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末去当兵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不到黄河不死心

    李岩探知对方只有5万人马时,和李过商议,决定一鼓作气打垮了他们,然后就到了高碑店,只有这样才能解围,救出高一功。

    李过这次也憋了一股子劲儿,李过号称一只虎,无论是个人勇武,还是带兵打仗,都很有一套。这些年来,李自成集团几起几落,人才济济,大浪淘沙,他李过绝对称得上能够独当一面的是台柱子。

    李过打的胜仗不计其数,立下的功劳数不胜数。可是只要遇到林毅的队伍,他从来没讨到过便宜。最耻辱的一次就是两年前他奉了闯王之命和郝摇旗带着一支队伍在南阳老河口一带阻击林毅,本来他们选好了两山夹一沟的地貌万无一失,林毅的人马就算长了翅膀也难以从这里飞过去,可是谁承想郝摇旗稀里糊涂的就当了叛徒,那一仗他败的才叫一个惨。

    后来在南阳的淅川那一战,本来也是运筹帷幄万无一失,哪知道一下子便被林毅打垮了,他们父子还被抓了俘虏,接下来又打了几场败仗。

    想想这些往事,李过愤愤不平。今天只有把眼前的这支队伍杀得烟消云散,才能出一口胸中的闷气。

    因此一开始,李岩和李过就把全部的火力压上去了。阵地上100门大炮,对着明军就是一阵的猛轰。

    明军的阵地上,林毅指挥着把50门大炮也摆在了最前面,看见大顺军开火,林毅命令红衣大炮轰击。

    一百多门红衣大炮对轰,虽然红衣大炮与现在的大炮不是一个感念,但是那场面也绝对震撼,一时间炮声轰轰,如雷鸣滚过天际。硝烟弥漫,爆炸声伴随着浓烟和火光,此起彼伏,地动山摇。

    都是红衣大炮,威力相当。但是对方100门同时开火,而这边只有五十门全力还击,很明显,明军这边的炮火处于劣势。

    李岩和李过一看差不多了,炮火压住了敌势,是冲锋的时候了。

    李岩一声令下,四路大军全体冲锋。李岩和李过各自指挥一支马在中间,然后左右两边是大将刘芳亮和袁宗第,二将也各带一支人马,作为左翼和右翼。

    就这样大顺军四路大军,10万人马倾巢而出,像一架巨型战车向明军的阵地碾轧过来。

    1万人马就无边无沿,十万人马扯地连天,呐喊声像大海涨潮一边,铺天盖地,又像一阵无坚不摧的龙卷风,席地而来。

    林毅一看你们冲锋,我也冲锋。立即命令凤阳总督马士英,河南总兵袁枢率部出击迎敌。

    他们的人马加在1块3万多人也算是目前林毅的主力了,当然这是从数量上说的。

    这道命令一下,史可法就皱了皱眉。河南总兵袁枢倒没什么,在眼前的情况下,他官小职微,让怎么打就怎么打,而凤阳总督马士英却是极不情愿。

    史可法和马士英都是带兵打仗的行家里手,现在的形势,他们看得非常清楚,刚才的火力他们已经他不占上风,大顺军全力冲锋,很明显这个时候,他们应坚守阵地,把敌人打退,而不是迎着敌势冲锋,如果这样必败。

    现在林毅让他们对冲过去,这不是找挨打吗

    身为太子太师,又是崇祯皇上当年亲口加封的兵部尚书、大明总督,还有尚方宝剑,这是怎么指挥的到底会不会打仗

    而且更令马士英不能容忍的是,此时林毅让他们的人马冲锋而丝毫不用自己的嫡系部队,姓林的似乎已经预料到有此结果,把他的4万人马埋伏到了周口店镇屁点用没有,另5万人马继续困城,还有1万人员保护太子和百官,他的嫡系身边只剩下1万多人还不用,却让我们凤阳兵和河南兵冲锋,这明显是让我们当炮灰啊,居心何其毒也!

