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崇祯十三年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响木
    &nb




第四百九十二章 宗教武器(一)
    常言道,知识改变命运。

    这话不假,但就经常的情况而言,改变命运的往往不是知识,而是折腾、钻营,无休无止的折腾和削尖脑袋的钻营。

    阆中城外的东北角,小蟠龙山脚下,杂树野草之间,掩映着一座颓败的道观。

    此观方圆不过十余步,周围用一圈腐竹烂篱与外界的红尘俗世隔开。观中有三间硬山顶的泥砖房,东西两面山墙下各用泥砖歪歪扭扭搭了间茅草顶的矮房。东墙下那间矮房是油烟熏得漆黑的厨房,西墙下那间则是粪便满盈、恶臭扑鼻的茅房。

    就在这种东西夹击的恶劣环境中,三间正殿的中央供奉着大明朝廷最为推崇的真神——真武大帝。

    可时间是最可怕的腐蚀剂,真武帝君也没能熬过岁月的侵蚀。他威严的黑脸垮了半边,露出了里面的泥土和稻草;身上的金身荡然无存,仿佛是赤身**的罗汉。

    至于真武大帝两旁侍立的龟、蛇二将,已经被屋顶渗漏的雨水泡烂了,烂得踪迹全无,只剩了几根脚指头。

    几只饿得发疯的耗子吱吱乱叫,在供桌上徒劳地搜寻供果和香油的残迹。可是残酷的事实告诉它们,最明智的决定,就是今晚搬家,绝不拖延!

    道观寂静无声,了无人迹。

    难道此间的主人,与那些准备搬家的耗子一样,已经放弃了与神共舞

    可院中篱笆上晾晒着的几件破烂道衫清晰地告诉外人,这里还有人居住。

    可人呢

    人就在蜀王府良医正李谅德暂居的宅院外,而且已经在春夏交接的日光下等了一个时辰。

    一个蓬头垢面的牛鼻子老道鼻翕煽动着,贪婪地呼吸着空气中传来的浓郁肉香。他身旁的小道童更为不堪。当那些送饭的太监路过,他流淌着一尺长的口水并且伸出了咸猪手。好在老道眼疾手快,一声清脆的铃铛声,把小童丢掉的魂招了回来。

    李谅德的宅门毫无征兆地打开了。一名胡子花白的老者探出了半边脑袋。他一边张望,一边大声问:“哪位是王道士”

    “小道便是!”老道奋臂跃起,手中的长柄铃铛(注一)叮当作响。

    “师傅请王道士进去。”

    见着王道士的模样,那老者半掩口鼻吩咐道,然后飞快闪入门后不见了,分明是不想沾了他们的污秽之气。

    王道士和他的徒弟挤进宅门。宅院并不大,也就一排上房两排厢房。只是这院子洒扫得很干净,几乎是一尘不染。一名头戴三山帽的小太监站在上房的屋檐下,不耐烦地朝一老一小两个道士勾勾手,让他们赶快过来。

    “李良医中午习惯小憩。你们莫要耽搁久了。事情说完,赶快告辞。”小太监吩咐道。

    “这个小道明白。良医大人是世子身边的红人,日理万机,小道岂敢以俗务打扰……”

    老道本来还想多说几句,套套近乎,突然见着小公公已经满脸不悦,赶忙停嘴。这时他不知道该跨过门槛,还是耐心等着里面传话让进去。就在这犹豫的时分,一个声音从房间里由远及近传来:

    “果真是王师弟!数十年不见,可让师兄想死了。师傅还曾安好”

