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三年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响木
罗雨虹还设想,四川织造总局应由目前单一的军品生产逐渐向未来成衣业和时尚业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罗雨虹已经从朱平槿手里抢去了刘红婷,抢去了原王府歌舞团的控制权,而王府承奉司的女官们则每天忙个不停地做衣服。罗雨虹交代刘红婷,要她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举办一场时装发布会,届时把蜀王妃、各郡王妃、以及廖大亨和刘之勃的小妾等官宦女眷一起请去捧场。罗雨虹的心思正符合刘红婷求新求变的性格,再说与领兵的舒国平确立了恋爱关系,她的危机感好像也下降了。她立即抛开了副总参谋长的本职工作,身心愉悦地投入到时尚产业中。
织造业成为了女性垄断的产业,雅州皮革、造纸、茶叶、烟草加工等大型作坊里,也开始大量招收女工。
如在造纸的贴纸晾晒工序、茶叶的杀青工序、烟草的卷烟工序中,超过七成的工人是女性。收租院火器局的火药制造和弹药包装,全是耐心细致且厌恶抽烟的女工。王庄里养鸡养鸭等副业,大部分是女人在干。连罗雨虹主管的汇通钱庄,前台也换上了身着统一制服的
第二百二十五章 蜀考论仁(一)
乐至县那边下雨,成都府这边在半夜也淅淅沥沥下了几颗小雨。
到了早晨,雨停了,地上很快干透。太阳红彤彤地升起,看着比往常更大更明亮。
“今天是个好日子!”朱平槿叉腰站在谨德殿的殿前平台上,眺望远方,信心满满。
他的信心来自两天前土地垭口战斗的胜利。
第三营以第二连为主力,加强火铳一排和虎蹲炮一门,竟在野战中一举击败数倍于己的正规官军,其中火器部队表现极为出色,为战斗的胜利立下了头功。贺仇寇、刘三根和林言指挥得当,看来可以独挡一面了。
他的信心也来自昨晚蜀考报名人数的最终统计。
截至昨日下午酉时,有超过一千书生报名参加蜀考。这个数量大大超出了朱平槿的预期。
根据考生名册的初步统计,考生籍贯四川各州府都有,还有几个外省人。最多当属近水楼台的成都府,大约占了一半略多。雅州、叙州府、嘉定州等王府势力强大的地区考生也较多,最少的是夔州府、重庆府和遵义府(注一),仅各有一人。除了民籍,军籍的考生也不少,主要来自成都各卫。
看来,王府官的优厚待遇,确实在这次蜀考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但待遇优厚并不是唯一的吸引力。比如说这次报考的考生中有举人一、监生一和秀才四。他们报名蜀考,就不能单纯用经济的理由来解释。朱平槿已经决定,这六人无需参加考试,各自交一篇申论来,只要过关即予召见。
朱平槿的无故发愣,他身旁的老婆不满了:“接着喊口令,你不喊我就喊了!”
朱平槿当然不愿让出主导权,尤其是当着这么多的人。
“第三十二节,舒展运动!一二三四、二二三四……”
朱平槿和罗雨虹在平台上做示范,太监和宫女们则在殿下庭院里跟着做。太监们和宫女们排列得整整齐齐,动作生硬且不规范,但是都非常认真努力,极力模仿世子和罗姑娘的动作,像极了一群刚转校的小学生做课间操,或是刚入会的大妈跳广场舞。
……
崇祯十四年八月六日,在朱平槿下乡调研后的第二日,蜀考第一场考试“基础”和第二场“技能”,在蜀王府端礼门前隆重开场了。
为了节约时间,也为了节约经费,这两场考试安排在同一天的上、下午进行,第三场申论考试则安排在五天之后。
一、二场联考,实际上给了众多考生一个机会。他们不会因为一场考试的失利就被淘汰,那些道德文章不太出色的考生可以借此争取上升的机会。
