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当兴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冼青竹

    诸葛瑾的说辞看起来很是在理,但实际上在庞统法正等人的眼里却是并非如此。

    只见诸葛瑾话音刚落不久,庞统就冷笑一声再次出声辩道:“子瑜汝主孙权仲谋,不过以嗣业承继之主,若没有其兄长孙伯符之勇武拼杀,在江东打下了偌大的基业,其又怎会有今天!孙权守土之余无其兄其父半分开疆进取之意,当年曹贼南下江东其言与汝主会猎,孙仲谋犹豫不决之状可犹在吾眼前!尔等孙家帐下文臣武将几多欲降,又何谈坚决抗曹之意!普天之下莫属众人,也只有吾主大汉皇叔刘备才是真真正正的一心抗曹从无二志!”

    庞统之言的的确确没有丝毫偏差,毕竟当时他可还在周瑜帐下,算起来也是孙权手底下的人,亲眼所见自是没有虚语。

    也正是因为庞统说的没错,当时在赤壁之战前夕,曹操率领大军号八十万南下之时,孙去心里犹豫了好久,江东众多文武之中也的确是投降派占据了八成左右,这些都是事实由不得诸葛瑾有半分狡辩之处。

    这也是因何在庞统说完之后,诸葛瑾眉头微皱心下烦躁,不由自主的想着,要是当初没有这些就好了。

    可已经成为现实的事情又怎会出现更改,已近过去的事实哪怕是诸葛瑾也没有办法修整,庞统之语他自知无力反驳,但主公任务在前肩上重担再后,他可没打算就此放弃。

    只见诸葛瑾神色微微一顿,眼珠好似转了几转便有了主意,迎着庞统的质问不慌不忙的说道:“士元所言不过是吾主一时之错,然知错能改自是善莫大焉,后便有赤壁之大胜!然此非重要,吾借孝直方才所言,荆州本为刘景升之地,但士元孝直可知,吾主先父孙坚孙文台,却是当年大汉朝廷亲自册封的乌程侯,长沙太守!那荆南四郡中长沙之地理所当然应是吾主先父基业,由吾主继承不也正是顺理成章!”

    诸葛瑾说完面带微笑,心中隐有自得,他觉得自己是找到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借口。

    一方面是将主公但是的窘迫糗状避开不谈,一方面则掐住长沙归属的问题,进而牵扯到荆南四郡整体,简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啊。

    然而抿嘴微笑的诸葛瑾却未曾发现,其胞弟诸葛亮在听完他的这番话之后,直接摇头微微叹息一声,好似对其这番说辞很是失望一般……

    甚至就连在一旁听了半天看了好久的刘禅都很清楚,诸葛瑾此言说完正是自己给自己找了一条死路啊。

    他找什么理由不好,非得去用孙坚孙文台的长沙太守说事,还理直气壮的说是大汉朝廷册封,这岂不就是在给人口实吗……

    果不其然,在听完诸葛瑾之言,法正直接后退一步再无参与之意,因为他已知此间事情有了结果。

    而作为主力军的庞统却是面带满意的微笑,将方才咄咄逼人的姿态收敛几分,正声对诸葛瑾道:“吾还以为诸葛子瑜是何等经天纬地之才,却不曾想汝竟是目无汉室心无王法不尊朝廷的叛逆之徒!”

    “庞士元汝何处此言!”

    别的还好说,但叛逆一说可开不得玩笑,诸葛瑾当即竖眉肃面怒声质问,好像庞统不给他一个明确的说法那今日他便不会罢休一般。

    “汝明言孙坚孙文台为大汉朝廷所册封之长沙太守,又言汝主孙权有继承之责,那敢问子瑜兄,吾大汉数百年来可曾有过这等规矩和先例!吾大汉律例上又有那一条明言,一郡之太守可以做到子承父业家族世袭了!”

