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变臣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宇十六

    香水每年供应宫中两千瓶,贵人们分分就没了,多数的宫女只能闻香幽怨了。这东西的魔力实在太大,谁不指望能靠它吸引天子的注意,能选入宫中的都是美人,那肖美人走运被天子看中,一朝雨露产下皇子,母凭子贵在后宫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说不定下一次机会就落到自己的身上了。能出宫的公公成了这些美人眼中的宠儿,拜托他们能买瓶香水来,哪怕花两倍三倍的价钱也愿意。

    路怀恩见是小瓶子,脸上立时笑成了花,接过放在袖子道:“有劳江大人久候了,不是咱家有意慢待,实在是刚才得了刘公公的话,请大人到乐游苑见驾,咱家一路上可是小跑着,请随咱家来吧。”

    江安义跟在路怀恩身后进宫,嘴中调笑道:“那可说不定,如今路公公是大鹏展翅一飞冲天,哪还将曾经的故人放在眼中,估摸请你吃饭的人都到年后了。”

    马屁谁都爱,何况是被人低贱的太监,路怀

    恩心里暖洋洋的,道:“蒙江大人看得起咱家,咱家一定厚颜前去叨扰。”

    说说笑笑来到乐游苑,远远能看到水榭中明黄色的身形,路怀恩收起笑容,低声嘱咐道:“江大人,咱家只能送你到这里,你只管前去。不过今日天子的心情好像不好,大人小心些。”

    江安义谢过,举步走向水榭。水榭中是石方真父子,一坐一立,刘维国领着几人在榭外侍候。江安义正不犹豫该进去还是等在外面,刘维国笑道:“万岁爷正在里面听太子爷陈述一旬所学,刚才已经有旨意,江大人来了只管进去,一起听听。”

    走进榭内,石方真示意江安义站在他的右侧,太子石重伟讲的是以礼治国,滔滔不绝地讲了一柱香的时间。江安义听得津津有味,暗赞教太子的先生说的真好,引经据典条理清晰,实在是礼学高手,该不会是何子英所授吧,太子身边的近臣被迁走了大半,这位不知还在不在。

    太子讲完,石方真偏过头来问江安义道:“你觉得太子说得如何”

    江安义还能怎么说,连声赞道:“太子深得夫子之意的精髓,臣听得颇受启发法……”

    “只说不足之处,不必虚言。”石方真打断江安义的话道。

    江安义有些为难,想了想道:“以礼治国乃是王道,守礼则天下和睦以至大治。不过,世人易见利忘义,光靠礼去约束恐怕见效不大,所以圣人要教化百姓让百姓知礼,同时还要借助于法,违法被惩才能真正让人警醒。”

    “伟儿,你听到了。”石方真道:“身为君王要以礼治国,但要靠律法去约束百姓,相辅相承方是治国之道。”

    石重伟恭身应诺。江安义以为太子的课业考察完了,哪知天子又举了几件朝中政务让太子评点,又让江安义说了几件化州发生的政务让太子分析,一直说到将近午时才罢。看着太子匆匆离开,江安义心中感叹,做太子不容易啊。

    “文武之道一张一驰,陛下对太子过于严苛了。”江安义谏道。

    石方真站起身,望着榭外的水面道:“身为国之储君,自然要比旁人要累些,如果连这点苦都吃不了,朕怎么放心把江山交给他。江安义,上次朝觐朕没顾上与你相谈,今日得睱与你细谈




第五百九十五章牵缠致紧(一)
    出长乐门,门前有名宫女在等候,见到江安义上前施礼,称受了太子之命请他到东宫叙话。长乐门就在东宫的旁边,一般人不可能出现在长乐门前,江安义跟着宫女进嘉福门来到东宫。

    穿宫过院一直来到昭敛宫旁的丽华园,太子初入东宫时曾在此宴请东宫所属的官员,一晃眼十年过去了,物是人非,让人生叹。园中传来杯觥交错之声,不用问太子爷在宴客呢。

    门前迎候的太监看到江安义忙上前行礼,道:“太子爷吩咐过了,江大人来了请直接入内,请大人随咱家来。”

    丽华园中鲜花压枝,蜂蝶乱舞,花香宜人,真不愧丽华二字。前面的草地上搭着凉棚,太子石重伟居中而坐,两旁有十几张桌案,珍馐美馔满桌,大伙吃得正开心。江安义扫了一眼,除了何子英、纪天明少数几人认识外,多数是生脸孔,看来真如传言,天子将太子身边的属官清洗更换了一遍。