考场原本设在蜀王府承运门和端礼门之间。在前后两座城楼式的城门中间,夹着一个硕大的广场,可以同时供很多考生一起开考。但报考人数大超预期之后,不得不临时决定将考场往外移,移到端礼门到红照壁之间的皇城坝上。预先准备的桌子板凳也不够,只好连夜出去找皇城坝周边的茶馆餐馆借。好在成都的茶馆餐馆多得很,借出桌子板凳沾沾书生们屁股上的文气,这些老板也愿意。
端礼门城楼上,朱平槿坐在大殿中与舒师傅喝茶,等待巳(si,上午九点)时开考的时间到来。分管干部工作的舒国平跟着郑安民到左护卫去了,所以只有代理监军部工作的孙洪在一旁侍立。
从大殿正中高高在上的宝座望出去,越过城门楼边缘锯齿状的砖碟,朱平槿可以看见一长溜红色大照壁。大照壁与端礼门之间,一条宽百余尺的笔直御道把皇城坝大广场平分为东西两半,御道两旁植有苍松翠柏。密密麻麻的桌子板凳就摆放在御道之上,从端礼门城楼下的金河(注一)水边一直摆到红照壁。
为了这次蜀考,调入王府的护庄队来了一个总动员,在考场外形成了一道警戒线。成都、华阳两县也出动了不少衙役,负责维护考场外围的秩序。所有试图看热闹的围观百姓,一律被这些手提水火棍子,长相又歪又恶的衙役赶得远远的。
有些考生已经提前到场了。他们出示准考证,经过红照壁东西两侧警戒线临时设置的出入口,然后按照引路太监的要求,从金河水边的头排考桌开始,一人一桌,渐次往后坐。
朱平槿素来不喜欢官场上眼珠不动的养气功夫,有话直接说了出来。
“舒师傅,这次邛、眉两州的考生不少啊!”
世子特指邛、眉两州的考生,分明还惦记着那块肘腋之地。
“两州一共六十八人。”舒师傅放下茶盏,笑道:“只要他们能粗通文字,老夫一律录取!”
跟舒师傅说话就是痛快。朱平槿的想法还没出口,舒老儿已经清晰表态了,弄得朱平槿反倒假惺惺地问个为什么。
舒师傅满含深意地看了一眼正中端坐的朱平槿:“两州士绅势大,与我王府多有抵牾(diwu)!有这六十八人入我王府,以后两州便非士绅一家独大也!其他各州府,王庄少者多取,王庄多着少取!军民考生,军则多取,民则少取!”
“师傅曾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朱平槿颔首道:“多取少取,不如都取!”
“正是!”
谜底揭开,答案一致,两人都笑了。
见自己的学生笑得开心,舒师傅马上脸一沉,补充道:“只是主上用人,当时时洞查其忠勤廉能,处处赏罚分明,不可须臾懈怠,听之任之!这次考试,倒是一个好机会,切不可白白浪费了!”
舒师傅拿出世子傅的架势教育朱平槿。朱平槿只好拱手欠身道:“学生受教了!”
“世子可知,府中田骞先生这次也报名参考了”又喝了一盏茶,舒师傅问道。
“喔本世子昨日下乡,体察民情。夜归得晚,倒是不知!”
第二百二十六章 蜀考论仁(二)
舒师傅的考题出自《孟子》。
考《孟子》,没有什么错,朱平槿一听放下心来。《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与五经一起都是大明科举的标准教科书。
但是朱平槿没有料想到,他在政治上极力推崇的老祖宗太祖朱元璋与这个孟子曾经有过节。朱元璋不仅下诏取消了孟子亚圣的名号,而且取消了孟子配享孔庙的资格。后来大臣钱唐死谏,朱元璋不得不废止诏书。一年后并不甘心的朱元璋又让翰林学士刘三吾搞过一个《孟子节文》,“抑扬太过者八十五条,其余一百七十条,悉颁之中外校官,俾读是书者,知所本旨。(注一)”
只是这个《孟子节文》在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前,就予以废止。此后《孟子节文》一事就成了历史长河中又一段公案,而《孟子节文》一书经过近三百年的岁月沧桑,早已散失殆尽,保留下来的已经属于珍本了。
泸州大儒舒师傅没有看过这本节文,藏书万卷的朱平槿也没有看过这本节文。如果两人看过,就会赫然发现舒老儿的考题正是《孟子节文》中节掉之处。
注意到世子悄悄长出一口气,舒师傅神色不禁一黯。当老师的,讲究“弟子三千,不如一人。”自己桃李无数,这个上头坐着的麻袍少年,才是他自己一生乃至舒氏一门的荣耀。要想名垂青史,也得靠这个少年。只是舒师傅既有蜀中大儒之名,岂会轻易将自己情绪表露出来。他装作啥都没看见,缓缓问朱平槿道,“老夫出题,世子可知何意”
