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有毒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第十个名字
这个小县城位于析津府东北七十多里的平原上,人口不少,也多为汉人。这都是次要的,洪涛没打算掠夺人口或者再搞什么三光政策,唯一让他关注的就是这块石碑。
顺义区,首都机场!大宋神宗皇帝麾下王诜率新军大破辽军夺南京道于此!两米多高的石碑上写了两行字,再让石匠们刻出来矗立在县城西门外。
谁也不清楚机场是啥意思,但开国候的表情像是很享受的样子。这位统帅就喜欢四处乱起名字,通常还都是比较怪异的名字,新军上下都比较习惯了。
殿下不必过于悲伤,先皇和本官力排众议坚持北伐就是想为大宋消除边患,为子孙免除战乱之苦。现在有了这片山脉阻隔,辽人再想南侵会难上加难。可群山是死的人是活的,历朝历代想凭借天堑安枕无忧者都已被黄土掩埋,只有自强不息者才会被传颂万年。
赵佣已经知道父皇的死讯,也知道皇位没了,除了哇哇大哭一顿之外,神情颇显落寞。他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六岁就行了冠礼八岁出阁,要不是神宗皇帝早死了那么几个月,现在说不定已经正式册封为太子建府东宫确立政治地位,对于今后的命运还是有所了解的。
姑丈所说全与本王无碍了,新皇不会让本王继续留在新军里,虽贵为齐王,可入宫之后处处受制,何谈自强乎。
磨难是男孩成为男人的捷径,经历过战场生死又遭遇了人生第一个大挫败,赵佣显得比同龄人成熟的多,也消极的很,放眼前途一片渺茫。
本官为不然,远的不提就以姑丈例,而立之年依旧沉迷声色犬马不知社稷为何物,不到十年间却已经率兵打败辽国,殿下以为二十年之后就不会如此吗?
赵佣的表现很正常,此时必须再给他一个希望,否则前面这几年就算白教了。说服别人最简单的办法是举例,而最活生生的例子就是自己。
姑丈此言实属大逆不道!赵佣转了转眼珠就听懂了其中的含义,情绪好了一些,但也仅仅是开个玩笑,笑容都是苦的。
哈哈哈此话即便当着你叔父本官依旧敢讲。知道人这一生里啥最重要吗?不是权力也不是学识,而是时间。谁活的时间长谁就是最终的胜利者,在这方面你有巨大的优势。但你若是整日里闷闷不乐,放弃继续学习积攒实力,即便那一天机会降临依旧抓不住。
洪涛不是开玩笑,他就是这个意思。新皇赵颢自己见过,弱不禁风,身子骨恐怕还没他哥哥强呢。坐上皇位不光无助于身体健康,还非常有害。
新皇帝即将面临的不仅仅有王安石司马光这样的老牌政客,还有高太后这么一个无法左右的力量,夹在这三股势力之间谁都不会好受。
更麻烦的事儿还在后面等着呢,推赵颢上位肯定是新旧两党为了限制皇权做出的妥协。一旦共同的敌人没了,这两伙人立马就得接着掐。当初他们达成的协议越多,以后矛盾分歧的地方就越多。
这笔烂账是算不完的,新政到底是废还是立,废到什么程度立到什么程度,都会在这三股势力之间不断博弈,首当其中的就是皇帝。
假如赵佣继位,自己可以用各种切实利益暂时堵住这些人的嘴减轻压力,再以温水煮青蛙的变革由下至上消减他们的势力,最终达到让朝堂势力更新换代的目的。
但赵颢继位了,自己即便想帮忙人家也不会领情。缺少了实际利益,朝堂势力依旧会在权力问题上争斗不休。自己和赵佣只需要蛰伏蓄力,等着新皇帝被他们折腾死那一天即可。
高太后可以通过政治手腕短时间联合新旧两党,确实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但还是那个问题,时间!十年之后的高太后还有能力吗?再不成就二十年之后!