    看见江安义走来,太子站起身,太子既然站起来,两旁的人谁也不好坐着,都跟着站起身来。别人吃得正开心,自己一来便打断,这有点招人恨,江安义快步上前向太子施礼,又冲左右施个个罗圈揖,歉声道:“失礼,失礼。”

    “江师还未吃饭吧,来人在孤王的右侧设桌。”趁太监摆桌之际,石重伟向江安义介绍参宴的众人。

    “这位是孤王的岳丈,诚意侯熊执仁。”对面的中年人面容清秀,举止文雅,微笑着彬彬有礼冲江安义拱手示意。

    江安义连忙回礼道:“见过侯爷。”

    这位因女而得侯的国子监司业与邓山长是同僚,面如白玉、身材修长、一表人才,由父而知女,难怪女儿会被选中太子妃。太子妃已经身怀六甲,如果能产下皇孙,于国于家都是件大喜事。看熊侯爷所坐的位置,太子对这位老丈人还是挺尊重的。

    太子詹事府、左春坊、左、右谕德以及司经局、典膳局、内直局、典设局、宫门局、通事舍人、内坊等一大串官员见礼下来,江安义竭力记住每个人的名字,下次见面如果忘记了对方的名字,就可能无形中结下了仇怨,落下个目中无人的名声。

    等江安义入坐,石重伟率先举杯道:“江师在化州为国操劳,政绩斐然,孤王建议大伙一起敬江师一杯。”

    众人齐齐举杯,道:“敬江大人。”

    席面上的文章当然要做好,至于心中所想只有各人自己知道。

    何子英坐在江安义的下首,他与江安义一同入选崇文馆直学士,现在官居东宫左赞善大夫(正五品上)。天子调动东宫属官他因立身清正,不仅没有将他调走反而升了两阶,成为专职的东宫属官,教导太子。

    对于教导太子这个重责,何子英深感力不从心,江安义在太子心目中地位很重,听闻江安义此次回京将不再回返化州,何子英真心希望江安义能入东宫和自己一起辅佐太子,将来太子登基,作为太子之师自可成就一番事业。

    “安义此次朝觐,不知万岁可有安排如今东宫属官尚缺,安义不如来东宫任职,殿下必然欢喜。”何子英笑道。

    石重伟点头,道:“江师如能来东宫,孤王不胜之喜。”

    其他人纷纷道好,其实多数人不希望江安义真的来东宫,江安义是正四品下的高官,来东宫定然压着多数人一头,再说他与太子关系密切,太子得了江安义相助恐怕想不起其他人来,这一桌好饭岂不都让江安义吃了去,剩下的残羹冷炙还有什么味道。

    江安义道:“万岁尚未决定,江某当听从万岁安排。”

    说实话,江安义宁愿去做那个人嫌狗厌的京兆少尹也不愿到东宫任职,别人认为是福地,在江安义的眼里东宫就是个火坑。从田守楼这些年来的信中得知,太子已不是当年那个太子,贪图享乐,喜好女色,丝毫看不出明君的样子。

    今日天子在乐游苑无意识的一问,让江安义心生警惕,楚安王贤王的名声愈发响亮,自古以来皇位之争死者甚众,张克济在信中一再告诫他千万不要插足其中,只有忠心于天子才能保平安,所以在太子没即位之前,一切以天子的意思为重。

    熊执仁默默地观察着江安义,请江安义前来赴宴就是他所建议。熊执仁今年四十二岁,二十岁那年及第,任过县令、别驾等职,丰乐十二年调任国子监司业。女儿成为太子妃之后,熊执仁与太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思所虑无不为太子着想,如果太子能顺利即位,他这个诚意侯自会权倾朝野,家族兴旺发达。

    太子的作为熊执仁看在眼中,说实话有些令他失望,只是一荣俱荣,至于一损的话那就祸不可测,为了全家的性命着想,熊执仁不得不费尽心力替自己的太子女婿卖命。

    亲贤臣远小人,对于天子将周处存、柳逸尘、崔元护等人或贬或迁熊执仁是打心眼里赞成,这些小人只会让太子耽于玩乐,失去圣心。新任的东宫属官有不少是他向太子建言的,都是朝中有能力的



第五百九十五章牵缠致紧(二)
    惊鸿一瞥,江安义见太子妃容貌秀丽,举止端庄,看体形应该怀孕已有六七个月了。不敢多看,江安义侧身而立,目视地面。

    香风先至,娇滴滴的声音入耳:“本宫见过江师。”