“老儿想考较鄙人”朱平槿刚放松的神经又紧绷起来。这段文字出自《孟子梁惠王上》,讲的是梁惠王(魏惠王)问孟子,如何让国家雪耻图强。孟子直截了当向梁惠王提出了他的仁政主张,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强化生产;教化德育,孝悌中信,国家无论大小都可以发展起来,弱国最终可以战胜强国。所以最后孟子向梁惠王得出了一个不容置疑的结论:“仁者无敌。王请勿疑!”这篇文章不知是在初中、高中还是在舒师傅这里学习过,总之蜀王府嫡长子、大学高材生朱平槿能倒背如流。舒师傅一提出问题,朱平槿没一会儿便反应过来,老儿既是在变相劝谏,要我施行仁政;也是在借这种方式向众考生乃至整个蜀地宣示,蜀王府推崇提倡“仁政”。只是这样直白回答太没有机锋碰撞的意味了。朱平槿目前心情好,于是给舒师傅开了一个玩笑,反问道,“本世子提倡护国安民,可谓‘仁’乎亦能无敌乎”
听到弟子如是说,舒师傅终于在心里放下了一块石头。要是皇城坝上千余人都能答出的一道题,自己亲手教了若干年的弟子反而答不出,那不是丢王府的脸,而是丢他这个世子傅的脸。不过这个弟子的心思过于老成缜密,对自己这个师傅还有点不放心,让舒师傅觉得有些悲哀。不就是自家是个世代书香吗那些处处与世子唱反调的多是世代官宦书香,这个多疑的少年便没由来怀疑到自家。可他明明怀疑了,还偏偏不说,只是留在心头打肚皮官司,这让舒师傅很不舒服。趁此机会,舒师傅决定多问一句。
“至圣之仁,齐礼也;亚圣之仁,强国也;程朱之仁,入理也;阳明之仁,出心也。”舒师傅问道,“不知世子之仁,何如也”
这是在问我志向啊!朱平槿立即感受到了师傅的用意。这不是舒老儿一个人问,而是他代表整个舒氏家族在问,代表他的所有学生们在问,甚至是代表四川知识界在问,代表包括第一副总监军舒国平、纳溪代理知县舒国信、政策研究室舒国明、舒国志、潼川直隶州一把手李崇文、天全土司泸州判官高登泰、副总参谋长兼天全土司营首领高安泰,以及总参谋长贺有义等一帮王府重臣在问……想到贺有义,朱平槿在心中轻轻将他的名字划掉了。如果自己的回答不合格,或者是不符合舒老儿心中的标答,那后果……朱平槿突然犹豫起来。应不应该现在回答舒师傅如果回答,又该如何回答他该不该把自己的心中的真实想法告诉舒师傅告诉他,你列举的“仁”,没有一个是我心中的“仁”
朱平槿缓缓站了起来,信步走出了大殿。皇城坝在他眼前清晰起来,众多考生的形象逐渐映入他的眼帘。有襕衫儒巾的,也有深衣幅巾的,还有直缀方笠的,更有布衣包头的——整个一个大明中下层读书人的总集合。他们都在自己开出的优厚俸禄面前规规矩矩,秉笔应试,为的是什么难道都是为了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抱负或许十五岁的朱平槿会如是天真,可心理年龄四十岁的朱平槿绝对不会如此幼稚!那些人蜂拥而至,绝大多数还不是为了金钱、地位、为了出人头地,让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好更体面吗
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没有哪一个成熟的国家统治者会否认这一点。不仅不会否认,而且还要在国家层面大力提倡,并身体力行,给天下一个表率。子又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也是古往今来的一个真理。“人性都是自私的”,甚至成为了西方经济学的奠基石。
两个子曰,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又或者两个皆是真的如果两个皆是真的,那又如何看待这个复杂而多变的人性又如何面对这个由复杂而多变人性构成的古老文明