赵佣刚刚十一岁,耗二十年真不太碍事,仅凭这一点不光高太后不足惧,王安石和司马光也不用担心。只要别荒废这段时间,未来早晚属于赵佣宸娘王大这些孩子,哪怕自己也扛不住岁月的侵蚀。
姑丈教我,本王到底该如何自处?道理都对,可赵佣还是两眼一抹黑,他需要具体措施。
你已经出阁了,可以开府置属可以上朝听政,这是大宋律谁也不能阻拦。本官只有一句话相送,多看少说多想少干,耐住性子凡事不要急于求成。每到形势急迫时就在心里默念,我有时间,你们谁也耗不过我!
宋代的皇子通常会在十二岁行冠礼十五六岁出阁。行了冠礼就等于不再是童子,拥有了成年人的一部分权力,但这时除了皇帝指派的老师之外还不能结交外臣。
直到出阁之后皇子才能建立自己的王府自己的僚属班子,同时可以上朝参与政务,还可以接受皇帝指派出任的地方官职。至于说封地啥的,那玩意只是个福利,并没有实际地方可以管理,更没权利。
赵佣的情况比较特殊,新皇帝为了表示善意也好歉意也罢,提前封他为齐王。这就意味着赵佣已经出阁,可以而且必须搬出皇宫开府单独居住,同时也获得了应有的政治地位和权力。
洪涛打算让他去当个哼哈王爷,不站队不主张不犯错,没事就在朝堂里晃悠。你们说啥争论啥算计啥都看清楚想明白,了解每位臣工的脾气秉性和政治主张。
有了对朝堂的初步了解,再辅以合适的僚属帮衬,权当是来几年皇帝实习期,不仅不耽误时间还对未来发展有帮助。
说实话,就算神宗皇帝不死洪涛也不希望赵佣太早执政。估计神宗皇帝也是这个意思,先把太子位置定下来,等到孩子成年之后再找机会传位。
岁数太小的皇帝除了天性容易冲动之外还会引来后宫势力介入,比如垂帘听政之类的玩意。这个制度真不是慈禧太后发明的,早在汉朝吕后时期就有。
到时候高太后往小皇帝后面一座,自己是神宗皇帝指定的辅政大臣,这玩意怎么相处啊。女婿和丈母娘斗法?还不把整个皇族利益都牵扯进来,想一想都头疼。
如此甚好!姑丈可有合适之人相佐?宸娘是不是回不来了?要不说小孩子容易忽悠呢,赵佣一听未来好像也不是那么灰暗,情绪立刻阴转晴,然后就开始妄想了。
她就算回来也不合适入王府,容易被外人指责。记住,你是大宋齐王,凡事儿都要带头遵守律法和规则,不可太过跳脱。本官有个人可以推荐,用是不用由殿下自行决断。
高翠峰对朝政很熟悉,本官初去魏桥镇和湟州时也得依仗此人才能了解朝中动态。其次就是黄蜂,他对先皇忠心耿耿,跟在殿下身边虽不能指点迷津却可护卫周全。
千万别以为当了齐王入了京师就无人敢起歹心,本官若是想让谁死,不出三五年这个人就会暴病而亡毫无蹊跷。既然本官能做到,想必其他人也不会弱到哪儿去。平日里小心吃食饮水,还要锻炼不辍,以免和你父皇一般没有好身体光有好脑子终是不美!
宸娘肯定不会回来,就算她愿意自己也不能让她去王府里辅佐赵佣,别说她,周一日也不成。齐王府不是新军,礼法很重要,要是混的和自己一样被满朝文武看不顺眼,岂不是主动授人以柄嘛。
儿童团青年团的孩子也不能马上露面,赵佣想被新皇帝所容就得和自己划清界限。如果双方还勾勾搭搭暗中往来,新皇帝依旧会睡不着觉的。让皇帝睡不着的后果就是脑袋分家,这一点非常确定。
632 大宋凉王!
本王懂了,不知何日还能与姑丈纵马塞外,日日聆听教诲
赵佣此时已经完全不发愁了,是不为自己发愁了,然后又开始为别人发愁,比如眼前这位姑丈。仔细想一想,他的麻烦好像比自己还多还大。
想听教诲是吧?本官就如殿下所愿,从今日起每天恢复儿童团课程,本官若是有事耽搁了就由王大将军代替!