    前一秒还和声和气,后一秒就变成了狂风暴雨。

    庞统不高的个子却爆发出了非同常人的力量,一番喝声质问,直接将诸葛瑾说的哑口无言双眼无神,甚至连大脑都出现了短暂的空白状态……

    ‘完了完了完了……’

    此时诸葛瑾嘴唇微微哆嗦着,心里万念俱灰一时根本没了主意,若不是庞统喝问点醒,他还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这方面。

    他还在自得找出了一个不错理由,将主公当初的糗态岔开了事,却未曾想一步走错落入了旁人的陷阱之中。

    此时此刻,诸葛瑾已经在怀疑,他跟庞统法正之间的言语交锋,对面二人是不是从一开始就已经做好了这样的打算,是不是从一开始就一步一步的诱导着他向这个错误迈进了……

    越想越真,越真越想,诸葛瑾大脑飞速的运转,却始终找不出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现在在看比他矮了小半个头的庞统,还有站在他一旁面无表情好像刚才全无厉声质问的法正,诸葛瑾只觉得浑身一阵寒意袭上,好像这厚厚的衣衫也根本无法阻挡一般,直冲内心深处……

    “子瑜兄无需紧张,慢慢想,不着急,吾主最是好客,这成都内驿馆空房甚多,足够子瑜兄留待之用了……”

    临了临了,庞统又插了一刀,直接将还剩下丝血的诸葛瑾秒杀,根本没给他还手的机会。

    看似轻佻无礼之言,但却是明明白白说清楚了诸葛瑾的唯一选择,留在成都驿馆当中等待着刘备对此做出最后的决断。

    这种时候孙权有什么意志都没用了,诸葛瑾言语争辩上的失败,代表着他这次出使的结果就是失败,基本上在蜀中已经没了什么话语权。

    留在成都的结果要么是为其主孙权带回刘备的意见,要么便是一言不发直接返回江东禀明此时,但不管怎样都要考虑到刘备对于荆州借还一事的看法。

    毕竟不管这场言语上的争辩胜负如何,到最后唯一的事实就是南郡的的确确是从孙权手里借过来的,这一点哪怕是庞统法正等人说破了大天也无法改变。

    所以诸葛瑾也不算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吧,因为本身他来这一趟,就终归是要有个结果呢,哪怕这个结果可能跟孙权原本的设想有不小的出入…………




第一百八十六章 就此而论(上)
    和老神在在的庞统相比,诸葛瑾此时一张脸满是苦涩滋味,脑子里想了半天,但临到张嘴的时候,却是哑口无言根本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诸葛瑾很清楚,自己作为江东的使者,有那样过分的要求被人针对实属理所当然的事情,可他却未曾料想败的这么快,败的这么惨。

    不过好在庞统还是看在两家联盟的份上,没有直接将诸葛瑾一巴掌拍的无法翻身,还是给他留存了几分面子,要不然这成都内的驿馆恐怕也不会有他的位置了……

    对于庞统这般做法,刘备全程看在眼里,更是乐在心中。

    他作为主君不好当面呵斥诸葛瑾,要不然早就痛骂出声了,哪里还会等到庞统出面。

    当初只身过江去谈借南郡这件事,可以说是刘备这大半生来最窝囊最憋屈的一段经历。

    饱受欺辱倒也算不上,但那些江东文武的眼神目光,直到现在刘备都是记忆犹新,始终不曾忘记……

    要不是有鲁肃为全局着想考虑,那一次刘备能否从孙权手里借下南郡都是尚未可知的事情。

    要知道就算是再鸡肋的地盘,那也是偌大的一郡之地,虽然当时孙权已经将北进的重心放在了扬州徐州等地,可却并不代表南郡对于孙权就是可有可无的。

    也就是当时北攻合肥受阻,不想要两面同时承受北方曹操的压力,所以孙权才会在鲁肃的劝说下,以联盟大局长远局势着想,跟刘备签署了那份出借南郡的条约。

    现在孙权派人来要回去,虽然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按照当初的约定,取得益州全境才会归还南郡之地。

    而刘备现在益州尚且未定,汉中仍在张鲁之手,孙权就已经迫不及待的派人来要刘备履行约定,而且还变本加厉的要带上荆南四郡,这等痴心妄想的事情,刘备也不知道孙权哪来的脸面能够做出来……

