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的大明新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大军出征,哪怕是一般的主帅,也是不能携带家眷的,但是身为皇族,这却是理所应该的。

    对于皇室继承人来说,传宗接代比打一个大胜仗更重要。

    朱瞻基想了想说道:“那就安排刘承徽跟着一起去吧,她精通医术,我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也不需要惊动太医。”

    “呸,呸,小儿无忌,三清道祖在上,保佑太孙无病无灾……”

    一本正经地祈祷了一番,薛尚宫才又说道:“下次可不能如此没有忌讳……我知道了,不过刘承徽地位太低,如今蓝良娣无孕,让她在你身边伺候,也能自成方圆。”

    朱瞻基出征,身边太监,宫女,侍卫,将领,各自成一套体系。以往,所有人的交接点都是在朱瞻基的身上,或者是由李亮协调。

    但是这次李亮犯了错,受了惩罚,朱瞻基也想冷淡他一段时间,让




第一九五章 再上征途
    四月十九。癸巳月。丁未日。

    相比年前的那一次出征的悄无声息,这次出征可谓是大张旗鼓。

    首先,去年是朱瞻基第一次出征,谁也不知道他能不能让大军如臂使指,获得胜仗。其次,剿灭倭寇也需要保密,要不然倭寇得到消息,逃之夭夭,大军可就抓瞎了。

    但是这一次不一样,去年的大战,已经证明了朱瞻基的协调能力。而且几大舰队的将领对朱瞻基都是言听计从,不存在指挥错乱的担忧。

    现在大明已经有了济州岛和对马岛两大基地,对东瀛的攻击有了据点,不需要担心大军无地休整。

    而且这一次是对东瀛的本土动武,不用担心他们潜逃。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那么大一个东瀛在那里,处处都是攻击点。

    所以这一次的出征大张旗鼓,除了海军又增加了几万人的大军,就连登陆部队都准备了三万人。

    而且,这也是大明军队的第一次大规模火器运用,以柳升为总兵的火器营,光是火枪手就带了六千人。

    再加上朱瞻基的羽林卫也配备了三千支双筒火铳,光是火枪手的数量就将近万人。

    如今的东瀛还在冷兵器时代,除了不多的小火炮,火铳的数量连一千恐怕都没有,这样的战争优势,哪怕倭人再勇猛,也抵消不了科技的差距。

    当然,众人如此有信心,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大明的舰队是无敌的。只要摧毁了倭人的海上力量,大明军队就可以任意挑选战场,让倭人疲于奔命。

    船速是远远快于岸上调兵的,当大明军队可以主动挑选战场的时候,能将全是海岸线的东瀛打的千疮百孔。

    唯一能够帮助东瀛人,也就只有台风了。

    但是每年的台风季节一般是六月以后,只要做好防范,大明也不会重蹈蒙元的覆辙。

    毕竟,如今大明的造船技术,比蒙元时期,要高出不止一个层次。

    阅江楼码头,午后一刻即将到来,朱瞻基单膝跪地,向前来送行的太子朱高炽行了一个军礼,说道:“父王无需再送,孩儿此去定当让那东瀛乱臣贼子俯首称臣,扬我大明国威。”

    朱瞻基坐在软榻上,肥胖的身体满是虚汗。“基儿切记天地万物皆是生命,不可妄造杀孽此去东瀛,剿抚并用,还当应以抚为主。”

    他的眼睛向朱瞻基的右后方瞟了一眼,压低了声音说道:“让其他小国知道我大明的威风,更要让他们知道我大明心怀慈悲。”

    这个时候,朱瞻基当然不会跟他争辩,干脆应道:“孩儿遵命!”

    朱瞻基站起身来,再次向朱高炽长揖到地,然后直起了身子,右臂一扬,然后整齐的锣鼓声就响了起来。

    随着鼓点,全身戎装的朱瞻基一步步走向了十多条小船搭建起来的浮桥,登上了停在江心的旗舰宝船。

    船上的鼓点随即也响了起来,一面日月明黄旗被冉冉升起。

    这个时候,候在码头上的众将领才排队依次登上了宝船。在他们的身后,有近百位来自其他小国的使节,作为观摩团,也登上了宝船。

    这些使节是朱瞻基建议朱棣派上船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知道大明的强势,让他们不至于有反叛之心。