自己的命运连自己都不清楚,让个孩子瞎操心没意义。倒是提起教诲的事儿比较实际,不管赵佣将来能不能当皇帝,多学点知识总是没错的。
现在自己正没什么事儿做,大冬天的也没法去海边钓鱼,干脆就再当几天老师吧。其实这个太子太保当的真不怎么合格,大部分课程都是儿童团的孩子代替,没亲自教过赵佣太多具体知识。
啊!大姐!这下赵佣傻眼了,只要在儿童团里待过的孩子,第一怕的不是先生,而是王大和宸娘。
这两个家伙一个铁面无私一个坑人无极限,遇上她们准没好儿。在这两个人里面,赵佣最不乐意遇到前者,后者好歹还能收买,前者简直就是无敌的存在。
说曹操曹操到,黄昏时分王大的中路军就回来了。她一直追到孙村附近,消灭了最后一股辽军,再无人可追才返回。
苗魁的西路军第二天早上才露面,这家伙更狠,撵着辽军屁股一路北上,直到山路崎岖实在不好前行才罢休。为此西路军里一半骑兵都成了步兵,马匹丢失累死不少。
但收获同样巨大,三名契丹部族首领被活捉,至于是不是杀死了更多也不清楚。而这三个契丹首领里就包括五院部夷离堇北院大王耶律轸。
这位耍了个小聪明,没跟着辽皇一起撤,而是另辟蹊径向正北逃,打算翻过山脉直接进入草原。没想到苗魁盯死了这支契丹兵马,无它,眼熟尔。除了前两三天,耶律轸一直在城西指挥攻城,正好面对苗魁。
对于这些收获洪涛丝毫提不起兴趣,马上率队南下,中途路过析津府时城头已经挂起了宋子旗和李字帅旗,看样子驻守在这里的是李宪。
由于有李忠的过节,洪涛和李宪称得上敌对,干脆过门不入。李宪也没有和解的意思,眼看着这支车队绕过城东上了驿道向南滚滚而去。
虽然不是战时,但新军的行军速度一点没慢,反倒快了半天抵达海河口,主要原因是箱车大多空了,带着空车赶路比重载时容易的多。
不过在接近海河口时出现了一个小意外,探马回报说港口附近可能有一支辽人军队驻扎。洪涛想都没想就决定夜袭,幸亏特种兵及时收手,否则王浩的小命可能就会送在自己人手里。
我说王大官人,您这是搞的哪一出?发战争财可以,干嘛还化妆成辽人,就不怕被友军误伤!
当洪涛见到王浩之后也让他一身的裘皮衣服给唬住了,特种兵的眼神还真不错,大黑天居然还能不靠衣服分辨出人。
大大人息怒,小人只是为了保暖。这几日海上下了大雪,寒风凛冽,一到夜晚不靠这些毛皮实难入睡
王浩也很是后怕,他带队回来没几天天,要不是那三条船死活不肯离开早就上船回家了。但见到驸马也不算坏事儿,有很多话必须当面问问才放心。
叔父放心,本官又不是反贼,此刻又打了胜仗,朝廷不会太过为难的,只是再想带兵打仗几乎不可能了。不过本官最拿手的其实不是打仗,而是挣钱。此事先不要和宸娘提及,待一切尘埃落定之后本官自会告诉她。
王浩也问不出什么花样来,无非就是担心自己的命运。洪涛只能避重就轻的忽悠,这件事儿牵扯的人越少越好,也不是人多力量大的问题。
女王小娘子深得大人真传,她从岛上的大山中开采出来一种油,味道清香而无烟,当做灯油再合适不过。说来也怪,小人问遍了售卖灯油的商户,皆不知我朝有那座山出产
一听说驸马没大事儿王浩也放心了,然后就又想起赚钱的业务。宸娘的鲸油他肯定是看过了,评价极高,还有点小疑问。
老天爷是公平的,总不能把好东西都给大宋,让其它地方的人活不下去。海岛上别无长物,有些灯油也不稀奇。据本官所知大宋还真没有出产,倒是蒲家人的家乡有种火油可与之匹敌。
想什么呢,洪涛才不会把闺女辛辛苦苦弄出来的鲸油告诉别人。要是你们都会弄了,还不把我闺女饿死在岛上啊!至于说以后会不会有人发现这个秘密,那就管不着了。
小人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王浩也没指望能从驸马这里得到答案,就是随口一提。
说来听听无妨!
