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乃隋帝杨广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阿冠大烟囱
这些巨石的威力巨大,从高处滚落,余势更强,碾压过去便是数十个突厥士兵。陷入恐慌的突厥军队终于在首领的呵斥下镇静了下来,道路上的巨石愈多,滚落下来的巨石愈加没用,突厥士兵看着隋军最后的几个巨石滚落,立马兴奋了起来。
达奚长儒凝神看着在陡峭的山坡上攀爬的突厥士兵,所有隋兵正举着箭,等待着达奚长儒的命令。沙钵略面无表情的看着山坡上的突厥士兵,被一次又一次的箭雨压的抬不起头来。他这是再用士兵的命消耗隋军的箭枝,这个办法是个笨办法,但也是一个高明有效的办法,因为隋军的箭枝在经过十五六次的射击后已经没有了。
沙钵略看着再无动静的隋军,嘴角终于露出一丝微笑,他不管这支隋军是哪里来的,既然阻止了突厥大军的南下,那就要承受他的怒火。更何况这支隋军之前的巨石和箭雨,让突厥军队又损失了上万人。
&nbs
第五十四章 怀孕(大章)
杨广这三个月来的生活可谓是处在水生火热之中,对于皇宫中刚刚到来的萧妍和边境惨烈战事并不知道,逐渐习惯了白天在军营操练,夜晚读书这样紧凑的生活,每日累的筋疲力尽,无暇多想。
而在王韶眼里,这是自家的晋王殿下愈发努力的现象,期间他还向至尊上了一道奏折,禀明晋王的所作所为。白天在军营与士卒同甘共苦,夜晚归来,在书房勤勤恳恳的读书,这让并州上下一众官员在暗地里都对晋王赞誉有加。
张衡所建立的秘卫也已经走上正轨,将上百人撒向了整个并州,以图发展,杨广之后也给了张衡一千金,用以发展秘卫。而张衡不负杨广的期望,将这支秘密卫队打造的井井有条。而且随着隋五铢的流通,金价也趋于稳定,虽然市场的钱币依旧有些混乱,但相信再过一段时间,这些混乱的货币会被隋五铢替代。
先前募捐所得,张衡拿走一千金,杨广又往军营里塞入了两千金。因为史万岁和徐烈练兵打仗是一把好手,但论起管理财政,简直是一塌糊涂。之前的五百金,被二人每日改善伙食,仅半个多月就花的所剩无几,杨广只得拿出两千金,这才支撑完了这支五千余人军队三个月的伙食所需。募捐所得的三千七百金,就这样,只剩下了七百金。杨广索性大手一挥,把这七百金统统都给了造纸坊。
但是造纸坊所造出来的软纸陷入了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还是杨广强令并州官员和晋王府上下全部用这种软纸,才让造纸坊有了些许收入。软纸的制作费用虽然已经十分低廉,但对于庶民来说,没有人会为了如厕舒服这种事情浪费钱财,要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了。所幸的是,因为晋王府和官员都用这种软纸拭秽,所以晋阳城中的殷实人家也会因为好奇偶尔购买一些软纸,体验了软纸所带来的便捷之后,便成为了忠实的消费者。
现在造纸坊除了日常制作软纸,同时正在研究如何降低成本,以最低廉的价格售于庶民。很显然,这种研究直到现在还没有头绪,恐怕还得要好几年才能制作出来。
朝廷的每项政策都在实施,“大索貌阅”和“输籍法”的两项政策遇到的阻力虽大,但在朝廷的重压之下,实施也是十分顺利的。仅在并州一地,便找出了隐瞒人口万余人,“诈老诈小”以逃避徭役赋税者更是不计其数。估计在今年年底,整个北方的人口便会统一造册完毕,到时候,国家赋税会有质的飞跃。
隋王朝的种种变化,最开心的不是百姓,因为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得到多少的改变,庶民高兴的只有一件事情,赋税降了……这种欣欣向荣的变化,最高兴的便是那些心怀天下的官员了,就像王韶,天天咧着一张嘴上班。不知道的人,纷纷猜测,是不是王韶新纳了小妾或者再添了一个儿子。
总的来说,隋王朝正在一步步的走向封建王朝的巅峰,国家一片欣欣向荣。农业因为“均田令”,让天下庶民人人有田所耕,工商因为取消了入市税,慢慢的变得繁荣起来。虽然这种变化尚不明显,但相信再过两三年,每一个隋人都会深切的感受到这种变化。
杨广结束了白天的军营操练,和裴寂李靖二人挑灯夜读,这也是没有办法。军营日出操练,日落而归,但众位士卒,夜晚之时还要练习,但是杨广三人因为一些原因,蹭过晚饭之后,便回了晋王府。
虽然蹭饭蹭的有点尴尬,就连史万岁和徐烈对杨广三人的所作所为都有些疑问,这同甘共苦也不必吃的如此津津有味吧当然杨广也不傻,三天中所有三餐都在军营吃,但其中有一天的晚饭却不在军营吃,这还得谢谢裴寂,因为他提醒杨广:“王府三日可食一餐,不如我等其中一日晚饭王府就食,如此三日可食四餐肉,岂不妙哉”
