,不能影响通条的安装。”

    这不是一个大问题,柳升随口就应了下来。“是,臣领命。”

    现在的火枪每放一枪,都会在枪管里遗留下火药的残余,必须清镗。通条的作用是最少几十年间,都不能取消的。

    真要像后世的那种铜壳子弹,暂且不说火帽,无烟火药,加工能力。光是资源的耗费,对铜的需求,都是现在的大明消耗不起的。

    而且,如今有了燧发枪,已经站在了全世界的前列。无谓地耗费更多的资源,对发展来说,其实并没有好处。

    听到柳升痛快地答应了下来,从他的回答,朱瞻基也确定了他投靠的心思。笑道:“我知道你将如今生产的枪管全部据为己有,我也无心跟你清算,只要你不妨碍我羽林卫的换装,其他的枪管本来就是以你神机营为先。”

    柳升大喜道:“臣定当再送一千五百支新枪到羽林卫,绝不耽搁羽林卫的换装。”

    朱瞻基摇了摇头说道:“不,是三千支新枪,还必须是这种双管的燧发枪。”

    羽林卫两卫六千人,但是不可能所有人都是枪手。根据人员的分配,这六千人,有一半枪手,然后还有辎重营,盾牌军,炮手,而且这里面还留一部分预备队。

    所以六千人的队伍,有三千支新枪已经完全足够了。

    柳升露出了一丝难色,不过还是没有打折扣,答应了下来。“我会督促工匠们新年期间也不停工,正月十五之后,提供给羽林卫三千支新型的双管燧发枪。”

    现在虽然每天能制作出五百支枪管,但是在淬火的过程中,还是会有最少三四成的次品。

    如今的冶炼技术不够,枪管的钢纯度不高,这种问题谁都无法解决。

    想要把冶炼温度提高到融化钢水的程度,这将会是工业革命最大的门槛,一直到后世的十九世纪,才真正解决。

    所以,现在每天得到的合格枪管不过两三百根,朱瞻基要三千支枪,六千跟枪管,需要差不多一个月的产量。

    见柳升如此小心奉承,朱瞻基也给了他一些希望说道:“孤明白你的意思,不过安远侯身为皇祖父最信赖的大将,如今掌管大明最重要的神机营和火器营。所以孤也不好在安远侯的事情上置喙,不过,大明未来几年不会少了神机营立功的机会,希望安远侯能紧紧抓住。”

    说的虽然只是众所周知之事,但是这个时候说出来,那就是表示朱瞻基已经记住了柳升,认可了他。

    柳升喜出望外说道:“臣绝不辜负殿下期望。”

    柳升开心,朱瞻基更开心。

    柳升可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武将或者是侯爷,他被朱棣任命组建大明的火器营之后,就成为了地位最特殊的一个。

    大明的火炮,火铳,最好的工匠,几乎都控制在柳升的手中。

    有了他的帮助,整个大明的火器推广计划,最少可以加快三成。

    而又有了这个臂助,他在军营中的权势又盛了三分。再这样发展几年,哪怕朱高炽对他这个儿子不满意,想要易储,也根本动不了他。

    今日是承徽刘镕徽的生日,朱瞻基昨日已经答应了她,今日会为她庆生。

    所以不到正午,就从海军总部启程回宫。

    刚走出海军总部,两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看见骑在马上的朱瞻基,就在路边跪了下来。“草民纪云,纪雨,拜见太孙殿下。”

    纪纲离开的时候,朱瞻基在纪家也见过这两人,知道他们是纪纲的侄儿。

    不过身为一个太孙,朱瞻基是不会直接跟他们这种没有官职,勋爵的年轻人说话的,偏向跪在他们一边的小太监粱冲问道:“发生何事”

    粱冲有些似笑非笑地回道:“殿下,不是奴婢不想管这件事,实在是有些不好管。”

    &nb



第一七零章 异人(摇摇摇头盟主打赏加更七)
    朱棣听了朱瞻基的述说,开心地笑了起来。问道:“那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朱瞻基正容说道:“我与皇祖父,父王一脉相承,血浓于水,乃这世上最亲近之人。至于其他人,再亲近也只是外人,万没有因为外人让自己隔阂之理。”

    “你能如此想,朕心甚慰。去吧,朕知道了。”

    出了谨身殿,遇到了前来迎驾的金阔,朱瞻基考虑了一番,吩咐金阔道:“关注一下皇祖父对武将勋贵的态度,李亮,把今天的事情告诉金太监。”

