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臣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宇十六
身旁的赵哥默然起身,将手中的一个馒头扯成数块,分给几个小孩,四散的孩子看到这里有人散粮,立时围拢了一大堆,赵哥为难地看着手中另一个咬了一半的馒头,分给这些孩子自己光靠吃粥是扛不动石头干不动活计的。
江安义手中的馒头咬了一口,粗砺得难以下咽,看到小孩围着赵哥,也跟着站起身,将手中两个馒头扯散,分给那些孩子。被江安义和赵哥感染,不少汉子纷纷起身将馒头分成数块,散给这些小孩。
“好,身处困境不忘良善之心,着实让李某感佩。”身后传来李玉波的声音,江安义和众人转身行礼。
李玉波手中拿着一个馒头,笑着对江安义道:“方才许了你一个馒头,李某给你拿来。”
一个
胥吏装扮的人道:“李大人和大伙一样吃食,这个馒头是李大人自己节省下来的,还不快谢过李大人。”
“不用,应该是李某人谢谢大家才是。”李玉波摆手,脸上现出痛苦之色,道:“河堤决口让百姓受苦,这是转运使衙门的责任。可惜工地上的粮食每日算定五十石,李某为保证大伙有力气干活,没有多余的粮食来救助这些受苦的百姓。”
“大人与我等同吃同住同作,我等对大人十分敬佩。”江安义的话引得身旁众人纷纷点头,交口称赞起李大人来。
李玉波看了一眼地上空空的粥锅,对江安义道:“你的吃食都给了这些孩子,到我帐中吃几口稀粥,我有话问你。”
江安义也想找机会接近李玉波,李玉波是转运使衙门的典作,所有的河务都是他所督造,应该最清晰其中的弊处,看李玉波的行事,不像是贪腐之人。
李玉波的住处和夫役们一样,都是扎在堤坝上的帐篷,只不过夫役们十人一个帐篷,而李玉波则是和两名随从住在一起,相对宽松些。走进帐内,一股酸臭味直呛口鼻,连日阴雨,帐篷内的东西都有些发霉,江安义看到帐篷边一个木箱上居然长出了白色的菌子。
显然李玉波和两名随从都习惯了这环境,招呼江安义在中间的小几旁坐下。江安义见桌上五个馒头,一砵粥一碟小菜,跟外面的夫役所吃一般无二,那少了的馒头正是给了自己。
李玉波示意随从替江安义盛了碗粥,自己抓起馒头在手,咬了一口,端起粥大口地吞咽着。等半个馒头下了肚,这才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我看你说话像是读过书的人。”
“在下姓江,小时随父亲读过几天书。”江安义勉强调匀呼吸,适应帐篷内的气味。
李玉波没有细问,道:“我看你有把子力气,可愿跟在李某身边做些差事”
这位典作大人起了爱材之心,招揽起江安义来。这等机会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江安义有些哭笑不得,演戏演全套,假装欣喜地答应。
外面乱哄哄地吵闹,江安义跟着李玉波出来观看,只见长长的队伍来到。万怀杰躲回转运使衙门,总算留下了个姓魏的主簿与李玉波接洽。魏主簿把常转运使的吩咐告诉李玉波,要他利用这些新招募的灾民,在
第六百零三章偷梁换柱
县衙大堂内又潮又湿,袁县令让人将四面的窗户都打开,清新的空气吹入,将大堂内那股腐霉味刮走了些。
艾刺史发现公案后的江牙山海图上都是星星点点的霉斑,椅子都有一种滑腻感,强忍着心中不适,示意参见的众人免礼坐下。左侧一排椅子坐着转运使衙门的官员,以常玉超为首,万怀杰、段爽、邹素洁、邱光明以及玉公子熊以安依次排坐,右侧则是以袁德成为首的县衙官员。
江南转运使衙门是朝庭特派,但名义上还要服从当地州府的管辖,元华江决堤之初,转运使衙门便派副使段爽到府衙报信,当然同时也送去了一批字画古玩,东西艾刺史收下了,却只回了句尽力救灾,等待朝庭处置。