此时的杨广手中拿着一本荀子读的十分入迷,时而皱眉思索一番,时而无声一笑。但杨广翻到荀子的《天论》时,脸上的笑容愈加明显,终于忍不住,立身长笑。惹的裴寂和李靖侧目而看,裴寂放下手中书,疑惑的问道:“殿下何故发笑可是看到什么有趣的典故了”经过三个月的朝夕相处,除了没和裴寂李靖睡在一起,三人同吃同行,关系十分融洽,所以三人言谈之间也变的有些随意。
杨广抚掌赞道:“孤王适才读《荀子》,有一篇文章,让孤王十分赞叹,其中一语曰: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物理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裴寂细细琢磨着这几句话中的意思,心中一惊,这篇文章乃是《荀子》中的《天论》最后一段话,大意是:
与其尊崇天而思慕它,哪里比的上把天当做物品一样蓄养起来而控制它呢与其顺从而赞美天,哪里比的上控制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呢与其盼望、等待天时,哪里比的上适应天时而役使它呢与其依顺万物的自然繁殖而求它增多,哪里比的上施展人的才能而使它按照人的需要有所变化呢与其希望于万物能自然生长出来,哪里比得上掌握万物的生长规律呢所以放弃人的努力而只是寄希望于天,那就不能理解万物的本性,也就不能去利用它了。
其实荀子所著的这篇《天论》表达的意思很简单:老子不信鬼神,不信老天,不仅不信,哥哥我还要把你们像家畜一样圈养起来,利用你们的一切,增益苍生!
杨广赞赏的原因很简单,这哥们是个彻彻底底的唯物主义者!太可怕了,在战国末期时代,竟然提出这种言论,还著书立作,一代奇人。最让杨广吃惊的是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弟子,李斯对于秦朝的贡献可谓是不可磨灭的,只要提起秦朝,李斯是一个怎么都绕不过去的人物。
裴寂脸上带着一丝忧愁,忍不住说道:“殿下,《荀子》可读,但万万不可尽信。”自汉武尊儒以来,孔孟之说便是主流,而荀子言论,除了西汉的贾谊,却再无一个惊才艳艳的人物出现了。孔子曰仁,孟子曰义,荀子曰全都狗屁……
可以这么
第五十五章 出征(大章)
杨广的一番话让夏姒不禁喜上眉梢,立马屈身一礼道:“多谢殿下。”杨广含笑点了点头,而后摆手道:“你有孕在身,现在时辰已晚,暂且回去歇息吧。”
夏姒听罢行礼退走,杨广望着夏姒离去的背影,手指紧紧的攥成一个拳头,目光十分阴沉。之前的所作所为不过是为了稳住夏姒,以防夏姒狗急跳墙做出什么对自己不利的事情。
但杨广对于夏姒的生死还是有些琢磨不定的,毕竟他还有一部分后世观念闹闹的占据着他的思想。至于堕胎,杨广毕竟来自于那个后世风气极为开放的年代,经过影视剧的洗脑和人人以渣男渣女为傲的社会现象,对于这种事,呵,一点心里负担都没有,可见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杨广上辈子加这辈子虽然活了快四十岁,但不能用一个四十岁中年男人的智慧和阅历去看他,因为他上辈子也就活到大学刚毕业。至于这辈子,大隋刚立国一年多,杨广被封晋王也就一年左右,很少参与政务。一个人在学校待了一辈子,和一个人打小就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所形成的三观是不一样的,学校尚有天真,走出学校,只剩下利益了,甚至有些人连亲情的慰藉都得不到。
所以杨广就去了杨纬之的房间,还好杨管家正在愁眉苦脸的在那里算着帐,见杨广进来,赶忙起身迎接。
杨广并没有坐,在那里踱步片刻,才说道:“杨管家,夏姒怀孕了,这件事你是否知情”
杨纬之见杨广在那里晃来晃去,本来就有些昏沉的脑袋更加昏沉,但杨广这几话让杨纬之立马精神一震,略显迷茫的说道:“有孕了不……不可能啊,这几日我一直派人盯着夏姒,从未见她有什么异常啊。”
“从未见过”杨广厉声问道。
“从未见过!”杨纬之思索了一会儿,肯定的说道。
杨广脸色阴晴不定,复又轻笑说道:“并非孤王不信杨管家,可杨管家觉得这王府真的干净吗”其实在杨广上次遇刺之后,便觉得有可能是王府中人透露了这个消息,才引来了刺客。就算杨广猜测错误,但梳理一遍王府,总归对自己有益无害。
杨广的这句话分明是怀疑王府不干净,有内鬼,这让负责王府上下大小事宜的杨纬之顿时额头冒出几滴冷汗,因为杨纬之对于王府有内鬼这件事再清楚不过了!
