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人生几何是淡然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卿默然

    很想去看一看的宁月,撒娇着让小姑带她出去,说是看花,要和哥哥们玩。

    奶奶见宁月一个月出不了院门两次,难得要出去,叮嘱她有什么话要回来说,不能对别人讲,还要小姑注意些。

    这里的天气真的很好,天空是那么蓝,空气非常清新,走去后山要翻过一个小山包才能到。

    姚家出行一直都是好几个人,当大家看到姚宁月出现在他们中间时有人问:“家玉,你这是要去那儿呀!”

    小姑家玉:“婶子,我带这几个猴子去后山玩。”

    “那这次小月咋一起来了呢”

    家玉:“月儿呀,不是太小吗,难得天气那么好,让她也去玩玩呗。”

    那位婶子:“我还以为你家月儿咋了呢,一个月不见一次的,好像是个大小姐似的。”

    宁睦:“秋奶奶,我们月儿妹妹呀在我们奶心中那可是最好的哦,奶奶说月儿妹妹最好了。”

    “在好,也是一个丫头片子,有啥用。”

    宁睦:“秋奶奶,丫头片子没用,那您有用吗,还是说您一直就是我们秋奶奶的。”

    “你、你、、、、、”

    家玉:“婶子,孩子小,你别见,我回去告诉娘,让娘教训他。”

    “哼”那位婶子被宁睦气跑了。

    宁月再一次对宁睦刮目相看,这孩纸真是要逆天吗

    宁家:“哼,哼,哼,敢说我们妹妹没有用,等着吧,我会让福子有用的。”

    宁康皱着眉看着远去的妇人和宁睦对视了一眼,宁月看着心惊胆战,这些都是什么孩纸,怎么一个个的都不像是孩纸,我的神呀!

    宁月还不知道,因家里的告诫,几兄弟被洗脑成一切已宁月为先,一直到后来,姚家妹控六兄弟名震天下。

    家玉:“你们几个,悠着点,别被人发现了。”

    宁月石化中,这是那个纯纯的姑纸,被调包了吧,还是说宁月太白目了。

    家玉:“月儿,累了,来,姑姑背你走。”

    宁月摇摇头,抬着小脚低头走,大家看宁月走,把她围在中间向山上走去。

    走到水潭时,也有一些小朋友在那里玩开了,水潭里的水是从山上流下来的,面积还有点大,边上还能看得出去年干枯的地方。

    水潭成圆形,水是活水,到一定高度时,水会越过潭边向山下流去,经过村里一直流到山下的杏花河里。

    其实,可以在村子靠山这里可以修一个蓄水池,平时可以挑水淋庄稼,也可以接入各家喝,关键的时候还能救急,好吧,想远了。

    村里早来的小猴子看到姚家几兄弟来了,都过来一起玩,也有几个大一些的在一边,其中一看约14岁左右的少年看到姚家玉时眼神乱漂,很是紧张。

    宁月小朋友看得出少年对小姑有了啥,小姑却看都没有看人家一眼,好吧!青春年少。

    为了能试试有没有鱼,宁月捡了一块石头往里扔,却是什么都没有。

    正在苦恼时,宁家拿了一根木棍,在水面上乱打,一下子,就看见有鱼从里面出来了,宁月才想起,正中午时,鱼都是在水底的。

    宁月站在水潭边的石块上,把手伸进水潭里,神奇的事情出现了,成群结队的鱼游过来了,宁月看了看大家,都在玩着,用精神力把鱼苗收了几十条进去。

    正在全神惯住的宁月不想被二哥哥宁庭发现了:“妹妹,你不能在水边上,会打湿衣服的。”

    &nb




第二十四章 日常
    田里,山上,该种的种下去,后面就是除草,除虫,洒肥,基本也就成了日常,然后就看老天爷给不给脸了。

    当家里不忙时,男子是要外出找工的,家里就靠女人们撑着了。

    姚家大伯和二伯也和别人一样外出找工,听说是去搬东西,一天包吃一顿2文,宁月常常看到两人回到家坐下不到一刻钟就疲惫的睡过去。

    这就是现实,如果不出去,这一大家子要吃要喝的,怎么办,万一有个什么,那就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还有就是,如果今年有了收成,官府是会来收税的,交税以后,家里的粮食根本就支撑不到冬天。

