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变臣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宇十六

    “主公为臣忠、为官正、为友信、为人诚,所以刘逸兴毅然辞去化州录事参军追随主公,身边亲卫放弃军职愿为随从,听冬儿夫人说化州百姓得闻主公离任多有流泪不舍之人。就拿张某来说,原是心灰意冷之人,一心想着等珍儿嫁人后便青灯古佛了此残生,但蒙主公不弃,张某愿为驱驰,除了报恩之念外未尝不是希望将来主公名垂青史时,史书在写到主公之时也能顺便为我写下一行文字。”

    江安义深为感动,道“江某真能留名青史的话,先生之名定然也会留于其中,江某向先生保证。”

    张克济左边的脸闪过激动之色,手用力握住茶盅,平复了一下心情,建议道“主公不妨让人寻访幕友的消息散出去,届时良臣谋士自会寻上门来。北上之时,主公不妨拜见一下范师,问问他是否有好人选国;泽昌书院也要去看看,邵仁福已经调任雷州别驾,继任者是国子监国子丞荀乐良,主公因为邵仁福之故久不支持泽昌书院,此次该送些银两去;还有李家,世家之中藏龙卧虎人才众多,主公说不定能从李家找到得用之人。”

    说实话,江安义对李家的印象不好,甚至有些仇怨,但冬儿、彤儿都是李家女,两者之间的关系难以撕掳开。在化州彤儿出面替李家张罗生意,李家得以从困境中逐渐走出,这场恩怨逐渐淡化,但李家人能真心实意替自己出谋划策吗?






六百五十九章根株牵连
    


    六月初七,永昌帝都笼罩大雨中,大理寺门前的两尊石狮被雨水洗刷得干干净净,精神抖擞地注视着门前下轿、下马的官员,石狮若有灵定要说,好久没有这样热闹了。

    天子有旨,今日大理寺审结江南转运司弊案,着刑部、御史台、暗卫派人监听。御史大夫黄平早早向天子告假听案,毕竟事涉御史中丞鲁从茗,他去坐镇撑撑场子。刑部尚书吴化仁派了侍郎鲁季景前去,自己依旧到紫辰殿议事,结果石方真打发他亲自去听听。冯忠原本派了名镇抚前去听

    《变臣》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

    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内容更新后,需要重新刷新页面,才能获取最新更新!





六百五十九章惊天要案
    


    六月初的永昌帝都,浓荫蔽日,石榴胜火。雁山庄园荷花盛开,十里飘香,碧绿的荷叶与蓝天白云相映,让王孙公子、骚客文人络绎不绝地前来避署赏荷,吟诗作赋。

    夕阳洒落在碧漪园荷塘之上,映得荷叶碧如翠玉、荷花灿若云霞,水榭内高朋满座,楚安王正在赏荷宴客。楚安王白色薄衫,长发披散,用个金箍简单束起,腰系黄色丝带,手持象牙折扇,风姿清秀,和熙的笑容望之可亲。

    赴宴之人多是京中名士,国子博士苗青青、秘书郎卓承训、礼部员外郎丁楚、典客署令包立铭,都是名躁一时的科举前三甲,士林中的风云人物,今天的主客却是今科前三甲状元许胜、榜眼方知义、探花石家昱。

    石重杰举杯笑道“诸公都是饱学之士,当此良辰美景岂能无诗,府中歌女已翘首以待,请饮此杯催诗酒。本王将为诸公所做刻板成书,让天下读书人都能读到,诸公的诗作定然流传千古。”

    文人好名,这等好事在座众人无不喜形于色,或叫氤烈鳎蚱鹕砼腔玻蜓弁苫ㄠ嵊铮恍南胍鞒龊檬诔餐趺媲奥读场k九┧律偾浠萍炭莆12ψ畔蚴亟芫俦饺讼嗍佣Γ笥刑煜掠12廴胛异爸兄狻

    作为楚安王的舅舅,黄继科四年时间便从司农丞升到了司农少卿的位置,楚安王这个外甥功不可没。楚安王权威日重,天子时常嘉许,已有风声传出将来会接替宁王执掌龙卫暗卫,六部九卿的官员自然对楚安王打的招呼尽量满足。

    在天子有意的安排下,黄家在朝堂上实力大增,相应的黄家对楚安王的支持也不余余力。黄继科的儿子,当年被欣菲教训过的纨绔子黄文祥娶了卫立波的女儿卫音琴,卫立波在黄家的运作下升任了青州司马,而黄文祥也在楚安王府中做了个八品的行参军,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今科榜眼方知义是捷才,看着池中有侍女边唱着小曲边采集荷花,触动灵机率先吟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好诗”,赞叹声不绝于耳,虽然被方知义拔了头筹难免有些不舒服,但在座的都是读书人,诗作确实好不能昧了良心说不好。石重杰站起身,端着两只金杯来到方知义面前,笑道“绝妙好诗,碧漪园将因你之诗而名扬天下。知义,本王敬你一杯。”