元华江决堤之事能否顺利过关,还需刺史大人从中斡旋,所以常玉超姿态放得很低,与属下你一言我一语地奉承着艾刺史,试探着刺史对决堤的态度。艾刺史依旧微笑着,满面春风,常玉超心中暗恨,每年数千两珍玩字画得不到一句实话,不愧被人称为老狐狸,不过既然吞了饵,岂容你轻易脱身。
“德成的伤势不要紧吧。”艾刺史转过头来关切地问道:“此次赈灾德成居功甚伟,本府定会向朝庭奏明为你请功。”
失血不少,袁德成感觉昏沉欲睡,强打精神道:“多谢大人关怀,这些都是卑职该做的事,不敢居功。”
“不知刺伤德成的匪人可能拿到”艾伟问道:“可知匪人是何来历”
向县丞抢先答道:“尚未拿获,纪州统正在全力缉拿。那匪人厉害,会飞檐走壁,当时……”
难得有机会在刺史大人面前说话,县丞向全洪力求在上官面前留下好印象,滔滔不绝地描述着当时的情形,有意无意地提及他在袁县令身后拉了一把,这才让袁县令脱得杀身之祸。主簿梁桂才暗暗鄙夷,当时他就在旁边,所谓的拉了袁县令一把,其实是这位向县丞惊慌闪躲,踩到了袁县令的后襟,客观上拉倒了袁县令。
艾刺史像是听得认真,向县丞说得越发精神,其实艾伟心中早将这位县丞大人归于夸夸其谈之人。等向县丞说了一柱香的功夫,艾伟打断他道:“纪州统现在何处”
袁德成应道:“纪州统发觉有人在灾民之中挑唆,意图造反,方才南门外就发现了煽动之人,被潜伏的龙卫发现,本县捕头在抓拿匪徒时还被砍伤,纪大人带着手下正四处追拿这些匪徒。”
元华江决堤跟刺史的关系不大,但如果灾民造反的话刺史就罪责难逃,艾伟变了颜色,坐正身子敛容追问道:“袁县令可有应对措施”
称呼是门学问,方才称呼德成是朋友或长辈间的关怀,显得亲近,此刻叫袁县令便是公事公办,林华县聚集了十五六万灾民,如果激起民变那艾刺史想平安致仕都难。
“大人,林华县仅有七十六名衙役,勉强维持着秩序,实在无力应变。”袁德成苦笑道。
“本府带来了两百名府兵,让他们立刻加强警戒,预防事端。龙卫处自有纪州统安排,如果纪州统有什么要求,县衙尽力配合。”艾伟立说立行,立刻召开带队的校尉,让他将二百名府兵分成四队,在四门帮着维持秩序。
袁德成感激地道:“大人仁厚,此举防范于未然,那些匪人必然不敢轻举妄动。”
艾伟面色沉重,道:“千万不可大意。林华县聚集了十五万多灾民,这么多人聚在一处是个隐患,要釜里抽薪想办法将他县的灾民驱回属地才妥。”
袁德成有些发急,道:“大人,这些灾民皆是大郑子民,何分彼此,林华县得大人运来的千石粮,足以支撑到朝庭的赈灾粮到来。灾民拖家带口,连日饥谨,无力返乡,下官认为不能随意驱赶他们还乡,否则反易被匪人利用。”
艾伟看着发急的袁县令,心中微叹,人都有毛病,这个袁县令勇于任事,心怀百姓,但却过于好名,同样容易被人利用,微笑着解释道:“袁大人勿急,灾民之所以齐聚林华县,一是因为德成你赈灾有方,二是林华县储粮较多,能够支撑灾民活命,德成之功百姓都看在眼中,进城之时我虽然坐在轿中,但也听到颂扬之声。”
“不过,德成你是林华县县令,赈济林华县境内的灾民是你应尽之责。”艾伟摆手制止试图插言的袁德成,继续道:“周围数县的县令不能赈济受灾百姓,本府事后定要严责。灾民齐聚易生事端,今日之事足以表明灾民之中有居心叵测之徒,欲行大逆之事,此等苗头绝不可疏突,唯有当机立断加以处置,否则酿成大祸谁来承担责任,是你袁大人还是本府”
袁德成张了张口,没有发出声,最后无声地叹息了声,无力地靠在椅背上,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艾刺史不紧不慢地端茶喝了一口,润了润喉咙道:“当然,本府不会蛮横地就让灾民返乡。本府会派人给其他县送信,让他们派衙
第六百零四章借刀伤人