    现在只能有点闲时做工赚点,有一点是一点。

    奶奶做饭时,也会单独的留多一些,大家也看在眼里,没有人有意见,实在是太苦了。

    宁月想做点什么,真的有心无力,只能在每天他们两要喝的水里加两滴灵池水,最少能让他们没有那么的吃力。

    现在山里也有一些野菜,菌类的,奶奶和三妯娌摘回来都在处理,为过冬天准备食物是必不可少的。

    乡下的女子也是要做农活的,如果那家男子多,女子可以不下田,要是男子少,或者说没有男子,女子当男子用,但还是严格的遵循女戒。

    在这里,女子也是不可以露胳膊露腿的,就算是妇女下地,也是长袖衣裳,男子也是穿相似现代背心的衣服。

    家里的打扫,清洗,带孩子,孝顺父母,打理菜园,这些都是女子的事,男子只要会种地和赚钱就行,这种行为模式那里都差不多。

    现在是三妯娌轮着做饭,各家清扫自己屋里,农忙时才会是小姑和奶奶在家做饭。

    菜园子里的菜有的吃不完,那是要做成冬菜的,到了冬天就靠这些。

    茄子老了的,奶奶去了蒂切成一片片的晒干。白菜是最多的,做的是一种叫冬菜,把白菜切开成四半,晒得半干,摸盐,淹浸几天,在晒,一直没有水份为止。

    这天,姚家悌回来了,背筐里还背上一只野鸡,和六只小鸡仔。

    原是姚家悌看家里好几天都没有油水了,就想着去山边转转,还真的抓住一窝鸡仔。

    姚家悌脚不好,做工没有人愿意要,只有在家里做活,所以现在庄稼活都是他和爷爷在做。

    几兄弟看到有了小鸡都非常高兴,有了小鸡就会有蛋呀,过不了多久家里就会有鸡蛋了。

    鸡仔实在太小,大伯娘把白菜叶切得细细碎碎的喂,宁月也担心活不了,在喂鸡的木盆里滴了两滴灵池水搅拌搅拌。

    一个月过去,宁月忙着“乾坤府”里的所有东西,稻谷抽穗了,那些个菜更是长得水灵水灵,这都得收起来,在长呀!这可是以后能保命的。

    收起来放那儿,不可能放外面吧,宁月抬头看天,我这金手指是真的金手指吗咋就那



第二十五章 吃法
    日子平淡的过着,宁月慢慢的在做一些改变。

    现在家里小菜是不少的,每一顿都会做,去菜地里拔菜的是大伯娘,那么做饭的就是丽娘或是二伯娘,宁月就会把“乾坤府”里的菜加几棵进去,这样可以使里面腾出地方在种,又可以滋养他们的身体。

    除了农忙,平时都是盐水煮菜,偶尔才会有点油水,这还是家里可以过得下去的人家,有的人家一年到头吃不了几次肉。

    这些时间以来,有时还会有一顿糙米饭,基本能吃饱,加上灵池水的作用,姚家人的精神明显的不一样。

    面色没有那么的腊黄,女子的头发都要黑了一些,姚家几兄弟更是长高了不少,只是天天在一起,见天的忙,谁也没有注意。

    姚家悌上山抓野鸡不是次次有的,十次有一次就不错了,野生的东西天生对危险比较敏感,不是那么容易的。

    大伯和二伯去做工两个月,做工也不是天天都能做,两人交给了奶奶一两三百文,奶奶只要了一两,给了大伯娘和二伯娘各一百五十文。

    姚奶奶的这种做法真的让宁月刮目相看,宁月对姚奶奶的出身有了一丝好奇。

    要知道,在这个孝大于天的时代里,婆婆的权威是决对,所有人的钱要上交,宁月敢打赌,姚奶奶的做法一定是个别。

    看着稻田里的谷子粒粒饱满,有的还压弯下了头,快掉田地上了。

    奶奶说爷爷是晚上睡觉的时候都在笑。

    稻谷要收了,鱼也要捉起来,两百多条鱼自己吃也不可能,那么就要想办法卖出去。

    一家人坐在一起商量,谁也说不上来该怎么办,一是没有人卖过,二是鱼离开水活不了多久。

    平常家里人也就是有点农作物拿到镇上赶集时放到一边卖,由人挑选,这鱼一下子那么多,没有人买的完。

    而且现在个个都是刚缓过来的时候,老百姓那有银子买鱼吃,买鱼还不如买肉划算。

    奶奶说农家人不怎么吃鱼,主要是弄鱼浪费时间,鱼有腥气,平时的鱼是嘴馋时抓的,天干那有鱼给你吃,而且平常会吃鱼的都是大户人家。

    这可难坏了一家人,这么多的鱼自己吃也吃不完呀,宁月很想说有很多的办法,但是她才三岁,三岁,懂个啥。

    宁月:“奶,我想吃鱼,我们捉鱼吃吧!要是鱼好吃,我们在去找人买吧!”