    然而事实就是如此,果然所谓联盟也不过是一时的利弊关系,内中龌龊勾心斗角之事亦不少见,哪怕是早有心理准备,可刘备这一次仍然是被孙权给恶心到了。

    不过好在手下人足够给力,卧龙虽然哑火了,但刘备完全可以理解,而且诸葛亮也只是这次殿中没有做声罢了,不代表事前他并没有和刘备交流过。

    包括今日庞统法正站出来驳斥诸葛瑾的这些依据,其中便有诸葛亮的建议,所以暗中出力也是一样,刘备也不好太过勉强,毕竟诸葛家血脉亲情犹在,过于大公无私虽然对刘备无有影响,可难免会让诸葛亮心里有些不舒服的……

    黯然失神无可奈何的诸葛瑾告退而去,这时候自然又论到诸葛亮出面了,在刘备的默许下由他引领自己的兄长前去驿馆下榻,进而另行劝说慰藉,两家总归还是联盟要紧,北方曹操势力尤为当世第一,若这种时候最弱的两方互相翻脸,岂不是白白给曹操占了便宜。

    就算这一次是孙权自己做了糊涂事,可也不代表两家的联盟就要因此而瓦解掉。

    将整个荆南四郡打包还回去那是肯定不可能的,甚至南郡刘备都没想过要还,因为那等重要的交通要地可是事关重大,对孙权而言无关紧要,对刘备而言却是北进的关键……

    所以诸葛亮一方面要安慰自己的兄长,一方面则是陈述其中利害关系,将两家联盟的问题说个清楚。

    作为兄弟,诸葛亮还是相信自己兄长的眼光和见解,也相信这一次出使自家兄长更多只是迫于无奈,甚至连那样过分的条件也应该只是其主孙权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