    江安义冲着太子妃站立的方向一躬到地,道:“臣江安义,见过太子妃,愿太子妃体泰安康,吉祥如意。”

    “多谢江师吉言。本宫听太子殿下多次讲过江师乃无双国士,三元及第的状元郎,又兼文武全才,实是太子殿下依仗的臂膀。”

    熊执仁对女儿的这几句话颇为赞赏,微笑地点头赞许。

    江安义目视裙角道:“臣惶恐,愧不敢当。”

    石重伟笑道:“江师从富罗县寄来的那些日记孤王还留着,有空时还常拿出来看看,每读总有收获,爱妃看过后说江师胸有丘壑。爱妃尤喜江师的诗词,特别是对那首《水调歌头》大为赞赏,去年中秋,爱妃还亲自下场歌舞一番,实在是妙不可言。”

    “殿下,慎言。”太子妃略带娇羞地道。

    熊执仁对女婿的口无遮拦也实感头痛,见江安义拘谨得很,示意女儿离开。

    太子妃道:“能得见江师了却夙愿,本宫不胜欢喜。太子殿下和江师还有大事商议,本宫先行告退了。”

    “送太子妃。”环佩声渐去,江安义这才直起腰来。

    熊执仁拈须道:“安义是天子为太子所选的老师,十位崇文馆直学士中太子与安义最为亲近。虽然安义很快便去了丽州富罗县,但与太子的联系却从未间断,老夫有幸也从太子处目睹过安义写来的日记,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太子的爱护之意,实在让老夫感动。”

    “不敢。”江安义知道今日东宫之中熊执仁是要让自己摆明态度,全力支持太子。可是这正是张克济一再告诫他的大忌,天子尚在,千万不要去做任何在他看来意在皇位的事。

    熊执仁当然不会轻易放过江安义,又是软磨硬泡又是旁推侧击,一再“逼迫”江安义表态。江安义知道虚以委蛇肯定不行,慨然许诺也不可取,索性道:“江某得天子知遇之恩,方有今日之成,身为臣子,江某对万岁一片赤胆忠心。太子是储君,对江某来说既是君也是臣,我当谨守为臣之道,先忠于天子其次才是太子。”

    太子和熊执仁对于江安义给出的回答不是很满意,但总算认可江安义是“自家人”,熊执仁不再逼问,而是亲切地与江安义谈起京中京中形势,好像无意地点出哪些人是太子的人,哪些是楚安王的拥挤者。江安义初来京城情况不明,倒是听到了不少有用的东西,当熊执仁提到暗卫副都统黄喜时,江安义心中一震。

    三年前进京朝觐,时任光禄寺卿的宋思礼向他提及这个名字,说此人是楚安王的启蒙师,说有传言黄喜与他有矛盾。空穴来风并非无因,特别是让暗卫这样的掌权者惦记着,江安义回到化州后与欣菲商量,除了塔善县的温泉事件实在想不起与这位黄公公其他的牵连,这矛盾从何说起。

    欣菲放心不下,虽然她已经在家中相夫教子,但以前的关系还在,让人暗中打听这位黄公公的来历。消息传来说这位黄公公是从小进的宫,是司务太监唐文忠的干儿子,曾随他到德州处理张宏充(张伯进)勾结元天教人一案。回到京城后黄喜失了唐公公的意,被丢到淑景宫侍候黄淑妃,遭人欺凌后被淑妃娘娘救下,因其识字而被指派教楚安王启蒙,机缘巧合下讨了天子喜欢,从此顺风顺水。

    掌印太监冯忠奉旨组建暗卫,因黄喜断文识字,在宫中也算个角色,便将其拉进暗卫任镇抚。天子北征大漠,黄喜因谍报之功晋升为暗卫副都统,成为冯忠的副手,京中有传言黄喜将取冯忠而代之。

    听到这个消息,江安义想起当年往事,深感不安。当年张宏充父子陷害他,被他反戈一击送进监狱,当时以为父子俩皆死在牢中,如此看来很有可能张伯进替代了黄喜进入宫中,如果情况真如所猜测,那黄喜(张伯进)必然恨自己入骨。

    张家父子的事江安义告诉过欣菲,听到江安义的猜测欣菲也很紧张,对于龙卫和暗卫这样机构她最清楚,那就是潜伏在暗中的毒蛇,被他咬中必然丧命,可惜天子已经不会再让欣菲任职龙卫或暗卫中,要不然知此知彼倒可以防患于未然。