    ……

    如果当真是想死了,就不会让别人在门外站上一个时辰;如果师傅还安好,那一定如彭祖那般高寿。

    李谅德虽然是王府中最不会做官的人,但他依然是官,而且还会说几句

    不胜得体的官话。而在旁人看来,李谅德不仅是官,而且是世子爷身边的大官。若是他与普通百姓一样说人话,那他还是官吗还值得旁人尊重和羡慕吗

    王道士就是带着这样的想法,狠狠地向他数十年前一起在青城山斋醮作法的同门师兄行了最高等级的三礼九扣(注二)。

    “师弟与为兄生分了!”李谅德等王道士磕完头,才带着微笑批评王道士,然后请他上坐,不必拘礼。可因为他今日还要研究世子爷的病理,所以不能与师弟好好地畅谈一番,希望师弟有话就说,有屁就放,放完赶紧走人。他看在师出同门的份上,能帮一定帮,若是不能帮,那就爱莫能助了。

    那一桌饭菜就在不远处的桌子上,用美色和体香诱惑着王道士,让他的思维钝化,让他的感官冲动。

    真是天意如此!王道士暗暗叹了口气,发了狠心。

    “此来师兄府第,别无他事,只有一件天大的急务!”

    王道士说着,便将师傅传下来的长把铜铃铛小心平放在一张茶几上,解下身上的包袱皮,然后从里面摸出一根长尺许、黑底金字的四方木棍,双手捧上,呈与李谅德观看。

    “天蓬尺”

    天蓬尺乃道家做法时镇坛辟邪的法器。四棱六面上刻着星宿(xiu)、日月、北斗、南斗的名字,一般与令旗、令箭、令牌和桃木剑一起使用。

    见师弟拿出这件法器,李谅德不知何意,也没伸手去接,只是静观王道士接下来的举动。

    “此乃天意!”王道士一字一句说着,把刻字木棍又呈近了一步。

    真是狗走千里改不了吃屎!这么些年了,还是一天到晚神叨叨的!

    李谅德心中怒骂了句,却无奈地伸出两指将天蓬尺捏住,然后像火炭灼手般将其重重搁在了一旁。

    “既然是急务,师弟有言,不妨快快说来!”李谅德闷哼道。

    王道士整肃了菜色的面容,然后左掌压右拳,行了个道门的楫手之礼:

    “小道自从离了师门,回到这阆中城,便在城外真武祠栖身。小道别无所长,只好日访神仙、夜观天象。

    数日前,小道夜起小解,不经意间遥望北天,忽见一旷世奇观:

    只见那玄武(注三)凌天枢(注四)!

    哎呀呀,不得了!一连三日,天枢皆隐没不见!

    前日夜,小道再观天象,天枢突然大放光明,北辰七宿暗淡无光……连带着紫微星君(注五),一并蒙尘而晦暗!

     



第四百九十三章 宗教武器(二)
    老婆离开盘龙池馆,让朱平槿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否则他将不得不向老婆反复解释自己昏厥的动机。

    朱平槿腾出手来,便把刚刚赶回的舒国平、孙洪和程翔凤三人召到池边,斥责他们擅作威福,不经罗姑娘的首肯,擅自动用自己的世子金印向军队下命令。尤其是命令刘名升在必要时兵谏罗姑娘,简直是胆大包天,不处置不足以正法纪。

    朱平槿宣布,自即日起,三人一并撤职,并处罚俸半年。不过,考虑到事起仓促,他们这般行事也有万不得已的苦衷,兼之罗姑娘谅解了他们,并为他们求情,所以经他慎重考虑,将撤职改为撤职留用,以观后效;罚俸半年减为一个月,同时处分也不用旨意公开宣布了,只做记档存案。

    处理完三人,朱平槿开始收拾张维。

    他宣布,张维作为自己的随侍太监,负责掌管金印,竟然擅自将金印交出去,简直是严重的失职渎职行为,完全辜负了他对张维的信任和重托。但念及张维在栓子山大战中忠心护主,着廷杖十下,以兹惩戒,仍在左右行走。

    张维对朱平槿奇迹般的康复已经激动得热泪盈眶,听说这件天大的祸事只打十下屁股便结了,高兴地捻起曳撒裙角就出去受刑了。他完全没料到,朱平槿早就吩咐了蒋鲁,要“着实打,打出记性!”