    方知义接过酒,春风满面,扫看了一眼周围的人,得意洋洋地举杯饮尽。歌女们翩翩而入,丝竹声中边舞边唱“荷叶罗裙……”

    苗青青国子监的国子博士是正五品上,他与楚安王交往密切是希望能借力升任国子监司业之职,在座众人中他年较大,也算是功成名就,不屑于跟眼前这伙年轻人争风,笑着建议道“王爷,此诗正应眼前景,不如让人撑了渔舟在荷叶深处吟唱,我等赏景听曲岂不快哉。”

    …………

    大理寺衙门位于皇城顺义门旁,与刑部、御史台、诸卫府等衙门一起在皇城西面。与其他衙门的热闹不同,大理寺门前向来冷落,偶尔经行此处的车马都远远避到大道的另一侧,唯恐沾染了上晦气。

    “三法司”中御史台、大理寺和刑部的主管虽然都是正三品,但在京中为官的人都能分辨出其中细微的不同。御史台最清贵,朝堂之上风闻言事、弹劾百官,称得上横行无忌;大理寺掌管刑狱重大案件的审理,老百姓口中所说的天牢就设在大理寺中;刑部主管刑罚政令,有权对大理寺的案件复核,如两者意见不合则上奏圣裁。六部九卿六部排在九卿之前,在众人的认知里无形中将刑部排在大理寺之前。

    建武三年,原大理寺卿黄胜致仕,并州刺史吕良真接任。在吏部的官员考核中,清楚地记载着吕良真的履历祥庆二十年科举进士出身,中在二甲四十五位,时年二十五岁;历任三级县令、司马、长史、别驾、刺史等职,这位吕大人考绩多在中上,并不十分出色,但却是个运气特别好的人,每逢考绩都能向上迁升,三十年间从七品下县县令升到了三品的大理寺卿,是官场上少有顺风顺水的人物。要知道他当年的同科,多数还在五六品上熬磨。

    自家知道自家事,吕良真最清楚自己的好运气因何而来,他是天子的亲信,当今天子是太子时吕良真幸运结识,这一点与吏部尚书段次宗相似,有这位贵人在背后照看,吕良真才能步步青云,扶摇直上,做到了绝大多数官员不可能做到的事。一直以来吕良真都在充装天子的耳目,安西大都督朱质朴的黯然离职也有他的一份暗奏功劳。

    这段时间吕良真头大如斗,天子命大理寺审理江南转运司衙门弊案,常玉超等人都已经到案,已经审过二堂。按照常例,具体审理案件的是大理寺丞,等案件审理清楚了奏报给少卿复核,最后报送给他,他只要在上面署名画押认可定案。可是这个案子是天子钦点,吕良真亲自审理,不敢有丝毫大意,生恐让天子觉得他敷衍塞责。

    案情很清楚,有江南转运司典作李玉波的私账、匪首叶彦光的供词以及熊以安的证词,江南转运司衙门上下联手侵吞河工银两证据确凿,只等暗卫追查赃银在何处就可定案。此案中有案,刺客余树森牵出转运司衙门雇凶杀人,叶彦光闻讯潜逃进而引发钟山寨贼人下山,祸乱江南,万余百姓丧命,这些供词奏送给天子,常玉超等人唯有一个死字。

    大理寺审案有律不准外传,江南转运司弊案是钦案,吕良真严令参与审案的人员一律不准回家,吃住在衙门内;钦差鲁从茗也暂住在大理寺中,等案情审定后才准归家;常玉超等人自然是呆在牢中,连熊以安也乖乖地蹲在牢中。第一堂过完,便有人前来探询话说得很活,太子对案情很关注,如果太子妃的哥哥涉案不必看情面,依律严处;御史台询问中丞鲁大人可有犯法,为何大理寺扣人不放;工部要求大理寺将审讯情况告知,以便整顿都水监……

    吕良真虽然为官三十年,但在京城还属于新丁,形形色色的人物、各式各样的背景形成巨大的压力向他袭来,吕良真觉得牙痛上火,睡不安稳,再多等几日前来探询的人恐怕更多,吕良真决定先上奏天子,请天子定夺。