杨纬之谨慎的跑去将房门关上,有些犹豫的说道:“殿下,府中的内鬼是有……”
“那为何不清除”杨广直接打断了杨纬之的话。
“殿下,那是至尊的人,不能动!”杨纬之低声的提醒杨广。
“阿耶的人”杨广喃喃自语道,“父皇的人不要动,至于其它的,还有没有”
“殿下,王府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进来的,身家三世清白方可进王府。若是能有人假造身份进入王府,那必然不是什么小官小吏能做到的。”杨纬之向杨广解释道。
杨广听完,不禁有些心烦意乱,那上次自己遇刺,难道还是朝廷的大人物做的可是自己和他们近日无仇,往日无怨,他们又凭什么来刺杀自己这样一个皇子呢
“殿下,夏姒有孕,如何处置”杨纬之想在从杨广这里得到一个答案。
“堕胎即可。”良久,杨广从嘴边吐出了轻飘飘的四个字。
杨纬之又问道:“留夏姒命”
杨广僵持的身子浑身一泄气,便显得有些佝偻,说道:“留她一命吧,囚禁府内,任何人不得接触!”
杨广不知道这个决定是否正确,但目前来看,他只能用这个办法来应对眼前的这件事情了。
杨纬之恭敬应诺,杨广继续说道:“明天,你彻查一遍王府,让张衡的秘卫查他们祖上三代!若是查出内鬼,除了父皇的人,其余的一律除掉。务必不动声色,秘密进行,明白了吗”
杨纬之重重的点了点头,杨广知道这个杨管家是个聪明人,也不再多言,便起身离开了。
处理完这件事情的杨广,一股疲倦袭来,浑身都充斥着睡意。于是回到寝室,直接和衣而眠,沉沉的睡去了。
三更刚过,一个浑身浴血的骑兵叫开了晋阳的城门,纵马跃过街道,往晋王府或者说并州总管府赶去……
“殿下殿下”一个熟悉的声音将杨广从睡梦中唤醒,杨广眯着眼睛,有点恼火的看着面前的李靖,不知为何要在这个时间将他唤醒,扰了他的美梦。
“殿下,突厥犯境,边将求援,事情紧急,王仆射急招殿下议事!”一旁又响起了杨纬之的声音,杨广一骨碌爬了起来,睡意尽去,看向众人,不仅杨纬之在,李靖和裴寂也是在床榻之前。
杨广疑惑的问道:“突厥犯境”杨纬之点了点头,说道:“王仆射等人已在议事厅,从边境求援的士卒亦在。”
杨广急忙穿上衣服,带着裴寂和李靖匆匆的向议事厅走去。待赶到之时,厅中只有王韶、李彻和张衡三人,王韶皱着眉头,李彻和张衡也是一脸凝重。三人见晋王赶到,皆起身行礼,杨广还礼后,赶忙问道:“突厥已经攻进隋境了吗”
王韶点头说道:“殿下,突厥此番发兵四十余万,全面入侵边境,决心之大,却是未曾料到。”
杨广左右看了看,发现之前说的那位求援的士卒并不在,于是问道:“不是说有一位求援的士卒吗人在何处”
李彻答道:“士卒血战逃生,精疲力竭,我等问过之后,便让他先下去休息了。”
杨广急忙问道:“那突厥所犯何处又是何人求援”王韶揉了揉太阳穴,说道:“殿下,突厥此次来势汹汹,突利可汗带兵五万之众进攻云州,云州数县接连失守。和朔州相连的寇县支撑不住,所以派人求援。寇县位于云、朔二州中间,若寇县失守,朔州便完全任由突厥劫掠!”
