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等杨章德汇报完毕,仪仗也已经到了下马桥的钢铁研究院外面。
工部都水清吏司任郎中陈诚,也是如今下马桥农庄的总管。他是知道朱瞻基今日会到来的,率领一帮下属在大门口迎接朱瞻基的到来。
不过朱瞻基并没有下马,继续吩咐杨章德说道:“这一次你辛苦了,先在家歇息几日,等兵部核实了你们的功绩,我会提升你为锦衣卫指挥佥事,不过你暂时继续到我身边效力,待东瀛事了,你再回锦衣卫熟悉情况”
杨章德知道,这是继续在给自己创造立功的机会了,他翻身下马,跪拜在地道:“臣遵命!”
朱瞻基马鞭一指他,说道:“指挥佥事已经是四品大员,以后不要动不动就跪拜。还有,你如今年岁也不小了,也该到了成亲的年纪了”
杨章德当然知道如今朝中像他这样年纪的人,没有成亲的可不多,许多跟他一样的同龄人,孩子都已经开始就学了。
身为朝廷官员,一直不结婚,也不能让朝廷有把控的机会,这样的人是不能值得信任的。
现在太孙既然已经指了出来,那么不管如何,他都该找个老婆成亲了。
“臣明白了,出征东瀛之前,臣一定请殿下喝臣的喜酒。”
朱瞻基呵呵笑道:“好,到时候孤也给你上一份贺礼。”
这话一说,也代表朱瞻基肯定会出席他的婚礼,这是无上的荣耀啊!
&nb
第一八一章 一触即发
他将一个瓶子装满了水,并且划上了刻度。将一截弯折的铜管插进了水中,
他把另一个铜管插入一个瓶盖,盖子的中间有一个小孔,朱瞻基将铜管插入,然后又用胶水将缝隙粘实。
在旁边帮忙的马迪然后用一截鸭肠套在两个铜管之间,朱瞻基先用手指堵住气瓶这边的铜管,让马迪在铜管里面加满水。
马迪往铜管里面注满水然后快速用线绑紧了鸭肠,这个时候,朱瞻基端平了铜管,松开了手,但是水却没有流出来。
朱瞻基这个时候问道:“你们可以看到,铜管里面虽然装满了水,但是在鸭肠被绑紧之后,水就不会流出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众人当然说不出来,只是好奇地看着。
空瓶这个瓶盖上面还有一个小孔,一根小棍下端连接了一块火石。
而在瓶盖下面还有一个铜片制成的吊篮,吊篮旁边有一块磨石和引线。
朱瞻基在吊篮里面装上了份量充足的红磷,小心地调整好了位置,将瓶盖端平盖了上去,最后将瓶口封好。
所有人都不知道朱瞻基要干什么,只有作为他助手的马迪兴奋无比,将胶水抹好之后,焦急地等待着胶水凝固。
朱瞻基这才说道:“我们都知道身边有空气的存在,但是却不知道空气到底是什么组成的,重量又有多少。今天的这个试验,就是想要知道空气中有多少是有助燃烧的,又占了多少比例,有多少重量。”
因为朱瞻基是太孙,因为所有的人都是端他的饭碗,所以才没有人直接反驳他的话。不过,从众人的神色中,也能看出,大部分的人还是不以为然的。
只凭这两个瓶子的简单装置,就想测出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这实在有些天方夜谭了。
但是马迪却对朱瞻基的话深信不疑,因为在过去的几个月里面,马迪已经不停地在各个层次学习着朱瞻基灌输给他的新东西和新的思想。
从轴承到机床,然后衍伸发展出来的各种新的工业技术。还有那可以载人上天的滑翔翼,如今的马迪虽然还年轻,但是已经算是最顶尖的总工程师了。
有了数学方面的积累,各个部件之间的衔接,包括承受力度的计算,马迪已经超过了朱瞻基。
这几个月来,他已经带领一个团队,完成了将近一百架滑翔翼的制作,并且全部经过了上天的测试。
接触多了空气力学,马迪也是对空气了解最多的人之一,因为滑翔翼是靠什么上天,本身就是他现在研究的方向。
他也是最坚定地认为,空气是有重量的人。
作为工部军器局的九品大使,在级别上,十六岁的马迪算不上高。因为许多勋贵,文官的孩子,一出生就有相应的爵位,远远高出了正九品。
但是那些只是勋爵,在目前大明有职位的正式官员里,马迪却是最年轻的一个。
朱瞻基看了看马迪,他会意地又看了看胶水,说道:“殿下,还要再等一会儿。”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那你跟诸位大臣们说说,我让你做的铁球试验。”