    御书房,石方真看罢吕良真的奏折,怒道“河工衙门糜烂至此,着实触目惊心。常玉超等人辜负圣恩,真是死不足惜。江南转运使如此不堪,想来洹河转运使也好不到哪去,一个月过去,御史台怎么还不见回复。看来河工之政要下力气整顿了,要不然多几次像端州贼人裹胁灾民事件,朕的江山社稷怕要不保。”

    作为天子心腹,自然对天子的脾性十分了解,吕良真道“臣在审案过程中,查知林华县县令袁德成、转运司衙门都水参军熊以安、典作李玉波、端州龙卫州统纪大涛等人都是精诚为国的忠臣,还有许多义士面对危难时挺身而出、奋不顾身,这天下多数官员、百姓还是忠君爱国之人。”

    吕良真所说的这些他在陆续转来的奏折特别是江安义的奏折中有所了解,石方真脸色转和,沉声道“奸臣贼子要重处,忠臣义士要褒奖,方能去恶扬善。”

    冯忠抱着木盒也现在殿门口,石方真看到,道“冯忠,朕让你查明常玉超等人的家产可有着落。”

    “禀万岁,已经查明。”冯忠快步进殿,将手中木盒放在桌上,然后从怀中拿出份呈报,递交给天子。

    呈报上写得很清楚,常玉超在灵州老家家产不丰,可是在平州怀远县暗置外宅,娶妾三人育有十名子女,田产一百三十六顷,家中店铺三十四间,查抄金银珠宝字画等物折银二十七万余两,段爽、万怀兴等人皆查出家财五万两以上。

    石方真将呈报重重地往桌上一拍,骂道“朕拔给河工衙门的银子都让他们弄到自己家中去了,以次充好、以少充多、克扣工钱,还有什么是他们不敢做的?常玉超等人罪不容赦,不是他们中饱私囊,元华江就不会溃堤,那些无辜的灾民也就不会丧身,不杀不足平民愤。”

    “吕良真,明日你会同御史台、刑部了结此案,将朕的意思重重惩处常玉超等人。”石方真怒气冲冲地道。

    眼神落在冯忠身上,石方真又道“冯忠,暗卫这次做的不错,洹河转运司的官员也派人去查一查,不掉些脑袋这些人不会怕。对了,明日大理寺定案,你派人也去听听,回宫后速报朕知。”

    冯忠恭声应“是”。吕良真暗暗皱眉,天子越来越信任内监,让暗卫插手政事恐怕将来要生出事端来。





第六百六十章根株牵连
    


    六月初七,永昌didu笼罩大雨中,大理寺门前的两尊石狮被雨水洗刷得干干净净,精神抖擞地注视着门前下轿、下马的官员,石狮若有灵定要说,好久没有这样热闹了。

    天子有旨,今日大理寺审结江南转运司弊案,着刑部、御史台、暗卫派人监听。御史大夫黄平早早向天子告假听案,毕竟事涉御史中丞鲁从茗,他去坐镇撑撑场子。刑部尚书吴化仁派了侍郎鲁季景前去,自己依旧到紫辰殿议事,结果石方真打发他亲自去听听。冯忠原本派了名镇抚前去听案,当得知天子让吴尚书不用朝会前去大理寺听案后坐不住了,冒着大雨坐了轿也来了大理寺。

    石方真此举让紫辰殿中的重臣心中忐忑,天子如此重视江南转运司一案,派出“三法司”的头头亲自审案,是前所未有的重视,不知这场官司要牵连到多少人。旁人还好些,工部尚书宁泽有些坐立不安,转运司衙门属于工部管辖,虽说他升任工部尚书不久,但在做侍郎的时候也没少拿两个转运司的好处,如今天子严查,板子会不会落到自己身上,屁股还没坐热的尚书位置会不会被拿掉。整个朝会期间,宁泽心神不守,神情恍惚。

    巳时刚过,常玉超等人被押上大堂。常玉超看到公案后坐着三人,除了前几日问案的大理寺卿吕良真外,他还认出刑部尚书吴化仁,另一个与他们并坐,估计是御史大夫黄胜,公案后面垂着帷幔,影影绰绰还有人,常玉超略一思索,猜测可能是天子所派的宫中人物,常玉超心中苦涩,天子如此重视此案,自己等人的下场恐怕不妙了。

    证据确凿,特别是当常玉超听到平州怀远县的外宅被抄,心丧如死,低头认罪,万怀兴、段爽等人见他都认了罪,只得跟着认罪。吕良真与黄胜、吴化仁商议片刻,开始宣判,其实大家都知道常玉超等人天子早已有定论,死字难逃。