    不管是金阔,还是李亮,孙林,他们的命运已经跟朱瞻基紧密联系在一起。哪怕是朱棣只能威慑他们,而再不能收他们为自己的势力。

    假如朱瞻基意外身亡,那他们几个最好的命运也不过是去中都凤阳守城门,祖陵。

    所以,哪怕全世界都站在他的对立面,这几个人,包括从宁波回宫述职的余先,都不会背叛他。

    回到兴庆宫的东苑,这里皇宫最东侧,隔着两排太监宫女们住的隔舍,就是东城墙。

    因为与隔舍之间有大树的阻隔,这里的环境比较幽静,加上人住的多,花园特意被修建成为了江南园林式的,三步一景,十步一洞天,若不是冬季,这里的景色会非常迷人。

    承徽刘镕徽原名刘大姐,这也是这个时代的女人用的最多的名字,实际上,这不能说是姓名,只能说是一个代号。因为这个时代的大部分女人,都是没有名字的,大部分都是有一个小名。

    刘大姐被选为承徽以后,要记入黄碟,就自己起了这个名字。

    徽是取承徽之名,金字旁的镕,是根据朱瞻基的土字旁来的,意味着土生金。

    这同时也是一种含蓄的情感表达。

    因为她的改名,同时最少有十几个没有正式姓名的女子,都给自己改了一个带金字旁字的名字,也是让朱瞻基哭笑不得。

    一进院子,朱瞻基就受到满园春色的欢迎,那些遇到朱瞻基的宫女太监都跪拜相迎,更多的却是一大群人在那里不停地宣传。

    “殿下来了……”

    “殿下来了……”

    朱瞻基一般到了晚饭时候才会来东苑,今日中午就过来,也让许多不知情的小宫女们格外兴奋。

    她们的主子不好相争,她们倒是比主子们竞争的还要激烈。

    因为知道朱瞻基是到刘承徽这里,大部分女人并没有迎出来,不过仍然有不少女人打扮的花枝招展,装作偶遇一般跟朱瞻基眉目传情一番。

    朱瞻基对她们没有歧视,只有怜爱。她们的一生都系于自己一生,不管用什么手段来竞争都是值得原谅的。

    只要不越过那条伤害线,造成大的错误,朱瞻基内心其实是鼓励这种竞争的,因为她们的竞争,造福的是自己。

    当然,这一切必须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真要搞的刀光剑影,那就不是性福,而是灾难了。

    “妾身恭迎殿下……”

    刘承徽行了一个屈膝礼,她的一个女官,一个太监,六个宫女却是跪拜,共同迎接了朱瞻基。

    “免礼,都起身吧。”朱瞻基看了看客厅案几上面的点心,笑道:“这是你家乡惠州的点心”

    刘承徽笑着说道:“妾身祖籍余杭,却自幼在惠州长大。这博罗酥糖,惠州发糕虽然算不上美食,却也能让殿下尝个新鲜。今日妾身还亲自做了一份梅菜扣肉,只是不知道殿下会不会喜欢。”

    朱瞻基坐在了软塌上,笑道:“你的心意我领了,这梅菜扣肉我记得曾经吃过一次,还挺合我口味。”他看了看四周问道:“进宫也有几月了,没有相熟的姐妹为你贺寿”

    她抿唇一笑,说道:“妾身今日礼物收了一堆,就连太孙妃也给妾身送了礼物。只是殿下没有恩准,妾身不想其他人扰了殿下的兴致,所以准备改日再请姐妹们。”

    朱瞻基坐起身来说道:“既是如此,想必承徽定然也给我安排了节目,让我很是期待。”

    刘承徽跟他笑了笑,回身进了里屋,再出来的时候,手里抱着一个小木盒。她打开了木盒,笑道:“妾身愚鲁,女红歌艺都不出众,就连这个头,幼时也常遭人耻笑,认为妾身寻不到一门好亲事。所以妾身幼时好友并不多,只在房中看书。这是妾身前年自天宝观偶得的一本医书,原本想要在前些时日献于殿下,只是殿下出征,所以此事耽搁了下来,今日才能与殿下过目。”

    能被她自信满满地献于自己,朱瞻基也有些慎重地接过了这本书。这是一本手抄本,只见封面上写着《五气论》。

    中医的来历已经不可考究,但是中医的药医病理,就是源自于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原论。

    所以看到《五气论》,朱瞻基并不觉得意外,但是同时也确定,这绝不是一本流传在外的医书,而是个人所著。

    朱瞻基并没有直接翻开书,而是笑道:“却不曾想,爱妃还是一个女大夫。”

    刘承徽笑道:“让殿下笑话了,妾身只是受父亲影响,多看了几本医书。妾身今日也不是向殿下进献此书,而是想跟殿下推荐一人。”

    这更让朱瞻基好奇了,笑道:“我今日有足够的时间,也许听听爱妃小时候的故事,多了解一些爱妃。”

    &nbs



第一七一章 关系
    永乐十四年的正旦朝会,相比以往的大朝会,并没有什么不同。

    在朝会的前半阶段,主要是对上一年的总结,而后半部分,是对新年工作的安排。

    与往常不同的是,朱瞻基第一次作为主官,正式列席了朝会。
1...6566676869...2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