    马士英想到这里,十分郁闷,领授命令就没那么利索。

    看到马士英犹豫的样子,林毅的目光像两道利剑一般射向了他,那意思是你一个小小的凤阳总督,敢对抗本太师的命令

    林毅对马士英当然也是比较了解的。崇祯死社稷之后,大明的覆灭了,但是陪都南京那一套班子还在,小福王朱由崧逃难到了南京,经过几番权势之争,朱由崧在南京被推上了宝座,手绾兵权的马士英也借机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从龙元勋。

    因为黄德功,刘泽清,刘良佐,高杰这四镇军阀都在他手下混过,因此手握重兵的他,根本没有把南明的第一位帝王弘光帝朱由崧摆在眼里。拥兵自重,以兵威上殿,让朱由崧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傀儡。

    后来马士英又与左良玉争执,左良玉造反,清军南下,朱由崧只当了几个月帝王就覆国了,马士英又跑到江南抗清,终于殉国,混了个英烈。

    一句话,马瑶草也个昙花一现的权术人物。

    看林毅眼中有了杀机,马士英吓得一哆嗦,赶紧看向史可法。

    这位史可法,在大明朝权势地位很高,尤其是在南直隶一带,就是崇祯在世的时候,也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现在崇祯皇上不在了,他的地位就更突出了,至少他自己觉得是这样。

    不过史可法跟马士英相




第300章 火枪营再显威
    李自成的队伍与明军到底谁的战斗力强,如果非要分出一个高低来,除去战略战术因素,客观公平地说,对等条件下,李自成的人马整体战力逊色于明军。

    试想一个是农民军,一个是国家的正规军,不用比就已经显出优劣来了。一个是临时组建起来的,谈不上什么正规训练,揭竿而起,带有很强的情绪色彩,称他们为乌合之众不为过;另一个是大明朝的,二三百年了,经历了十几代帝王,不算打天下的太祖朱元璋,从当初的天子守国门,到现在的君王死社稷,大战小战经历过多少从装备到兵将的素质,再到严格的训练,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差别来。

    不过到了明末,这种情况有所改变。明军由于屯田制的积弊,积重难返,加上朝廷的重文轻武,军队素质一年不如一年,特别是到了崇祯末年,天灾**不断,内忧外患重重,军纪涣散,疏于训练,大明军队的整体素质下降很快,很多明军特别是地方军队也是乌合之众。

    抛开其他条件,论论力这时仅有明军的精锐部队能打败李自成的队伍,这里所说的精锐主要就是指孙承宗、袁崇焕、洪承畴等人领导的队伍,包括卢像升、孙传庭、贺人龙、左良玉、黄德功、左光先等部的人马,李自成的队伍如果遇到他们根本就不是对手,或者说双方的战力不是一个档次,这也是李自成前期胜少败多的原因。

    史书上说他们转战几省,看似辉煌壮观,其实是被官军围堵追杀得狼狈不堪的另一种说法,说白了就是被官兵追着跑了几个省。

    后来大明的这些精锐散尽了,大部分葬身关外的鞑子之手,也有一部分是崇祯自废武功,也就是到了崇祯在位的后两年,大明的精锐基本上是荡然无存,这时李自成的人马才驰骋疆场,加上人心所向,无人能敌,大明朝迅速土崩瓦解。

    至于其他的军队,论战力当然不是李自成军队的对手。

    眼前李岩这十万大军都是李自成的精锐,马士英的凤阳军和袁枢的河南兵就是一对一也不是对手,更别说是三万多对十万了,这也是三万多明军冲上去没坚持多久就败阵的主要原因。

    对此史可法和马士英早有预见,他们主要是从战术上看出来了。而林毅波澜不惊,不是他没看出来,而是他眼前需要此败。

    此战林毅吃定了李岩的这支人马,他有意让李岩先捡个便宜,让他们先胜后败,只有这样才能败得彻底,败得不拖泥带水,周口店的伏兵才能用得上,换句话说,这是林毅的诱敌之计。让他们先尝得甜头,思想上放极警惕,然后再收拾他们。这是林毅的打算,当然他的目的还不止于此。