    “常玉超,身为江南转运使贪赃枉法,伙同属员弄虚作假欺瞒朝庭,致使酿发灾民动乱,实乃罪不可赦,依据《大郑律》,判处常玉超斩首,抄没家产,其妾室及所生子女罚没为奴;万怀兴……监斩候,抄没家产;段爽……监斩候,抄没家产;邹素洁贪赃枉法,买凶杀人,斩,抄没家产……”

    跪在常玉超身后的邹素洁原本听到万怀兴和段爽被判监斩候,心中生出渺茫的希望,自己最大的可有也是监斩候,只要当时不死,将来花钱打点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何况太子妃产子在即,说不定不用多久便有特赦。哪知从吕良真嘴中说出一个斩字,邹素洁顿时瘫软在地,接下来邱光明被判斩刑也根本没有听到,脑袋中只嗡嗡乱做一团,自己只是听命行事,为何将买凶杀人之事归在自己头上,实有不公。再说鲁从茗拿了六万两银子,答应帮自己免除死罪,如今他安坐在一旁听审,自己却要命丧黄泉,邹素洁只觉满腔怨恨,自己要死也要拉些垫背的,凭什么那些拿了好处的人逍遥自在,自己却身首两处。

    “大人,冤枉啊,罪官只是奉命行事,让叶彦光杀人是常玉超所命,下官身为下属,不得不从。”邹素洁叫嚷起来。

    “肃静,公堂之上岂容你放肆,来人,将邹素洁拉下去重责二十大板。”吕良真怒喝道。

    邹素洁已经知道死罪难逃,不等衙役把他拉下去受刑,冲着坐在一侧的鲁从茗喊道“鲁大人,你收了我的六万两银子,怎么一句话也不说?”

    惊雷一声,震得堂上众人眼冒金星。一句话掀起滔天巨浪,鲁从茗吓得站起身,颤抖着手指指着邹素洁道“邹素洁,你不要血口喷人,胡乱攀咬。”心中惊恐万分,自己的身家性命搞不好就要被这六万两银子断送。

    常玉超得知自己不仅要死,家人被抄,家人也要受到牵累,也豁出去了,高声道“鲁大人,当初你收下银子答应保我等不死,怎么今日身为座上客,一语不发。吕大人,罪官要检举原工部尚书卢家林、端州刺史艾伟……”

    吕良真吓得冷汗直淌,惊堂木拍得山响,连连怒吼“住嘴,住嘴,不许胡说,快来人堵住他们的嘴,押下去。”吕良真真怕了,如果在公堂上任由常玉超、邹素洁信口胡说,不得要牵扯多少人进来,哪怕是按律查处也难免兴起大狱,将来史书上定要将他安个酷吏之名。

    黄平听到邹素洁说出鲁从茗收授六万两银子,立刻知道此事是真,断尾求生四个字立刻崩出,鲁从茗是不能留了。黄平无比恼怒,怒视着抖做一团的鲁从茗,此人好不晓事,天子派他为钦差查案居然也敢收贿,这不是找死吗?自己得找机会告诫他一番,让他不要牵连到自己,特别是不要影响到楚安王。

    三人之中吴化仁最为镇定,他与河工案没有丝毫牵连,身为刑部尚书,他多少知道一点河工的弊政,此次天子下决心查处,看样子两个转运司没有十颗人头是交待不过去了。官场之上的原则官官相护好做官,吴化仁一语不发,眼下人人自危,他若出声说不定无私也会被人当成有弊。

    他不说话有人开口,幄幔撩起,冯忠从里面走了出来。别看黄平、吴化仁、吕良真都是正三品的顶级大员,在这位从三品的暗卫督抚面前丝毫不敢怠慢,全身站起身相迎。

    冯忠扫了一眼堂下哭闹的常玉超等人,皮笑肉不笑地道“诸位大人,这案子怕问不下去了,咱家奉了皇命,这就回宫奏明圣上。吕大人,黄大人、吴大人你们商议一下,要不问清楚些再入宫启奏吧。”

    冯忠走了,吕良真、黄平、吴化仁三人面面相,官场大劫已经降临,看常玉超和邹素洁的样子,巴不得将所有人都拉下水。事情发生在大理寺衙门,吕良真身为地主不能不说话,苦笑着开口道“黄大人、吴大人,是继续问还是奏报天子?”

    黄平道“此事牵涉到御史台,黄某自当避嫌,这就去向天子请罪,先行告辞了。”黄平冒着大雨随在冯忠身后走了,马车驶出大理寺不远,黄平撩起车帘,急雨扑入,落在他的脸上,顷刻间便将他精心12打理的胡须粘成一片。
1...212213214215216...29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