朱平槿心里没有答案。
世子的犹豫和踌躇,被他的师傅和大臣看在眼里。
舒师傅难免有些失望:天下大乱方起,明眼人一望可知。五行不定,定会输得干干净净。有答案,即便是错的,也比没有答案强。如果世子愿意虚心向自己这个师傅请教,这倒是拉近师生关系的好机会。
&nb
第二百二十七章 利力入仁(一)
田骞这次毅然决定参考,是下了很大决心的。
也许他身上还残存着一些旧式文人的清高,不愿意委身就禄,奴颜事主。进入王府,固其所愿;但成日里与宣传队那些戏子打交道,并非所愿
。作为副营级的王府官,他对世子举行这次考试的目的心知肚明,也暗自估计自己的水平被黜落的可能不大。他最担心的是报名参考之后,世子和罗姑娘,甚至是自己的学生们对自己报考的动机做出误判,那自己如何向他们解释
是自己不安其位,还是想借机上位
不管怎样,最终他还是鼓起勇气报名了。
第一场题目很简单,他行卷如飞,直抒胸臆,终于把他想说又没有机会说的话说了出来。
第二场他报考的是军队方向的地理类。主考官宣布,考生要按照试卷上的题目要求做。可他拿到试卷时,才发现自己的试卷一片空白,一道试题也没有。他刚抬头欲问,却发现舒师傅正含笑站在他桌前,还悄悄给他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
田骞不愧是罗景云等小鬼头的老师,他稍一琢磨,立即明白了端礼门城门楼上那位少年的用意:
这是给他机会肆意发挥呢。
……
蜀考第二天早晨,雨后的大地阳光明媚,难得的是天上的云散了,露出了太阳。田骞刚刚梳洗完毕,准备出门上班,便接到王府太监的紧急通知,要他今日随世子到王陵去视察。那太监道,世子今晨一早便出发了,让他沿东门迎晖路追赶。
田骞没有时间思索,他连忙向母亲和妻子告别,骑上太监带来的马匹,直奔东门而去。直到可以远远望见王陵,他才追上了世子的一小队兵马。除了办公厅首席文案程翔凤,世子身边仅有骑兵十余人。
“田先生何来迟也”世子的黄骠马步态轻盈,和风已经将世子金冠上拴的两根麻布条吹了起来。
“学生昨夜辗转反则,难以入睡。误了应卯之时,请世子责罚!”田骞在马上略微拱手欠身,脸上倒看不出多少上班迟到的歉疚。
“先生既然有志蜀考,本世子早应给先生放假数日,此乃本世子思虑不周。”朱平槿轻轻把责任揽了过去,“本世子知道前面庄上有个清净所在,田先生一路赶来,想必是累了。我们一同歇息片刻如何”
“臣所愿也!”这是田骞期待许久的机会,他怎会轻易放过
所谓清净之地,不过是小溪边的一片稀疏树林;所谓的歇息片刻,便是一个多时辰。可见政治人物说的话,大都不能太当真。
“师傅云,至圣之仁,齐礼也;亚圣之仁,强国也;程朱之仁,入理也;阳明之仁,出心也。先生考卷上之仁,别出心裁,以天下之利论之,何也”
田骞与世子两人平坐在缓缓而下的草坡上,看着眼前的潺潺之水。他答道:“利者,人心之固所求也。至圣之仁齐礼,利所分之有序;亚圣之仁强国,利所分之于民;程朱之仁入理,利所分之于天;阳明之仁出心,利所分之于行。仁君与天下共天下之利,乃得天下;暴君以天下之利侍一人,故必失天下。利者,仁之本也,无利则无仁。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先生以利入仁,正合圣人熙熙攘攘之说!”朱平槿点头称是。儒家讲究“仁者爱人”。何为“爱人”这里面需要实实在在的内容。田骞的说法,充实了“爱人”的内涵,即给予“被爱者”利益。用利益驱动行为,这符合朱平槿原来的认知。只是放在现在大明朝的文化语言体系中是否合适,他还要考考田骞:“不知利者与忠孝何干”
“贫富,人皆好富而恶贫也;生死,人皆好生而恶死也。此为何者欲也!从欲者,得利也;悖欲者,失利也。故曰:人之欲也即为利。有人则有欲,有欲则有利。孝,人之至情,发乎于心,现乎于行。孝即欲也,亦利也!忠者,孝于家而忠于国,忠孝本一体也,何出于欲利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