    这个时代,举行一场阅兵式的效果再好,也没有让他们亲历战争的影响更大。

    他们在这里跟朱瞻基登上一条船,但是到了新江口,就会被安排到一艘专门的军舰上去。

    大明只想让他们亲历战争,却不会让他们了解大明的军队只会体系的运作。

    午后一刻,吉时已到,将近三百海军的士兵绞起了重达数千斤的铁锚,还有数百士兵分别升起了十二面桅杆的船帆。

    再加上一百多人组成的掌舵队,让这艘巨舰沿着江水,缓缓向下游驶去。

    无数围观的百姓发出了震天的欢呼,比常人高出一头,英武不凡的朱瞻基赢得了所有百姓的信心。

    没有人怀疑朱瞻基的能力,也没有怀疑朱瞻基会打败仗。因为朱瞻基这个太孙给他们的信心,在在过去一点点地建立起来的。

    从初征草原就斩首四十三,去岁又杀倭寇上万,俘虏上万。

    这还只是战场上的成就,而树立了他不败神话,天授神权的则是他在平日对大明百姓的影响。

    他单人飞天,他建立研究院,建立夹江工业区,从精神上到生活上,都直接影响了无数人。

    所有人都对这个帝国继承人再满意不过,他们不相信这个有着大气运的帝国继承人,会征服不了一个小小的东瀛。

    但是朱瞻基很清楚,想要打败东瀛容易,但是想要征服东瀛,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他也不愿意在东瀛耗费太大的精力,只要这次的战争能够达到战略目的,就足够了。

    大明需要在周边各国建立划分等级的社会圈子,要让大明的百姓天生就比其他小国高一个层次,要让其他小国都对大明心生向往,而不是天下大公。

    船上的人已经看不清了,心里羡慕无比的朱高炽才叹了一口气说道:“回宫……”

    他也想像自己的儿子一样,叱咤风云,纵横四海,但是他知道,这永远也不可能。

    这副身体,拖累了他太多啊!

    而船上的朱瞻基一上船,就让黄渊召来了各方将领,虽然这些人只占了各大舰队的一小半,但是却有大部分属于是海军总部的传令系统。

    他们肩负着在大军出征期间的指挥通畅,传令敕命,趁着还没有分开,也要先确定下来各自的任务和行动章程。

    当宝船抵达了新江口水师大营,已经编好行军阵势的百条巨舰并排停在了江面上。

    船上的使节通过小船被运到了一艘两千石战舰上,大军继续出发。

    天色逐渐暗了下来,江岸两边每隔一段距离,都会燃起一个火堆,这些火堆都是道路指引,生怕有战舰偏离了航道,搁浅在岸边。

    到了第二天的早上,舰队就已经抵达了崇明岛的东岛。

    接到了命令的第二舰队和第三舰队已经等待在这里,朱瞻基号令众将,在这里举行了出征之前的最后一次大型会议。

    司礼监大太监王彦和兵部郎中袁左分别代表朱棣和兵部颁发兵符,传达圣旨,而朱瞻基也将整个海军的作战计划发到了每个指挥使的手上。

    这一场会议一直开到了晚上,当天晚上在崇明岛停留了一夜,朱瞻基一宿没睡,接见了每一个将领,并且亲自发布了作战任务。

    当天色再次亮起的时候,所有的舰队都扬帆起锚,奔向了茫茫大海。

    第一舰队和第二舰队一路北行,将会在对马岛登陆,而第三舰队则选择从东线,从南往北直接向长崎港进发。

    但是,第三舰队只是牵制东瀛的兵力,如今的东瀛在九州岛布下了层层的兵力,大明舰队当然不会选择硬碰硬,直接攻击长崎港。

    有郑和在对马岛布置的大军牵制和限制,东瀛人根本无法派战舰巡海,更无法了解大明的军队情况。

    朱瞻基不选择在九州岛与东瀛大军硬碰硬,而是准备选择大阪府直接攻击,袭击室町幕府的老巢京都。

    只要能直接擒获足利义持,东瀛的反抗就将会自动瓦解。

    &



第一九六章 无需再藏
    天刚拂晓,纪纲就从怀里娇小少女的粉臂**的纠缠中醒来。

    这几日来,随着大明海军舰队的不停巡逻,整个出云国,包括石见国的气氛也越发紧张了起来。

    如今的民部大辅,大膳大夫,治部大辅京极高光虽然担任了出云国的侍所头人,并且担任出云,隐歧,石见,飞弹四地守护。

    但是自他的父亲京极高铨之后,石见只是他们名义上的辖地,而石见的控制权大部分都集中在了山名家族的手中。

    不过,由于石见银山就在出云和石见的边境,与家主不合的京极高数在石见银山周围,还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这个时候的石见银山还没有被发现,这座山也并没有受到重视,所以不管是山名家族的山名氏利,还是京极高数,并没有在乎明人在这里开荒种茶。

    这段时间,京极高光征召了四地八乡的武士,供六百余人,在出云城周边进行防护。

    但是大明的舰队虽然偶尔在海岸不远处测试水深,却没有攻击的意图,这也让他们稍微轻松了一点。

    在他们看来,大明舰队即使攻击东瀛,也不会从出云国开始,因为这里除了铁器,一无所有。

    这里因为几座小型铁矿,一直是东瀛上等倭刀的产地。但是规模都不大,在他们看来,大明根本不会看上他们这点产业。

    因为大明舰队的经常出没,如今不管是京极家族,还是山名家族,包括与京极家族同属佐佐木家族分支的尼子家族,都对这一批大明茶商礼遇有加。

    在他们看来,只有几百武士的出云一地是没有资格跟大明舰队动手的,他们现在对明人好一些,待大明打过来的时候,他们也能多一些护身符。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如今的纪纲他们小日子虽然过的不算好,但是也绝对不算坏。