李彻在旁边补充道:“因为寇县的重要性,突利可汗亲自带兵两万余人围攻,其余突厥士兵在云州四处劫掠,形势危机。”
这时门外传来了一声粗豪的声音:“我等听闻突厥来犯,特来请战!”厅内众人寻声望去,发现门外站着史万岁和徐烈二人,他们身披铠甲,向厅内走来。
二人不知从何处得来的消息,听闻之后,便匆匆的从军营赶来。杨广乃是河北道台尚书令,总管数州军
第五十六章 征途
就在杨广和李靖像后世的中二少年般玩的不亦乐乎的时候,院门口杨纬之走了进来,向杨广说道:“殿下,时辰差不多了,史将军和徐将军已经准备妥当,就等着殿下了。”
“好,我三人这便走!”杨广十分豪爽的说道,向门外走去,但杨纬之开口叫住了杨广:“殿下且慢。”
杨广疑惑的转过身,见杨纬之小步走到院子角落,便跟了过去。走到之后,杨纬之小声问道:“殿下今日出征,夏姒堕胎一事便不可拖延,以防有变,我便在今日动手。”杨广点了点头,说道:“一切就按我之前吩咐你的来做。”
杨广说完之后,便叫上李靖和裴寂,向门外走去。待出了王府门,早有侍卫牵马等着三人,还有三十位王府侍卫要跟着杨广前去战场,他们的职责就是保护杨广,杨广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倒认为有这三十人的保护,似乎多了一份安心。
三人骑马走在首位,后面跟着三十个侍卫,人人皆着明光铠甲,显得十分威武不凡。很快,杨广一众人便和史万岁汇合,浩浩荡荡的朝着北方前进。
徐烈三月练兵效果在行军中便体现了出来,这五千余人上万匹马丝毫没有喧哗之声,只有略显凌乱的马蹄声。所有士卒脸色肃然,只是默默催马前行,这五千余人的上空盘旋着一股肃杀之气,显得士气十分高昂。
古代的冷兵器作战哪有那么简单,杨广经过三个月在军营的摸爬滚打,不过就是骑术略有长进,大概会耍几下直刀。至于兵法韬略早有涉及,但应用和读书是两码事,现在的杨广不过就是纸上谈兵罢了,对于军种事务,三月以来,杨广也只能称的上熟悉了些,还不敢妄言自己可以熟练的处理。
倒和其它穿越而来的一人退千军不同,哪怕杨广作为这支队伍的最高长官,但他将临阵决议之权和指挥权力全部交给了史万岁和徐烈。因为他不懂啊,五千多人是什么概念,密密麻麻,有点望不尽头的感觉。这是杨广内心最深的感受,若要让他指挥这五千人,必然手足无措,所以他才放权给了史万岁和徐烈,这种信任让二人对杨广十分感激。
事实证明,徐烈和史万岁做的非常不错,这支队伍井然有序,粮草后勤安排的妥妥当当。轻骑兵一人双马,重骑兵一人三马。轻骑兵一马载人,一马载粮,重骑兵一马载人,一马载粮,一马载着盔甲武器。这样做的好处是骑兵可以随时保持高速前行,一马疲倦,便换另一匹马,时刻保持马的巅峰速度。
五百重骑兵的马槊也在半月前装备上了,杨广本来想拿一把玩玩,但很尴尬,他的小身板举不住……
马槊长一丈六,换算成后世长度便是四米左右,光是锋刃就要长六十厘米左右,重骑兵冲锋之时,端举马槊,冲杀敌军,威力巨大。所以操练重骑兵之时,便是让士卒端举马槊半个时辰以上,习惯之后,就会上马模拟冲杀。杨广哪受得了,端举了一刻钟,便觉得手臂酸疼无力,坚持不下去了,索性便不再练马槊了。
此次出征,军队只带着半月的干粮,让杨广有些担心,他在马上疑惑的向徐烈问道:“徐将军,此次出征,只带半月军粮,是否足够啊”
&nbs
第五十七章 军歌
史万岁和徐烈在一旁看见,对杨广暗自赞叹不已,士卒们见晋王也不穿戴,顿时士气大振,觉得这风雨也不是太难熬。徐烈催马至杨广身旁,说道:“殿下,这么大的雨,是否先找个地方驻营避雨,待雨停之后在赶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