    故而诸葛亮相信在自己的一番游说之下,兄长诸葛瑾应当会明白清楚其中的关键,到时候其再行回返上禀此事后,也能尽可量的不伤及两家联盟关系……

    诸葛瑾走了之后,殿内的气氛一下子缓和了许多,就好似炎日当头多出来一盆冰水,包括刘备乃至刘禅在内,所有人都长出了一口气心里不知痛快了多少。

    毕竟诸葛瑾之前说的条件太过分了,而其身份又是盟友使者,两军交战都不斩来使呢,更何况是盟友的。

    所以就算众人都心中隐隐憋着一股怒气,可是谁都没有发作出来,直等到庞统一番言语说辞将诸葛瑾辩的哑口无言之后,众人心中的怒意才得以缓解。

    而后诸葛瑾走了之后才释放出来,毕竟这种事当着人家面做总归还是有些不太好……

    面见外使时自然要隆重一些,所以刘备手底下但凡事情不多的文武基本上都到了,这会儿既然事情已经结束那自然也没有继续留下来的必要。

    不用刘备多说,自觉的人很是识相的先行告退,他们手头事情是不多,但也不是没有,积攒下来忙前忙后的处理总不及这样一件一件条理性期的解决要好。

    而能够继续留下来的人自然也是心里有数,如庞统,如法正……

    当然了,也有想要离开却别强行留下来的倒霉蛋,刘禅开开心心的看完整场戏,正打算回去慢慢消化呢,却不想他蹑手蹑脚的溜走还是被老爹留给发现了,直接让刘禅的小心思落空。

    然而刘禅却不知道,自从刘备对他展开南中一行的考较之后,打心底便已经准备让刘禅正式进入议政论军之中,也算是提早为刘禅打好基础接触这些将来都会涉及的方面。

    以往刘禅想要掺和进来还得主动申请,甚至去求老爹刘备,但这回乃至以后,刘备都不会对他有任何的阻挠,乃至刘禅自己不想参与也要强行带上他。

    可以很明确的说,刘禅以前有听有看的权力,当然也可以提出建议和想法,但却没有真正放手去做的机会。

    而自从南中回来之后,刘备便已经开始逐渐准备给刘禅一部分权力任由其掌控,无论军政两面,只要刘禅有那份能力和魄力,刘备就敢放开手让他去做。

    培养继承人有的时候就得大胆一些,尤其是在未来时间不多的前提下,如果再想护着宝贝一样忌惮犹豫着,那恐怕将来只会留下无尽的遗憾…………



第一百八十七章 就此而论(中)
    诸葛亮虽然尚且未归,但不代表没了他就不能议事讨论了,虽然是三大智囊中的首位,但法正加庞统两个人可也是不比他差什么的。

    只不过有一点问题在,诸葛亮可以说是三人当中唯一一个更加关注孙刘两家联盟的,法正和庞统虽然也知道联盟的重要性,但是相比诸葛亮而言,却少了那份必要性。

    可以说只要自家主公根基更加坚实一些,家底牢靠一些,庞统跟法正两人完全不介意抛下孙权单干,所谓的联盟也不过是一纸文书而已,说到底还是有共同的敌人,说北方曹操不存,那两家联盟自然也是毫无必要,甚至还会直接反目成为最激烈的敌人……

    所以说刘备虽然留下了庞统法正等人,但却仍然保留了一份意见,否则单纯的听这两位,恐怕就别想着跟孙权维持现在的关系了。

    不过幸好刘禅还在,作为最直接的实用派,刘禅向来只认定最有效也最有利的方面,很少带有额外的个人感情因素。

    或许这跟他本质上是来自一千八百多年以后有一定的关系吧,很多时候刘禅自己都不知道的是,他时常习惯性的以局外人角度观察事物,进而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也是为什么每次他都能语出奇言让人眼前一亮的原因。

    刘备更是纯粹将那当做是自己这宝贝儿子天子聪慧的缘故,根本就没想过其他,毕竟这年头可没有穿越一词,更不用说这种概念了……

    言语交锋获胜,让诸葛瑾为使任务失败还赚了面子,刘备自然一样是心里头高兴,私下里也没必要那么正式,当即举樽以敬庞统法正二人。

    “士元孝直方才论辩之言深得吾心,备当敬汝二人!”

    “谢主公!”

    庞统法正同举共饮,连带着刘禅也跟着举了举酒樽,只不过他这樽里的是水果榨汁而并非酒水。

    毕竟年纪还小,刘备可不希望自己这宝贝儿子跟他三叔一样,染上什么酗酒的臭毛病,一碰到酒水就走不动路。

    所以时常给刘禅备着果汁,每次宴席上都是必不可少,刘禅也早就习惯了。

    至于老爹刘备的顾虑,在刘禅看来就是纯属有些多余了,只不过相对于这年头度数低下味道涩苦的酒水而言,甘甜醇香的果汁更符合刘禅的胃口。

    品了品樽中果汁,刘禅看着老爹等人那一脸酣畅的样子,心里头琢磨着是不是应当把酿酒这事提上日程了。

    之前虽然想过,但一来二去事情比较多就给忘了,再加上南中之行刘禅根本没有空闲的功夫,自然谈不上钻研酿酒的技术。

    这次回到了成都,除了有孙权这档子事意外,想来近期应当是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汉中之机尚未到来,凉州那边的情况可是一直有人盯着的,就算刘禅不说,诸葛庞统等人也疏忽不了,能够成为当世顶尖智者中的一员,可不是说着玩的而已……

    三杯两盏下肚,再低度数的酒那也是酒,更不用说本就不胜酒力的法正,当即有些微醉醺醺的说道:“想那孙权孙仲谋,也算是一方诸侯霸主,可怎地如此厚脸皮,竟然不尊约定胡乱开口,管主公要荆南四郡加上南郡之地,也不知其到底作何想法,有如此异想天开之举。”

    “孝直所言极是,吾等虽然料想其是来索要南郡,但却万万没想到竟然还加上了荆南四郡之地,幸好算计无错,否则今日之事还真是不好解决啊……”

    作为酒中国手,刘备麾下唯一一个能够跟张飞在喝酒上一较高下的人,这点酒量对庞统而言自然是不值一提,所以相比法正脸红微醺,他却好似没事人一般,仍旧一口一口的抿着酒水十分自然的说话。

    刘备微笑着饮下一樽酒水,看着自己帐下两位重谋就此事议论纷纷,他却是没有搭话的意思。

    首先,这事的原因由何而起,刘备自己也不甚清楚,毕竟他也不是孙权肚子里的蛔虫,自然猜不透那家伙为什么有这般痴心妄想。
1...8182838485...13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