    说到吃鱼,那也是肉,一家子有好几天没有吃过有油水的,爷爷想想也是,明天试试吧。

    第二天一大早,还没有起床的宁月就听到宁庭的大叫声:“爷爷,我们家鱼咋这么大”

    爷爷笑呵呵:“嗯,可大了,最起有两斤。”

    宁月马上爬起来,穿上衣服就出去,看见木盆里的鱼,真的是鲜活不已,还在盆里摇头摆尾。

    看了看,爷爷说有两斤,可宁月目测最少约有三斤,这是个怎么算法。

    宁月扯了扯爷爷的衣服:“爷爷,这鱼好大哦!”

    爷爷:“对呢,月儿,这鱼可好了,我们这很少有两斤上的鱼呢。”

    宁月:“两斤,两斤是多少”

    爷爷笑呵呵:“哟,小月儿,这是要做啥呢一斤是16两,这个鱼约有两斤呀!”

    宁月:“16两又是多少”

    奶奶接话:“你爷爷那里知道,官家这么定的,我们老百姓也就这么算的,你长大了就知道了。”

    宁月内心是崩溃,才想起前世在网上看到过说是古代的东西和现在有很大的差别。

    现在的一斤是1两,古代是16两,现代称可以称上5斤的东西,古代是以升,斗,石为称量工具的。

    这条三斤重的鱼是按两斤算的,真正的心痛呀,活生生的少了三分之一。

    三个月可以把鱼养这么大,是有点悬的,宁月也知道是开了外挂,这种事情还是少做为好,不然有的后果不是她可以承受的。

    心里暗



第二十六章 交出
    到了钟老家,看到姚家悌手里的鱼时,钟老也是愣了一下,请人在堂屋坐下,钟老的大儿媳妇各倒了一碗水放在桌子上,退出去了别的房间。

    这个时候钟家的男人基本都在,十几个男子坐成一圈。

    姚爷爷有些不好意思,还是姚家悌说明了来意:“钟爷爷,这鱼是我们家田里自家养的,给你尝尝鲜。”

    钟老:“自家养的,在田里三儿,你没有说笑。”

    姚爷爷:“钟叔,是真的,我们家的事您也知道,里面养鱼也是一个法子,没想到还真成了。”

    钟老:“你快说说,是咋回事,”

    姚家悌:“除了育苗,里面还能养鱼,能养多少,会不会鱼把秧苗吃了,这些我也没有个数,你老也知道,村里有的人、、、、”

    “所以放鱼的事,我们是悄悄放的。我那时只是听人说了一个大意思,就大着胆子做,没想到还真成了。您老也看到了,那两亩田的产量不会低,鱼现在可以吃,但太多,我想卖一些换成银两。”

    “鱼这东西不能久活,想是找贵子搭个线,看看酒楼会不会要,如果不行,我们在想办法。”

    钟老的儿子钟兴富说:“三儿,能增产量,鱼还能卖银子,这法子好,真的好。”

    其他人也是觉得姚家还真行,这种事情也敢做,还做成了。

    钟老却说:“传根呀,这事是成了,你们想到以后吗老头活了这把年岁,真的没有见过这样的事,你们想过后面吗”

    姚爷爷“叔,想啥,这不是好事吗”

    钟老:“传根呀,你咋有时不开巧呢三儿,你呢”

    姚家悌:“想过,钟爷爷,这法子成了,我们会教给村人,越多的人学会越好,就算田里不养鱼,能提高产量也是好的。”

    边上钟老的儿子,孙子惊呼:“三儿,三哥,你要教村里,那你们家咋办!”

    姚爷爷也是一脸震惊的看着姚家悌。

    姚家悌:“爹,我们也是听来的注意,而且这个法子我们也保不住,也没有能力保,这本就是可以让所有人有利的事,为啥不说出来。先是我们村,然后其它村,慢慢的都是这样了,大家就不会饿肚子了。”

    “那怕是多出一石来,也可以多吃一口,娃娃们也能吃多一顿饱饭不是。”

    钟老看着这个二十多岁的年青人不语,心里却知道,也许杏花村从这里就开始改变了。

    而且这个法子交出来,不光是村里受益,整个县,府,远点想,天下也许都受益。

    这种利国利民的法子,没有人不会记得姚家人。

    钟家是四世同堂,这样的家庭还是比较少见的,后天赶集,让钟兴富陪姚家悌去镇上,钟贵是钟兴富的孙子。

    姚家两父子走后,钟老对儿孙们说,钟家绝对不要做对不起姚家的事,钟家的改变就靠姚家了,老人的眼光是对的,后来的钟家成为了一方世簇。

    姚家悌回家把事情和大家说了说,姚家忠和姚家孝还是有点气的,这事虽然说是姚家悌在主导,可一点也没有通气就说出去了,放谁那也会有点啥。

    姚家悌说:“大哥,二哥,是我的错,事先没有和你们和爹商量,可你们想想,如果我们家吃饱了穿暖了,别人喝口汤都没有,会咋样。”
1...34567...4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