几番试探下来,万怀兴发现眼前这小子滑不溜手,根本得不到什么有用的消息。好感立去,万怀兴懒得再和江安义磨牙,沉下脸来道:“时辰不早了,常大人还在等消息,你去将李大人唤醒,本官有事要与李大人说。”
这脸变得好快,江安义心中好笑,转身进了官廨,里屋隔出一间,便是李玉波的住处。好不容易鼾声止住,江安义道明来意,李玉波起身迎客,与万怀兴见面。
江安义等人被赶出门外,留下万怀兴与李玉波密谈,万怀兴的声音虽不高,江安义就站在门外不远,凝神去听依旧听得真切。寒喧几句,万怀兴道明来意,从怀中掏出叠银票放在几上,两个指头推向李玉波那边。
李玉波瞥了一眼,道:“万兄,这是何意”
“这是你去年六月以来在衙门积下的伙食结余,你一直不肯领,常大人让我给你带来。李老弟,这伙食结余衙门每个人都有份,包括胥吏也有分配,你一个人不领岂不让大伙难做。”万怀兴语重心长地劝道。
李玉波伸手,却是拿桌上的茶盅,端在手里用茶盖拨弄着盅中茶味,淡淡地道:“万兄,这银子李某不敢要,你还是拿回去替我谢谢常大人。”
万怀兴有些急了,声音近乎吼起来:“李老弟何必这么固执,做人须知和光同尘,你这般做法怎么能在衙门立足”
“李某只是名工匠,做不来官,也不知道什么叫和光同尘,但李某知道河岸决堤,数以十万计的百姓受灾,此次被淹死的百姓就多达千人,这银子太过血腥,李某要是拿人恐怕晚上睡不着觉。”李玉波看着手中的茶盅顾自道。
江安义暗暗点头,官场上有贪官污吏也有正直之人,来到林华县后,县令袁德成和典作李玉波都让他感觉吾道不孤。
“李老弟,你在都水监多年,河工的弊端并非起于你我之手,往前追溯可到千年……”
万怀兴滔滔不绝地讲了两柱香的时间,摆事实、讲道理、论交情,江安义心想这位万大人如果出家为僧,定能舌灿莲花说得顽石点头。可惜李玉波比顽石还硬,一语不发,任凭万怀兴摆弄口舌。
讲者口干舌躁,听者毫不动容,万怀兴端起茶一饮而尽,最后努力一把,压低声音道:“此次元华江决堤,朝庭派出钦差前来查问,值此危难之季,我转运使衙门上下应该齐心协力应对难关。李兄身为衙门的要员,应该看在同僚的情份上同舟共济,衙门上下人等必然感念李老弟的恩德。”
李玉波默然良久,方才道:“钦差查问,李某自当据实禀报。”
屋内传出万怀兴气急败坏的声音,“李玉波,你真是冥顽不化,害人害己,你是打算卖友求荣了,我看你今后如何在衙门立足。告辞!”
“万大人,别忘了带上桌上的东西。”李玉波冷冷地道。
万怀兴摔门而出,众胥吏在门外也听了个大概,纷纷簇拥着送万怀兴。江安义走进屋内,见李玉波眉头紧皱,捂着茶盅呆呆发愣,看来这位李大人并不轻松。听到江安义的脚步声,李玉波将茶盅放回几上,站起身道:“此处已不可留,跟我回大堤。”
行色匆匆,李玉波带着江安义到马厩牵出马,急
驰离开。
万怀兴沮丧地回到转运使衙门大堂,众人看到他一脸苦瓜样都知情况不妙。简短地把情况说了一遍,万怀兴咬牙道:“李玉波是铁了心与我等做对,看来准备向钦差举报我们,卖了大伙他好升官。”
堂上众人色变,常玉超挥手让堂上的胥吏退下,大门掩上,大堂内变得阴森起来,沉重的呼吸声在空荡荡在大堂内回响,像是在酝酿一场风暴。
“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啊,我等险矣。”段爽悲叹道,打破沉寂。
常玉超拈着胡须,深陷的眼中凶光一闪,沉声道:“如果李玉波真的将实情道出,在座的各位丢官罢职都是轻的,说不定杖责发配甚至要掉脑袋。”
话语向寒风在大堂内飘荡,不少人感觉到脖项后的丝丝凉意,情不自禁地缩了缩。玉公子熊以安好整以暇地玩弄着手中折扇,心中暗哂,充军杀头可没有本公子的事,自己不缺银子,衙门每月分来的银子都积在一处,钦差要是查问一起上交便是,反正自己的差使都让常玉超让人兼了,不沾手自然没有过错。