马迪毕竟年幼,虽然在诸位长官面前,但是也没有半点畏惧,有些激动地点了点头,然后问道:“诸位大人,你们可知道为什么树上的果子到了成熟,就会掉在地上,而不是飘在空中树叶会随风飞舞,可是最后又掉在了地上还有一个十斤的铁球,和一个一斤的铁球,同时掉下来,哪个先掉在地上”
他的职位虽然低,但是他的大伯如今已经是工部的中层官员,父亲又是直接投靠了朱瞻基,在为朱瞻基服务。
更重要的是,他的妹妹嫁给了朱瞻基,如今是六良媛之一,他又深受朱棣和朱瞻基的喜爱。
所以虽然活泛了一点,倒也没有人怪罪他。其中一个跟马致才关系不错的老所副笑道:“当然是十斤的铁球先掉地上。”
马迪笑道:“不,我亲自试过了好几次,都是几乎同时落地。”
“为什么”
马迪摇了摇头说道:“我也不知道,殿下说是惯性的加速度不够,所以才是同时落地。”
陈诚抿着胡须问道:“那为什么天下万物都会掉地上呢”
“那是因为地心引力的存在,我们的地球围着太阳转,月球围着我们的地球转,都是因为引力的存在。要不然,我们生活在一个球上,为什么不会飞走呢”
这些概念让这个时代的人接受有些困难,虽然大部分人都已经远远看到过地球仪,也隐隐接受了人们是生活在一个大球上,但是这许多知识,还是来得太汹涌了,接受不能。
马迪又说道:“铸造场那边按照殿下的吩咐,正在铸造一个空心铁球,等铁球做好,殿下说要让我们都知道大气压的存在。”
又有人问道:“什么是大气压”
马迪一下子有些卡壳了,不知道该如何解释,他求援地望了望朱瞻基。
朱瞻基笑了笑说道:“不知这位经历有没有看过斩刑人的头被砍掉之后,浑身的血液从颈部就会喷几米高,这就是大气压的原因。”
朱瞻基开口了,就是有不同意见这个时候也没有人会反驳。虽然更多的人认为,血溅射那么高,恐怕是因为人体的原因。
朱瞻基继续说道:“把一个木头往水下放,水越深,水压就会越大,浮力就会越大。既然我们的四周充满了空气,那么空气当然也会有压力。”
一位中层官员说道:“可是为什么我们会没有感觉”
朱瞻基问道:“那鱼儿知道水里有压力吗”
这个时候陈诚说道:“这一点我可以证明,我多次出使西域,也曾登上去过西域高原。那里就不适合我们汉人生活,许多人上去之后就呼吸困难,头疼欲裂。只有习惯那边环境的人才感觉不出来,同样,他们那里的人下到了我们这里,总是会浑身酸软,无力行动,也需要经过适应才能正常行动。以前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现在想想,应该是气压的原因吧!”
朱瞻基当然知道为什么,但是他却不能直接说出来。看了看马迪,问道:“胶水干了吗”
马迪点了点头说道:“可以了。”
“那就开始吧,小心一点,别伤着自个。”
马迪兴奋地点了点头,手里握着气瓶盖上面的那个小木棍,操纵着磨动火石。
来回摩擦了几次,终于点燃了引线和红磷,然后气瓶里面的红磷就开始猛烈燃烧了起来。
所有人都看见了白烟冒起,气瓶里面很快都什么也看不见了。
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琉璃瓶,马迪的眼睛更是一眨不眨,红磷导致的燃烧很快结束,然后冷却的也非常迅速。
等到瓶子的温度降了下来,朱瞻基才点了点头,这个时候,马迪解开了鸭肠上面的细绳。
所有人都看见了水瓶里面的水自动地流向了气瓶里面,流进去了大约五分之一后,就再也不流了。
 
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
从京城离开的时候,京城还是白雪皑皑,寒风刺骨。
但是自过了福建,这气温就一日高过一日,如今的水手们都已经脱去了繁复的罩衣,一个个只穿着牛犊短裤,爬上翻下。
黄渊虽然身着守备服,但是船上没有一个人敢轻视于他。身为太孙特使,海军司令特使,即便是此行的新江口水师指挥使廖正,也对他礼遇有加。
而黄渊也颇有一种衣锦还乡的自豪,这才短短一年,自己不仅官升两级,还捞了一个爵位。更主要的是,因为自己已经是太孙的人,自己的父亲也因此被划分到了太孙的阵营,这一次回到京城,一个尚书的职位是跑不了啦。
只是短短的一年时间,能够取得如此的结果,黄渊又怎么不自豪
只是不知道父亲接到自己的信件,粮食筹备的如何了,去年年冬的瘟疫,让交趾最少死了三分之一的人,又被大明军队剿灭了不少,送了大批的人手到漠北,要是耽搁了农田的收成,这次的将近一百万石粮食,可就不好筹集了。