    另外还有一点,这一仗意义十分重大,必须得让史可法和马士英之流心服口服,这是林毅在崇祯死后,在大明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前扬名立万的好机会,让那此怀疑林毅、有私心的文武转变心态,产生敬畏之心,因此这一仗就不能按常规方法来打。

    林毅此时的心思,岂是史可法和马士英所能懂的

    在史可法和马士英等人惴惴不安、心怀不满的情况下,林毅悍然命令火枪营出击。

    这当然是林毅所谓的嫡系部队,新式的火枪营。

    林毅的一万多人马,此时除了炮营用上了之外,五大营还有四个营没派上用场,这一万多人马跟着林毅时间不短了,特别是标营、火枪营和卫队营,南征北战,不论是跟鞑子打,还是跟流贼打,也或是跟反动的明军打,他们从来没输过,因此他们对林毅的性格都很了解,知道他们的林大人从不打无把握之仗,这一仗不可能让大顺军讨到便宜,除非有意而为之。

    因此林毅的一万多人马此时都非常沉稳,看到前面三万多人马溃败下来,他们面色平静,视若无物,脸上看不出丝毫的惊慌。

    3000名新式火枪手,听到命令后,立即成战斗队形,快速成为三排,然后唰啦一下上枪,把手中的新式火枪端到了同一高度,喀嚓的一下枪弹上堂或者叫打开保险,那动作那声音整化一,让人看起来听起来那么舒服。

    此时史可法和马士英等人一愣,林太师这是要干什么,难道要用他们这点人马扭转局面,别逗了!

    火铳虽然也是火器,但威力实在不敢恭维,几十门红衣大炮都不成,靠几杆火铳能行如果多了还好,就这么几千人,每杆响一下就没什么戏了,再上弹流贼恐怕不能等,如果早些上去兴许能成,现在贼军已成铺天盖地之势,这些像放屁一样响一声就没有下文了的火铳能打趴下几个,人家冲过来不把我们一块剁了才怪!

    看来姓林的还是太稚嫩了,认为打过几场胜仗,就觉得掌握了用兵之道,恣意妄为,一意孤行,李自成的人马岂是好对付的要那样他能折腾这么多年不灭吗要这样他能从陕西经山西闪电般攻破京师北京吗今天



第301章 1万破10万
    标营和无敌营是林毅十多万人马之中,战斗力最强的两个营,也代表了当时世界最强的战力。

    这两个营,将近一万人马早就做好了冲杀准备。

    林毅的无敌营,就是孙传庭在世时留给他的4000多秦军,为了感念孙传庭的恩德和纪念他,化用孙传庭曾经的外号,因此林毅将这支队伍保留原来的编制,没有打乱序列,改编到其他部队之中,并命名为无敌营。

    无敌营自归到林毅的帐下以来,今天是第一次参加这样大规模的战斗。

    秦军的战斗力就不用说了,而且这些将士们全都感念林毅的救命之恩,那一战若非是林毅去救他们,饿也会把他们活活饿死在山上的。

    因此他们现在要为新主子卖命,要无愧于无敌二字的称号,不能给他们的老主人孙传庭抹黑,他们要让其他营的弟兄们看看,他们不是徒有虚名的。

    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得大显身手。

    因此这4000多人得令之后,从左边像开闸泄洪一样杀向对面的大顺军。

    标营人马是林毅麾下实力最强的队伍,没有之一,就包括现在的无敌营也没法与他们比拼。

    因为这支队伍是林毅最早一手培养起来的,他们的底子是关宁铁骑和天雄军的组合,然后加上林毅特殊化的训练,又经历了这么多年了千锤百炼。他们的战斗力得用关宁铁骑加天雄军,然后再加上加号,代表战力的升级版。