常玉超的目光落在熊以安的身上,笑道:“熊公子是皇亲贵戚,见多识广,不知有何高见”
“刷”地一下打开折扇,熊以安轻轻地扇动两下,鬓边的长发被扇风飞拂,当真是玉树临风潇洒风流,要是此刻有什么燕儿、媚儿在,定然会两眼放光,娇呼出声。
“熊某不过是八品的都水参军,位卑权轻,一切听从转运使大人的吩咐。”熊以安合上折扇,双手抱拳向常玉超拱手道。
小狐狸想推卸责任,常玉超冷笑,这个时候大伙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想单飞门都没有,何况熊以安这只蚂蚱还是金色的,越发不能让他飞走。
想到这里,常玉超温和地笑道:“元华江决堤,转运使衙门责无旁贷,熊参军年富力强应该多担些重任。钦差即将到来,熊参军这几日不妨先行到河堤巡视,自查存在哪些疏漏,也好做到心中有数。”
熊以安心中怒骂,这分明是把自己摆在前面挡风遮雨,河工弊端有哪些还用自查吗,都是在座的几人弄出来的,贪污银两、
第六百零五章险情加重
当江安义跟着李玉波回到大堤时,发觉大堤上出了状况,吵闹声沸反盈天,人群分成两队相互怒骂,几名胥吏装扮的人正在中间劝阻。
“李大人来了。”听到马蹄声,人少的一方露出喜色,有人迎来。江安义心想,莫非是新招募的民?负鸵郧暗拿?阜5?顺逋弧?/p>
李玉波跳下马,把缰绳交给身后的江安义,冲着迎来的一名随从问道:“怎么回事”
那名随从苦着脸道:“大人你去了衙门,卑职去安置新来的民?浮n褐鞑敬?戳硕?俣フ逝瘢?睦锕挥谩6?艺庑┱逝裥嗬貌豢埃?杂么蟮愕乇闼嚎?谧樱?挥邪胧?苊闱渴褂谩!?/p>
李玉波清楚,不用问这批帐篷肯定是拿了好处,花两到三倍的价钱买一批不能使用的次货,这是转运使衙门惯用的手法。江安义默默在心中记上一笔,到时候顺藤摸瓜查问是谁在徇私。
“库房中剩下五十顶帐篷,卑职又让老人手挤挤,再腾出八十顶来,加上那二百顶,每顶帐内安置二十来人,好在天气不冷,实在挤不下就让他们住在外面背风处。”
李玉波点点头,对手下的处置表示满意,道:“坚持三四天,把所有豁口堵上就好了。”
“魏主簿要大伙上工,那些新到的民?阜追捉腥旅挥谐苑姑挥辛ζ??褐鞑颈惴愿牢颐歉??亲龇埂墒钦庑┤艘惶熘挥邪肆搅福?豢赡馨蠢先耸帜茄?才拧=峁?氯耸志醯貌还??衬制鹄矗??笠谎??新?贰q妹鸥?牧甘呈怯惺?模?绻?绽先耸值谋曜寂浔福?钦庑┐媪该魈炀鸵?怨狻!?/p>
李玉波眉头紧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手中无粮他也没办法,要依他根本用不着这些新手,新来的八千人分明是来添乱的,可是上命所派,袁县令也有他的考虑,只能暂时安顿下来。
江安义跟着李玉波在转运使衙门吃的午饭,即使李玉波不受待见,可公厨端上来的菜有鱼有肉,四菜一汤,白面馒头堆得高高的,对比一下真是朱门酒肉臭,肉有冻死骨。
“卑职与魏主簿解释,哪知魏主簿说尽管按老人手的标准做饭,粮食不够让大人您到转运使衙门要去。那些新人听了吵嚷得越发厉害,老人听说新人要吃他们的粮,自然不让,双方互不相让,卑职等人正尽力劝说,大人总算赶到了。”
李玉波大踏步走到高处,扫了一眼人群,道:“李某刚从县里回来,从艾刺史那里得到消息,再有三四天朝庭的赈灾粮就会到来,大伙不用担心。”
看到底下的人群露出轻松之色,李玉波继续道:“大堤豁口剩下不多,顶多两天就堵上,我算了一下还有存粮三百石,加上新运来的二百石,足够大伙三天的食量了,让厨房辛苦些,再招二十个伙夫,就按每人二斤的量供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