    不少当地的民户,家里有漂亮女子的,都孝敬给了这些明人。

    他们的目的其实主要不是为了拉拢关系,虽然有这样一部分原因,但是更重要是因为他们在孜孜不倦寻求人种改良。

    如今的大明男人身高大部分都在一米六以上,但是倭人却只有一米五,身高相差了十厘米左右。

    他们现在借种,目的就是想要让子孙后代的身高更高一点,只要是从自己女儿肚子里面生下来的,他们根本不在乎孩子的父亲是谁。

    这种风气并不是从那个这个时候才开始,远在唐朝时期,东瀛人最喜欢的就是一船船地将漂亮的女孩子运到大陆上,怀孕以后就运回东瀛。

    这里的女人也不以此为耻,反而觉得献身更加强壮的明人,是一种光荣。

    纪纲这段时间就尝了不少鲜嫩的花苞,除了生活单调一点,吃的差一点,这方面倒是享尽了艳福。

    “这还只是个开始……”纪纲摸到窗口,灌了一杯凉茶,看着外面逐渐亮起来的东方,自言自语道。

    身后那个东瀛少女也醒了过来,望着纪纲魁梧的身体,用半生不熟的大明话问道:“陆良人,你不再睡一会儿”

    纪纲回过头看了看她笑道:“山名小姐,该到了练功的时间了。”

    良人是东瀛女子对大明人的称呼,纪纲也不知道这种叫法从何而来,改正了几次也没有改过来,也就随她叫了。

    这位山名小姐是山名家族的嫡系嫡女,年纪虽然小,好奇心却很大。纪纲一开始凭借他指挥使的身份,拨了她的头筹,就将她留在了自己的身边。

    闲暇之余,教她一些汉话,认一些汉字,也能打发一些寂寞的时间。

    当然,他更重视的是她的身份,一个山名家族的嫡系小姐,如果以后将她变成自己的小妾,那对他控制这个地方有很大的帮助。

    守着这样一座银山,又能逃避开满朝文武对他的迫害,纪纲从来到东瀛的那一天开始,就没有想过再回大明。

    如今的东瀛虽然表面上归幕府管辖,就连他们所谓的天皇都变成了一个傀儡。但是实际上,中央政府对下面的管辖力度小的可怜,这里就相当于是大明的两千年前,春秋时期,各大名就是实际上的藩王,在自己的地盘有着至高无上的生杀大权。

    在这里当一个藩王,会比在国内当一个大臣,更自由自在,享受更高。

    当然,他很清楚,这一切有个前提,那就是帮助太孙将东瀛整个打残,只有这样,他才能在这里立足。

    而东瀛的统治阶层被打的越狠,他以后面对的压力也会越小。

    他想要为自己的纪家谋一个万世基业,可不想成为众矢之的,被所有人群而攻之。

    所以这些时日,他也一直压制着自己的下属,不让他们跟本地人起无谓的矛盾,反而注重与本地人搞好关系。

    山名玲子从床上支撑起了身体,娇声说道:“我来侍候你……穿衣。”

    纪纲回身在她的高耸之处捏了一把,笑道:“你好好休息吧,今日回家拿了弓箭过来,明日开始我就教你射箭。”

    昨日晚间他就已经接到了太孙传过来的情报,明日大明的舰队就会袭击大阪府,作为京都的门户,大阪府被攻击,绝对会第一时间就震慑东瀛人的神经。

    这个时间,找个借口将这个小妞留在身边,也是保护未来的棋子。

    难得山名家族有这样一个娇小玲珑的美人,失去了这枚棋子,再想找一个他满意的女人,可就不容易了。

    纪纲当初能够被朱棣看重,自然凭借的是英武不凡,能文能武。他的各方面能力都超出凡人,否则他也不可能短短的几年时间,就从一个外人,做到锦衣卫指挥使。

    而他如今也不到四十岁,依旧一表人才,留着短髭的他更显男人味。

    虽然年纪大了一点,但是他的文采武功都卓尔不凡,这才能把才十五岁的山名玲子迷的神魂颠倒。

    山名玲子有些害羞地想要去扯床单,却又忍不住挺起了胸膛任由纪纲轻薄。“那你要派两位武士跟我回去,不然龟二又会纠缠于我。”

    纪纲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厉芒,笑了起来说道:“不用怕他,今日我亲自护送你回去。”
1...7778798081...2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