虽然南方的占城,暹罗更是产粮大省,不过想要在哪里买粮不难,难的是如何把粮食装运上船,稍微放松一点,两个月内就可能完不成这个任务。
脚步声传来,一个略显尖细的声音说道:“黄守备今次衣锦还乡,老大人想必喜出望外了。”
黄渊回头轻点了一下才说道:“衣锦还乡是真,近乡情怯也是真。我那孩儿离去之时刚会叫爹爹,只是不知道现在还否记得我。”
当着太监提起后代,这不是指着和尚骂秃驴嘛!陈宣的脸色有些赧然了,不过黄渊如今正势大,他还是吹捧着说道:“黄尚书学富五车,能力出众,黄守备不必多虑了。”
黄渊见他神色有些不自然,才发觉自己说错了话,连忙抱拳道歉。
陈宣脸上的阴翳这才完全散开,笑道:“不介意,不介意,黄守备离家一年,现在已经能看到交趾的土地了,自然心潮澎湃,不能自抑。”
黄渊岔开了话题说道:“交趾虽然偏僻,但是下龙湾一地风景秀丽,值得一观。”
陈宣笑道:“早就听说了,前采买太监马琪就常夸下龙湾景色无双,特别是这里又发现一座绵延数百里的石炭矿,也让这里变成了一座宝地。”
见陈宣提起马琪,黄渊的脸上有些不自然问道:“陈少监与马采买相识”
陈宣哈哈笑道:“他是司礼监的人,咱家出自印绶监,却不是一路人。”
这话他就有些抬举自己了,马琪是洪武年间就在宫中伺候的老人,所以才能多次出任地方采买这个肥差。
而他不过是个奉御,刚跨入內监的中层阶级的新人。连他的上司李亮在马琪面前还有些不够看,更别说他了。
不过听到他说跟马琪没有关系,黄渊也舒了一口气说道:“马采买能力是有的,不过就是太刻薄了一些。虽然交趾民众还不算我大明子民,但是也不能逼的民不聊生,去岁陈季扩部将再反,未尝没有他的功劳。”
陈宣不动声色地说道:“正是,正是。太孙殿下就一直教导我等,不可因贪腐逼良为娼,官逼民反,在哪个朝代都是不可取的恶性。”
“交趾粮食虽一岁三熟,却粮价低廉,民众不缺吃食,却手无余钱。他身为木材采买,却要每家每户出运木钱,这是给本就不稳的交趾火上浇油啊!”
黄渊诉了苦,又转过来说道:“不过交趾银钱虽然不足,这里的玳瑁,沉香却是上佳,陈少监来交趾一趟,自然也要带回一些作为交际回礼。”
听到有礼物收,陈宣这才开心地笑了起来。加上黄渊一口一个少监,让他一开始的一点不满都烟消云散了。
“咱家只是奉御,这少监一职,还请黄守备人前不要这样叫,免得小人说咱家狂妄了。”
船只入了鸿基煤矿的码头,已经能够看到,这里山林表层剥去,下面全是黑的发亮的石炭。
没有见到这座煤矿的时候,还没有一个概念,但是现在亲眼目睹,才能感觉到这种震撼。
陈宣看到这座巨型的矿山,惊讶地说道:“这么大一座矿山全是石炭,岂不是子子孙孙用之不竭”
黄渊笑道:“交趾多林木,石炭的用量并不大,这些石炭大多还是运到琼州去炼铁。”
“那里的铁矿已经挖出来了”
“去年年中就已经找到了,据说这座铁矿虽然不是很大,品质却很高,能炼出好钢。只是现在还在修路,要到今年才开炉。”
陈宣忍不住说道:“太孙殿下真是神人,要不然,为何他远在应天府,就知道这里琼州有一座铁矿呢!”
黄渊却不这么认为,他只会觉得,太孙的手下有着自己所不知道的密探队伍,帮他查探这大明的一切。
船还没有靠岸,就能看到码头军旗招展,锣鼓震天,这是交趾承宣布政司派来迎接他们的代表。
让黄渊没想到的是,刚下船,他就看到已经头发花白的父亲黄福竟然亲自到这里迎接。
&nbs
第一八三章 父子重逢
从京城离开的时候,京城还是白雪皑皑,寒风刺骨。
但是自过了福建,这气温就一日高过一日,如今的水手们都已经脱去了繁复的罩衣,一个个只穿着牛犊短裤,爬上翻下。
黄渊虽然身着守备服,但是船上没有一个人敢轻视于他。身为太孙特使,海军司令特使,即便是此行的新江口水师指挥使廖正,也对他礼遇有加。
而黄渊也颇有一种衣锦还乡的自豪,这才短短一年,自己不仅官升两级,还捞了一个爵位。更主要的是,因为自己已经是太孙的人,自己的父亲也因此被划分到了太孙的阵营,这一次回到京城,一个尚书的职位是跑不了啦。
只是短短的一年时间,能够取得如此的结果,黄渊又怎么不自豪
只是不知道父亲接到自己的信件,粮食筹备的如何了,去年年冬的瘟疫,让交趾最少死了三分之一的人,又被大明军队剿灭了不少,送了大批的人手到漠北,要是耽搁了农田的收成,这次的将近一百万石粮食,可就不好筹集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