    要打出什么样的记性恐怕只有朱平槿和张维这两个当事人才清楚,张维偷听世子与罗姑娘说话,才是他招祸的根源。

    处理完所有事,赶走了所有人,朱平槿终于有了空闲,可以独坐于旖旎的风景区修身养性。可这种修养是假象,朱平槿可以休息身体,却无暇休息大脑。

    朱平槿亲手创建的护**,已经在战争中成长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强大武力。但这支武力,徒有茁壮成长的躯体,大脑却没有同步发育。朱平槿在,这支军队就有信仰,因为朱平槿本人就是军队的信仰;一旦朱平槿因故缺位,这支军队就散了神、褪了光,丧失了进取的动力。就像没有了拿破仑的法国大军,顿时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战。

    当然,个别的将领也是有信念的。比如陈有福,一心一意为穷人打天下。

    但是单纯依靠个别人朴素的阶级感情,没有一个精密的思想体系为支撑,护**不可能团结社会各阶级,调动一切力量来打垮李瞎子、张屠夫和四阿哥;没有一个完善的思想体系为依靠,朱平槿放手发动群众进行抗战的总体战略,就会培养出无数的野心家、造反派,为自己倔下坟墓!

    所以,当朱平槿醒来,首个决定,便是召回三人委员会,顺道将羁押的张维带回来。参监后三总部,只能是自己的军事幕僚,不能直接带兵。

    经过短暂的局势评估后,朱平槿开始实施蓄谋已久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大动作,即借助孔尚学和他的四川护国安民儒学研究会,以“正本清源”为口号,发动一场新儒学

    运动。

    利用这个新儒学,塑立自己儒学圣人的形象,统一护**及四川各阶层人士的思想;利用“温饱”这个乱世百姓渴求的梦想,来收服人心,来瓦解敌人,来为每一位护**将士确立战斗的目标。

    只是除了儒学之外,

    是否进一步借助其他的思想体系,如释道两教,朱平槿暂时还在犹豫中。

    一则他还有许多问题没想透,还有很多担忧没落地;

    二则这次宗教界的表现比他预料的更好。

    如阆中城的大佛寺和观音院,一个在嘉陵江的这头,一个在嘉陵江的那头;一个是和尚,一个是尼姑。这头对那头,和尚配尼姑,联起手来共同为朱平槿的康复举行了一场规模盛大的祈福法会。

    在法会上,在数千护**的伤兵面前,和尚尼姑们公然宣称,世子是散财童子转世,罗姑娘是捧珠龙女转世,都是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派到世间来拯救苍生的。苍生一日未脱苦难,此二位一日不会脱离凡尘。

    说来也奇怪,和尚尼姑们真的发挥了稳定人心的作用。笃信菩萨的普通百姓对朱平槿的健康信心十足,顶多也就是在寿王府行在外磕个头念个佛。保宁府人心稳定,市面繁荣。

    相反那些大臣儒生们倒是惶惶不安,问安的折子陆续不断地从四川各地发往保宁府。看着那些纸面文字,朱平槿隔着千里也能感受到他们末日来临时的绝望。

    如一位就职于潼川王庄的成都儒生,在折子中痛哭流涕道:“世子若去,国将不国!家为丘茔,人为鬼魅!”

    这种上下阶层逆动的反常现象引起了朱平槿的重视。他一方面用利益驱动来解读,另一方面再次感受了古代社会宗教信仰对人尤其是对底层人士的强大影响。

    在他的前世,他亲眼见到fl功分子抛家弃子,走上了对抗政府的不归路;在他的今世,他想收服一名在岳池水被俘的白莲邪教将领,故特意将其从砍头名单中去除。可那人宁愿在建筑工地上扛石头挖地球,也不愿做明王后裔的走狗!