    情报中还提及黄喜网罗了不少江湖好手卖命,江安义在名单里看到当年的仇人寒冰手姜健的名字,看来这位黄公公羽翼渐成,难怪会对冯忠产生威胁。明面上江安义并不怕黄喜,如果黄喜真是张伯进的话,江安义轻而易举就能让这个元天教余孽死无葬身之地,想来这位黄公公要对自己下手也只能躲在暗处,小心点便是。

    江安义笑着安慰欣菲,黄喜这件事却成为心中的隐患。今日听熊执仁提及,江安义念头电转,寻思能不能借助太子之力将这位



第五百九十五章牵缠致紧(三)
    天色已暗,丰乐坊大街两侧的商铺都点起了灯笼,红通通一片。邓怀肃和余景山站在临街的窗前,红光映在余景山的胖脸上,愈发显得红光满面精神焕发,他身旁的邓怀肃心事重重,不断地把目光投向酒铺门前。

    余景山知道他在期待江安义的出现,此次为江安义接风是邓怀肃做东,余景山觉得邓老弟过于心切了,江安义才进京几天,连职司都尚未落定,哪有心情关心其他事。可是邓怀肃却不这么想,他知道江安义朝觐前住在光禄寺致远院,方林宾已经多次与江安义见面,虽然不知道他们谈些什么,但既然方林宾有意与自己相争党魁之职,必然会有所动作。

    邓怀肃自问与江安义结识早,在江安义艰难时曾助过他一臂之力,应该比方林宾更具优势。但方林宾官位更高,在朝中对江安义的助力比自己更大,如果时间拖得长了,情形会对自己会不利,所以邓怀肃决定尽快释放出自己的善意。

    “都过去一刻钟了,这位江大人还不来,看来官大架子也大了。”两人身旁是刑部员外郎董浩明,丰乐十六年从霸州清泉县县令升任,此人是丰乐六年的进士,算上去是江安义的师兄。江安义是泽昌书院的姣姣者,既让人羡慕又招人妒忌,董浩明在泽党的两位重要人物面前不动声色地挑拨着。

    “安义不是那样的人,估计是有什么事被耽误了。”邓怀肃道。

    余景山也道:“八成是有事,他那位大舅兄李世成不是也没来嘛。”

    说话间,街头已经看见江安义骑在马上的身影,邓怀肃笑道:“来了,余兄,身为东主,你我下楼迎一迎。”

    看到酒楼前一群人相候,江安义五丈外便跳下马,快步上前向众人行礼道:“对不住,万岁召江某入宫,来迟了,恕罪恕罪。”

    邓怀肃上前拉住江安义的手,笑道:“安义是大忙人,休沐日都不得闲。在京的泽昌同窗都来为你接风,别在门前站着了,里面请。有些同窗安义尚未见过,以后同在朝中任官,互相照应吧。”

    众星捧月般地将江安义迎上二楼,方林宾和魏怀超等人自恃身份,站在二楼楼梯处相迎,见面免不了又是一通寒喧。二楼打通三间雅座,安了五桌席面,江安义自然坐在了正中的桌上。

    一番揖让之后,方林宾坐了桌子正中,江安义和邓怀肃分别坐在他身旁,江安义身侧是魏怀超,邓怀肃身旁则是余景山。满桌都是心机客,唯有一人是知己。林义真斜坐在江安义的下首,微笑着冲江安义颔首示意。

    虽然书信不断,一晃却又是三年未见,江安义强抑住心中激动,打量着林义真。林义真比江安义大两岁,今年三十有一,方正的脸上留着短须,温和地笑着,有如玉石般温润。江安义心中感慨,要是妍儿能嫁给林兄多好,好友加内亲乃是人间快事,如今林兄已经后部库部郎中,娶妻刘氏,一儿一女,仕途顺遂,家庭和睦,自己应该祝福才是。

    方林宾首先道:“今日我泽昌人欢聚一堂,为安义接风,大家举杯同贺。”

    一呼百应,江安义起身谢过,众人同饮。

    邓怀肃有些不自在,身为东主却让方林宾抢了头筹,再要举杯相敬便落了下风。

    “京中原有方公、魏公、邓公和余公等四大支柱(山长邓浩南在建武三年出任雷州刺史),如今江大人从化州回京城任职,我泽昌党人声势越发壮大,应振奋精神,革除积弊,做一番事业以报君恩。”
1...191192193194195...29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