大人不如在朝中活动一二弄个外放来福建路任职,若是大人不方便走动小人可代劳。府中不用操心,小人派专人住在开封照顾,不敢有半点疏漏。
有关不擅长打仗更会挣钱的说法王浩非常认同,于是想到了一条出路。驸马当官好像不太成功,现在外敌已去,剩下点也不用亲自去对付,与其在朝中受罪不如出来挣钱。
在这方面王家有门路,当初王冠去禁军任职就是靠钱开路。虽然说运作驸马出任的难度比较高,但只有要钱就一切好办。
这笔钱还不白花,权当是投资,投资在驸马身上比投资什么产业都收益高。尤其是在航海的问题上,要是能为王家培训出一批会驾新海船的水手就什么都有了。
大胆!官家看不顺眼的人你王家敢收留,还在朝中帮忙运作,真以为朝廷的刀砍不到漳州!没承想驸马急了,眼珠子一瞪字字诛心。
啊这这王浩傻眼了,这一层关系真没想到,也想不到,太高端了。
叔父,不必为本官操心,若是有需要王家帮衬的地方本官自会差人去见您。但平日里再也不要把我王诜挂在嘴边喽,此一时彼一时。自此之后王家还是收敛一些好,待尘埃落之后定再动不迟。其实就算没有本官相助王家也不愁赚钱的门路,灯油是个好买卖,另外去日本的航线也可以提上日程了。从大宋购买生活物资运到济州换取灯油,再带着灯油去日本换取货物,一趟路程做两笔买卖,里里外外都是赚,您说呢?
王浩的心意洪涛领了,但不能让他卷进来。面对朝廷和新皇帝,区区王家不仅帮不上忙,还多一个倒霉的。
不光不能凑合还得远离自己,弄得就像树倒猢狲散一般,自己混的越惨皇帝和朝臣们才会暗自高兴,心情一好也就没人去和这些小蚂蚁较劲儿了。
至于说离开自己的体系王家生意不好做的问题,洪涛都不用想就找到了一条出路,堪称阳光大道。
小人就依大人所言,只待船只归来就马上回家,没有大人召唤再也不过长江!
王浩觉得这个办法简直太稳妥了,驸马是个好人不愿意牵连王家,还给王家指了一条大大的钱途。但好人不长命,越是好人越没好结果,真尼玛憋屈!
腊月初,海商们的海船回来了,把货仓装满之后在码头上依依挥别随风渐去。和海商们一起走的还有湟州号肃州号和凉州号,它们将运送一千多名新军士兵去济州岛,然后就不回来了。
这些士兵都不愿意继续留在新军中接受朝廷指挥,当得知有蒋二郎可以投奔时,立刻兴高采烈的上了船。
还有二千多祖籍甘凉路的新军士兵想退伍返回家乡,洪涛给他们发放了官凭文书,分成十几批陆续返回,到了湟州之后再去湟州银行领取退伍金。
只是当初承诺的退伍军田真没办法兑现了,就算洪涛给了他们估计也拿不到,还平添烦恼,不如直话直说是自己无能食言。
好在士兵们也理解主帅的难处没有多要求什么,反倒给了洪涛一个承诺:将来如有机会再领兵出征他们还愿意跟随。
王韶的动作很快,或者说朝廷的动作很快。十二月中旬带着圣旨的内官就到了海河口,开国候王诜拓边有功功在千秋,破格封为凉王,食邑千户。
这个主意也不知道是谁出的,凉州至今为止依旧是特区,在税收上根本没有食邑制度。也就是说凉王府可以去向凉州索要钱粮,但必须打破他自己定下的规矩。要钱还是要脸自己选,朝廷没责任。
除此之外,凉乃州,比吴王晋王齐王秦王楚王之类以国为名的王还是低一截,并肩王是并肩王,可是有点溜肩膀!且这个凉字真不太好听,人都凉了还王个毛。
说到底人家就是不太乐意给,但碍于先皇确实承诺过又不能食言,干脆找了这么一个操蛋称号,爱要不要,不要正好。
633 温和的大清洗(盟主加更3)
本王哈哈哈哈老苗,一路上小心仔细,殿下的安危就拜托了!要,干嘛不要?别人都觉得这个王不咋地但洪涛挺喜欢,没事就在新军里四处显摆。
猜你喜欢