    世间万物,自有其运行的规律。

    朱平槿的犹豫,并不能阻止别人的孤注一掷。

    说曹操,曹操到。

    朱平槿在盘龙池馆的清波绿水边酝酿掀起一场意识形态领域的伟大斗争,盘点可以利用的思想武器。有人就巴巴地自投罗网,为他呈上一柄杀伤力颇大的利剑。

    ……

    “小道王洪,阆中人氏。少年时投入教门,先入鹤鸣山(注一)学道,又入青城山上清宫学道……”

    吃了一碗糙米饭,王道人体内的小宇宙再次熊熊燃烧起来。当王道人知道那名鄙弃他的小太监竟然要领他参见世子,他激动得如同腾云飞升一般,差点连走路都同手同脚了。

    见着这个蓝粗布破烂道袍,形容佝偻猥琐如同叫花子一般的道士,朱平槿心里连连感叹:

    你



第四百九十四章 宗教武器(三)
    王洪道,北斗七星都是主富贵之天官。但斗姆元君的第三个儿子贪狼星君可不一般。

    贪狼星君又被称为小天罡星,本身是只巨大的金鳌。作为星三哥和北斗七星的领袖,贪狼星君代表着权利与财富。一旦贪狼星君降世度人,便能廓清海内,天下太平。

    另据道家秘籍记载,贪狼星君多才多艺,足智多谋……总之优点很多,当然也有个别小缺点……

    左通语焉不详,供状被性急的罗雨虹拿过来自个看了。见小太监知趣地远远退下,罗雨虹笑问朱平槿是否知道王道士如何为他算命。

    “封建迷信!我是无神论者。”朱平槿不动声色地批驳道,继续剥鸡蛋。

    “野心勃勃!贪得无厌!贪欢享乐!喜新厌旧!听见没有喜新厌旧!多疑善变、常得异性相助。异性相助,那一定是本姑娘了……哟,你这猪头猪脑的模样,还是桃花正主呢!专管别人的桃花运,负责乱点鸳鸯谱。风流成性,妻妾成群!妲己你知道吗,那个狐狸精,就是个女贪狼!”

    “他个穷疯了的算命先生,说什么你就相信什么你的智商呢”朱平槿头也不抬地吃完鸡蛋,认真揩手。

    “你是什么时候生的”

    “今世是天启……”

    “别胡扯!我问你妈生你是白天还是晚上!”

    “我妈,还你爸呢!”朱平槿嘀咕着,假装回忆了片刻才说:“晚上十二点!”

    “宾狗!子时!这老家伙神了!”

    “神了我们村叫神经病!要不我封他一个王半仙我们是公众人物,个人信息很容易泄露,说不定他根本不是蒙对的!哼!除了王四忠,我们身边还有暗藏的奸细!堡垒多是从内部攻破的,教训多呀,后果惨呀……”

    罗雨虹没有理睬朱平槿的胡扯。她兴致勃勃翻看着供状,连桌上的牛奶都冷了,“下面还有好多!你看这个……”

    “你慢慢看。本世子日理万机,无暇他顾。”朱平槿推开盘碟,站起来边说边走,给老婆留下一个大红色的背影,“今天上午要召开军事会议,军机大臣们要来。”

    老公走了,罗雨虹仍旧在痴痴地独自翻看。她在自言自语中摇摇头:“善财童子、捧珠龙女送子观音不行!本姑娘要亲自会会这个王半仙!”

    ……

    朱平槿不是有意回避老婆,他是真的有急事。

    马乾昨夜顺水而下,从朝天关回到了保宁府。一上岸,他立即赶到朱平槿的行在奏报。奏报的内容,大部分在朱平槿的意料之中。可另一些内容,却让朱平槿高度警惕起来。

    与原来预计的一样,利州卫的战兵和甘良臣余部近两千人顺利地整编为利州守备团。在川军中素有忠勇之名的原抚标参将徐名蛟、都司签书李之珍分任利州守备团正、副团长。
1...180181182183184...2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