    因此这支队伍才是名副其实的无敌营,曾经不止一次的干过鞑子的八旗精锐,至于灭流贼,更是难以计数了。

    标营更是绝对忠心于林毅,因此标营得令之后,如山洪爆发一样,吼声如雷,杀向敌群。

    现在统领这两支队伍的大将也比较牛逼,都是农民勇士出身,一个是铁扁担甘宝,另一个是大铁锹姜兴元。

    这二将都擅长部下作战,得到林毅的命令之后,从马上飞身而下,撒开两腿如飞一般,向大顺军冲去。

    此时的大顺军正乱作一团糟,特别是前部,被林毅的一顿火枪打的晕头转向,像没头的苍蝇一样。

    李岩和李过两把大刀,刘芳亮舞动亮银枪,袁宗第轮开了一对铁鞭,四员大将带着人马在卫队的保护下,追杀官军正杀得起劲,突然枪声大作,队伍就乱了来,然后四散奔逃,吆喝不住。

    最倒霉的就是李岩,一颗子弹飞来,他身子一歪从马上掉下来了。

    等部下兵将七手八脚把他扶起来的时候,浑身是血的他也不知道是哪儿受伤了。

    但是他满不在乎,扒拉开众人,提起大刀,准备上马继续冲杀,这才发现他的战马早就倒地身亡了,再看马脑袋成了一大片血污,李岩这才知道怎么回事儿了。

    原来这颗子弹正射中马脑袋上,一枪爆头,那么大的脑袋都被一枪打开了花。李岩这一身血全是马血,怪不得他找不到伤口。

    李岩这才知道他的队伍乱的原因了,不就是些火枪吗,再厉害能挡住本将军的10万大军

    这么好的势头,来之不易,李岩当然不甘心失败。他带来了10万大军,到现在为止,所有的伤亡加起来,他估计了一下也不到1/10。

    因此还得整顿队伍继续往前冲杀。

    这时有人又给他换了一匹马,他飞身上了,提起大刀,大喝一声身先士卒继续往前冲。

    但此时只有数名卫队跟着他,其他的兵将根本不听使唤,四散溃逃。

    李岩大怒,挥刀咔嚓咔嚓砍翻了五六个,他这支队伍局面这才稳定下来。

    紧挨着他的李过大抵也是如此,突然间队伍就乱了,冲锋的队伍溃退下来,不听指挥,嗓子都喊破了也没有用。急得他只有用掌中的大刀往我自己人的头上砍,一连斩杀十多个才控制住局面。

    左右两边的袁宗弟和刘芳亮一看冲锋受阻,更是不客气,袁宗第两臂膀轮了起来,双鞭兵挂动风声,咔嚓咔嚓砸碎了溃退几名军将的脑袋,剩余的全不敢退逃了。

    刘方亮把手中的亮银枪扑哧扑哧穿了几个蛤蟆,他这支人马也不敢胡乱奔跑了。

    大顺军在四将的带领下,打算重新向前冲锋。

    正在这个时候,官军两大营1万人马就杀到了。

    两军万马千军的对冲,是最能显出实力的时候。

    标营人马个个都是三武器,甚至有的是四武器,长枪短刀,弓箭,火铳,而且他们训练有素,根据距离的远近转换兵器自如。

    距离稍远的先用火铳和弓箭,到了近处用长枪或者用短刀。

    一个标营的将士打马如飞,先用火铳啪的一声(老式的火铳)放翻了一个大顺军,接着把火铳挂在身上,把弓箭取出来了,嗖的一下射出一箭又撂翻一个,冲到了大顺军的队伍中,把手中弓箭在背后插好,顺势把的三眼铳取来轮起来一口气又砸翻了五个,才倒在血泊之中。

    另一个标营的将士先开弓放箭射到一个,等冲到大顺军的近前以后,把弓箭插好,把长矛取出来了,往前一戳,迎面而来的一员大顺军将被穿透了。

    把死尸挑于马下,又过了两个大顺军围攻他,他又把这两个敌人扫于马下。

    没有等他拔出长矛,另两个大顺军将围了过来,挥刀对着这名标营的军将就砍,这名镖营的军将躲开了一刀,但是另一刀没躲开,被砍于马下。

    &



第302章 智取北京城
    林毅3万多人马和大顺军10万人马大战的地方离高碑店城并不太远,站在高高的城头上,甚至能够看到这一场景,在城中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听到如潮水般的喊杀声,忽远忽近,震天的炮声,像夏天的闷雷一般,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1...103104105106107...1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